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初中生辅导》2013,(20):93-96
他是一个孤儿,曾经先后被三户人家收养。第一户人家从五岁到八岁共养了他三年,后来他们因为有了自己的儿子,便将他送了人。他不肯走,结果被养父母打得浑身是伤。实在挨不过了,痛不过了,才断了回去的念头。第二户人家养了他五年,到十三岁那年,还是被狠心的养父母送了人,原因是他们收养了自己亲戚家的一个儿子,好过这个没有一点血缘关系的人。  相似文献   

2.
《初中生辅导》2013,(19):93-96
他是一个孤儿,曾经先后被三户人家收养。  相似文献   

3.
生产队的钟     
生产队原有一口钟,是用生铁坯铸成的.钟高尺余,厚寸许,颜色青灰,足有三、四十公斤重,挂在老家村头那棵歪脖子老柿树上.小村虽然规模不大,不过五、六十户人家,但居住分散,顺山脚一字儿展开,村头到村尾足有二里地.……  相似文献   

4.
癞六伯     
癞六伯,是离石门湾五六里的六塔村里的一个农民。这六塔村很小,一共不过十几户人家,癞六伯是其中之一。我童年时候,看见他约有五十多岁,身材瘦小,头上有许多癞疮疤。因此人都叫他癞六伯。此人姓甚名谁,一向  相似文献   

5.
生产队的钟     
生产队原有一口钟,是用生铁坯铸成的。钟高尺余,厚寸许,颜色青灰,足有三、四十公斤重,挂在老家村头那棵歪脖子老柿树上。小村虽然规模不大,不过五、六十户人家,但居住分散,顺山脚一字儿展开,村头到村尾足有二里地。集体生产那阵,生产队统一出工干活,或集中开会,就靠了这钟来传递信息、发号施令。老队长那时是小村至高无上的权威,敲钟的重任便落在了他的肩上,非他莫属;自然而然,敲钟的那枚短短的铁柄也由他掌管着,跟集体的公章一样,成为他身份和权力的象征。  相似文献   

6.
癞六伯     
癞六伯,是离石门湾五六里的六塔村里的一个农民。这六塔村很小,一共不过十几户人家,癞六伯是其中之一。我童年时候,看见他约有五十多岁,身材瘦小,头上有许多癞疮疤。因此人都叫他癞六伯。此人姓甚名谁,一向不传,也没有人去请教他。只知道他家中只有他一人,并无家属。既然称为“六伯”,他上面一定还有五个兄或姐,但也一向不传。总之,癞六伯是孑然一身。  相似文献   

7.
两户人家     
杨左平 《教育》2012,(24):60
有一户人家子女众多。孩子们个个知书达理,品行端正,绝没有到外面惹事生非的。另外有一户人家也是子女成群,但是这家的孩子个个心术不正,品行恶劣。有时,这家的某个孩子偷了别人的东西,被父亲大骂;有时,某个孩子逞凶打了别人,被父亲痛打。孩子们不断地犯错,老子不停地管教,天天鸡飞狗跳。这种情形在这户人家是见怪不怪、稀松平常。  相似文献   

8.
科大拼盘     
最近,尼加拉瓜军队士兵从一户人家没收了6枚地雷。让人吓一跳的是,这些地雷竟被人用来压房顶。1995年,一个名叫沃森的老人在一个废弃的哨所里“捡”到了这些地雷,他以为它们已经不能用了,所以  相似文献   

9.
在鄂西北,有一个被群山环抱的村子,叫天井山村。方圆三十多平方公里的山野被溪流河自然地分割开来,而今散居着40多户人家100多口人。一条通往乡中心学校的必经之路有20多公里,途中要来回趟过二十多道河,翻越一座山。1982年,一个16岁的青年走上了天井山小学的三尺讲台。26年过去了,昔日的小伙子已过不惑之年,100多名学生的村级小学也演变成了教学点,没变的是他26年的坚守。  相似文献   

10.
罗丹出生在法国一户贫穷的人家。由于他非常聪明,刚满5岁, 罗丹便被父亲提前送到离家不远的教会学校上学,但小罗丹对宗教方面的书一点也不感兴趣,他非常喜欢画画。  相似文献   

11.
内地某市近郊的一个工地边的工棚发生了火灾,蔓延的大火烧毁了三间工棚,所幸的是,住在工棚里的三户人家,十多位打工者全部逃出来了,他们还抢出了不少东西。第一户人家来自河南,夫妻两个,还有两个娃,一男一女,男娃今年八岁,女娃今年六岁。当火灾发生后,夫妻俩什么财物也没有抢,就把熟睡中的两个孩子抱出来了,而前一天刚发的二千元工钱、到该市后添置的彩色电视机、DVD以及衣物,全部被大火烧毁。当有人问他们,为何不顺手把现金和贵重物品抢些出来时,男主人说:“当时抢娃要紧,没想到这么多。”  相似文献   

