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一刘勰在《神思》篇中提出的“神思”,我们看到有几种不同解释,有的认为“神思”是指创作的想象活动;有的认为“神思”就是艺术构思;有的则认为“神思”即是形象思维。以上种种说法含意基本相近,都表述了《神思》篇的某一内容。但是能否用“想象”“构思”或“形象思维”等概念来概括“神思”的基本意义呢?恐怕不能。虽然《神思》篇不少地方都讲到创作的想象活动,如“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宝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这几句话,就很具体地描绘了想象活动的情状,不过谈想象只是“神思”篇的内容之一,而不是全部。创作离不开想  相似文献   

2.
从对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关于艺术思维理论建构的研究中,指出《神思》艺术思维的特质由“神”与“物”、“志气”与“辞令”两个层次所形成的结构模式及其与《文心雕龙》整个理论体系的内在关系,并就这一理论体系所具有的鲜明的主体性、清晰的理论性和较严重的理性思维方式等基本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从对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关于艺术思维理论建构的研究中 ,指出《神思》艺术思维的特质由“神”与“物”、“志气”与“辞令”两个层次所形成的结构模式及其与《文心雕龙》整个理论体系的内在关系。并就这一理论体系所具有的鲜明的主体性、清晰的理论性和较严密的理性思维方式等基本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神思”与“想象”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各自的审美范畴,它们在意义上有相通处,但在内涵、发展轨迹与外延上它们自有其独特的规定性。本文通过对“神思”与“想象”各自发展脉络的梳理。从文化角度观照其相异之处,力图说明中国文论走出失语症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同时指出在创建自己的话语空间时应该避免思维方式的互相遮蔽现象。  相似文献   

5.
“神思”是鲁迅思想——尤其是鲁迅早期思想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论者多将它作为“想象”或“想象力”的同义词来理解。但在本文看来,鲁迅通过“神思”形成了一套文学人类学的叙事,在他那里,“神思”是人类在其早期的一种把握世界的方式,是“神话”构成的手段,是“诗歌”兴起的中介。  相似文献   

6.
神思是中国古代关于文学想象的最为精妙的论述,“感性与理性的浑融,’是神思的特质,“以心传心”是神思的感受方式。从“思”的特质出发,将感性形式与理性精神统一于“心”中,“以心传心”,达到物我的浑融,感性与理性的浑融,这是中国诗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文论对艺术想象有精辟的论述。本文以我国古近代想象论的发展为线索,以西方文论,当代心理学为参照,探讨人们对艺术想象的思维运动方式,情感与语言在想象中的地位、艺术虚构在想象中的意义等问题的认识,并着重分析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模式和观点,如陆机《文赋》,刘勰《神思》,刘熙载“构象”论,幔亭过客“幻与真”论,梁启超“设身处地”论等等。作者认为,我国古代想象论在深度和广度上大大超过了西方古典想象论,其精辟深邃处,亦可为当代文艺理论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刘友全 《考试周刊》2011,(78):14-15
高职英语教学效果的有效评价离不开适宜的教学评价体系。为了实现高职英语“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应用为目的”的要求.高职英语的教学过程必须兼顾基本语言技能和语言应用能力.因此高职英语课程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发展过程和学习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散文本色指散文的“本色当行”特征。散文本色之一是“本事”的本色,即以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存在为记写的内容;其二是散文的“真我”,指作者的自叙与自身真切的人生体验;其三是散文语言朴素的本色和真我的言语;其四是“真我”的精神释放、回归和寻找,表现为自由的神思与结构形态的随意赋形。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美学中的艺术思维理论主要由“虚静”说、“神思”说、“感兴”说和“妙悟”说构成。然而,“神思” (主要指艺术想象)的启动,“感兴” (主要指艺术灵感)和“妙悟”(主要指艺术直觉)的激发,均需要一种特殊的心理态度,即虚静态。换言之,“神思”、“感兴”、“妙悟”正是虚静态生发的思维效应。所以刘勰标举的“陶钧文思,贵在虚静”也就成为历代文论家和作家的共识。本文拟借助于现代心理学、人体功能态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力图揭示虚静思维的规律及其如何启动神思、激发感兴和妙悟。  相似文献   

