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有兴趣,才会自觉地去学习。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学习目不明确,好玩好动,自觉性不高,注意力不集中,对自己所学的科目依赖老师的引导和督促。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尤为重要。那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2.
生活中有这样一种人:总拿自己的长处去与别人的短处比,自以为是,觉得自己比别人高一等。相信所有的人都不喜欢这种人,都会认为他们性格和思想上有问题。而我们的一些老师,却在对待学生时不自觉地表现出这种倾向,喜欢用高高在上的训斥的语气去批评教育学生:“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  相似文献   

3.
一、教师主体性的含义所谓主体性,就是人作为主体的规定性。主体性的内涵包括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自主性主要表现为有自己的独立见解、独特的行为模式等,它是人作为主体的一个前提条件;能动性主要表现为行动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性主要表现为不沿别人的思路,不照搬别人的方式和方法,想别人没有想的,做前人没有做的。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本质上是教育者自身主体性发挥的过程,是对个体主体性的培养过程。那么,什么是主体性教育呢?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中生活,人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扮演着某种角色,时间长了,不但习惯于某一特定的角色,并且根据这一角色的要求去思考、去规范自己的行动,形成了某种心理定势。这就是角色意识。同样,学生在校里学习生活,也有意无意地扮演着某种角色。班干部有班干部的思想以及行动,普通学生有普通学生的意识以及活动。积极进取的学生会想我一贯如此,这次不要例外;不守纪律的会想反正我的形象在别人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上有个现象叫“投射效应”。它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心理特征(如个性、好恶、欲望、观念、情绪等)归属到别人身上,他往往以自己的心理去揣度别人的心理,认为别人也应该有和自己同样的特征。以自己的好恶来决定别人的好恶,以为自己喜欢的别人也喜欢,以为自己不感兴趣的别人也不必感兴趣,总爱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的头上。在家庭教育中。我发现了许多这种有趣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首先,要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凡是自己能够做到的事就自己去做,不依赖别人。对孩子从小就要灌输这种思想,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对孩子的事情不搞包办代替。第二,要培养孩子的自信意识。支持孩子去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让孩子在做事中培养兴趣,坚定信心。让孩子从成功中体会自己有力量、有本领,尝试成功后的喜悦,不断增强自信意识。第三,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好奇意识。好奇,就是对事物有新鲜、新奇以及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培养孩子的好奇意识,不要只被动地等  相似文献   

7.
美德     
有没有美好的品德,是看其做事牵涉到别人利益时,能否替别人想一想。如果认识到将要危害别人利益,而能自觉退让一步,或者在不得已而为之的情况下,能主动去征得人家认可或谅解的,便是拥有美德。如此狭义说来,不损害别人者,就是有美德也。  相似文献   

8.
刘蒙 《内蒙古教育》2012,(14):62-63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明确指出:"如果一个人需要做自己喜欢的什么事情,他就是没有纪律也会经常去做的;所谓有纪律,正是一个人能够愉快地去做自己所不喜欢的事情。"一个人能做自己所不喜欢却是应该做的事情,而且是自觉自愿,无一点埋怨、也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称赞或是得到什么报偿,这就是一种自觉的纪律,一种美的行为,音乐课堂需要这样自觉的纪律,这种美的行为。那么,究竟如何让音乐课拥有良好的课堂纪律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Sapere aude!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启发式教学在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求知精神,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启发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能自觉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那么怎样运用启发式教学来启迪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并能自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呢?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加大力度对学生进行诱导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所谓人品,就是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和精神风貌。作为教师,应当怎样加强自身的人品修养呢?   一、 正确认识自己是自觉进行人品修养的重要前提   邹韬奋说过:“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溅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溅心不可有。”教师的人品修养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自我修养的自觉性。然而,怎样才会有自觉性呢 ?我们认为 ,前提是要正确认识自己。因为在教师的成长与成熟的过程中 ,正确认识自己是起点。   一是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坦诚地说,在教师队伍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特别是一个时期以来,受市…  相似文献   