12.
正这一年的某个下午,一个纸杯诞生了,名字叫阿愁。他跟他的朋友们长得一模一样,踏出加工厂的大门后也跟朋友们一样,被送去了不同的人家。他的新家位于市中心的一所居民楼内,住在这间房子里的是一户三口之家。爸爸、妈妈和女儿。他跟自己的朋友们被垒在一起,放在饮水机旁。饮水机日复一日的呆坐在那里,偶尔累  相似文献   

13.
残酷的诱惑     
法国科西嘉岛腹地有一片叫法尔多·维觉的丛林,在离丛林约1里路的地方,住着一户人家。这家主人叫玛特渥(wò),他为人仗义疏财,在这一带是个颇有声望的人。在他快30岁时,妻子生了一个儿子,取名杜那多,今年才10岁。这年秋季的一天,玛特渥和妻子到丛林中去看他的羊群,只留下杜那多看家。  相似文献   

14.
乡村的青壮年大多被打工的浪潮卷走,乡村教师则留守在乡村.辛勤培育下一代.用教育守望者来称呼他们是恰当不过了.他们坚守贫瘠.让一批批的年青人学有所成融入繁荣而充满希望的都市生活。斌老师年近五十.白发与黑发交织生长着。他在家乡小学从教三十六年.有些人家的三代他都教过。村庄虽然有三千人口.但计划生育政策落实到位,加上部分孩子随外出务工的父母到外地读书.  相似文献   

15.
用心去学习     
很早以前,有一户人家,他家有一个七岁的小男孩。小男孩去学校上学,第一次作业得了100分,他很得意。但第二次作业,只得78分,第三次更少了:66分。从此以后,他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老师觉得他的成绩太差了,就把他“开除”了。  相似文献   

16.
生产队的钟     
生产队原有一口钟,是用生铁坯铸成的。钟高尺余,厚寸许,颜色青灰,足有三、四十公斤重,挂在老家村头那棵歪脖子老柿树上。小村虽然规模不大,不过五、六十户人家,但居住分散,顺山脚一字儿展开,村头到村尾足有二里地。集体生产那阵,生产队统一出工干活,或集中开会,就靠了这钟来传递信息、发号施令。老队长那时是小村至高无上的权威,敲钟的重任便落在了他的肩上,非他莫属;自然而然,敲钟的那枚短短的铁柄也由他掌管着,跟集体的公章一样,成为他身份和权力的象征。 每天清晨,老队长斜披着一件黑布破衣衫,嘴角叼着一只竹烟斗,…  相似文献   

17.
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能勇于面对人生。只有责任重于泰山的人,才有希望成为一个伟人。1920年的一天,美国一位12岁的小男孩正与他的伙伴们玩足球,一不小心,小男孩将足球踢到了邻近一户人家的窗户上,一块窗玻璃被击碎了。一位老人立即从屋里跑了出来,勃然大怒,大声责问是  相似文献   

18.
两种贫穷     
一这是两个人写的。一个人写道:一位富甲一方的企业家到西南某省的一个贫困地区考察。当他目睹当地一户贫困人家吃饭的情形时,禁不住直落泪。原来这户人家全家老小吃饭装饭的碗,竟是几只破得不能再破的陶罐,更让他吃惊的是全家连一双筷子也没有,吃饭时都是直接用手抓。菩萨心肠的企业家无比同情,便许诺给这户人家物质的帮助。可是当他走出他们的家门后,又马上改变了主意:他看到这户人家的房前屋后都长着极适合做筷子的竹子。另一个写道:一名记者到一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女工家里“送温暖”。这位女工的男人早年病逝,欠下了好多钱…  相似文献   

19.
我的老家是皖东水乡一个依堤傍水的古老村庄。村庄虽不大,只有十来户人家,却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小巷,把这十来户人家分成东西两半。小巷宽不过几尺,长不过数十米,一头连着庄前的菜地、农田,一头则与庄后清波粼粼的沂湖水相接。  相似文献   

20.
爷老家在山东,爷怎么从山东到此地安家落户的,我打记事起就背得很熟:爷生下来时正好太奶奶去去,家人认为爷是个不吉利的人,便把他过继给一户没有儿子的人家。那户人家很穷,吃饭都成问题,更别提供爷念书了,爷只好放牛,偷偷地看着自己的亲兄弟坐在学堂里读书。爷20多岁时,那户人家的两位老人相继过世,爷谢绝了太爷的挽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