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报道题材、报道方式与传播效果关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题材指的是新闻生产的原材料,报道方式则指报道者将新闻事实示于人的方式。报道题材的正面或负面,是寓于事实或信息之中的内在性质上的区别。而传播效果的正面或负面,则属于新闻经传播以后对受众所产生的影响的差别。报道题材的正负与传播效果的正负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对应关系,报道方式对传播效果的影响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2.
积极开展舆论监督、善待社会新闻是地市党报改进报道的取向之一,也是新闻报道落实“三贴近”要求的一个方面。新闻报道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在具体的新闻报道实践中, 往往会涉及新闻事件的“正面”和“负面”问题。通常认为见义勇为、除暴安良、爱幼扶老、邻里相帮以及人们生活的新观念、新风尚等题材的社会新闻是“正面”报道,是党报社会新闻的主格调; 各种批评报道和跳楼寻短、抢劫嫖娼、事故伤亡等题材的社会新闻, 一般被认为是“负面”新闻,作为党报要尽量少报或不报,以减少负面效果。 其实,对“正面”和“负面”报道做如是的界定…  相似文献   

3.
防止正面报道中的某些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前 《新闻记者》2001,(7):65-66
在贯彻和执行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中 ,由于缺乏对这一方针全面正确的把握 ,正面报道也会出现若干负面效应 ,这是一个需要我们正视的问题。正面报道的负面效应 ,在新闻传播中的具体表现可谓是林林总总 ,千差万别。根据这种“负面”的参照系的不同 ,负面效应可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有的负面效应是相对于正面报道的目的而言的。新闻报道力求引导受众向“东” ,但是受众接受后的实际效果却是向“西” ,新闻媒体正面报道的动机与受众的实际接受效果完全背道而驰 ;有的负面效应是相对于社会客观效果而言的 ,就是说由于正面报道存在这样那样的问…  相似文献   

4.
新闻报道通过两种报道推动社会和谐进步: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每种报道都存在报道的正面效果与负面效果。新闻媒体通过负面报道进行舆论监督,以促使社会做出一定的改革,同时这些报道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矛盾、维护稳定,正面效应巨大。当前我国负面报道因为各种原因,受到某种程度的限制。负面报道如何扩大正面效果、缩小负面效果,既是新闻观念的问题,也是新闻报道的技术与艺术问题。  相似文献   

5.
周瑞 《今传媒》2011,(9):55-56
负面新闻会产生负面效果,而大量报道负面新闻,会使民众对这个社会的某一个方面失去信心。比如:某一个城市大量出现刑事案件的报道,受众就会对这个段时间段的城市安全产生怀疑。很多时候,负面新闻并不负面,它具有比正面新闻更强大的正面影响力。作为党报新闻人,要把握好负面新闻正面报道的度,要发掘挖掘"负面"新闻的正面细节,引导正面情感,调动广大受众的正面阅读情绪。  相似文献   

6.
<正>"负面报道",无论是在读者受众中间,还是在传媒业界之内,都是一个时常会被提及的词汇。负面报道,因其"负面"色彩常常能够引起受众的注意,因此也就更加容易形成社会化传播,进而影响人们的判断。慎重、认真地做好负面报道,是媒体的责任,也是媒体的一项重要工作。摒弃"负面报道"的媒体不是一个好的媒体,更不是一个全面深入地做新闻的媒体。新闻报道的基石是客观现象。客观现象有正面的,也  相似文献   

7.
"负面新闻"报道作为新闻报道中的一个谨慎话题,在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一块"禁区",媒体报道中占据绝对优势的是正面新闻.随着我国民主制度的不断健全和民众知情权意识的提高,如今,负面报道已不少见.对于带有负面信息的报道,不能笼统的一概否定,笔者认为:负面报道不等同于负面效果,通过具体的分析、考量、把握,负面报道也可以达到正面效果.  相似文献   

8.
积极开展舆论监督、善待社会新闻是报纸特别是党报、专业报改进报道的取向之一,也是新闻报道落实三贴近要求的一个方面。新闻报道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在具体的新闻报道实践中,往往会涉及新闻事件的正面和负面问题。通常认  相似文献   

