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我辅导区某初级小学校,过去是民办小学,自从政府接办以来,该校学生逐渐增加,由二十多人增到四十多人。群众办学热情也很高,真是朝气蓬勃。上学期劳动教育贯彻以后,学生数就逐渐少了,缺课现象也特别多。原因何在,据我的了解主要是该校钱老师在劳动教育上存在着问题。去年暑假前某日上午,我去做辅导工作,不见学校里有一个学生,心里好生奇怪,连忙问钱老师,“学生怎么还没有来?”她说:“刚才天起暴,我叫他们回去抢暴雨了。让他们帮助爸妈做一些事情,好养成爱军动的习惯。”  相似文献   

2.
大笑八声     
1.尊称语文课上,包老师给学生们讲解孔子、孟子的文章时说道:“古代如称对方为‘子’,那是尊称。”一个学生说:“包老师,那您在古代的尊称是……”包老师:“……”2.健忘教授博学多才,只是健忘得厉害。一次,班里来了一个新学生,坐在后排,教授见了问他,你从何处来?回答是云南。第二天,这位学生坐在了前排,教授见了又问他,你从何处来?回答依旧。教授喃喃地道:“又是一个云南来的学生,可是昨天坐在后排的那个学生到哪里去了呢?”3.才错一个字一学生对同桌说:“我爸爸看了我的作文后把我狠狠地揍了一顿,只因为我写错了一个字。”“一个字?”“就…  相似文献   

3.
一天,我问班上学生郭同明为何不交练字本来,他象受了委屈似地说:“前天,我妈卖了柴交给我两角线买练习本子,我不慎把钱掉了。”听了他的话,我趁机教育他要懂得妈妈的钱是劳动得来的,要珍惜劳动果实,认真读书,做毛主席的好学生。随即,我又问他:“要是有人捡到了,把两角钱交还你,你会怎样呢?”他惊喜地说:“我一定  相似文献   

4.
幽默校园     
鸡毛掸子老师:“有一种东西,浑身长满漂亮的羽毛,每天早晨叫你早起,它是什么?”学生:“是鸡毛掸子!”玻璃球诊所门前坐着两个男孩。护士蹲下身来问其中一个小男孩: “小朋友,你哪儿不舒服?”“我吞下了一个玻璃球。”接着护士又问另一个小男孩: “你呢?““我在等那个玻璃球,因为它是我的。”空座位一次上课,张老师喊了一名同学上讲台做题目。在等待的过程中张老师在教室里来回巡视,发现有一名学生的位子是空的,于是张老师便问:“他到哪儿去了?”学生很诧异地说:“他正在讲台上做题目!”  相似文献   

5.
【案例】中考前的一次模拟考试,由于我班考场坐次安排不开,只好把几名学生安排到另外一个考场——阶梯教室。被安排的学生都动作麻利地整理书包准备离去,只有她面有难色。她是我班成绩最好,也是我最得意的学生。我关切地问她:“怎么了?病了吗?”她轻声说道:“老师,让我在本班考吧。”我诧异地问为什么。她支支吾吾地说:“老师,我……我在不熟悉的环境里,怕……怕考不好。”我愕然。回忆起来,由于特别关注她,三年来她几乎一直在本班考场考试。出于喜爱,我差点就要答应她了,可是我又转念一想,这样做,对于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恐怕不利。于是,我…  相似文献   

6.
上好每一节劳动初深,是对学生进行劳初教育的重要途径。本学年,我接任了一至六年级的劳动课。上第一节劳动课我就同学生什么叫劳动,一个同学不加思索地站起来就说:“劳动就是干活,就是扫地.擦桌子、擦玻璃。”还有什么?我接着问,“种地,把日冒,……”还有什么?我继续问,同学问答不上天了。这时我就说:“警师教书,学生学习,科学氛愿种研是不是劳动?”学生好另的回答:“不R。”我听@J这样回答既定后该可笑,更感到深染的内乐。课程计划上明明安排着每周一书分初探,上级又发放了劳动课不,为什么学生连什么是目初都不清楚…  相似文献   

7.
阅读的魅力     
石荣芹 《考试周刊》2012,(92):46-46
我刚刚接手一个新的班级,在一次语文课上,我问学生:"你们的课余时间都干什么了?"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说:"上网、看电视。"我接着问:"有没有读书的?特别是读一些名著的普及本的?"没有一个人回答。的确,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学生很少把时间花在阅读上。这样的状况不能不令  相似文献   

