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汉代的骚体赋浸润着汉人对楚辞的评价和情感,是汉人接受和传播楚骚的艺术结晶。这些作品所抒之情感、所采用之抒情方式均可见其向楚骚情感的回归,这种情感的认同成为其文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骚体文学即楚辞体文学,它的研究对象包括屈、宋而后的纯楚骚体、楚歌体和骚体赋三种体式的作品,以及楚骚与赋、乐府诗、七言诗、哀吊文、骈文、曲予词、戏曲等多种文体的相互关系,并涉及到文体演变史、文学接受史、文人心态史等多个领域。这一概念的提出,对于当代楚辞学学科视域与学科空间的拓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往的论者,大多仅从楚民歌的角度论述骚体的产生,却较少对骚体的南方渊源作全面综合的考察,而对于骚、楚辞、骚赋、楚歌、楚声等种种称谓的联系与区别,也往往缺乏详尽客观的辨析。本文以楚国特有的人文背景、地理环境、民俗风情、民间音乐等方面总体性地探讨骚体体式及其瑰丽浪漫风格的形成;并认为以“骚”代指屈原辞作乃至全部“楚辞”,实起于王逸的《楚辞章句》;骚与骚赋、楚歌与楚声等称谓,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可随意对等使用。  相似文献   

4.
张衡所处的安顺之朝,士人们重新顾慕楚风,庄骚又有复兴之势.这一学术和文风的转变在张衡诗赋中得到了突出的表现,其创作中所表现出对楚骚的因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骚怨精神的承继与改造,二是骚体比兴系统的模拟与传承,三是骚体句度结构的承袭与再创.  相似文献   

5.
苏轼、苏辙和苏门四学士的骚体辞赋创作对传统的骚体作品多有继承,如内容上继承骚体的骚怨精神,抒发贤人失志之悲,创作方法上有着普遍的祖骚宗汉的倾向,同时也有创新,如思想上兼容儒释道,体制趋于短小,进一步消解辞赋与诗歌、散文之间的区别,风格各异,呈现北宋骚体辞赋的真正面貌,对后世的骚体辞赋创作、屈原形象的确立、骚体文特征的研究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6.
祁国宏 《天中学刊》2015,30(1):90-96
李贺是唐人中学习并接受屈宋辞赋作品最自觉的诗人,其创作实绩也最为突出。具体可由三个层面得以佐证:唐人的楚骚评论最多最集中的是李贺;同时代及后人对唐人接受楚骚的批评意见争议最多、最集中的是李贺;唐人创作中称引屈宋并化用楚骚命辞及句法甚为密集,且其诗歌整体文学精神与楚骚最为相通的亦是李贺。  相似文献   

7.
汉代是有载籍以来全面接受和传播屈骚精神的第一朝,汉代骚体赋又是汉人接受传播屈骚精神的艺术结晶。汉代骚体赋从文体特征到题材内容、思想情感,始终映射出屈骚的光辉。汉代骚体赋对屈骚的接受突显出“士不遇”的忧惠,对忠君爱国精神、正直高尚品格的颂扬,同时又表现了对屈原以身殉国行为的批评。凡此种种,忧患、颂扬、肯定与批评,都反映了汉人的人生观、道德观和社会思想观念,并带上汉代大一统的社会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屈原的骚体诗,以其瑰艳奇丽之美,在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史上独领风骚,成为一种范本。由此,历代评论家对屈骚这一独特文化现象作过种种探讨。本文结合《离骚》、《九歌》等作品,分析了屈骚的瑰奇之美,继之,尝试着以法国美学家泰纳的“三要素”说(种族、环境、时代)为理论依据,揭示了造成屈骚瑰奇之美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9.
两千多年的屈骚研究,由于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过多地将自己所处时代的政治意识、道德理想以及研究者自己的某种特定而强烈的情感投射到屈原和骚体中,造成“以今量古”、“以已度人”、“以经解骚”、“活政治意识形态化”的方法论失误和研究成果的诸多误点,致使屈原形象和骚体真义在历史的沉沉帷幔后面越来越变得迷茫难知。  相似文献   

