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哥们,第一枚金牌,看你的啦!”亚运会比赛尚未开战,新华社参加亚运会报道的编辑、记者便朝我喊开了。那些目光,那些语言之间,分明流露出重托和希冀。骤然间,我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是那么沉重。历届大型赛会第一枚金牌都是国际上各大通讯社与新闻机构必争之“的”。本届亚运会的第一枚金牌,也必将牵动前来采访的5000多名记者的神经。一种无形的压力向我袭来,作为担负亚运报道重任的新华社记者,能否在这场国际新闻大战中夺得第一枚“金牌”,这不但关系到亚洲第一大通讯社新华社的声誉,也关系到整个中国新闻界的声誉。  相似文献   

2.
在广岛举行的第12届亚运会已经结束,中国运动员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正像国家体委副主任袁伟民在亚运会前前后后多次说过的那样,对于中国体育健儿来说,亚运会仅仅是一场中考,他们的目标是要通过参加亚运会取得国际比赛经验,去迎接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大考,争取在奥运会上多得金牌。这是因为奥运会金牌的分量要比亚运会金牌的分量重得多。同样,就新华社的报道工作而言,也只是结束了中考,面临大考。 和国内的同行竞争  相似文献   

3.
9月23日下午,新华社最先发出了邢芬获本届亚运会第一枚金牌的快讯,获得了亚运“新闻战”中的“第一枚金牌”。在大型国际体育比赛中,第一枚金牌获得者和第一个破纪录的人历来是各大通讯社争先报道的热点。这一次新华社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首战告捷。新华社发第一枚金牌揭晓的快讯是在2点14分。合众社第二个  相似文献   

4.
十二月热贴     
殷秦 《网络传播》2007,(1):74-75
中国队在多哈亚运会比赛头一天就全线告捷,拿下全天20枚金牌中的16枚,几乎打了场“歼灭战”。亚运会次日,近10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队染指金牌,但中国队仍是最大赢家,获得13枚金牌,金牌总数达到29枚。转播亚运会的电视节目也都是中国选手获胜的镜头,多哈俨然变成了中国人的表演舞台。难怪媒体发出本届亚运会疑似我国全运会的感叹。笔者认为,中国队得多少枚金牌,已经不是本届亚运会的看点。为2008年奥运会练兵,才是中国队要达到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作为人民日报的一名记者,我和亚运会真的有缘,第一次采访大型国际体育比赛就是从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开始,此后每一届亚运会我都到一线采访(1990年北京亚运会时作为组委会新闻部工作人员参加报道)。我见证了中国体育日益强盛、夺得亚运会金牌总数“六连冠”的光荣历史,也经历了中国体育记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在刚刚过去的釜山亚运会上,活跃着我国100多家新闻媒体派出的500多名记者,这与1982年时仅有十几家单位的几十名记者前去采访不可同日而语。从釜山亚运会报道也反映出我国体育新闻领域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相似文献   

6.
人民日报9月25日一版刊登的亚运会消息,副题是:《我乒乓球男队在团体赛中失利》;同日三版体育专栏的头条新闻的标题是《亚运会爆出大冷门中国乒乓男队丢失团体金牌》,标题字号之大超过其他得金牌的报道。这篇报道第一段说:“今晚,南朝鲜乒乓球男队,在汉城大学体育馆数千名观众狂热的喊叫声中,以五比四把世界冠军中国队拉下马,为夺取乒乓球男子团体金牌铺平道路”。最后又写了失利原因:“对困难估计不够”、“未能打出水平”、运动员“过于紧张”。文中还赞扬南朝鲜运动员“发挥了较高水平,发球和发球抢攻尤其出色”。长期以来,我们的报纸在体育报道中,绝  相似文献   

