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王智寿  张雷 《军事记者》2006,(5):F0002-F0002
南海风光无限好,聚焦军营写风流。今年3月27日至4月15日,人民日报、新华社、解放军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等9家中央新闻单位采访团20余人,劈坡犁浪,穿滩过礁,赴祖国南沙、西沙的孤礁荒堡,集中采访了驻守南沙、西沙群岛的海军守礁、守岛部队官兵。在半个月的采访中,各新闻单位的记者们深入南沙水暑礁、华阳礁、东门礁、永兴岛等礁岛,顶高温,抗湿热,战狂涛,发扬吃苦耐劳的顽强战斗精神,与守礁官兵同吃同住通过举行座谈、实地考察、一线体验等多种形式,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专题采访。记者们被南海官兵“爱国奉…  相似文献   

2.
记者文良拼命三郎行路万里声名远扬自卫战场携笔前往猫儿洞里甘苦备尝值班两载多有华章扬我军成为国争光南沙卫士守我海防随船出征补给华阳①劈波斩浪现场采访心贴官兵情洒海疆边医西藏新闻富矿十几年来年年造访不畏艰辛哪怕缺氧走进墨脱捧回大奖②军事记者无尚荣光出生入死理所应当文品人品学有榜样长江精神代代发扬注①:徐文良赴南沙采写的《华阳礁上补给忙》获全国首届现场短新闻一等奖。注②:徐文良与郑蜀炎。周宗奎等同志徒步进西藏墨脱,采写的《铁肩担国防》获全国第二届现场短新闻一等奖。文品人品学长江──喜闻徐文良获范长江新…  相似文献   

3.
一天补三礁经过3天3夜航行,我们到达南沙永暑礁。永暑礁在南沙6个岛礁中排行第一,有足球场那么大,是南沙诸礁的一个“后方基地”。补给船的到来,使守礁官兵激动万分,远远就见码头上官兵冒雨列队,敲着锣鼓欢迎我们。船还没靠稳,不少官兵就急着跳上岸去,与欢迎的同志热烈  相似文献   

4.
一、追寻崇高之旅3月29日至4月10日,海军政治部组织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8家中央新闻单位的记者搭乘海军883号大型补给舰远赴南沙,实地采访报道南沙卫士爱国爱礁、扎根天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先进事迹。记者团一行17人,由军报总编辑孙晓青、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王明华等带队,人数之多、规格之高为历次南沙采访所罕见。出发前,孙总编说:“南沙之行,是一次追寻崇高之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王明华副台长说:“我将怀着一颗‘朝圣’的心,走近南沙、感受南沙。”两位领导同志的话,正是记者团所有成员的心声。我们从湛江军港启航。这次是南…  相似文献   

5.
南沙守礁人     
南沙,靠近赤道,远离祖国大陆1400多公里。 南沙有些岛礁隐没于水下,落潮时露出几块礁石,没有泥土,没有淡水,没有植物,甚至没有苍蝇蚊子。 南沙常年高温、高温、高盐、多台风,气候异常恶劣。 然而,南沙卫士却在这些大海孤礁上铸起了礁堡,成守着祖国海疆,保卫着祖国的蓝色国土。他们以常人难以想象的顽强意志和忍而力,战胜艰难困苦,孤独寂寞,圆满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的守礁  相似文献   

6.
和众多发稿后泥牛入海、杳无音讯的新闻写作爱好者相比,我作为肩头扛着上等兵军衔的兵姑娘,实在是个“幸运儿”,因为我根本就没想到,自己刚学写新闻报道时写的第一篇新闻稿,竟然刊登在《人民海军报》的头版。1995年元旦前的一天,我部组织观看第32批赴南沙守礁官兵在某军港码头接受检阅的纪录片。片中出现一个特写慢镜头画面,首长一行依次跟列队在甲板上的官兵握手告别,祝愿他们早日凯旋,我发现一位少将和一名少尉握手时,他们的手似乎有意识地多停留了几秒钟,神情庄重却不失亲切,再仔细看相貌,将卒判若父子。这个短暂的瞬间冲激…  相似文献   

