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广播当前的战略定位是什么,如何实现这个战略定位?角度不同,结论各异。要识得广播的“真面目”,有必要从广播的微观考察中跳出来,站在整个媒体业发展的高度.看清广播的历史方位,把握广播变革的脉搏,规划广播发展的未来之路。跳出广播看广播,广播正处在全新的媒体竞争格局中。客观地说,广播发展现在遭遇的挑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电视、互联网在城乡的逐渐普及,使受众有了更多的选择。依托数字技术、网络技术、流媒体技术  相似文献   

2.
郑阳 《记者摇篮》2010,(7):49-49
经济频率作为一种重要的专业化频率,通常定位于“经济”或“财经”,已经成为国内广播市场的主力,其富有特色的经济类型节目有针对性地吸引着关注经济、关心股市的听众群体。但是,现在还有不少经济广播只相当于一个小综合广播,“经济”特色不突出。那么,经济频率如何才能更有“经济”味,并成为百姓经济生活的“好参谋”呢?  相似文献   

3.
许晓婕 《中国广播》2014,(6):72-73,83
本文认为应在三个方面创造广播的“相对优势”,打造广播的“三个维度”。即从发挥广播的特性入手,让广播“动”听;依据市场需求为节目定位,培养广播的“群”;用最新科技手段武装自己,让记者成为特种兵,“单兵成台”。  相似文献   

4.
从媒介形象的角度看经济广播的形象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栾轶玫   《视听界》2006,(5):49-51
在频率专业化被广为提倡的今天,一系列专业频率诞生并取得了骄人成绩,如“交通广播”、“文艺广播”、“音乐广播”、“新闻广播”等。在大部分省市电台中,“经济广播”也常常被作为一个专业频率而存在着。然而,当下大多数中国经济广播面对着同一种尴尬:即经济广播作为专业广播的非专业化形象与作为小众广播的大众化生存状态。由此,中国经济广播整体呈现出一种“泛经济化”的模糊形象,“泛经济化”的形象定位远离了最初经济频率“专业化”道路的初衷,名不副实成为大多数经济广播的现实写照。今年是中国经济广播诞生二十周年,本文试图从媒介形象的角度审视当下中国经济广播的形象及其成因,并力图为今后的经济广播找寻一个更合理的形象定位。  相似文献   

5.
摘要:内地的财经、证券广播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在专业定位上始终摇摆不定,导致财经广播的发展徘徊起伏,没有和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同哕弋文章对财经广播“低端通俗没品位,高端专业没人懂”的尴尬现象进行了剖析,并从三个方面作了阐述:财经广播应走专业化定位之路、财经广播通俗与专业应相辅相成、培养财经广播人才是走专业化之本。  相似文献   

6.
前两年,社会上发生过一场争论:新闻工作算不算一门科学,或者说,新闻工作“有学”还是“无学”。经过新闻界的一番有根据的论证,新闻工作被承认为一门科学了,新闻工作的确“有学”。那么,广播工作算不算一门科学呢?广播“有学”还是“无学”呢?如果承认广播工作是一门科学,或者说广播“有学”,可以成为广播学,那么,它和新闻学是什么关系呢?这些问题,无论在社会上,还是在新闻界,乃至广播界内部,意见并不一致。这是因为,一方面,社会上也好,新闻界也好,对广播工作的历史、实践和理论缺乏了解;另一方面,我们广播工作者对于自己从事的这门科学也研究得不够,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三农”问题已经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和关心,聚焦“三农”、定位“三农”已经成为时下新闻媒体主要的报道任务。要办好对农广播,就要面向“三农”,立足本土化,打造精品栏目,增强对农广播的服务性。  相似文献   

8.
李秋红 《中国广播》2011,(11):20-21
“窄播化”已成为媒介不二选择。然而,本文提出:“窄”播即“广”播。青岛故事广播通过强化受众对频率的认知度,办贴近社会、贴近百姓、贴近听众的亲民广播,明确定位、注重策划、强调本土,以“故事”为主线,结合本地受众的收听习惯和市场特点打造全方位、开放式的广播故事平台,走出一条由“窄”而“广”的广播新路。  相似文献   

9.
广播发展的新“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不久结束的全国广播工作会议提出,2003年是“中国广播发展年”。广播在经历了漫漫寒冬之后,看上去要迎来春回大地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外部条件与内部动因,广播此次回暖,不单纯是政策硬性要求的结果,也不仅仅是广播人热情召唤的回应。从更深层面理解,可以说是中国社会现状——经济、文化、技术等各方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历史选择。“城市化、老龄化、频率专业化、广播单纯化”成为广播今后发展进程中将要面临的新“四化”。  相似文献   

