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7 毫秒
1.
遵义方言的是非问句和特指问句有同普通话相一致的地方,也有独自的一些特点。本文采用与普通话相比较的方式,从是非问句的语义类型、语气词、与普通话是非问相对应的疑问句形式和特指问句的结构形式、疑问代词、句未语气词等方面,对遵义方言的是非问句和特指问句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写。  相似文献   

2.
宝鸡方言疑问句和普通话疑问句一样,也可分为特指问句、是非问句、反复问句、选择问句四种,但结构形式有所不同,文章主要论述宝鸡方言特指问句、是非问句、反复问句、选择问句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封神演义》共有是非问句127例,我们将其分为有明显语言标记的是非问句和无明显语言标记的是非问句。其中有明显语言标记的是非问句共113例,约占全书是非问句的89.0%;无明显语言标记的共14例,约占全书是非问句的11.0%。就是非问句中所用的句末语气词来看,一方面有从上古汉语继承来的语气词"乎",另一方面也使用了近代汉语新兴的句末语气词"么""来"。其中"么"的使用频率最高,约占是非问所使用句末语气词的14.2%。主要对《封神演义》的是非问句在计量的基础上做定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为适应对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教学的需要,对少数民族学生习得汉语是非问句的情况进行了考察和分析并总结出了有效的汉语是非问句"习得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汉语的是非问句复杂多样,结构不同,难度亦不同,难度越大出错率就越高,其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着眼点的偏离即把着眼点放在了是非问句中的"附件(‘是吗’?‘不是(吗)?’)"上,不懂得这些"附件"是不需要考虑的。  相似文献   

5.
徐英 《现代语文》2015,(3):39-40
是非问句,是提出一个问题,要求作出肯定或者否定回答的问句。湖北罗田方言中的是非问句与普通话相比差异较大,语调型是非问句对语境的依耐性很强,没有带语气词"吗"的是非问句。  相似文献   

6.
汉语中的是非问句形式复杂多样,这已让学生眼花缭乱.然而中国人与英语区的人在考虑怎么回答是非问句时,其心理和视角又不同,这就是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容易出现的语法错误.本文主要分析是非问句的不同形式及其区别,指出回答是非问句的偏误原因及应该如何教授学生是非问句.  相似文献   

7.
梧州话的是非问句一般分为三个类型,分别为"陈述句+冇/未"、"陈述句+疑问语气助词"与"陈述句+疑问语调",本文就这三种类型,对梧州话的是非问句加以研究,并与岑溪话的是非问句作较详细的比较。  相似文献   

8.
通过讨论英汉否定是非问句内部在倾向性上的不一致性,着眼问话人心理倾向性考察实际交际中对否定是非问句的回答,结合英汉是非问句系统的的不同特点,来分析否定是非问句两者在答句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韩非子》一书反映了战国末期的语言特点,是汉语史研究不可多得的珍贵语料。在对《韩非子》疑问句穷尽调查后发现,其疑问句几乎都是由疑问词来发问的。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疑问副词和疑问语气词;疑问句可分为特指问句、是非问句、选择问句、正反问句、反问句和测度问句六大类型。  相似文献   

10.
《琵琶记》中是非问句根据疑问程度可分为询问句、测度问句、反诘问句三类。是非询问句大多数使用疑问标记,即疑问语气词“么”、“那”、“乎”,其中近代汉语新兴的“么”用频最高。是非测度问句只使用近代汉语新兴的测度疑问副词“莫是”、“莫不”、“莫不是”、“敢”、“敢是”,句末不使用疑问语气词“么”。是非反诘问句大多数使用疑问标记,即近代汉语新兴的反诘副词“终不然”、“难道”及古已有之的反诘副词“岂”、“可”。《琵琶记》中还有一类特殊的是非问句,属于句式糅合现象,其是由是非询问句与否定陈述句糅合而成的。  相似文献   

11.
汉语语气词"吗"用于句末构成"吗"问句。根据问话人的疑问程度,将《雷雨》中的"吗"问句分为基本是非问句、引导性是非问句和反诘句三大基本类型,以图表明示其分布情况、问句构成和确信度,并以《雷雨》剧本为例,通过归纳、分类和图示《雷雨》中"吗"问句的英译策略,探讨其英译。  相似文献   

12.
熊作平 《现代语文》2007,(5):108-111
汉语中否定形式的是非问句(一般疑问句)和肯定形式的是非问句相比,否定形式的是非问句仅仅是在句中多了一个否定词或否定短语,但二者的回答却迥然不同,以汉语为母语的本族人可以不假思索地作出正确的回答,然而许多学  相似文献   

13.
间接问句及其相关句类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汉语疑问句,从结构形式看,可分为两大类:一类由非疑问形式构成,即是非问句;另一类由疑问形式构成,即非是非问句,它包括一般的特指问、选择问与正反问。疑问形式可记作Q,Q可以独立成句,也可以作为一个结构成分出现在另一个句子中,通常是充当宾语,这正反映了汉语句法结构可以“套叠”的特点。语法学界通常采用一种形象的说法,Q称为子句,包含Q的句子S称为母句。本文拟讨论由Q作宾语子句所构成的母句的性质与特点。  相似文献   

14.
在《五灯会元》中,一方面源于上古汉语中的一些旧有的是非问句与选择问句表达形式继续存在,另一方面,自魏晋致唐以来许多新兴的是非问句与选择问句表达形式得到了充分发展,新兴的成分不仅数量多,比例大,且用法稳定,表明在《五灯会元》的是非问句与选择问句中,新兴成分已逐渐取代旧有成分。  相似文献   

15.
高陵方言的是非问句与普通话不同.高陵方言中没有"吗"字是非问句,根据所表达语义内容的不同,可以使用疑问语调来表达,也可以使用含有"得"或"得是"的问句形式来表达,但比较常用的是含有"得"和"得是"形式的是非问句.  相似文献   

16.
屯留方言属于晋语,其疑问句和普通话一样,分为选择问句、特指问句,是非问句和正反问句四种,但与普通话不同,具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陈述是非问句(Declarative Interrogatives)是是非问句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本文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主框架,对其进行形式、意义、功能上的解读,发现其形式上以是非问句为载体;而意义体现上则以陈述为主,是陈述意义和疑问形式的结合;功能上,除了体现疑问,也体现了陈述、命令、提供等.  相似文献   

18.
富争 《考试周刊》2011,(10):36-38
本文以汉语电视人物访谈和英文脱口秀中的汉英是非问句为研究对象和翻译参照,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出发,具体考查是非疑问句英译时可能出现的难点,使译句在交际渠道中产生最大关联性,促使交际成功。从实例研究中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关联理论对整个翻译过程都起着不容忽视的指导作用,只有在理解原问句所处的语境的前提下,找出问句与该语境及其语用意图之间的关联,在翻译时重建译句与该语境之间的关联,才能正确地对译句形式进行选择,成功地达到翻译活动跨文化交际的目的。因此,关联理论的应用不仅适用于是非问句的翻译,对英汉其他问句类型的汉英译也同样奏效。  相似文献   

19.
《元曲选》宾白的选择问句以使用关联词为主要形式,由“是、可是、也是、还是、也、却是”等关联词构成不同的选择问格式。我们通过对《元曲选》宾白的穷尽性调查分析,认为其选择问句具有如下特点:关联词比现代汉语丰富,其中“是、可是”出现频率较高;选择问句的格式比现代汉语复杂。  相似文献   

20.
否定形式是非问句是指谓语中包含否定词(“不”、“没”、“无”等)的是非问句。例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