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府门户网站是政府与其服务对象沟通的平台,是实现电子政务的主要方式之一。以厦门市政府网站为例,说明政府门户网站从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三个层次实现政府为公众及企业提供社会服务,从而实现G2B、G2C电子政务,并提出加强网上并联审批、构建即时通信平台以改进政府门户网站,从而更好地促进政府向管理服务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电子政务的实施,能够降低政府管理成本,提高政府内外资源利用效率,推动政府管理现代化,扩大政府行政系统开放性,增强公众的参与程度.电子政务是政府创新的重要内容和途径,政府创新是实施电子政务的重要条件和保证,电子政务和政府创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美两国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各有特点,总体上美国"第一政府网站"有诸多功能与设置值得我国政府门户网站借鉴.我国中央政府门户网站今后的发展方向应该是:网站建设方面明确网站架构和扩充服务数量为主,网站内容以咨询公开、线上办事和公众参与三大功能定位为主,网站管理以加强内容维护制度为主,评价指标以咨询全面性、规范性和服务的数量为主.为此,今后我国政府应该以四项内容为重点改进提高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相似文献   

4.
中英两国最高政府网站的比较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门户网站是电子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迅速、便捷地获取电子化服务的窗口.本文通过对中英两国最高政府网站的信息构建(information architecture)和主要功能的比较,从而获得了一系列对我国政府网站建设有意义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政府管理创新中电子政务建设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政务是政府实现管理创新的重要方式.政府借助现代科技力量创新行政管理理念,优化政府权力运行模式,简化行政程序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政务效率.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较快,但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已经成为政府管理创新发展的瓶颈,亟待解决.目前,电子政务建设方面存在标准不统一、重"电子"轻"政务"、数字鸿沟现象和信息化水平不高等问题.为发展电子政务以促进政府管理创新,要统一标准,转变观念,加强政府门户网站和网站群建设,完善"一站式"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6.
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公民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参与政府的绩效评估,但在在政府绩效评估的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擎肘,导致公众的参与意识不强,参与热情不高.本文分析了公众参与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通过确立公民满意度作为政府绩效评估的最高原则和引入电子政务等手段,建立完善的政府绩效评估的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7.
社会转型期,我国现代民主制度迅速发展,公众参与意识逐步增强,信息公开制度中的问题日益凸显,社会公众对政府信息公开的呼声日益高涨.文章通过囚徒困境模型,分析政府与公众之间在政府信息公开中的利益博弈,认为健全民主法治,提高公众参与意识,转变政府角色,构建服务型政府,是破解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困境之道.  相似文献   

8.
"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作为考察和研究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文本依据,据此可洞察一个地区《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情况。通过对历年年度报告的研究发现,内蒙古自治区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取得较显著的成绩,但在实施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政府信息公开的时效性不强、规范性不够和透明度不高,缺乏明确有效的公众参与和监督机制等。因此,我们在实践中应当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的时效性、实用性、便捷性;合理规范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和程序,并增强其透明度;建立健全有效的公众参与和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9.
电子政务的实质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在政府与社会公众间建立起迅速便捷、良性互动联系,它是政府实施政务公开,不断提升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并让人民群众更广泛地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最佳手段之一.近几年,各省电子政务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建设步伐加快,但与全社会需求还一定差距的.本文从提高人员素质,增强电子政务意识和应用安全;理顺体制,规范电子政务工程建设;以人为本,提升电子政务的公共服务水平;综合防范,保障电子政务信息与网络安全等方面进行论述,提出了一些有益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信息公开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公众利用政府信息的客观需要。当前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存在诸多问题,建立完善的、规范的、标准的信息资源管理体系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公众参与重大决策事项社会稳定评估,是推进地方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不可或缺的一种动力机制,也是提升决策质量的重要前提。但是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目前还存存在着诸如决策事项不够公开、透明、公众对政府缺乏信任感以及法律保障机制不够健全等制约因素。要想突破制约公众参与的"瓶颈",则需要从建立与完善重大决策信息的公开机制、推进诚信政府建设和建构公众参与的法律保障机制方面寻求制度创新,这才是确保公众在地方政府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充分行使话语权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2.
积极推进政府门户网站的发展,实现网络政府与实体政府的有机结合已成为电子政务建设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电子政务经验,针对河北省政府网站服务民生的能力、民众参与的广度、信息公开的力度以及运行维护的实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打造公开透明政府、加强为民服务理念、建立绩效评估体系以及对运维工作的注重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加强政民互动,打造公开透明政府;加强为民服务理念,打造为民服务的平台;建立绩效评估体系,保障门户网站良性运作;注重运维工作,开拓投资渠道.  相似文献   

