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通过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学科渗透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纳入课程规划设计,以及跨学科、跨领域统整教育资源等方式,将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融入学校文化,走进师生心灵。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学校举办"韵雅诗香少年狂"赛诗会、古韵金声朗诵会、"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首届全国中学生朗诵大会,经典的篇章、声情并茂的朗诵  相似文献   

2.
走进经典     
编者推荐:学生凌超的"事"和学者周国平的"话",前者详实,后者合理;前者代表"学",后者代表"教"——整合材料,相得益彰,支撑"走进经典"立意。此文还需要升格:在阐述"应该走进经典"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如何走进经典"——中学生"走进经典"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阅读文学经典,可以提高一个人的文化素养;阅读文学经典,可以让我们灿烂文化传统源远流长。中学生只有大量的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才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在将来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鉴于此,学校教育就要想方设法让今天的中学生在快餐式的社会中走近经典、阅读经典进而喜欢经典,让今天的中学生在经典的熏陶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4.
蒋丽红 《考试周刊》2013,(91):36-36
近年来,中学生不重视经典,甚至冷落的现象较为严重。针对这一现状,教师应该积极寻找原因,采取各种措施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走进经典,阅读经典。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国学经典走进校园,走进课堂"活动的开展,让我眼前一亮,当今孩子们丢失的不正是中华民族最宝贵、最厚重的根吗?一、树立理想,净化心灵国学是中国一切学问的总称,融中华文化于一炉,产生于中华大地,由中华儿女共同创造,不仅是经典文化,也是一种传承,是一种民主精神,是国家发展的精神支柱。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代中学生,不  相似文献   

6.
在近几年的中学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不断加强,对中学生的传统文化概念的灌输也不断深入,在这一过程中,对于国学经典中的一些诗文学校也不断的重视起来,所以,经典诗文的诵读在教学环节中的体现越来越明确,新课改也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经典诗词的作用,加强对中学生精神文化的教育,尽可能提高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的效能。  相似文献   

7.
在图像化时代的影响下,中学生的阅读逐步由纸质文化转向视觉文化。新的文化传播方式对经典阅读的冲击不容忽视,当前我们必须认清中学生的经典阅读现状,本文将从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四方面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传统文化对我国的各方面发展影响深远,尤其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国学经典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很大比重,如今国学经典成为我国教育教学的重点。将国学经典诵读引进课堂顺应了当今时代学习民族传统文化的要求,同时也符合教育改革的内容要求。诵读国学经典可以增加我国中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我国中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团结。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什么方法和途径进行国学经典诵读。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可不可以读经典著作 ,这曾经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 ,有一段时间还争论得很激烈。当时不少中学生、教师、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都参与了争论。但最终没有形成共识 ,而是形成了两种互不相容的意见 :一种是成人们的观点 ,认为现在的中学生被快餐文化、流行文化和卡通文化控制 ,心气浮躁 ,格调庸俗 ,已经失去了读经典的能力 ;另一种是中学生的观点 ,认为不读经典是中学生中存在的客观现象 ,但原因不在他们 ,而在于经典本身原因以及学习的压力、家长的限制和社会风气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等 ,他们认为大人们的观点不客观。中学生的这种观点是有一定…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课改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和教育体制的不断变革,我国现阶段各个中学都大力倡导诵读经典的学风,结合中学生的学习情况、个体差异和身心特点等,实施经典诵读工程,对于提升中学生的学习水平、培养中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当前中学生的具体教学活动,简要探究了经典诵读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国学经典作为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载体,蕴藏着华夏五千年历史的智慧和精髓.然而受应试教育、网络文化和西方教学的影响,如今的中学生几乎已与国学经典相脱离,在中华传统文化素养方面渐行渐远。在价值观多元化、价值选择多样化的今天,对中学生开展国学经典教育,将国学经典融入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和学生活动中,无疑是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效促进。  相似文献   

12.
现在的中学生亟需亲近传统经典,一方面,中学生们承担着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另一方面,中学生也需要传统经典来完成他们的人格建构.基于此,语文教改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语文教师亟待在传统的经典教学中深入挖掘其文化意义.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尝试对传统的经典作品作深度导读.下面以人教必修二中的《离骚》教学实录为例,来具体阐释我是如何实现这一目的的.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阅读经典的必要性,自不必多言,本文拟就指导学生进行经典名著阅读谈点浅见。一、教师要彻底转变一切从应试出发的教学观念,摈弃功利性阅读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努力为学生创设阅读情境,引导学生走进经典,充分享受阅读的快乐。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建议中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然而,中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却有一定的难度,他们与经典之间存在着隔膜。细细品读《朝花夕拾》中的童趣书写,条分缕析其中的童年乐趣、坐“过山车”般的情绪情感、随心任意的推理行事方式等,可以引发当代中学生共鸣,进而逐渐消减隔膜,吸引中学生重新认知经典,深入学习经典,传承文化经典。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阅读经典的必要性,自不必多言,本文拟就指导学生进行经典名著阅读谈点浅见。 一、教师要彻底转变一切从应试出发的教学观念,摈弃功利性阅读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努力为学生创设阅读情境,引导学生走进经典,充分享受阅读的快乐。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5,(73):177-178
流行歌曲具有认识、审美、消遣、娱乐、交流、肯定自我的功能与价值,在经济、文化多元时代,中学生需要导向、分忧、交流、解决。通过多种途径让流行歌曲走进中学生的心里,走进校园,因为这里有它们滋生发展的土壤。  相似文献   

17.
江旭华 《考试周刊》2014,(55):37-37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可是中学生传统文化的缺失现状令人担忧。本文从语文课堂教学、诵读经典美文、阅读经典名著、生活中继承传统文化等方面综合论述了弘扬传统文化的一些做法,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在经典的大洋中,中学生们急需一艘畅游中国文化源流的可靠“航船”,载他们“航到经典的海里去”。《经典常谈》就是朱自清先生为中学生水平的读者造的一艘“船”。它消解了初学者对经典的疏离感,拉近了读者与传统文化的距离。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将其纳入名著阅读的“必读书目”(八年级下册),自然在情理之中。而在引导学生阅读经典作品的过程中,《经典常谈》也可作为语文老师案头的参考书。  相似文献   

19.
赵永才 《教师》2014,(22):124-124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倘若能够与中学生日常班级管理相互融合,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本文以传统文化中的众多经典理念为基础,研究和探讨了在中学生日常班级管理中如何推进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为传统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和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历史悠久,是培养中华民族性格和精神文化的基本土壤,在国学经典中遗留下来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支撑,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学经典面临着危险,尤其是中学生,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存在轻视的态度,本文就中学语文教学中对国学经典的轻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