1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就是学生自己要充分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不是老师、家长和别人的事。自已应该作主,自己应该负责,自己要主动自觉地学习,独立地去钻研,去探索。自已要学会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规划,自觉地进行自我训练和自我评价,力争取得最好的成绩和获得学习的最好效果。学生只有具备了强烈的主体意识,才能在学习过程中,主动积极地学习钻研,自觉地去克服困难,努力开动脑筋想办法去争取最好的成绩。可以说,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具备,是我们赖以进行有效教学的基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中生活,人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扮演着某种角色,时间长了,不但习惯于某一特定的角色,并且根据这一角色的要求去思考、去规范自己的行动,形成了某种心理定势.这就是角色意识.同样,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生活,也在有意无意地扮演着某种角色.班干部有班干部的思想和行动,普通学生有普通学生的意识以及活动.积极进取的学生会心想我一贯如此,这次不要例外;不守纪律的也会想到反正我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欠佳,我就这样了.  相似文献   

14.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Sapere aude!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相似文献   

15.
学校育人过程中文化自觉性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自觉性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理解所接触到的多种文化,通过自主的适应,取长补短,确立一个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加强文化自觉性培养是育人规律的基本要求,是主体文化人格养成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自身发展传承的基本要求,更是使中华民族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必要保证。培养青年学生的文化自觉性,就是培养其对于当今时代先进文化的自觉意识。文化自觉性培养的路径包括传播全面的知识,突出教育的主体性,加强制度建设和重视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6.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明确指出:"如果一个人需要做自己喜欢的什么事情,他就是没有纪律也会经常去做的;所谓有纪律,正是一个人能够愉快地去做自己所不喜欢的事情."一个人能做自己所不喜欢却是应该做的事情,而且是自觉自愿,无一点埋怨,也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称赞或是得到什么补偿,这就是一种自觉的、崇尚美的行为,音乐课堂需要这样行为.那么究竟如何让音乐课拥有良好的课堂常规呢?  相似文献   

17.
思想品德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重要的组织团体和实践实施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不可分割的有机体。思想品德教师自觉性的建设,即从自觉性意识角度发挥其价值自觉、职业自觉、专业自觉。自觉性意味着需要从自我产生出内在驱动力,以一种自发的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面对日益发展变化的现实。自觉性培养对于思想品德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和职业发展规划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一岁左右的幼儿开始认识到别人和自己的区别,有了自我的感觉和认识。但他们仍然对别人的感情状态作出灵敏的反应,好像别人的感情就是自己的一样,并且认为,能使自己高兴和满足的事情也会使别人高兴和满足,因而,他会用自己喜欢的东西去试图使别人也高兴和喜欢。到两岁多,孩子开始感觉到别人的痛苦不像是、至少不完全是自己的痛苦,并能意识到能使自己高兴的东西不一定能使别人也高兴。  相似文献   

19.
杨轶春 《湖北教育》2004,(19):50-51
现在语文教学有一个通病就是:过分强调让学生记忆知识,而忽视了让学生运用知识去探究未知的世界,忽视了学生质疑问题的探究精神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思维素质的培养。有思维能力的人才可以称得上是有智慧的人。一个人可能学富五车,但他不一定是智慧之人,因为他有可能只是千万次重复别人的思想,自己却不善思考,不去探究,更不会发明创造。  相似文献   

20.
不少家长认为四五岁的幼儿做事是不可能有计划性和自觉性的,因而出现包揽过多的现象。其实只要加以有意识的培养和引导,幼儿也可以像小学生一样学会自觉地按计划游戏和学习的。孩子一旦养成了有计划和自觉地做事的习惯,不仅可以使父母管教孩子省心,而且还能使孩子逐渐对学习产生兴趣,为今后过好学校生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孩子做事的计划性和自觉性的培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开始时,要先把大人的计划详细地告诉孩子,要用与孩子商量或征求意见的口气。例如,星期天吃早饭时,跟孩子说:“今天我想这样安排,你看好不好?吃完饭我们先去公园玩,十点钟从公园出来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