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管是单纯的认识“他者教育”的活动,还是以“他者视域”反观“我者教育”的活动,都是认识主体从“他者视域”看待教育的认识活动,比较教育由此形成的知识首先具有“他者视域”的特征.人们在认识“他者教育”进而反观“我者教育”的基础上,试图建构全球教育的过程中建构比较教育的知识,这是对“他者教育”的二次建构.比较教育天生具有跨越不同民族文化的特性,并进一步解读国际教育关系,因而具有解读全球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德育思想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真善美“是他德育思想的核心内容.他的爱国主义、爱民思想和立大志、做大事的精神是陶行知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教学合一“是他的独具特色的教育方法.本文意在重温陶行知先生的德育思想,以期为我们构建和谐教育、开展德育改革与创新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体现着深刻的唯物辩证法的内涵.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反映了他对教育与现代化建设辩证关系的正确认识;教育要“面向世界”反映了他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放在与世界的普遍联系中来认识和把握;教育要“面向未来”反映了他在教育问题上的辩证发展观.  相似文献   

4.
教育应从什么出发,是教育的首义,决定着教育的走向和未来,大是大非,不容含糊。诚然,在课改成果面前,我们的教育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师中心”的倾向。(如“优质课”评价中心是教师“上得”如何,而不是学生“学得”怎样)最近,笔者又一次拜读了《陶行知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陶行知经典教育思想“六大解放”(1.解放他的头脑2.解放他的双手3.解放他的眼睛4.解放他的嘴5.解放他的空间6.解放他的时间),既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又是终结点。“六大解放”十分明确地表明:教师的教育不是从教师本身出发,也不是从教材出发…  相似文献   

5.
产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陶行知教育思想,今天仍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他的“活”的教育思想仍具有强大的生命“活力”.如他提倡教育目标要体现其“鲜活”生命之本性,课程资源要来源于生动“活泼”的真实生活,教学方法要活学“活用”,教师的任用要机动“灵活”.陶行知“活”的教育思想真正体现了教育是对生命的教育及尊重生命规律的教育的教育观.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育方面梁启超既有一定的实际经验,又有比较全面系统的理论探讨.他把:“育人才”、“开民智”作为教育的宗旨,强调发展学生学习、求知的“自动能力”.在他提出的作文教学、阅读教学的构想中,贯穿着一种“科学的精神”,提倡“求真知识”、“求有系统的真知识”、求“可以教人的知识”.同时,他重视语文审美教育,倡导“情感教育”、“趣味教育”,认为科学精神应该与审美情趣互相协调、互相配合.梁启超的这种语文教育观至今仍有研究的价值和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美育思想在我国由来已久.我国古有“诗教”、“礼教”、“乐教”之说.本世纪初蔡元培先生更明确提出了“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方针”.他说国民教育,不外乎五种主义,即军国民主义、实利主义、公民道德、世界观、美育是也.他认为在人的培养上,五育都很重要,是“今日教育不可偏废者也”.他还认为美感是现象世界和实体世界之间的“津梁”,能起变革社会的作用.1909年他任教育总长时提出,教育上应特别重视美育.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也是我们党一贯的教育方针.在西方,将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作为教育儿童的教科书,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里提出“体育教育儿童的身体,音乐教育儿童的心灵”.黑格尔认为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  相似文献   

8.
王守仁是明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教育家.他从“心即理“、“致良知“的理论出发提出了以“明人伦“为目标,以“顺导性情“为核心的儿童教育思想.他认为教育要考虑到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个性差异,他的很多教育思想对于今日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仍有很多的借鉴和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9.
朱熹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他继承孔、孟教育思想并与自己长期的教育实践相结合创建了独特的教育理论体系.提出“明人伦“的教育目的,循序渐进等教育方法,他的教育思想对南宋以后我国封建社会文化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对当前我国教育事业仍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曹建欣 《教育》2014,(12):44-45
王继然是江苏省邳州市白埠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从事教育教学34年,校长就当了29年.他始终坚持在最艰苦的边远乡镇工作,曾经两次荣获江苏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他勇于改革,被江苏省教育厅授予“江苏省课堂教学改革先进个人”称号.他不断反思,近年来完成了《享受教育》(凤凰出版社出版)《教育原来是这样的》(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和《教育者》等教学反思论著近70万字.他主持和参与国家、省、市级课题5项.他热爱农村教学,关心农村教育,2013年《中国教育学刊》称他为“平民校长”.他的业余兴趣就是爱兰、敬竹、喝茶、品酒……  相似文献   