7.
9月23日下午,第11届亚运会新闻中心二楼第三会议室,10多名新华社记者神色紧张地盯着电视机屏幕,亚运会女子举重比赛正在进行中。新华社第11届亚运会报道组的大本营就设在第三会议室里。34台电脑依次排列,这些电脑终端与总社的发稿系统相连,编辑可以坐在终端前发稿。比赛仍在继续进行。这是本届赛会产生第一块金牌的项目,也是参加本届赛会的近5000名中外记者争夺第  相似文献   

8.
一位老资格的体育记者曾说,每逢重大赛事,往往都是场上运动员相互角逐,场下体育记者相互竞争。第十一届亚运会也不例外。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亚运会报道组的同志在本届亚运会期间,充分利用信息传播快的广播特点,以及时准确的“抢发新闻”在激烈的新闻赛争得了一席之地。下面是亚运会期间采访射击比赛的一点体会。亚运会射击比赛是仅次于田径比赛的第二大项,共有40枚金牌。我们北京电台对这40枚金牌的角逐都进行了及时准确的报道,特别是中国射击队所获27枚金牌的报道,都是在比赛结束后的两、三分钟内播发的,这在国内各新闻单位中确是最快的。我作为现场采访的记者,从9月25日射击比赛  相似文献   

9.
退耕还林还草,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生态建设中的一项大政策。新华社国内部参考报道今年开辟“试点追踪”栏目,并把延安退耕还林列为“追踪”试点之一。作为“追踪记”,如何能“追”出新意,“追”出社会反响,树新华社的“金牌”,对参加报道的人来说是一个考验。  相似文献   

10.
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是一次规模空前的团结、友谊、进步的亚洲体坛盛会,已经尽现于新华社记者的笔下了。新华社抽调了146名报道业务熟练的编辑、记者投入了这场战役性的报道。在通讯技术和后勤服务人员的密切配合,以及全社各部门的全力支持下,新华社这次的亚运报道为今后报道大型体育赛会开创了一条路子。亚运会报道分为三个阶段:赛前报道,从1984年亚奥理事会代表大会通过表决,决定由北京承办第十一届亚运会第一天起,一直到亚运会隆重开幕。在这一阶段,新华社及时报道了亚洲各国和地区对中国的信任和支持,宣扬各行各业和各界人士支援办好亚运会的感人事迹;讴歌参与亚运会工程建设的科学技术人员和广大工人的力量和智  相似文献   

11.
在广岛亚运会上,日本新闻媒体炒得比较火的是“马家军”。它们宣称在亚运会的田径场上,中国的“马家军”刮起了旋风。继张林丽夺得女子3000米赛跑金牌,破亚运会纪录之后,曲云霞、刘莉力克群芳,荣膺女子800米赛跑冠、亚军;王军霞在女子万米长跑中折桂;“马家军”男选手孙月鹏、穆维国又分别获得男子3000米障碍和800米决赛的冠、亚军。内比奥洛在广岛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宣布:“中国人使世界田径运动进入了崭新时代!”中央政治局委员李铁映会见刚从广岛载誉归来的国家体委训练局教练员时说:“金牌运动员是金牌教练员训练出来的,要树…  相似文献   

12.
记者:从1978年起.您已连续参加了洛杉矶,汉城等六届奥运会和历届亚运会的报道工作.对于大型体育比赛的新闻报道.您一定积累了许多的经验体会.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比如在体育比赛报道的时效性上.我们新华社是怎样做到第一时间发布的?在洛杉矶奥运会上.您是怎样预测到许海峰的第一块金牌的?  相似文献   

13.
一、“两会”报道:2002年新闻业务改革的第一块“试验田”。 ——定向供稿和个性化服务 按新华社新闻业务改革方案提出的改革措施,“两会”报道启动前夕,国内部和新闻研究所采取播发公鉴、上门拜访、调查问卷、召集座谈会等形式,了解用户需求。“两会”报道期间,编辑部通过“可供稿菜单”向用户介绍新华社的重点选题和报道设想。用户可以根据各自报道需要和版面安排定货,也可以通过设在大会堂发稿中心的“点题电话”约取  相似文献   