10.
广播电视报是紧随广播电视其后而出现的一种依附于声屏的信息传播媒体。这种超出任何一种报纸的依附性,给广播电视报牢牢地定位在声屏上,要紧紧围绕广播电视作文章、搞宣传。然而,广播电视报又是一张文化生活类的专业性报纸,它有与广播电视完全不同的传播方式和自己独立的办报方略。正是这种既“依附”又“独立”的性质,使广播电视报在广播电视的传媒中成为独树一帜的第三种媒体。因此它有着与广播电视完全不同的功能,这就是正  相似文献   

11.
李洋 《新闻传播》2005,(12):18-18,20
相比于定位清晰的交通和音乐广播,黑龙江生活广播的定位在最初是模糊的。经过不断的摸索.黑龙江生活广播确立了“围绕市场办广.播”的指导思想,创立了“选”系列节目。  相似文献   

12.
广播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广播的诞生使近代的信息传播从“无声的印刷时代进入了有声的电子时代”,使声音的远距离传播成为现实。但是从总体上来说,广播的理论研究还很不够,跟不上广播日新月异的发展。广播是一门科学,例如:广播采访学、广播新闻学、广播文艺学、广播编辑学、广播评论学、广播播音学、广播广告学、广播技术学、广播管理学等等。本文通过研究广播理论工作,认为广播有学。  相似文献   

13.
在2003年的媒体研究和实践中,有两个词成为最紧密、最频繁的组合,这就是“广播”与“发展”。正是由于十余年广播人的“不示弱”的精神,催生了广播发展史上一个令人兴奋时刻的来临:国家广电总局确定2003年为“广播发展年“。在年终岁末,回头检视一年来全国广播界的改革和发展成效,广播人欣喜地看到:“广播发展年”已成为中国广播事业和广播产业改革发展的助推器,广播正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广播业被电视业超过,广播慢慢被人们定义为“弱势“的媒介.而到了90年代后期,交通台、音乐台的崛起,中国的广播业开始慢慢回升.在这次反击中,频率专业化是打头前锋.浙江广播电台“交通之声“正是在这股大潮中于1998年应运而生,其办台之初就定位于“立足交通,做交通专业广播,定位出租车司机收听市场,做出租车司机爱听的节目.“在8年的发展中,“交通之声“坚持“频率专业化“大旗,经过多年努力,成为浙江乃至华东地区较有影响的广播媒介.……  相似文献   

15.
试析“文革”广播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播史的研究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寻找广播产生、发展的历史规律,二是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为广播今后的发展指明前进的道路。对1966——1976年的十年内乱时期,我国广播语体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文革”广播体的研究,体现了广播史研究的这两个作用。为了不忘历史的教训,不重蹈“文革”广播的复辙,更好地繁荣、发展新时期的  相似文献   

16.
当今广播走上了专业化和本土化的道路.就是将有用性作为了广播节目定位的重要原则:不以综合节目吸引广大受众.而是面向特定听众,办出专业特色,提供有用服务;以面向中心市场特别是本地听众作为自己的服务宗旨。成为区域化、本土化或社区化的传播机构。广播的细分市场、寻找准确受众定位的做法就是满足广播的有用性,也被称为“适位广播”。广播电台如果没有自己特定的对象群。  相似文献   

17.
胡凡 《新闻前哨》2006,(5):61-62
目前,在我国广播事业改革发展进程中,广播的“窄播”化定位适应了大众对各类信息依赖程度不断提高的时代特点。“窄播”化的体制赋予了专业频率准确的节目定位、明确的服务对象和鲜明的艺术特色,充分体现了广播“窄播”化的新特点。其具体表现为: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广播频率化,频率专业化”的推进,“经营广播”成为广播人时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有专家明确指出:广播界正在努力“实现从广播经营向经营广播的方向转变”。在这个“经营时代”,广播人一方面依据行业的特点,努力挖掘着自身尚未开发的潜力,以图开发出更多更新的效益增长点;另一方面则向其他媒体学习借鉴,力图开发出广播衍生、嫁接产品,把广播产业、事业做强做大。  相似文献   

19.
赵雨春 《新闻窗》2008,(6):60-61
如今,在电视、报纸和快速发展的网络媒体的挤压下,广播电台的生存空间日渐狭小,广播被人们放在了电视、报纸、互联网之后,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弱势”媒体,一句“有几个人有收音机啊?”,足以让设备、人员都缺乏的基层广播工作者垂头丧气失去工作热情。如何审视广播业,怎样做大做强县级广播,成为摆在基层广播人面前的一个必答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细分化运作已成为中国媒体生存竞争及发展的基本策略,成为媒介市场化的必然结果和必由之路。在这种趋势下,从中央到地方的广播行业也逐步进行了“频率专业化”的改革,更多的频率将节目定位为只为某一部分听众服务,即从“广播”走向“窄播”。据调查显示,很多电台自频率专业化改革后,媒体到达率高达40.9%,受到广告商的青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