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对北京、福建、湖南三省(市)68所非民办、无本科体育专业的普通本科院校体育教师队伍的生师比、年龄、学历、职称等群体结构的现状调查以及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探讨了普通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结构现状特征、发展趋势、存在问题等,并对进一步优化普通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群体结构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指导纲要》对高校体育课程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和要求,而新课程能否得到顺利实施关键要靠一支现代化的体育教师队伍。然而,目前高校体育教师队伍中存在着教育理念不清、职称学历结构不合理、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较低等不良现象。以新课程为出发点,采用调查法、访谈法,对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现状进行了研究,为建设一支高质量的体育教师队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高职院校体育师资队伍结构现状及其对策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煜 《浙江体育科学》2009,31(4):86-87,97
高等职业教育强化内涵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于师资队伍建设.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优化学校师资整体结构,强化学生职业综合素质教育,丰富职工体育文化生活等具有积极意义.以浙江省<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督查资料为主要依据,分析了目前我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基本结构特征,提出了进一步加强高职体育教师队伍"规模量化、队伍优化、素质强化"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结构与实现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教育学角度出发,对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高校体育教师的理想素质结构以及实现途径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结构包括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精神等三方面的要求。高等院校需要通过建立严格的教师聘用制度,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观念,引入竞争机制,实行有效激励等途径来构建高素质体育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5.
体育教师数量结构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师数量规模、生师比、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和区域结构等方面。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研究发现:体育教师数量规模不断扩大,已建成一支数量达48万余人、相对稳定的体育教师队伍,成为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支撑。但中小学体育教师数量城乡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师生比大;全国以男体育教师为主要力量,女体育教师数量总体上升;小学体育教师缺额20余万,中学体育教师不缺反而多;体育教师配置总体偏低,结构逐步走向合理化、科学化,将为教育部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构建体育教师队伍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法、调查法、统计法,对福建省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现状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当前福建省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存在着职称结构、学历结构、专项结构、学缘结构不尽合理,计算机水平、外语水平、裁判水平和科研水平明显偏低的现象。指出加强职后教育,提升高校体育教师整体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讨论高校体育教师队伍主要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如教师队伍的专项结构和知识结构不尽合理、部分教师技术示范能力下降、招聘政策不够灵活、学校之间的资源优势不能互补、部分教师难以充分发挥专长.提出了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知识结构的层次、使教师队伍保持良好的职业能力、鼓励教师开设更多的课程、为实现体育教学人力资源共享创造条件、让每个教师的才华得到充分的施展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师队伍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黑龙江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师队伍的现状进行了全面、细致、深入的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前黑龙江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师队伍存在着学历、职称明显偏低、年龄结构基本合理、专业结构不均衡、学缘结构单一、培训进修的机会和次数严重不足的现象,所以提出了提升高职院校体育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县级中学体育师资队伍现状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张占永 《体育科学》2004,24(6):74-77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河北省11个市的52所县级中学体育教师的数量、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以及职称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河北省县级中学体育教师数量在总体满足教学需要的同时略有余额,但局部配置失衡;教龄结构比较合理;教师队伍呈年轻化趋势;低学历、低职称者所占比例偏高;在教师待遇方面存在同工不同酬现象;体育教师队伍总体科研水平不高。对策:调整体育教师布局、优化体育教师队伍结构;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教师学历水平和科研水平;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保障体育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综合概述等方法,对新建本科院校中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发展进行了研究,总结出新建本科院校体育教师队伍目前存在结构不合理、科研水平较低、体育教师专业技能水平不高等问题。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合理引进人才、适时开展青年教师岗前后培训工作、做好师资队伍的长远规划等。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和逻辑比较分析法,对安徽省6所高等师范院校的体育教学内容的设置、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以及教学物质资源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合新的《课程纲要》精神及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要求,提出安徽省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学的内容设置要体现:坚持“健康第一”,以“终身体育”为中心;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缓解扩招带来的教学压力;以人为本,区别对待,体现按需施教,兼顾师范院校特性;不可忽视体育中蕴涵的文化教育;适当设置一些学生喜爱的前沿运动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旨在了解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总体现状及影响因素,并为相关部门制订缓解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显示: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目前的职业倦怠程度整体上并不严重,情绪衰竭相对突出;职称、学校类型和受教育程度在职业倦怠一个或多个维度上差异具有显著性,性别在职业倦怠及其各个维度上差异不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3.
高职学院体育教学改革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省高职学院的体育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提出关于高职学院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校体育教师教学工作评价不公现象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体育教学评价是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一个基本环节。其评价过程是否公正、评价结果是否客观真实以及评价结果是否得到公正对待,直接关系到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士气并影响其教学积极性。就目前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评价不公的4个主要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关调控思路,以期对高校体育教学评价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学校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提出如何有效将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功能与体育教学融合渗透,并运用体育教学手段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功能最大化,为获得最佳体育教学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袁存柱  王颖 《体育科技》2005,26(1):70-73
通过自制问卷对海南省大学生体育教学情况的调查,发现海南省大学生对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师能力的评分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对体育课的喜爱程度也是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不同性别、来源、年级、专业的学生对体育课的喜爱程度有较大的差异,且学生对体育课的喜爱程度与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师能力的关系密切;从学生喜爱的体育课和锻炼项目来看,海南省高校体育师资的专项设置基本合理;学生对体育课的建设也提出了一些发展性的意见和建议。结合海南省高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姚磊  赵胜国 《安徽体育科技》2004,25(1):47-49,55
通过对安徽省8所体育院系田径实践课运动损伤情况的调查,分析了近两年来运动损伤的特点、性质及成因,提出了减少和预防运动损伤的建议与对策,旨在提高田径课技术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8.
高校体育教材体系构建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言珍 《安徽体育科技》2006,27(4):71-73,82
以构建现代化的高校体育教材体系为目标,采用文献材料、专家访谈、社会调研、教学实验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在系统地分析了发达国家的体育教学大纲和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实施后的利弊、得失的基础上,紧紧把握全面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这个大目标,提出了明确目标:加大投入、完善设施、突出体育文化教育特色等是科学构建我国现代化高校体育教材体系的科学途径。  相似文献   

19.
论高校体育教师创新能力及其培养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汪虹 《安徽体育科技》2004,25(1):104-106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保证.笔者对高校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结构体系进行分析归纳,提出了高校体育教师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