10.
王双 《沧州师专学报》2012,(2):27-29,67
新时期以来对骚体赋所属范畴及文体属性的认识还存有较大争议。其分歧点主要集中在"拟骚"是辞还是赋;"骚赋"是赋还是诗。而对这一问题的厘清,既是解决骚体赋归属问题的核心所在,也是对本阶段骚体赋进行系统辑录、勘校及深入研究的前提和保证。  相似文献   

11.
学欣赏中的理与情是矛盾统一的关系。学欣赏全过程分为由理入境、由境生情两部分。欣赏一开始就带有理性,理性决定欣赏的兴奋点和直觉点,理性引导读将作品作为一个完整的有机体,综合地进行各种意象相加。不同的读有不同直觉点和兴奋点,在欣赏中会产生不同的情感震动。理智对情感的控制及理智对情感的顺应是欣赏中理与情统一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要在文学课堂上培养学生欣赏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同时兼顾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和提高人文素质,就不能只停留在解释字句和介绍权威的阐释上。生态批评提供了一个视角和切入点,恰当地引入能启发学生思考,训练思维,引导学生在文学欣赏和批评之余,适当地跳出文本,感悟人生、洞悉生命的意义,不失为文学教学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3.
通过讨论文学研究理论的发展和变化,把文学批评理论研究的成果应用于外语教学实践,重点探讨了如何培养学习者文学能力,以便在英美文学的课堂中为学习者提供了表达自己的机会,从而提高学习者的人文修养、文学鉴赏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4.
梦是古典诗词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意象范畴。在具体的诗词作品中,其表现形态尽管纷繁复杂,但仍严格遵循着文学表现现实的基本原则,即对生活的真实反映。这一点,从古典诗词梦境的具体营构方式和相应的情感抒发模式上可以分明见出。因此,当我们解读古典诗词的梦境时,就不仅是在探寻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同时也是在还原那一个个独特的时代,而这正是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及艺术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15.
前期解放区文学中的另类抒写是特定历史语境中左翼文学创作精神的体现,在革命婚姻的表现中既复现了婚姻生活的感性世界,同时又把丰富复杂的感性生命用明确的革命理性进行了规约,这种婚姻表现既不同于30年代左翼文学中革命加恋爱的浪漫抒写,也不同于后期解放区文学中失去丰满感性的爱情叙事。  相似文献   

16.
文学作品是作家感性心理活动和理性心理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情感则是贯穿文学创作的动力因素。风格迥异的文学作品源于作家独特的心理素质,而感性心理活动的敏锐性、理性心理活动的独特性和情感活动的丰富性则是作家在文学创作中最重要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7.
嫉妒是一种潜伏于人的心灵深层的情感因素,文学中的嫉妒描写包括嫉妒心理和嫉妒行为两个方面,人物的嫉妒心理和行为,有一个发展演化的过程,即"眼红--嫉恨--嫉怒--嫉毁"四个步骤.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有其特有的化背景,有其特有的思维方式,故而有其独特的观照学的方式-重视直观把握和灵感体悟,附会法,品鉴法,禅悦法,评点法,选本法等这些具体方法就是体现我们民族化特征的学鉴赏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结合澳洲土著作家的作品与经历,探讨美国黑人文学对澳洲土著文学的影响。澳洲土著人受到美国黑人最大的影响就是汲取了他们对压迫的战斗性抵抗精神。正是美国黑人在社会、政治和文化上取得的权力强烈地激励着澳洲土著人,影响着当代土著人的文学感悟力。  相似文献   

20.
冯至的《寺门之前》,叶灵凤的《摩伽的试探》和施蛰存的《鸠摩罗什》,这三篇作品中包含着同一个情节模式,即欲望与文明(宗教)之间的冲突。这一主题直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核心。在三篇作品中,作家通过笔下人物所反映出的道德立场各不相同,依次呈现为崇理抑欲、崇欲抑理和欲理并重。这不同的道德取向,实际上是一个精神分析理论中国化的问题,从纵向的时间顺序来看,它们甚至构成了一个流程,显示了把心理分析学说运用于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渐趋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