14.
春节报道,作为新华社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刚刚过去的2003年面目一新,成绩可圈可点。用户评价新华社2003年春节报道说,“满园春色关不住,时代气息扑面来”。而这种“时代气息”可以概括为“以人为本”和“求真务实”。这种扑面而来的时代气息,也预示着新华社春节报道乃至整个报道正适应时代潮流、媒体市场变化以及现代通讯社的发展需求,进行着战略性转型,而这种战略性转型无论对新华社自身,还是对中国传媒业都将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突发事件报道常常触动社会神经、拨动民众心弦,产生强烈的新闻效应。新华社肩负着传播新闻、引导舆论的重任,要在国内新闻报道中更好地发挥“龙头压阵”作用,并在世界舆论中争得发言权、主动权乃至主导权,须在突发事件报道方面有新的突破、有更大作为。这是新闻信誉所系,政治责任使然。 勇闯“必争之地” 突发事件报道是新闻媒体的“必争之地”。新闻媒体特别是世界几大通讯社无不把突发事件报道作为争夺受众和用户、与同行竞争的擂台。新华社理所当然要把突发事件报道作为通讯社主体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  相似文献   

16.
吕锐 《新闻前哨》2011,(3):56-56
广州亚运会,本报紧紧围绕"人"来做文章,以人为本,突破冠军千人一面的惯性,挖掘人物台前幕后的故事,抓住了个性化差异,报道显得亲切、生动可读。事实证明,广州亚运会结束了,人们记得的不是某一块金牌,也不是中国夺取了多少枚金牌,而是亚运会上那些闪亮登场的明星大腕、帅哥美女们。  相似文献   

17.
<正> 伊拉克战争的爆发,给新闻报道的创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在这期间,新华社开创了音频报道和“电视快讯”的栏目,受到广电媒体用户的欢迎。 新华社在今年的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国际报道要从文字供稿逐步转向文字与音频供稿并举,为广电媒体  相似文献   

18.
《新闻实践》2002,(11):9-12
迎接十六大报道启动一个多月来,新华社采写播发了《建设小康谱新篇》、《事非经过不知难》、《挺立潮头担重任》等多篇迎接十六大的特稿,并通过“与时俱进看神州”、“今朝党旗更鲜艳”、“从数字看巨变”、“神州捷报”等栏目和十六大特供稿播发各类稿件500多篇(幅),其中不少稿件受到媒体用户和读者的欢迎与好评。一些媒体的编辑在来电来函中说,迎接十六大的新闻报道政治性、政策性很强,新华社的报道主题重大、立意高远、把握得当,而且文风清新、形式活泼,令人耳目一新。这些赞誉是广大媒体用户和读者对国家通讯社的信任与肯定,更是一种鼓励与鞭策。我们把用户  相似文献   

19.
翻阅今年一月十日至十七日的新华社新闻稿,参加全社各编辑部的评稿会,我把这一周国内广播稿的“冠军”票投给了《安徽八万农民进省城夺得第三产业五枚“金牌”》这条新闻。这篇报道“金牌”的稿子,本身也可以得一块“金牌”。这是一篇角度新,有气势,文情俱佳,出手不凡的好新闻。农民进城办第三产业,最近一段时间各地报道了不少,几乎每天都有一些这方面的来稿,但很多稿件不免“千人一面”,取材、角度都差不多。安徽记者写的这一篇,也是讲农民进城办第三产业,但作者却是以  相似文献   

20.
蒋继斌 《新闻窗》2010,(2):59-59
我国的体育新闻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大多指的是赛事类报道,赛事的“含金量”和新闻的重要性成正比,例如最重要的奥运会、次重要的亚运会、全运会等等,如今,这种传统意义上的体育新闻逐步“异化”,“赛场之外”正在成为主流。这些涵盖范围更广的体育新闻在趣味性和可读性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同时也出现了虚假新闻泛滥、恶意进行炒作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