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9 毫秒
1.
目的:探讨Ⅳ型胶原蛋白在涎腺粘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对46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进行Ⅳ型胶原蛋白的检测。结果:涎腺粘液表皮样癌中Ⅳ型胶原与其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P>0.05)。结论:Ⅳ型胶原的异常表达与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涎腺粘液表皮样癌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SCC)及宫颈上皮内肿瘤(CIN)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16感染及端粒酶反转录蛋白(hTERT)、抑癌基因p2lwafl和增生抗原Ki67表达的关系及其意义,在130例正常宫颈组织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和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利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原位杂交技术,检测HPV16感染及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hTERT,Ki67,P21wafl的表达.结果表明:1)CINII级、CINⅢ级、原位癌、浸润性鳞癌组织HPV16杂交信号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均<0.05),浸润性鳞癌HPV16阳性率也显著高于CIN(2χ=5.670,P=0.017).2)hTERT在CINII级、CINⅢ级、原位癌、浸润性鳞癌组织中的表达都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均<0.05),浸润性鳞癌hTERT表达率也显著高于原位癌及CIN(χ2=18.870,P=0.000;χ2=66.390,P=0.000).CIN三级之间相比差异也具显著统计学意义(χ2=30.468,P=0.000).3)P21wafl在浸润性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显著低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但与CIN相比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CIN三级之间P21wafl表达差异也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4)随着宫颈病变组织学严重程度的增加,Ki67表达逐渐增加(P<0.05).5)HPV16感染率与hTERT表达之间呈正相关(P<0.05,r=0.339),与P21wafl表达之间呈负相关(P<0.05,r=-0.337),与Ki67表达无相关性(P>0.05):hTERT与P21wafl之间呈负相关(P<0.05,r=-0.248),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P<0.05,r=0.398);P21wafl与Ki67表达呈负相关(P<0.05,r=-0.446).可见:在宫颈上皮内肿瘤及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TERT,P21wafl,Ki67表达改变可能与HPV16感染有关,且几者之间互相作用,共同影响CIN的发展及宫颈鳞癌的发生.这些指标综合分析可能为阐明HPV16的恶性转化机制以及为提高宫颈鳞癌及其癌前病变诊断率提供参考依据.组织芯片技术是高效的研究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3.
目的:细胞粘附功能下降是恶性肿瘤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探讨E-cadherin在涎腺粘液表皮样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我们研究了E-cadherin在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6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进行E-cadherin的检测。结果:E-cadherin在涎腺粘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强弱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P>0.05)。结论:E-cadherin表达与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浸润转移有关,可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其表达对判断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40岁以下妇女子宫内膜癌刮宫活检的病理诊断.方法对8例40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内膜样腺癌6例,腺鳞癌(腺癌伴鳞状上皮分化)1例,浆液性乳头状癌并透明细胞癌1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组织学特点是子宫内膜腺体失去极性,细胞核变大、变圆、核仁突出,染色质粗或呈空泡状.同时子宫内膜间质消失,代之为肉芽组织或纤维组织,常有炎性反应.子宫内膜样腺癌多数仅累及浅肌层。皆无转移.1例子宫内膜腺鳞癌呈双侧卵巢转移;1例浆液性乳头状癌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结论40岁以下妇女的子宫内膜癌多数为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应注意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不典型息肉状腺肌瘤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matrixmetalloprotein .ase - 2MMP - 2 )在膀胱癌和阴茎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对MMP - 2在 4 2例膀胱癌和 4 5例阴茎癌中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MMP - 2在膀胱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2 8.5 7% (12 / 4 2 ) ,在阴茎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5 7.78% (2 6 / 4 5 ) ;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和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 2 3.6 8% (9/ 38)、75 .0 0 % (3/ 4 ) ,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在阴茎癌高分化组阳性率为 4 5 .16 % ,中分化组阳性率为 85 .7%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MMP - 2在移行上皮癌与鳞状上皮癌中均有表达 ,其在鳞癌中的表达高于移行细胞癌 ,腺癌细胞的高表达提示腺癌细胞的浸润性高于移行细胞癌。  相似文献   

6.
