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众所周知,有些新闻的发现属于"无心插柳",而采写新闻精品离不开"有意栽花"。"有意栽花"就是新闻策划。新闻策划,指的是新闻主体在传播过程中按照一定的目的和原则,对新闻宣传报道思想、报道程序、报道手段、报道角度、报道时机等活动作出全面、细致、周密、合理的计划和安排,最大限度地反映新闻的社会价值,揭示其思想内涵和本质特征,推出受众所喜爱的新闻精品。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基本观点,论述了什么是新闻精品问题,以及新闻精品必须具备的几个基本特征,即舆论导向正确;题材重要;报道及时;内容真实准确;信息量大;内涵丰富;报道角度新颖;形式生动活泼,语言简洁明快。  相似文献   

3.
会议新闻,是各媒体的必有新闻。但如何报道好会议新闻,又是各媒体深感棘手的难题。在新闻改革中,如何把会议新闻铸就成精品成了常有话题。精品的标准最重要的是看社会效果。就是说,你写的编的新闻作品是读者爱看的耐看的,能引起思想上的启迪,感情上的触动,能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能提高人们的道德情操,能引起领导的关注、社会的共鸣,能引起上下呼应、相互交流和彼此促进。新闻界的不少记者、编辑在探索把会议新闻铸就成精品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新闻的本质特性,新闻的内在含意,决定新闻必须具备新鲜性。新,是新闻价值存在的前提,也是新闻生命力之所在。失去新,便不成其为新闻,更谈不到上品、精品了。从这个意义讲,求新、创新是新闻工作的灵魂,也是新闻精品的写作之母。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指出:"新闻事业是常干常新的事业,是有着广阔的驰骋空间的事业,在坚持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的前提下,新闻工作者应当不断开拓新的报道领域。不断探索新的报道形式,不断采用新的报道手法,不断写出富有新意的优秀作品。"这段精辟的论述,对于我们的新闻采写,特别是…  相似文献   

5.
会议新闻,是各媒体的必有新闻。但如何报道好会议新闻,又是各媒体深感棘手的难题。在新闻改革中,如何把会议新闻铸就成精品似乎成了常有话题。精品的标准是什么?最重要的是看社会效果。一些媒体和名记者、名编辑在探索把会议新闻铸就成精品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受众意识:铸就精品的奠基石今天的受众为什么越来越不把有些主流媒体视为重要的“信息源”。反过来说,今天的受众大多还处于初中、高中的文化水平,不会把大量时间花在信息接受的过程上,特别是快节奏的今天;也不去仔细琢磨字里行间的含义,而喜欢透明地、立竿见影地直接获取…  相似文献   

6.
会议新闻,是大多数媒体的必有新闻。如何报好会议新闻,又是各媒体深感棘手的难题。在新闻改革中,如何把会议新闻铸就成精品似乎成了常有话题。新闻界的一些媒体和名记者、名编辑在探索这一问题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受众意识:铸就精品的奠基石会议报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从报道形式、选题到内容上,仍嫌“老套”。为了让我们的广大普通百姓能从会议报道中快速地、清晰地、准确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受众意识。其中关键要抱定一个宗旨:把会议变成“新闻”,让读者一口吃到“馅”。会议不等于新闻,如果把会议比作…  相似文献   

7.
刘漪 《记者摇篮》2005,(6):46-46
当时政记者,不跑会议是不可能的。打开电视.如果哪天的电视新闻上没有会议消息,反而是个例外。会议报道是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之一,把会议新闻铸成精品是提高电视新闻质量的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新闻是易碎品。今日新闻到了明天便成了蔫了的蔬菜,价值大打折扣,不受人们喜爱了。但精品例外。真正的新闻精品具有穿越时空的能力。1958年8月31日发表于《纽约时报》的消息《奥斯威辛没有新闻可写》,作者通过对参观集中营的  相似文献   

9.
媒体竞争的加剧,要求新闻报道者注重于制作精品。那么如何既能遵循新闻规律,又能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以求制作出新闻精品呢?本文就此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典型宣传是党的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报实施正确舆论引导的重要手段。重大典型报道是党报宣传的重点、媒体竞争的焦点,因而也是最适合打造新闻精品的矿床。在当今传播手段日益发达、受众阅读习惯日趋多元的时代,积极探索重大典型报道精品的实现路径,对于增强党报权威性、提升舆论引导力,具有重要意义。部队新闻工作者,要努力当好新闻精品的探矿人、采矿人、炼矿人。  相似文献   

