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文章运用文化社会学的理论从文化共享性、文化传播关系、传播媒介和传播模式四个方面研究分析近年来在我国广泛传播的瑜伽文化,发现瑜伽自身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共享性是瑜伽兴起的核心因素,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性是瑜伽盛行的前提,现代化的传播媒介是瑜伽流行的关键因素,多层次交互作用的传播模式是瑜伽风靡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瑜伽文化的历史性回顾,探索瑜伽文化的历史足迹,分析瑜伽的动向及其内涵,更加深入了解瑜伽文化的精髓,并从瑜伽文化与中国瑜伽思想融合方面进行探讨,对这一新兴运动的发展进行论述,从而提高人们对瑜伽的认识,促进瑜伽运动的开展,使中国瑜伽发展更加清晰明朗。  相似文献   

3.
瑜伽在西方体育文化为主流的全球化语境中标上了自己的“商标”,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参加。本文通过对瑜伽文化盛行的研究,得出身心双修是瑜伽盛行的核心因素。瑜伽的传播对我国民族体育文化全球化的启示:瑜伽文化全球化的关键是在于瑜伽文化在近现代的文化冲突与融合中所做出的新的价值选择;文化互补是民族体育文化全球化的契合点;和而不同是民族体育文化全球化的适应。  相似文献   

4.
太极文化和瑜伽文化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极和瑜伽共同作为东方文化的智慧结晶,是东方文明的经典和浓缩。通过二者文化的对比,于异同之处进一步认识太极和瑜伽,更进而了解和触摸到中国和印度的传统文化,目的在于通过对太极文化和瑜伽文化的内涵思想的深入分析,全面认识这两种文化。以期能为其传承、发展和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文献综述、逻辑分析的方法对瑜伽在我国体育文化区内的火热现象进行探讨:研究表明,瑜伽这个古老的文化形式之所以能在当代中国引起一股强烈的热潮,其根本原因是中华文化与瑜伽文化的彼此认同。在今后的阶段里瑜伽文化在中国如能得到正确的引导和支持,将会为国人提供一项新的健身形式,并进一步推动瑜伽文化与中华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祁志波  杨东人 《精武》2006,(10):I0002-I0002
瑜伽起源于印度,流行于世界。瑜伽是运动,更是文化。其文化和艺术的内涵具有无限的神韵,一路走到今天。古老的血液已经融入许多现代的瑜伽形式,使瑜伽又焕发出青春——美体养身,减压养心,身心和谐。让我们欣赏谭莹的风采,感受瑜伽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瑜伽最早起源于印度,是一项较为优雅的健身项目。在瑜伽练习过程中,能够放松人们的身心,在某种程度上,瑜伽文化具有一定的审美、应用和哲学价值。帮助人们通过意识提升,进而发挥潜能的一种哲学体系。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不断发展,瑜伽成为国内一种独特的健身方式。一方面,它能有效地培养身体的自然美,获得高水平的健康状况。另一方面,它能唤醒人们的巨大潜力,得到自我实现。文章通过对瑜伽的文化价值进行分析,阐述了瑜伽文化的发展历程,最后提出了瑜伽的养生意义。  相似文献   

8.
瑜伽起源于印度,是古代印度哲学弥曼差等6大派中的一派,已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这种在深沉的观想与静定状态下的了悟与认知生命的方法,在预防疾病和促进身心健康方面的作用已被越来越广泛地证明.现代瑜伽与印度古典瑜伽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经过改良与精简,现代瑜伽正在成为流行的体育运动.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瑜伽思想融合方面进行探讨,并对新兴运动式样形成的必要条件进行进一步论述.  相似文献   

9.
瑜伽的文化足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瑜伽文化的历史性回顾和文化学分析可以发现:瑜伽文化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主要因为其自身发展过程中的价值选择。古典瑜伽由于选择了与具有个性的、处于核心地位的古代印度的宗教信仰和哲学观的融合,所以成为印度文化中的主流;近现代瑜伽因为选择满足人们的健康需要和审美需要这样具有共性的实用价值观相结合,从而风靡世界。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文化社会学视角对瑜伽文化近年来在我国广泛传播所具有的社会功能进行研究。分析认为,瑜伽文化在我国传播的社会功能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社会交往功能;社会化功能;社会调适功能;社会控制功能和社会储存功能。  相似文献   