金属硫蛋白在消化管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金属硫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胃腺癌(GTAC)、大肠腺癌(LITA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94例消化管癌组织中MT表达率。结果:MT在食管癌、胃癌、肠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5.00%(24/32),52.27%(46/88),59.46%(44/74)。癌组织分化程度低和浸润深者MT阳性率高于中、高分化组和浸润浅组(P<0.05)。结论:MT表达与癌组织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在胃癌中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arase,GSTπ)在胃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8例胃癌和4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组织中的阳性率。结果:GSTπ在胃癌和胃炎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4.14%(43/58)和37.50%(15/40),两者差异显著(P<0.05)。GSTπ在胃癌低分化组阳性率偏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GSTπ在胃癌组织中有较高表达,检测GSTπ对提示预后及指导化疗方案选择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和食道鳞状细胞癌中P27基因蛋白的表达状况.方法收集手术切除鳞癌标本63例,10%中性甲醛固定,石蜡切片,厚度5μm.超敏型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P27在鳞状细胞癌中总阳性率39.68%,在肺和食道中阳性率分别为36.00%和42.15%.在高、中分化组阳性率为36.00%,低分化组阳性率为53.85%.结论鳞癌组织中P27阳性表达与分化程度及是否转移的相关性有深入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9.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94例乳腺癌、41例乳腺良性病变和10例正常乳腺组织进行了细胞粘附分子CD_(15)检测。结果发现,CD_(15)。在乳腺癌和乳腺良性病变的阳性率分别为79.8%和58.3%,两者有显著差异性(P<0 01),10例正常乳腺组织仅4例呈CD_(15)弱阳性反应。CD_(15)表达与患者年龄和肿瘤大小无显著关系。CD_(15)表达阳性率在浸润性导管癌中显著高于单纯癌(P<0.05),组织学Ⅱ~Ⅲ级显著高于Ⅰ级者(P<0.05),临床Ⅲ一Ⅳ期显著高于Ⅰ期和Ⅱ期者(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组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在一组原发部位和淋巴结转移性乳腺癌配对标本中,CD_(15)表达无明显差异性。CD_(15)阳性的乳腺癌Cath-D和c-erbB-2的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CD_(15)阴性者(P<0.001)。结果提示,CD_(15)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及预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在乳腺癌中过表达的意义及其与乳腺癌化疗方案选择的相关性。方法:利用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88例乳腺癌组织中MT表达率。结果:MT在乳腺癌中总阳性率为67.05%(59/88)。MT在髓样癌、小叶癌和导管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1.67%,85.71%和62.50%。在浸润型乳腺癌组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浸润型癌组(P〈0.05) 在小叶癌组阳性率高于髓样癌组和导管癌组(P〈0.05) 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高于非转移组(P〈0.05)。结论:MT表达与乳腺癌的病理类型及有否淋巴结转移相关,检测MT对乳腺癌化疗方案的制定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EGFR在乳腺良、恶性肿瘤中过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乳腺肿瘤内过表达对其发生、进展和治疗的意义.方法:收集乳腺腺瘤标本46例,乳腺癌标本86例,常规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厚度5μm.S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DAB显色.结果:EGFR阳性物质呈棕黄色,分布于在胞质中.在乳腺腺瘤和乳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7.04%(6/46)和56.98%(49/86).在浸润性导管癌中阳性率69.49%(41/59)明显高于原位癌(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EGFR过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转移及病理类型有关.检测乳腺癌中EGFR对分子靶向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经额面外科手术治疗的59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影响患者术后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方法:通过SPSS 10.0软件分析,筛选出影响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术后转移的主要临床病理因素.结果:粘液表皮样癌低分化,癌巢边界形态为Ⅲ型,镜下坏死患者术后易发生转移.结论:分化程度,癌巢边界形态和镜下坏死是影响术后转移的主要临床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金属硫蛋白在阴茎癌中表达的意义及规律。方法 :收集阴茎癌 37例 ,石蜡切片 ,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金属硫蛋白在阴茎癌中阳性表达率为 78.4 % ,高分化鳞状细胞癌阳性表达率为 86 .2 % ,中低分化鳞状细胞癌阳性表达率为 5 0 % ,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χ2 =4 .85 ,P <0 .0 5 )。结论 :金属硫蛋白在阴茎癌中过度表达 ,其表达与病理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Ezri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0例大肠癌组织及11例癌旁正常黏膜中Ezrin的表达情况.结果:Ezrin阳性表达率在大肠正常粘膜、大肠癌组织中分别为36.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组Ezrin阳性率(89.6%)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61.5%)(P<0.05);在大肠癌中,Ezrin异常表达与大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发生部位以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Ezrin表达水平提高提示癌组织具有更高的浸润、侵袭能力和淋巴结转移风险,检测 Ezrin有望成为判断大肠癌患者预后的新指标或治疗肿瘤转移的一个靶点.  相似文献   

15.