7.
人们崇敬、羡慕新闻记者这一职业;然而,不少人却未曾想到这是一项充满艰辛,充满风险的职业。我曾三次陪同数家新闻单位的记者赴南沙,亲眼目睹了记者们含辛茹苦、出生入死、奋力拼搏的工作精神,前线战士都为他们所折服。在官兵们的一再恳求下,在一种崇敬感、责任感的驱使下,我用笔记述了一批批记者们在南沙战斗的风采。  相似文献   

8.
从雄鸡脚下的南方某军港出发, 海军补给船犁过1400分里的碧波,终于向大海深处抛下那巨大的锚链——南沙到了。 那是4月的一个早晨,经过两天三夜的寂寞航行之后,巍峨的永暑礁盘同跃出南沙海面的太阳一起跳进我们的视野。我们先后登上了人民海军驻守的永暑、华阳、赤瓜、东门、南薰、渚碧等6个礁盘,和守礁官兵一起度过了15个难忘的日夜…… 南沙的屋 第一个跳上永暑礁礁盘的曹周年大校,望着矗立的营房,抬起右  相似文献   

9.
颠簸在千里川藏线上得知《华阳礁上补给忙》被评为一等奖,回味难忘的南沙之行,身心仍在摇晃。去年10月,我刚结束累计两年的云南前线记者站工作,即奉命赴解放军报驻海南记者站值班。从南疆红土地扑向南国蔚蓝色,我的第一工作欲望是去南沙,去看看守卫那片总面积为92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的水兵。我和合作者“刘冰”——海军某部干事刘兴安、  相似文献   

10.
今年2月12日,军报在一版位置刊登了《南沙卫士征礁联》的消息,同日,中央电视台也在《军事新闻》节目中播发了此消息。这篇不足800字的新闻,在读者中引起了很大反响。消息刊播的第2天即有读者送来礁联。截至4月15日,两家新闻单位共收到应征礁联1500余件。这次征集礁联活动,没有一分钱奖金,也不发获奖证书,读者参加得为何这般踊跃?用一位作者的话说:“报纸真诚尊重读者,就会赢得读者的热心支持。”这使我想起了一件趣闻:一饭店开张之日,老板请名人题写“宾至如归”4个大字挂在门口,可登门客人却寥寥无几。一个“点子大王”建议…  相似文献   

11.
飞花拾零     
据《长江日报》1994年12月22日报道:12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鹏站在三峡工程右岸纵向围堰顶端向全中国、全世界庄严宣告:三峡工程开工!此前,在赴宜昌三斗坪途中的“公主”号轮船上,他将自己创作的《沁园春·大江曲》交给中国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总经理陆佑媚,倍以勉励三峡工程的建设者。  相似文献   

12.
主人公小传:   高艾苏, 45岁, 1973年 12月入伍,大学文化,大校军衔,主任记者。 1985年 6月调解放军报社任记者,现为记者部机动记者组组长。   高艾苏 15年的军事记者生涯是与军报战地采访的许多新纪录联系在一起的:他第一个随空降兵跳伞,由此成为中国空军“荣誉空降兵”;第一个随潜艇深海远航并三下南沙西沙诸岛礁,由此成为中国海军“荣誉南沙卫士”;前线作战,又是唯一在前沿遭遇敌伏击的记者,险些牺牲。他登上过全军大部分海拔 5000米以上的哨所,最高达 6035米 (西藏界山达坂 ),跑遍祖国边防所有一线要点。他也是新时…  相似文献   

13.
7月31至8月12日,我奉命到广州军区某部进行抗洪救灾报道,共采写稿件6篇,除一篇通讯在二版刊用外,其它均在一版刊出,取得了没有想到的效果。作为一名新记者,回想此次采访的经历,便有许多感想涌上心头,不成熟却颇真诚。一、肩负责任登上离家的客船可以说,这次报道任务来得太突然。7月29日,我刚从海南军区部队采访回家,并买好了8月3日赴大连参加记者部“第三期学《邓选》读书班”的机票。长时间未与家人团聚,准备利用难得的大礼拜天与家人事享天伦之乐。哪知,30日突然接到通知:立即赴广西贵港进行抗洪救灾报道。撂下电话,我一度…  相似文献   