11.
《采.写.编》2000,(5):32-33
在新闻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如何有效地利用新闻资源,拓展新闻的内涵,扩大新闻的外延,让报道出新意出深度,实现规模效应、精品效应、轰动效应?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就是搞新闻策划。  相似文献   

12.
曾嘉 《军事记者》2004,(7):60-61
新闻报道的组织与策划的主体通常是新闻媒体而不是军或师这样的部队。军队的新闻工作不同于新闻媒体,新闻干事的工作性质也不同于新闻记和新闻编辑。但是,如果我们能像解放军报社的一个编辑这样理解新闻策划:“新闻策划说到底是一个报道方式问题。采集的事实报道出来叫新闻,如何采集和报道便成了一个创新地带。……同样的新闻资源.你能做到视角独特,立意新颖,气势非凡.你这个就是新闻策划的精品。”  相似文献   

13.
对一张报纸来说,精品是一件获奖作品,一个优秀的版面,还可以是一个出色的策划、一期亮丽的特刊。近年来,新疆塔城日报社坚持“贴近大众、服务群众、追求出众”办报理念,打造着一个又一个精品:首获中国新闻奖、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画册式特刊新鲜出炉、“漫‘话’访惠聚”栏目获新疆新闻奖……笔者一直在采编一线,这一个个精品的打造都曾亲身参与,本文从新闻作品、新闻栏目、新闻版面、新闻策划四个方面浅谈如何打造新闻精品。  相似文献   

14.
人们一般把新闻媒体带有指令性的正面报道,称作“规定动作”。纳入“规定动作”的,一般都是主题重大、具有导向意义的新闻典型。但是,这类新闻同时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主题指定,很难做出新意;第二,众多媒体统一采访,很难挖到新颖材料;第三,重复报道,有的采访对象已经成了报道明星  相似文献   

15.
龚拓 《新闻世界》2013,(6):27-28
在日趋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同行纷纷采用“精品栏目”、“精品言论”、“精品创作”等口号,目的是为了提高新闻报道的整体质量。那么,究竟怎样出精品呢?笔者认为,当代新闻人要树立精品意识,将科学思维方式应用于新闻创作中,方能出精品。  相似文献   

16.
新闻精品生产与新闻职业道德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是新闻精品生产的前提、动力和保障;新闻精品生产彰显新闻职业道德风貌并促使其向更高境界发展。新闻工作者只有具备良好的综合素养,同时要更新新闻理念、注重文本创新、强化新闻叙事功能,才能写出具有感染力的新闻精品。  相似文献   

17.
新闻工作者要想奉献给受众以精品,首先就必须有精品意识,弄清什么是新闻精品,精品的涵义和特征是什么。从目前报刊上已发表的文章看,对新闻精品的认识,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精者,经过反复提炼产生的精华也。精品:精良的物品;上乘的作品。新闻精品的特征主要有:一是导向正确,意义重大,新闻价值高之作;是权威性、指导性、吸引力、感染力的统一之作。二是精心采写、  相似文献   

18.
毕锋  王晓 《新闻三昧》2006,(12):10-13
新闻精品,主要是指导向正确、意义重大、提法准确、编写精细、制作精良、效果突出的新闻作品。多出新闻精品,是时代的需要和广大受众的呼唤。如何成就新闻精品,这其中有什么规律可循吗?2005年度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消息《海拔4161米:总理跟我们合影》的作者毕锋和他的同事王晓,在对16年来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进行全面梳理分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源自报纸、通讯社类的所有特等奖、一等奖及部分二等奖获奖作品的写作背景、写作技法和成篇历程,力图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相信这篇文章对追求新闻精品的有志记者会有启发。  相似文献   

19.
典型报道是国内外主流媒体的重头戏,也是军报多年来经营的一大特色。在新闻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如何使典型报道富有很强的生命力,从根本上改变形式呆板、内容空洞、文字枯燥的现象,使之真正成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的新闻“大餐”?回顾近年来我参与过的一些重大典型的宣传,我认为典型报道的精品意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优秀人品和精品新闻,这是党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也是新闻工作者应该毕生努力追求的目标。在报业事业蓬勃发展、新闻从业人员竞争激烈的今天,作为地市党报的新闻记者,如何在坚持党性的前提下,写出读者心目中可读可亲、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新闻作品,着眼点应该是强化记者的人品修养,实施新闻精品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