C-FOS基因在胃癌及淋巴结转移癌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c-fos在胃癌及淋巴结转移癌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兔抗人c-fos多克隆抗体,SP免疫组织化方法检测76例胃癌及淋巴结转移癌组织.结果:c-fos在胃癌及淋巴结转移癌的阳性率分别为32.6%、63.3%.c-fos在淋巴结转移癌的表达率高于胃癌(P<0.05).结论:c-fos在淋巴结癌的表达率高于胃癌,此现象说明,c-fos和癌的转移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p5 3蛋白在食管癌组织发生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 72例食管鳞状上皮癌 ,19例增生鳞状上皮及 17例正常食道鳞状上皮中 p5 3蛋白的表达。结果 :p5 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 4 7.95 % (35 / 72 ) ,在增生鳞状上皮中的阳性率为 36 .84 % (7/ 19) ,在正常食道鳞状上皮中的阳性率为 5 .88% (1/ 17) ,正常组与增生组和癌变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p5 3蛋白与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有无转移和浸润深度等指标均无明显关系。结论 :p5 3蛋白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7.
《莆田学院学报》2016,(5):27-30
研究LSD1在乳腺癌、癌旁组织及乳腺腺病标本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60例乳腺癌浸润性癌患者的癌、癌旁组织及20例乳腺腺病石蜡包埋组织中LSD1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表明,LSD1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及乳腺腺病组织(P<0.05),其表达与雌激素受体(ER)表达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05,P<0.01)。LSD1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更差(P<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环氧化酶-2(COX-2)及CD34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二者在宫颈鳞癌形成及进展中的意义.方法:应用二步法免疫组化检测系统检测94例宫颈鳞癌组织、2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5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标本中COX-2及CD34的表达.结果:COX-2在CIN和鳞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53.85%,77.66%.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COX-2表达阳性率显著提高,在中、低分化鳞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高分化鳞癌(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MVD表达随着病理学分级的增高而明显增高,在Ⅲ级为(46.21±9.07);MVD在有淋巴结转移组(42.27±12.36)显著高于无转移组(26.58±7.15)(P<0.01).COX-2和CD34在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均呈阴性表达;两者表达与患者年龄及临床分期均无关(P>0.05).结论:人宫颈鳞癌组织COX-2表达增强及MVD增高,COX-2可能通过促进肿瘤血管生成而促进宫颈鳞癌的进展,在其发生、进展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尿路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对64例尿路移行细胞癌石蜡标本进行了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结果是示:ER、PR阳性率分别为53.1%和50.0%;其中在高分化癌中ER、PR表达高于低分化癌;分级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ER、PR阳性率随肿瘤分期升高而下降,但分期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单发肿瘤、多发肿瘤及复发肿瘤之间,男女两性肿瘤之间及尿路各部位之间,ER、PR阳性表达率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尿路移行细胞癌ER、PR有较高的表达率.且和分级正相关,提示ER、PR表达可能对尿路移行细胞癌有某种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并可作为肿瘤愈后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学周刊C版》2017,(21):11-13
目的:探讨EGFR、Ki67和P16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分级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标记60例宫颈鳞状上皮化生、70例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LSIL)和80例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HSIL)中EGFR、Ki67和P16的表达。结果:EGFR、Ki67和P16在鳞状上皮化生、LSIL和HSIL中的蛋白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以HSIL为最高,LSIL次之,鳞状上皮化生为最低。EGFR、Ki67和P16在LSIL、HSIL中的表达模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EGFR、Ki67和P16在鳞状上皮化生与LSIL中蛋白表达两两比较,均无明显相关(P>0.05),EGFR、Ki67和P16在鳞状上皮化生与HSIL中蛋白表达两两比较,均无明显相关(P>0.05),EGFR、Ki67和P16在LSIL与HSIL中蛋白表达两两比较,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应用免疫组化SP法标记三种蛋白可作为SIL分级的参考指标,同时结合LSIL和HSIL的分布特征,以降低假阳性率,提高诊断分级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