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题呈现]案例一《:一夜的工作》中有这么一句“: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今夜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理解时一学生提问:“到底花生米有没有多呢?”学生对此很感兴趣,马上争论起来,有的说多了,有的说没有多,课堂热闹得很。不知何故,教师马上煞住话题“  相似文献   

2.
《一夜的工作》是一篇经典的老课文,我已教过多次。文中为了表现周总理生活的简朴,具体描写了周总理彻夜工作后用来充饥的食物:"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师:花生米的分量有没有增加?(生纷纷回答增加了;没有增加。)(利用课件,删去句中的"好像"一词,让大家与原句对比朗读。这样一比较,大多数同学都认为花生米的分量是增加了。)师(小结):这句话中用上‘好像’一词,说明花生米的分量增加了……  相似文献   

3.
清晰地理解 汉语言内容丰富,理解中往往不可避免地出现模糊性,但由语言环境形成的模糊性决不是理解的模棱两可。因此,在语言训练中,理解知识要清楚明确,不含糊其辞。如:《一夜的工作》中有这么一句:“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今夜增加了一个人而增加了份量。”这句旨在以数得清颗数的花生米,突出总理生活的俭朴,到底花生米的分量有没有增加呢?有些老师认为搞清与否无所谓,或者认为难以判断,因而对此采取“模糊”的处理方法,这不仅难以理解总理的高贵品质,而且难以理解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故可这样引导:这一句写什么?你说花生米的颗数到底有没有增加?从何可见?由此可以看出什么?这说明什么?以便学生明白:从两杯绿茶可以断定,花生米的多少是与绿茶相对应的,绿茶增加了,无疑花生米也增加了;由“好像”一词,也可以看出一点。“我”所以说“好像并没有因为今夜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份  相似文献   

4.
[阅读课文]这时候,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放在写字台上。总理让我跟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喝了一会儿茶,就听见公鸡喔喔地叫明了。总理站起来对我说:“我要去休息了。上午睡一觉,下午还要参加活动。你也回去睡觉吧。”我也站起来,没留意把小转椅的上部带歪了。总理过来把转椅扶正,就走到里面去了。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地想,不断地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我想高声对全世界说:(好像…  相似文献   

5.
不再是被动接受“灌输式”的学习,而是合作学习,是充分锻炼各种能力的自主学习,是师生互建平等关系的学习,是充分享受“公平教育”的学习。这就是正在探索“优质教育”模式的“小班化”教学。让我们走进南京市白云园小学的“小班”课堂看一看。“立体”课堂这是一堂数学课:在贴满憨态可掬的小熊、鲜绿苹果、红彤彤太阳的教室里,20多位同学被分成4组,每组有一位同学做记录,其余同学比赛“抓豆子”;抓一把豆子数清颗数后,孩子们接着抓体积更大的花生米,并通过前一次抓豆子的经验来“估算”手中花生米的“颗数”,接下  相似文献   

6.
一暖场屏幕依次出现5粒花生米,学生静静地数,最后形成一个"5"字。(教师接着出示一条裤子,学生一片哗然)师:裤子和花生米发生了什么故事?请看——师:小蚂蚁要把这5颗"花生米"(教师以5个皮球代替),倒进2个裤子洞洞里,猜猜每个洞洞里可能会倒进几个?(在学生激情的猜测中,教师把球倒进了裤子里,球分别从两条裤腿滚出……结果出来,一些孩子开始呼喊:"我猜中了!我猜中了!")  相似文献   

7.
朱域帅 《作文》2023,(45):36-37
<正>昨天,我多吃了一些西梅和花生米,害得一晚上肚子“翻江倒海”。西梅、花生米我平时经常吃呀,那为什么这次会闹肚子呢?带着满肚子的疑惑,我向爸爸提出了这个问题。爸爸解释道:“西梅是凉性食物,你生病了,身体本来就虚弱,一下子又吃这么多,不难受才怪呢!”“那花生米呢?”我还是不解。  相似文献   

8.
一天,东东送给西西10粒花生米:“你尝尝,咱家的花生米可香啦!”西西一边说“谢谢”,一边接过花生米。第一粒刚进嘴,就“哇”的一声吐了出来:“你家的花生怎么这样苦啊?不吃了,不吃了。”“偶尔有一粒发了霉的,怎么就让你给碰上了。你继续吃下去,不会再有苦的了。”尽管东东反复劝说,西西就是不肯再吃。第二天,西西也送给东东10粒花生米:“你尝尝,咱家的花生米比你们家的香多啦!”东东吃了一粒、两粒、三粒……九粒,都是油渍渍、香喷喷的,不料吃到最后一粒却也“哇”的一声吐了出  相似文献   