8.
小鬼笑翻天     
听话的学生一次上课,老师跟学生约法三章:作文得“甲”的基本条件是必须写满两页纸。有一个学生在剩余的两行写着:“只剩下两行,快做完了,努力吧!现在剩下一行了,继续努力吧!加油!快完了!终于做完了。”精辟的论述“爸爸,什么叫‘资本’,什么叫‘劳动’?”“是这样的:如果我从邻居家里借了100元,我就有了‘资本’,如果他想从这儿讨回这笔钱,他就必须‘劳动’。”借成绩单老师问吉米:“你为什么要把成绩单借给约翰呢?”“不,不是我故意的。”吉米讷讷地回答,“他说,想吓唬一下自己的父母。”“那结果呢?”老师又问。“结果——”吉米回答,“…  相似文献   

9.
有一天,一个老师和他的学生躺在大树下,他们的旁边有一大片草地。忽然,学生问老师一个问题。学生问:“老师,我想请教,如何才能找到知己?你能告诉我吗?”老师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回答,“嗯,这是个既简单又难回答的问题。”学生困惑地说:“是吗?”老师说:“看,那边有一大片绿草地,请你径直走过那片绿地,在路上,你给我找一棵葱翠的青草来,但不要在回头时找,记住只要一棵。”学生回答:“好的,我马上回来。”然后他就走向草地。过了一段时间,学生回来了。老师问:“我怎么没看见你拿着青草?”学生回答:“在我经过的路上,我发现了一些很美的青草,不过…  相似文献   

10.
记得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之后,班上有一位思维特别活跃的学生,问我这样一个问题:“老师,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之间何怎样的关系?”当时,我被这位学生问住了,一下子没想到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想了想,我坦然地对他说:“老师没想过这个问题,给老师点时间,让我们一起想想,想好之后一起交流,行不?”学生很懂事地对我点点头.于是,我专门增加一课时来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一次,我在教《果树园》一课的基础知识时,先在黑板上写下了“晨曦茸毛叨咕大厦将倾逡巡汩汩”几个词语,我没有按照通常的程式来解读词语,而是提了一个问题:“你们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要将这些词语特别‘拎’出来?假若你们是老师,你们要求学生掌握这些词语的哪些知识?”这一问,学生展开了紧张的思维,个个都想揣摩一下老师的  相似文献   

12.
星期一劳动课,我带领全班学生清理一条小水沟。学生们铲的铲,挖的挖,干得热火朝天。虽然骄阳似火,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喊累。无意中,我发现有三四个学生躲在一处背阴的地方,在玩一种纸卡游戏。我悄悄地走到他们身边,不料他们已经觉察,慌忙散开,溜到劳动的队伍当中去了。劳动结束后,我把学生集中到教室里,进行劳动小结。我微笑着问大家:“这次劳动,认为自己积极的请举手。”很快许多小手都举得高高的。“很好,你们是我们班的骄傲!”听到赞扬,同学们的眼神里都露出兴奋的神情。那几个偷玩纸卡的学生则惭愧地低下了头。我本想趁机批评批评他们,但…  相似文献   

13.
教育文摘     
不要错过芳草◇田语编译有一天,一个老师和他的学生躺在大树下,他们的旁边有一大片草地。忽然,学生问老师一个问题。学生问:“老师,我想请教,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知己?你能告诉我吗?”老师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回答:“嗯,这是个既简单又难回答的问题。”学生困惑地说:“是吗?”老师说:“看,那边有一大片绿草地,请你径直走过那片绿地,在路上,你给我找一棵葱翠的青草来,但不要在回头时找,记住只要一棵。”学生回答:“好的,马上回来。”然后他就走向草地。过了一段时间,学生回来了。老师问:“我怎么没看见你拿着青草?”学生回答:“在我经过的路上,…  相似文献   

14.
问候与回应     
参加一个教育听证会。会场上,有五个老太太激动地站起来,不等话筒传到她手中就大声对着台上说起来:“我孙子特别乖,逢人就问好。上幼儿园的时候,没有一个阿姨不喜欢他。邻居的大爷大妈爷爷奶奶都夸他懂事。上了小学,孩子上学问老师好,可老师却假装没听见,看都不看我孙子一眼。——学生跟老师问好,老师不搭理学生,弄得孩子都不知道懂礼貌究竟是对还是错。这事儿,到底该谁管?台上的诸位官员开始心平气和轮番作答。我周围的人却开起了小会。一个说“我们孩子的老师跟我告状说:你闺女不理人!我问我闺女为啥不理老师,我闺女回答:一开始我理他来着…  相似文献   