14.
西沙群岛,古称“九乳螺州”、“千里长沙”。她象一颗颗绿色宝石,镶嵌在湛蓝的大海上;又象一艘艘不沉的战舰,守卫在祖国的南疆。今年春节刚过,由全国记协组织的、有十多家中央和省、市报纸记者组成的采访团,赴西沙群岛采访。2月12日的傍晚,采访团一行在榆林港登上军用运输船“琼沙号”,乘风破浪,向西沙进发。早就听说南海海域最广,浪潮最大,船在波峰浪谷中剧烈地颠簸,很少有不晕船的,就连常在这一带航行的运输船上的水兵,也不乏“晕船大王”。因此,我们上船前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就是请水兵们介绍防止晕船的经验。可是,上得船来,记者们早就把那些谆谆告诫  相似文献   

15.
西沙行(下)     
永乐三岛掠影我这次西沙之行,有两大优势是同行无法攀比的。一个是不晕机、晕船。2月15日正午,我们告别中建岛,还没上船,几个昨天晕怕的同志先自怯阵说:“一看见海,我就头懵腿软。”一上船便慌忙下到底舱躺下了。我照旧爬上指挥台,凭高远望,阅尽大海风光。从中建岛往北偏东方向航行50海里,永乐三岛——珊瑚、金银、甘泉——的影象便在正前方相继出现。三岛是西南东北走向一线排列,首尾相望,象是座落在同一条狭长的礁盤上。西沙群岛的所有岛屿都是圆圆的象海水托起的浅盤,但又各有风韵。永乐三岛的特点是礁盤大、浅滩开阔、礁脉狭长,加上这里远离大  相似文献   

16.
周猛 《军事记者》2008,(6):44-45
3月29日,《解放军报》在一版“现场传真”栏目配两幅图片刊发了《南沙迎来首位藏族守礁战士》的消息,编辑在处理这篇反映一名藏族战士从高原到海疆保卫祖国蓝色国土安全的稿件时,通过制作引题,增加现场感,删除具有“添足”之嫌的过多过程的叙述,鲜明,突出的显示出原本不太突出的主题。此稿编辑的“画龙点晴”术,值得我们在编辑稿件时借鉴。  相似文献   

17.
20日上午,张云泉给中央采访团的记者讲述了自己22年从事信访工作的甘苦。到11点,由记者自由提问。坐在后排的上海《文汇报》记者周玉明第一个举手,但主持人没看见,她按捺不住,蹭地站起身来,大声说,我不是提问,只是有一肚子话要对张云泉说,我要说:“你让我的内心有种强烈的震憾,甚至让我昨晚遭遇多年少有的失眠!”  相似文献   

18.
孩子王     
孩子王侯天祥【太原】记得在1983年我刚从兰州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到山西人民出版社时,出版社还给编辑发记者证。我拿着记者证回老家探亲,起初,把家乡人“吓”了一跳:“呀!咱村出了大记者啦!”待我慢慢给他们讲了我在出版社是编辑少年儿童图书时,他们才松了绷紧...  相似文献   

19.
为“四不”叫一声好!沙金报载:经济日报一位记者赴温州采访,主人没有用专车接送,没有专人陪餐,没有宴请,也没有安排去歌舞厅、打保龄球,当然更没有请去“桑幸”一下,成了不接、不陪、不宴、不舞的“四不”接待方式。这位记者深受感动,誉此为“温州接待模式”。眼...  相似文献   

20.
编读往来     
尊敬的杂志社各位老师: 您们好! 我是开封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12)班的一名学生。上学期通过语文老师,结识了贵刊,并在老师帮助下幸运地成为贵刊的一名小记者。6月底,我拿到了贵刊发给我的一张精致的记者证。我在激动之余又稍有担心,生怕自己无法胜任。 但是,我坚信,在杂志社各位老师的帮助和关怀下,以及我的努力下,我会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以回报贵刊对我的信任。 今天,学生随信附拙作一份,请老师指教,如能对学生指点二三,将不胜感激。谢谢! 学生:张玲 九月六日张琦同学: 感谢你的来信。 本栏目不刊登诗歌,而“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