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应用混沌理论探索当前Web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中学科服务团队组织智能管理的特点,尝试建立Web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团队组织智能行为模型和学科服务团队组织智能动态管理模型,针对高校图书馆个体馆员智力向学科服务团队组织智能管理转化过程,提出学科服务团队组织智能管理实施策略,力争有效提高Web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团队组织的知识服务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
王军 《中国科技信息》2012,(22):157-158
馆员是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承担者,馆员知识服务能力的培养是图书馆核心竞争力提升的保障。馆员培训、自主阅读、共享隐性知识等方式是培养馆员知识服务能力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员服务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针对这些变化图书馆馆员应增强主动服务意识,不断创新技术手段加强服务创新,建设健全互联网图书服务体系,以资源为基础,以技术为提升,构建嵌入式高校学科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4.
美国著名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国外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模式,对美国10所著名高校图书馆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国外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已将咨询服务、学科网络导航建设、课程网站建设、研究帮助等服务成功地嵌入到用户学科信息获取环境中了,希望这些研究工作能为国内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模式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林静  伊雷  陈珊珊  王婷 《现代情报》2015,35(12):65-69
学科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随着大数据时代来临,通过对海量文献数据的挖掘来开展大数据知识服务将成为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新方向。同时,作为一种全新的服务方式,在实践中学科馆员深入科研团队一线,直接参与科研项目也将成为一种新常态。因此,文章将以学科馆员为某校石墨烯科研团队提供知识服务为例,探讨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6.
李桂贞 《现代情报》2014,34(3):147-151
为解决泛在知识环境下学科服务的供需矛盾,高校图书馆应开展多元协同学科服务。多元协同学科服务机制包括管理协同、资源协同和技术协同,其具体实现模式有图书馆与学校相关部门、院系之间的协同;学科馆员服务团队成员之间的协同;学科馆员与其他馆员的协同;学科馆员与用户的协同;学科馆员与资源提供商的协同;以及学科服务馆与其他服务馆之间的协同等。  相似文献   

7.
黄玲玲  吴曼翔  李欣 《大众科技》2021,23(4):139-141,78
利用文献调查法对国内中医药院校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研究进行调查分析,目前中医药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主要围绕政策导向性的学科服务理论研究、学科服务模式的实践研究以及学科馆员的研究展开.文章基于文献调查的结果对中医药高校图书馆在学科服务领域提出建议,中医药高校图书馆可以从合理地制定发展规划出发,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科馆员,构建学科服务平台,开发利用古籍资源等方面展开工作,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8.
唐开 《情报探索》2013,(1):124-126,129
分析了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的现状,以华北科技学院图书馆为例,阐述了图书馆开展学科馆员服务的定位、主要服务内容、服务模式与服务方式以及学科馆员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知识服务是信息服务的延伸和深化,描述了知识创新过程与知识服务的关系,并以某高校图书馆为例,对高校图书馆如何开展学科馆员知识服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曹宁 《现代情报》2009,29(4):4-6
在总结传统图书馆服务体系问题的基础上,从确立服务理念、整合知识资源、创新服务模式和更新组织结构等方面构建以学科馆员为核心的高校图书馆服务体系,探索基于学科馆员的核心服务体系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1.
由于与传统报告要素定义存在冲突,要将企业核心能力纳入财务报告,必须首先解决识别、计量、反映以及衔接等诸多问题。VBM(基于价值的管理)的提出为构建企业核心能力报告模式提供了契机。首先,居于VBM核心的价值概念与企业核心能力可持续盈利增长能力的界定在逻辑上具有一致性;其次,VBM的目标定位与具体应用思路解决了企业核心能力报告的实施问题。提出了基于价值来构建企业核心能力报告模式的构想。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中国企业目前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及所表现出的市场竞争形式,按照哈默尔与普拉哈拉德的战略管理思想,结合中国市场特点、企业成长规律、企业发展趋势等方面因素综合考虑,提出构建管理竞争能力或许是中国企业走出困境的理性选择的观点。最后给出了具体的操作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成长已成为理论界和实际管理工作者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传统的资源基础理论和核心能力理论由于采取静态性分析方法而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动态能力理论被认为是一个有价值的分析工具,但运用动态能力理论分析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合理性并未有人揭示。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对之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出动态能力是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支撑力量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产品创新是由企业外部还是内部因素决定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产业经济理论认为是外部环境决定产品创新,战略管理理论认为是核心能力决定产品创新,在此理论分歧上将外部环境和核心能力同时作为自变量来判定到底是哪个因素决定企业的产品创新,以及怎样调和上述两种理论之间的对立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利用127家企业的调查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后发现:外部环境对产品创新的正向影响显著,而核心能力对产品创新的正向影响不显著,但是核心能力会负向调节外部环境与产品创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永续竞争优势的动力和基础。中国企业要想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最有效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科学制度为动力,以争创品牌为手段,以企业文化为后盾,全面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文章企业为对象探寻如何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摘 要:产品创新是由企业外部还是内部因素决定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产业经济理论认为是外部环境决定产品创新,战略管理理论认为是核心能力决定产品创新,在此理论分歧上将外部环境和核心能力同时作为自变量来判定到底是哪个因素决定企业的产品创新,以及怎样调和上述两种理论之间的对立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利用127家企业的调查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后发现:外部环境对产品创新的正向影响显著,而核心能力对产品创新的正向影响不显著,但是核心能力会负向调节外部环境与产品创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信息化与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世收  仲伟俊  孙宙 《情报科学》2006,24(3):377-381
高校信息化的实质就是赋予高校精细化的资源整合和利用的能力,通过对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充分发挥高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三大职能,从而达到提高高校的核心竞争能力的目的。本文以此认识为出发点,依托信息系统的理论知识和高校核心竞争力模型,通过分析信息化和高校核心竞争力因素的相互关系,提出信息化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影响模型,明确了高校信息化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我国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我国石油企业的总体实力,必须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针对我国主要石油企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过程模型,并以此初步确定了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最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定量分析了影响我国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核心能力理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但它难以对企业竞争力的动态变迁等问题给出满意的答案,所以有必要对该理论进行拓展。本文将企业家能力纳入企业竞争力的理论框架,并基于283份有效问卷就企业家能力与企业核心能力、竞争优势、企业绩效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核心能力直接地贡献于企业的竞争优势,而企业家的经营能力不仅对企业竞争优势起到直接的促进作用,它还是核心能力的源泉。  相似文献   

20.
聂敏 《科教文汇》2014,(31):37-38
随着全球汉语热的持续升温,汉语学习者日渐众多。以汉语课堂为基本的教育环境,以汉语老师为讲授者,学生为学习者的单一汉语学习模式已经逐渐不能适应互联网时代学习者的需求了。本文以微型学习理论、移动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探讨了互联网时代基于微信平台的汉语国际移动化教育的可行性,以及如何构建基于微信平台的汉语国际移动化教育模式,指出了汉语国际移动化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