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空军的抗战是中国抗日正面战场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但在抗战史研究中,中国空军的抗战是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对中苏、中美空军联合抗战前的中国空军独立抗战研究则更少。文章从战前中国空军发展概况、抗战中中国空军的抗战情况、抗战特点及造成这些特点的原因和历史教训等方面。作初步探讨,以供批判。这对于当前我国空军建设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兰州成为中国通往苏联的国际通道上的枢纽、中国空军的重要基地以及延安和莫斯科之间的重要联络点。这是日本空军不惜代价多次空袭兰州的主要原因。从1937年11月5日至1941年8月底近四年中,日机对兰州空袭总计约25次,造成巨大生命财产损失。中国空军在劣势情况下,奋勇抗击,取得辉煌战绩,最终将日寇驱逐出兰州上空。兰州空战在抗日战争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挫败了日寇的战略企图,保障了西北国际交通线的安全畅通;重创了日本空军,遏制了其远程进攻西北内陆、掌握制空权的战略;极大地支援了正面战场作战特别是其他战区的空战;对推动兰州乃至甘肃人民踊跃支援和参加抗战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与苏联、美国空军的联合作战,不仅装备、训练和重建了中国空军,加快了中国空军的现代化步伐,更重要的是使领空观念、主权观念、国防观念及现代化作战条件下的制空权观念在中国人的头脑中牢牢地树立起来了.抗日战争的空战历程,再次验证了"正义的战争必胜"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  相似文献   

4.
本文拟就宋美龄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参与组建和领导中国空军,为抗战胜利做出贡献的历史功绩,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5.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空军的优秀飞行员们在神州大地每一片天空进行了顽强抵抗。本文选取了抗战时期的一位中国空军王牌飞行员柳哲生为代表,从多方面研究了他一生的传奇经历,主要记述了他英雄般的空中抗战生涯,勾画出一名抗日战争时期王牌飞行员的战斗轨迹,再现了抗日战中极其重要的空中战场的珍贵历史,这段历史是每个中华儿女都应该牢记的苦难与光荣。  相似文献   

6.
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合作伙伴和同盟军吴宣威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倡导者、组织者和参与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合作伙伴,在抗战前和整个抗日战争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抗日战争开始最早、持续时问最长,是打败日本法西斯的决定性力量;中国抗日战争打破法西斯势力的战争计划,有效地配合了其他反法西斯国家的作战;中国抗日战争推动了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至第一次长沙会战前,国民政府努力通过苏联援华贷款使中国空军力量得到一定复苏。会战开始后,由于疲于应付日机轰炸重庆,国民政府对空军使用原则的规定,特别是将新到苏式先进轰炸机的飞行与作战任务交予苏联志愿队,中国空军一度缺位于战场,致使陆军对日作战遭受极大困难。会战后期,中国以苏联空军志愿队两次有力轰炸汉口日军机场,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不仅配合了陆军的反击作战,迫使日军不得不重视华中地区制空权的掌握,更提振了国人的抗战信心,在国际上传播建构了中国抗战正面形象,预示了中国空军配合陆军作战效果的阶段性提升。  相似文献   

9.
中国空军的抗战是中国抗日下面战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抗战史研究中,中国空军的抗战是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本文从抗战前中国空军的发展概况、抗战中中国空军的阶段划分以及中国空军战绩和特点等方面,作了一番初步探讨,可资填补这一方面研究的空白,对当今空军建设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胡德坤早在1938年毛泽东就指出,“凡属正义的革命的战争,其力量是很大的,它能改造很多事物,或为改造事物开辟道路。”①伟大的中国抗日战争是一场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之重大,影响之深远,是以往...  相似文献   

11.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蓄谋已久,但作为发动全面侵华战略的序幕-卢沟桥事件,并非是日本政府直接策划的,事件发生之前,日本出于自身的利益,企图“缓和”与中国的关系。事件发生之后,在对华派兵问题上,日本政府内部产生“扩大派”与“不扩大派”之争。经过几天的争论,日本内阁决定向中国派兵。此时,日本军部均是以“临命”的指示对日军下达派命令。事件虽不是日本政府直接策划的,但也绝非是偶然发生的,而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总计划实施的必然结果,具体是由驻扎在丰台的日军第三大队队长-木清直等人策划的,其目的是为了方便军事演习,侵占卢沟桥附近的演习场,夺取宛平县城。一木清直等人事后又编造谎言,不敢承认自己的罪行,他们的言行暴露了卢沟桥事件的真相,日本帝国主义借卢沟桥事件,提前对中国发动了全面侵略战争。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胜利是多种力量共同促成的,但抵抗日本侵略的主力军是中国军民;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抗日军民;美、苏的参战加速了日本的投降,但不是决定性力量.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为了达到全面亡华改换华夏文化主体的目的,侵华日军对华北地区的文教机构极尽毁坏之能事,主要表现在:毁坏文教机构之房屋、抢劫仪器设备等资产;占据文教机关之建筑,改做军政用途。另外,为躲避战火,各类文教设施在迁移过程中也备受摧残。日军对华北地区所实施之“文化大屠杀”是对中华文明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亵渎与犯罪。  相似文献   

14.
日本佛教的战争责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以来以净土真宗东、西本愿寺为首的日本佛教各教派追随日本政府对华侵略、在中国各地开教立寺,传教布道,在宗教输出的同时,从甲午战争经八国联军战争、日俄战争、武装干涉西伯利亚战争、直至30年代全面侵华战争,均配合日本的军事侵略进行了诸如派遣随军使、战场布道、鼓励杀人甚至直接上战场参与进入南京的战争等大量的侵略活动。自古以来的“镇护国家”、“王法为本”的“入世”、“附政”精神传统成为其处理与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始终与政府的侵略国策紧紧地绑在一起,充分显示了政教一体的特征。其重大的战争责任难辞其咎。  相似文献   

15.
抗战爆发前十年间,中德两国基于各自的利益需求,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保持着。较密切的关系。但是在德国政府内部,就对华和对日关系而言、又分为两派;一派主张同中国合作;一派则视日本为未来战争中的盟友。日本全面侵华以后,德国远东政策的重心逐渐偏向日本,其在华利益服务从于它的欧洲扩张战略。  相似文献   

16.
在清末开办的保定军事学堂中。聘用了大量日本教习。日本教习来保任教是由清政府和日本两方面因素共同促成的。他们在保定各军事学堂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日本教习来华虽有扩充日本势力的主观意图.但客观上为清政府培养了大批急需的新型军事人才和中下级军官,对中国的军事教育和军事近代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缅甸战役是中美英三国结成军事同盟后第一个共同的军事行动,同时也是二战时期中国军队唯一一次走出国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重大战役。但是由于中美英三国具体利益的不同,这导致了三国在缅甸战役期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本文主要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在三种不同的地区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沦陷区的社会生产力,遭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摧残、践踏、破坏而走向了崩溃;国统区的社会生产力,虽然在抗战初期曾有所发展,但从1942年便开始萎缩;只有抗日根据地的社会生产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得到不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