9.
呆呆猪最贪吃了,每当猪妈妈不在的时候,它总要到食品柜里去找东西吃。那个时候,呆呆猪那双小眼睛啊,总是滴溜溜直转,就怕妈妈突然从后面出来,逮住它。有一次,猪妈妈对呆呆猪说:“宝宝,去帮妈妈买点花生米回来,今天有客人来呢。”呆呆猪买好了花生米,在回来的路上,它老是想着口袋里的花生:“多香的花生米啊,我怎么就不能吃一粒呢?对,只吃一粒。”于是,呆呆猪就拿出一粒花生米,放进嘴里,细细地嚼着:“啊,真好吃。”这时,甜甜牛从呆呆猪身边经过,说:“呆呆猪,你妈妈叫你带着花生米快些回家去招待客人呢。”呆呆猪说:“好的,我这就回去。”同时,…  相似文献   

10.
花生米     
花生米,爱吃花生米,你爱吃花生米,就要会种花生米。  相似文献   

11.
多向思维是指对一个问题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设想出所有或尽可能多途径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多向性思维能力是他们获取新知识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为了帮助学生开拓解题思路和锻炼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多向性思维能力,我根据学生所学知识,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应用题。例如:用50千克花生米可以榨花生油19千克。照这样计算,120千克花生米可以榨花生油多少千克?(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 综合学生的解法,有以下七种: 解法一:要求120千克花生米可以榨花生油多少千克,可先求1千克花生米可以榨花生油多少千克。  相似文献   

12.
猩猩的故事     
科学家养着几个猩猩做试验。一个高的玻璃瓶,拔去木塞,放两粒花生米进去。花生米自然落到瓶底,从玻璃外面可以看见,递给猩猩。猩猩接去,乱摇许久,偶然摇出花生米,才得取食。科学家又放进花生米,并演示给它只要将瓶手一倒摇,花生米立刻出来。但是猩猩总不理会他的指教,每次总是乱摇,很费力气也得不  相似文献   

13.
你身边有没有像花生米的东西?花生米书包、花生米手套、花生米足球,甚至花生米同桌、花生米老师……你可要小心翼翼地对待他们,千万别一不小心得罪了花生米家族,否则,他们把你像小星球那样一脚踢爆怎么办?  相似文献   

14.
往嘴里一颗一颗扔花生米。突然记起一个夏天的黄昏,饭桌上,曾听有人说起:“从前啊,有一粒小花生米,它最喜欢游泳了,每天太阳下山的时候,它都要到家门口的池塘里泡一泡,”于是,“咚”的一声,一粒花生米就被扔进了桌上的汤盆里。  相似文献   

15.
课例:《一夜的工作》教学片断 师:作者细致地描述了周总理邀工作人员一起喝绿茶、吃花生米的情景。其中,对一小碟花生米描述得非常具体,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相似文献   

16.
花生     
今天,妈妈买了一些花生。 花生的外壳是土黄色的,上面有很多凹陷下去的小格子,摸起来很粗糙。剥开花生壳,有的里面有一颗花生米,有的有两颗花生米。  相似文献   

17.
猴子的故事     
我想说一个猴子的故事给大家听。有一个科学家研究动物心理,养着几只猩猩、猴子做实验。他把一个高的玻璃瓶拔去木塞.放两粒花生米进去,花生米自然落到瓶底,从玻璃外面可以看见,递给猴子。猴子接过,乱摇许久,偶然摇出花生米来,才得取食。此科学家又放进花生米如前,并教它只需将瓶子一倒转,花生米立刻出来。但是猴子总不理会他的指教,每次总是乱摇.很费力气而不能必得。猴子何以不能领受人的指教呢?没有旁的,只为它两眼看见花生米,一心急切求食,就再无余暇来理解与学习了。要学习,必须两眼不去看花生米,而移其视线来看人的手势与瓶子的倒转才行。要移转视线,必须平下心去,不为食欲冲动所蔽才行。然而它竟不会也。猴子智慧的贫乏,就在此等处。  相似文献   

18.
一位校长随团访问加拿大。在参观当地一所小学时,看到一间教室的门上写着这么一句话:“本班禁止把花生带入教室。”大家觉得很奇怪,纷纷猜测:是不是孩子们把花生米当做粉笔头,上课的时候相互打闹?是不是孩子们上课吃花生米,影响老师正常讲课?当地的小学校长给大家揭开迷底。原来,这个班上有一个孩子对花生米有过敏反应,别说吃,就是看到都会感到不适。  相似文献   

19.
翟俊伟同志的《花生米》(载于《三月》杂志84年第三期),是一篇精巧传情、耐人寻味的小小说: 老汉过生日。厚道老买的二儿媳,特意打集上买回来十斤花生米,冲着老汉憨憨一笑:“爹,你好吃花生米,给……”“放一边!”老汉面色不悦。嘴里没说,心里嘟噜着:“好吃?哼!我都恁馋……”片刻,邮递员登门:“信。”  相似文献   

20.
救命先生     
1976年,吉朴乘飞机时差点因一粒花生米呛入气管而一命呜呼.罗纳德·里根当时正在竞选总统,也是吃花生米呛住了,艾德.迈克尔.迪弗,后来成为里根白宫事务副长官,用胳膊抱住里根,在他的横膈膜下方用拳头使劲挤压.当迪夫第二次用劲推压时,卡在里根气管里的花生米飞了出来,里根逃过一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