11.
基于社会情境的共创性暑期课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课程研究以基于“多元主义教育价值观”的思想“走进历史、走向世界、走向未来”为设计理念 ,以丰富、真实的社会性情境为支撑 ,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为课程实施的基本方式 ,以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历史文化、域外文化为课程的基本内容 ,以学生全面素质发展为课程的基本任务。该课程以展开性与表现性课程目标为课程设计目标的主要取向 ,具有社会情境性、开发共创性、学生参与性和方式开放性等特点 ,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课程实践开发的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12.
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中有“神思”之说,笔者尝试从音乐实践方面进行探索。在音乐艺术的实践活动中,始终带有颇多的感性体验,无论是创作到表演,还是再到欣赏,都与“神思”息息相关,无处不显“神思”之妙。在这里“神思”是指而是指在物化于人、人又取化于物的过程中,人能够处于美感状态时的境界,贯穿于优秀的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了语文学科课程性质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应该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五方面获得发展。体现工具性的语文教学,必须以语言的积累和文本的阅读鉴赏为基本出发点,以学生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的培养为落脚点;体现人文性的语文教学,必须以提高学生鉴赏审美能力、领悟创新能力为突…  相似文献   

14.
“神思”与“白日梦”分别是中国古代和西方现代两个影响较大的文学理论概念。二者虽然在时间上相差一千四百多年之久,在空间上相隔上万公里之遥,但正如美国学者韦克勒所说,世界各民族的“一切文学创作和经验是统一的”意大利的维柯也认为,按照人类事物的本质,必然有一种在一切民族中都共同的心理语言。因此,分别对“神思”与“白日梦”作一比较,通过寻觅其共同的心理语言及其差异,以求有所启迪,显然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黄惟勇 《教学月刊》2004,(12):16-18
灵感为何物?在我国的古代论中常以“灵光”“灵犀”“比兴”“兴寄”“幻真”“隐显”“会意”“神思”“感兴”“豁达”“灵气”“粹灵”“妙灵”“妙语”“妙悟”“顿悟”等词语加以描述。庄子论“神遇”,陆机论“应感之气”,刘勰论“神思”,汤显祖论“自然灵气”,凡此种种,都表明中国古代哲人对灵感这种精神现象一直都在猜测、描述和探求着。《辞海》定义说:  相似文献   

16.
刘勰《文心雕龙》从第二十六篇《神思》到第四十四篇《总述》的十九篇,刘勰称之为“剖情析采”,是刘勰关于创作论的论述。其中《体性》篇的“体”即语言风格,“性”是指文学主体的情性,刘勰从“体”和“性”之间的关系对文学风格进行了论述;又将文学艺术风格归结为了八种类型并且指出了每种风格的特点。《风骨》篇则从“风”、“骨”即从文章结构和语言方面对文学风格进行论述,提出“风骨”的主要特征就是“气”与“力”。综合《体性》《风骨》两篇对文学风格的不同论述进行分析对比探讨刘勰的文学风格论。  相似文献   

17.
张玉岷 《甘肃教育》2009,(19):20-20
参与式教学较好地体现了英语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它强调: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倡导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学习知识、提高语言能力,而且通过感知、体验、实践与合作探究等活动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它还强调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主,共同参与”的理念,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根据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神思”等概念的深入剖析,阐释《神思》在《文心雕龙》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对艺术思维理论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9.
《文心雕龙》的“神思”论是文学创作的形象思维论,刘勰以“想象”与“意象”的联系,揭示了表象运动的形式;以“具象”与“思理”的关系,阐明了理性思维的作用;以“积学”与“养气”为前提,解答了培致思维能力的条件及灵感思维的问题。这样,就从形象思维特点、运行方式、培养机制以及它与理性思维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完整地阐述了艺术思维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在陆机《文赋》创作构思论的基础上,又作出了新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理念下的讨论式教学与主体参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讨论式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以教师引导下的师生和生生的对话、讨论为主要手段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讨论式教学的总体目标在于: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变“教”为“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变“死记”为“活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层次,变“学会”为“会学”。讨论式教学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以“讨论促发展”为基本价值取向;以主动学习为基本学习方式;突出和强调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以建构人的基本素质为要旨。讨论式教学凸显情感性原则、主体性原则、互动性原则和综合性原则,主要采用自主性评价、反思性评价、互动性评价、开放性评价和赏识性评价等基本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