15.
上学期,我上了一堂题为“劳动最光荣,我们爱劳动”的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课前,我要学生每人带一件或几件自己制作的实物给我看看,这实物要能说明自己从小爱劳动,有一双灵巧的小手,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第二天,学生带来了好些东西,有针线包、小手套、小枕头、小书包,还有绣花手绢、布娃娃等。上课了,我揭示课题“劳动最光荣,我们爱劳动”之后,问学生:“为什么说劳动是最光荣的?”学生谈得较热烈,有的说:“我们吃的、穿的、住的、用的东西,都是劳动创造的,劳动最光荣。”  相似文献   

16.
卢瑟福是英国的一位物理学家,他不仅在物理学方面的成就举世闻名,在培养人才方面也令人称道。 有一天晚上,时间已经很晚了,卢瑟福走进他的一个实验室里,看到一个学生仍然俯身于工作台上。 卢瑟福问:“这么晚了,你还在做什么?” 学生马上回答说:“我在工作。” 卢瑟福又问:“那你白天做什么了?” 学生答:“我也工作。” 卢瑟福再问;“那么你早晨也工作吗?” 学生高兴地说:“是的,教授,早上我也工作。”并等待着这位著名学者的赞许。 卢瑟福稍为沉吟了一下,随即问道:“可是,这样一来你有什么时间来思考呢?”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九六四年从南京来盱眙插队的知识青年。这年十月间,我劳动的所在地茶安生产队办起了一所耕读小学,大家推我担任教师。在初开办时,队干部召开社员大会,宣传耕读小学的意义;并说明耕读小学办在家门口,孩子可以就近入学,农闲多学,农忙少学,不误劳动。广大贫下中农深感不识字的苦,都愿意送子女入学。但是,个别家长重男轻女,认为丫头读书没有用。我就利用劳动时间跟社员讲道理,问他们:“我们新农民有没有用?”他们说:“有用。”我又问:“我不也是丫头吗?”他们说:“你有文化。”我紧接着反问:“那你们为  相似文献   

18.
[案例 ]笔者在教学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 ,乃去”时 ,我先问学生一个问题 :“大家是不是去过水站 ?”这个问题的前提是 ,学校很近的地方有一个水站。那儿的水特别清澈 ,同学们都去过。所以当我的问题提出后 ,学生都表示自己去过。然后我又问 :“如果是你一个人 ,站在那清澈的水边 ,会是什么感觉 ?”许多学生都吐了一下舌头说 :“那挺害怕的。”于是我便说 :“柳宗元所说的‘以其境过清’的‘清’ ,就是大家说的那让人‘害怕’的感觉 ,所以他才说‘不可久居 ,乃去 ,’。”此后 ,又向学生介绍了柳宗元如何被贬永州 ,…  相似文献   

19.
《秋天的怀念》,人教版第9册,作者史铁生。一篇略读课文,一堂校内公开课,来听的都是自己人,我没有做什么特别准备,只按照寻常“套路”:读、问、佳句赏析——就这么上。相比于朗读和赏析,质疑是活泼生动的。为使学生“会问”,我可是付出了很多气力。在我看来,学生是否“会问”、所问深度如何,是他们语文水平高下的直接反映。作为教师,对学生可能提出的疑问,我自然有所准备,但是我知道,总会有意想不到的问题出现,把我当堂问倒也是说不准的事情——我当  相似文献   

20.
母亲     
夜深了大地醉了只有一双手在劳动一双眼在打架一颗心在计划一一明天还缺啥? 有一天,我来到湘江边玩耍,隐约听见悲伤地哭泣声,看看却四下无人,我轻声问:“你是谁?为什么要哭?”这时传来一个柔弱的声音说:“孩子,我是湘江妈妈呀!你走过来瞧瞧我的模样吧!”我走近江边,一股恶臭扑鼻而来,使我忍不住一阵恶心。湘江妈妈说:“孩子,气味不好闻吧?这都是因为我的儿女不孝顺,把污水和垃圾排进了我的身体,让我病成这个样 有一天,我来到湘江边玩耍,隐约听见悲伤地哭泣声,看看却四下无人,我轻声问:“你是谁?为什么要哭?”这时传来一个柔弱的声音说:“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