13.
论基于电子政务的政府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枫 《许昌学院学报》2005,24(4):125-127
电子政府的建设已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是政府管理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包括各自为政、政府信息资源严重滞后、政府上网工程有待深入、忽视公众的参与和对公众的服务等。要达到建立现代电子政府的目标,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必须做到:建立统一的网络门户,对无序的信息进行有序的整合,加强信息立法,建立统一技术标准,加强电子政务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4.
公众参与政府的环境信息公开问责,有助于形成合作型博弈关系,保证信息发布的及时、准确、全面。公众参与政府问责的过程,既是主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培育过程,也是监督政府依法履行职责,约束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的过程,有助于提升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与公信力。此外,公众参与环境信息公开问责是环境权益中的环境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满足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电子政务中政府信息公开进行立法规制是规范行政主体信息公开行为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公众知情权的客观需要,也是电子政务活动法治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电子政务中信息公开立法存在立法过于分散、层级偏低,立法内容粗疏、操作性不强等问题,立法尚有诸多空白等缺憾.应当从提升立法层级、强化立法的针对性入手,从实体与程序两个层面对电子政务中的政府信息公开行为进行有效规制.  相似文献   

16.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过程实质是公众与政府、公众与第三方、政府与第三方之间的利益博弈过程.在政府信息公开中,利益博弈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的阻力系统和以公众为主导的动力系统,二者的力量对比关系决定着政府信息公开的未来走向.政府信息公开中的利益博弈各方的策略选择都为公共利益时,各方的收益均最好,政府信息公开也才能最终实现“正和博弈”.  相似文献   

17.
发展电子政务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目前,服务型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存在政府网站建设不到位、电子政务绩效不高,缺乏统一规划、电子政务发展不平衡,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部门的核心信息保护受限,相关网站服务内容不全面、不注重以用户为核心的服务内容建议等问题。服务型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应加强人才素质的培养,注重电子政务的整体规划与设计,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大力发展核心技术,提高政府网站的服务水准,并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新媒体,融合社会化媒体平台。  相似文献   

18.
江西省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以江西教育网为服务平台,按照教育电子政务的要求。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网络平台,使其成为江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信息公开重要窗口、行政服务显要平台、公众互动主要渠道”。江西教育网连续两年获省政府网站评比三等奖,在“中国省级教育门户网站排行”中稳居前四名。江西省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历获2008年省教育厅“规范管理年”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9.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政府信息公开是实现和发展服务型政府的有效途径之一。政府信息公开有利于促进服务型政府的民主化进程,可以有效地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有利于提升政府社会形象,巩固政府合法性基础。但是,目前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还存在一些立法问题,影响着服务型政府的建立。对此,提高《公开条例》的效力等级、丰富政府信息公开的形式和内容、引入公众参与机制加强监督,能使其更好地为建设服务型政府服务。  相似文献   

20.
构建完善的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是实现公民环境知情权、促进环境保护公共参与的需要,现有专门的<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规定了这一制度.政府环境信患公开方式可以分为政府主动公开和依公众申请被动公开两种方式.以环境社会学视角所揭示的环境问题的社会建构理论考察,虽然完善的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应该并重两种方式的有效结合,但在当下中国社会情势下,政府主动公开环境信息方式还能起到兼负提高社会环境意识、重构公民参与环境公共事务能力的重任.我们应该在立法和法律实践中注重政府主动公开环境信息方式的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