9.
有人这样归纳,"需要你知道,我就告诉你"是中国新闻报道和西方新闻报道的明显区别.前者倾向于正面报道,后者倾向于负面报道,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也成了比较中西新闻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
负面新闻信息如何传播一直是我国新闻传播界的一个重要话题。在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时期,讨论这一问题具有更深刻的意义。本文认为,所谓负面新闻信息,是指负面性社会事实的新闻报道。负面新闻信息的报道在一定条件下是必要的。对于负面新闻,我们应该采取的策略是辩证处理新闻现象,真实全面报道新闻事实,多种渠道传播新闻信息,力求负面新闻事实传播收到正面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1.
面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人们容易出现不安、恐惧、惊慌等负性情绪反应,不利于危机处理和社会稳定。作为公众生活中重要的"解调器",大众传媒应针对公众的新闻心理需要,以及时的信息传递满足公众的新闻认知需求、以"正面报道为主、负面报道为辅"的模式调整受众心态、以有效的预警功能培养受众的紧急自我防护能力,从而积极促进危机的解决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闻语言的弊病与传媒素养的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从发 《新闻世界》2009,(12):47-48
新闻语言是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它的社会影响力甚为巨大。而就新闻本身而言.新闻语言因肩负着向受众表述新闻事实、传递新闻信息的特殊使命而成为新闻报道的最基本元素。因此,高度重视新闻报道中的语言问题,用准确、客观、公正及规范化的新闻语言以胜任媒体“社会的良心”这一角色,  相似文献   

13.
王玉婷 《青年记者》2007,(12):86-86
在具体的新闻报道实践中,往往会涉及新闻事件的“正面”和“负面”问题。通常认为见义勇为、除暴安良、爱幼扶老、邻里相帮以及人们生活的新观念、新风尚等题材的社会新闻是“正面”报道,是社会新闻的主格调;各种批评报道和跳楼寻短、抢劫嫖娼、事故伤亡等题材的社会新闻,一般被认为是“负面”新闻,作为党报要尽量少报或不报,以减少负面效果。  相似文献   

14.
传媒作为社会事件的报道者,履行着社会舆情监督的责任。然而,对于突发性事件,特别是负面事件的报道,如何从正面引导受众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需要认真的探讨。本文从分析媒体在"小悦悦事件"发生后的报道入手,指出做好突发性负面事件舆论引导,不仅要适度适时地报道新闻事件,客观、公正地报道事件,更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适当、切实地保护事件牵涉者隐私权,理性、公开地彰显媒体批判精神,从而正面地引导受众,营造正面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5.
李明文 《现代传播》2007,(4):148-149
新闻语言是"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1]它肩负着向受众表述新闻事实、传递新闻信息的特殊使命,是构筑新闻报道的最基本元素.新闻语言是新闻报道的物质外壳,新闻语言的流变也必然是新闻流变的某种外显和表征,一定的新闻语言总是与特定的时代需求和相应的历史条件相符合的.  相似文献   

16.
我国新闻界对负面报道的观点可以归结为两种,一种认为负面报道是负面事实或者负面题材的报道;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新闻报道并不存在正面与负面之分,所有的报道都是为了实现正面的舆论导向,只是在报道效果上有的是正面的有的是负面的。负面新闻报道有以下功能:一是认  相似文献   

17.
在传媒竞争日趋激烈、受众口味不断提高的今天,我们只有在新闻采访中积极运用发散性思维,对新闻事实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立体报道,尽可能多地向受众传递新闻信息,才能大大拓宽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增强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才能使我们的新闻报道更加生动有趣、丰富多彩,为受众喜闻乐见;  相似文献   

18.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但是有一些新闻报道明明是客观事实,受众却疑问重重,将信将疑,或起到了负面作用;而另一些新闻报道却能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记者、编辑在采写、编辑稿件的过程中,往往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了逆向思维,因而强化了报道的深度。本文结合从事新闻工作的体会,对逆向思维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加以论述。一、正面报道中的逆向思维在日常报道中,正面报道所占比例是相当大的,对于传播文明、弘扬正气、激励人鼓舞人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认,人们在推崇和表彰中,却有着深刻而复杂的社会原因。如果单纯地从…  相似文献   

19.
在新闻报道中,往往会涉及新闻事件的“正一面”和“负面”问题。通常认为见义勇为、除暴安良、爱幼扶老、邻里相帮以及人们生活的新观念、新风尚等题材的社会新闻是“正面”报道:各种批评报道和跳楼寻短、抢劫嫖娼、事故伤亡等题材的社会新闻,一般被认为是“负面”新闻。  相似文献   

20.
负面报道也称批评报道。它是新闻报道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新闻舆论监督的重要社会职能。正确引导好负面报道,不仅可以有力地扼制社会丑恶现象,同时也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的建立。当前,在坚持正面报道为主的原则下,如何正确引导好负面报道,是新闻部门十分值得研究的问题。然而,怎样才能搞好新形势下的负面报道呢?下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