11.
孟子是我国战国时期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是孔子的孙子子思学生的学生.他自称学习孔子是他毕生的愿望,“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公孙丑上》).所以他以孔子思想的继承人自居.在当时他的思想是代表了比较保守的由奴隶主世袭贵族转化过来的那一部分地主阶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要求的.因此,他虽然游历各国,游说诸侯,但是他的政治学说和主张,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而不被采纳.晚年回到故乡从事教育和著述.孟子是重视和热爱教育事业的,他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列为“君子三乐”之一(《尽心上》).他的学生虽然没有孔子那么多,但也是“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滕文公下》),规模还是不小的.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活动,不仅在当时曾起了一定的作用,并且对后世也有重大和深远的影响.他在儒家的地位仅次于孔子,被称为“亚圣”.他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上提出了不少新鲜的见解和可以借鉴的经验(自然其中也有不少是糟粕),不愧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12.
李济深是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中国近现代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少年始对学业孜孜不倦,成年后深明大义,常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激励自己.他爱教育,善教育,亲办教育更体现出他的教育情怀.从他举办讲武堂、筹建黄埔军校、议建广西大学、兴办中山中学,到他视教师为先贤、尊师重教、严谨务实,都彰显了他的高贵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在迎来改革开放三十五年之际,我们追忆李济深鲜为人知的教育情怀,会使我们更加正视当前我国教育面临的新的历史任务,更好倡导“尊师重教”的崇高精神,营造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树立起加快迈向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历史新目标的坚强信心.  相似文献   

13.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一书中首次提出普及义务教育的主张和为全民服务的教育制度.他的泛智教育思想和一系列教育原则以及一切教育工作都遵循自然的主张,都是以“教育适应自然“原则为核心的.他认为,教育适应自然原则就是研究自然规律并按照自然规律办教育,这也是夸氏民主主义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基础.   ……  相似文献   

14.
程先民,双流县中和镇中心小学校长、党支部书记,中和镇教育组组长.他多次被评为县“先进教育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并荣获成都市“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和“优秀校长”称号.他所领导的中和镇中心小学被评为双流县“窗口学校”.  相似文献   

15.
谢铁华 《红领巾》2004,(6):122-123
“学为人“的主张是陆九渊的教育基本理论.他认为人是自然和社会的核心,做人最重要.他提出做人要先立乎其大志、明辨义利、堂堂地做人、重践道等,强调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作用.研究他的这些教育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实施素质教育,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同时又是一名坚强的民主战士和大众诗人.他为了改革旧教育、创建新教育,竭尽心力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在教育思想上富有创见,在教育实践上勇于探索,对培养人才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写下了大量的著作,这些著作内容广博、议论精深、影响甚广.陶行知从反对传统教育出发,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它的内容其中包括“教学做合一”,并对其进行了阐述.他的这一观点对当时教育上存在的教与学分离.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封建死读书无疑是个有力的驳击.即使在教育改革的今天.他的这种“教学做合一”的观点也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仅就陶先生“教学做合一’的基本思想及对今天的教学改革的启示谈几点体会.以求教于老师和同志们.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教育思想之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现代教育史上,最有影响和国际声望的教育家,当首推陶行知先生.陶行知先生是最先提出中国教育改造的身体力行者,探索开辟适合中国国情的独立的教育道路的人.他毕生致力于人民教育事业,他所创办的晓庄师范、山海工学团和育才学校,社会大学等学校之所以能培养出那么多仁人志士,这与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是分不开的.当前,我国教育界在探讨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特别重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问题的讨论.为此认真研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与实践,吸取他的教育思想精华,是很有现实意义的.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最初来源于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他留美回国后曾大力宣传杜威的“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等教育主张,结果在中国是到处碰壁,  相似文献   

18.
毕淑敏 《初中生》2015,(25):32-33
什么叫教养呢?辞典上说是“文化和品德的修养”,但我更愿意理解为“因教育而养成的优良品质和习惯”. 一个人虽然受过教育,但他可能依然是没有教养的,就像一个人可以不停地吃东西,但他的肠胃不吸收,竹篮打水一场空,还是骨瘦如柴.不过这话似乎不能反过来说——一个人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他却能够很有教养.  相似文献   

19.
“教育即生活”是美国教育家杜威的一个重要观点,他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陶行知先生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教学走向生活,他认为:“未来之学校,未来之教科书,未来之教育,必须建立在生活经历上,始可谓活的学校,活的教科书,活的教学.”他主张用生活来教育.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也提出:“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这就要求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认真研究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甘当骆驼”的崇高精神,为中国教育探求新路,为振兴中华民族造就人才,作出了永远值得后世纪念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终生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在现代教育史上竖起了一座丰碑.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博大精深.认真学习和研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对于当前的教育改革,对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