11.
瑜伽文化足迹及现代健身价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瑜伽文化的历史性回顾和文化学分析,探讨了瑜伽的起源发展足迹及主要特征,并对其现代审美价值与健身意义进行了阐述,以期提高人们对瑜伽的认识,促进瑜伽运动的开展,进一步发掘瑜伽的健身功能,提高人们的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瑜伽”这名词,近年已成为养生与健美的同义词,从欧美到东南亚年轻一辈们都把它奉为都市生活的最佳减压之道。这种集修神、修身、修德与一身,源自远古印度文化的哲学,在不少印度人眼中更是印度智慧对世界文化的一大贡献。高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重担,从瑜伽的科学原理和瑜伽健身运动的实质以及女大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瑜伽列入体育课教学内容的实际意义看,高校开设瑜伽课,可以更好的为贯彻全民健身计划服务,是在女大学生中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瑜伽是一个通过提升意识,帮助人们充分发挥潜能的哲学体系及其指导下的运动体系。近几十年来,瑜伽悄然传遍了全世界,而今日的瑜伽已然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健身手段,在培养了身体自然美,获得高水平的健康状况的同时,唤醒了休眠在人体内的巨大动力,并用其来开发自身独特的潜力,获得自我实现。本文就从瑜伽的文化及其养生意义进行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练瑜伽者,是求生命的数量,还是求其质量?求数量者,是思想禁锢所致;求质量者,是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是人的解放。当今,瑜伽已成为人类古老的养生文化。我们对它的研究必须要有3种意识:肯定意识、否定意识和前导意识。其中,前导意识尤为重要。瑜伽教育,从本质上分析它是将其健身的工具理性预期育人的价值理性相结合的养生教育。从形式上分析,它是瑜伽与教育结合的产物。瑜伽教育的价值就是其“健身育人”的功能与其社会需求的统一。1.增进身体健康的价值瑜伽有句格言:“健康的心理存在于健康的体魄中”。实践证明,接受瑜伽教育不仅能使人以新…  相似文献   

15.
高程丽 《精武》2012,(26):37-38
本文选取了位于北京、上海、南京、广州、西安五大城市的共10所已开设瑜伽课程的普通高校作为调查对象,分别对该10所高校的瑜伽教师及其正在进行瑜伽课程学习或已经参加过瑜伽课程学习的40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而构建一个瑜伽技术课教学内容框架,让学生了解瑜伽文化及其独特的健身功效,运用科学的瑜伽锻炼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体位动作的练习,从而达到健身健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瑜伽的现代抉择与东西方健身文化融合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了东西方健身文化的差异,同时对以瑜伽为代表的东方健身文化的现代价值进行分析,指出:东西方健身文化存在差异性的同时,在研究范围、健身方式、健身原理、健身效果的评价方面都存在互补性。瑜伽的现代抉择证实东西方健身文化正在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瑜伽健身     
分析瑜伽的历史发展与流行,以文化学等角度解读瑜伽的文化健身价值.瑜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融合蕴涵各民族的特点与创新,从古典瑜伽的发展到现代瑜伽的世界流行都与瑜伽的健身价值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瑜伽更好地、全面地融入我国现代体育文化的环境,采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和归纳推理法等,深入探讨瑜伽在当代中国流行的社会动因。认为:在瑜伽健身修心价值得到普遍确证的前提下,由于中国和印度同属高语境文化圈,两国人民的价值观相近,彼此文化中很多象征符号类似甚至类同,使瑜伽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相对顺畅,依靠瑜伽在中国国内发展的社会性别文化建构过程,并伴随我国扩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群与丰富体育外交形式的社会发展现实需要,这些共同构成瑜伽在当代中国流行的社会动因;瑜伽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是以文化共通性、文化同质性乃至文化融合性为依据,通过我国禅宗、道家等文化与印度瑜伽文化之间的适应、接纳与结合,进而形成的一种交融、共生、共存与共享的跨文化传播模式;瑜伽的本土化发展贯穿的是一种“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我所用”的文化整合和文化创新理念,体现的是中国本土化情境与全球化意义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9.
现代体育文化视野中的中国传统养生体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探究以西方现代体闲体育、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以及现代瑜伽等体育形式为代表的现代体育文化精神,来考察中国传统养生体育的现代价值,发现它既具有独特的精神内涵,同时又蕴含着具有普遍意叉的现代价值.因此,中国传统养生体育之走向现代有其内在的逻辑根据.不仅如此,中国传统养生体育的现代发展本身亦将为西方身体文化走出异化的困境、重塑现代身体文化价值提供了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20.
顾青 《精武》2008,(6):25-25
中国传统文化的儒、释、道及印度的瑜伽文化都提倡静坐以修身养性,开悟启慧。中国传统的武术文化无论内家、外家,练到了一定境界都是讲究静功的,可见静功是一个共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