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先看语文教材中的两则例文。第一则:教材:贝多芬是负有盛名的音乐家,他在事业处于巅峰时不幸耳聋,但他坚决扼住命运的喉咙,在音乐道路上顽强地前进。下面是……《音乐巨人贝多芬》中对他的描写:  相似文献   

2.
[学习目标]本节是表现手法鉴赏课,学习目标是:1.探究人物细节描写的各类方法及作用;2.学习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内心世界及精神品质。[课前阅读]第三单元课文《音乐巨人贝多芬》《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七年级(下)3——《仰望星空》中“写出精彩人生”模块。[课前准备](一)1.复习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2.了解细节描写(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人物的细节描写涵盖了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等。)(二)要求:1.通读“推荐阅读篇目”中的文章,勾画出描写人物的句子,分析人物性格,准备课上与同学交流:2.这些精彩的人物描写,是否打动了你?请你在脑海中勾勒出他们的形象。  相似文献   

3.
正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一方面它强调个性化、多元化解读,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但这绝不意味着忽视或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以学生为本,搞好教学设计。如在教《音乐巨人贝多芬》时,我让学生自主解读"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许多学生都认为贝多芬是一个不幸的人。这一角度进行评析。但也有一个孩子大声说道:"我认为贝多芬双耳失聪,是  相似文献   

4.
【设计思路】本课重点训练学生进行片段环境描写的能力。方法是:首先引导学生认识环境描写在记叙文中的作用,其次是围绕这一知识进行片段写作训练。【导写过程】一、导入明确本堂课学习目标,直接导入。二、考题例话1.2002年河北省中考阅读试题《木笛》试题第4题:文章中对“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2.2002年江西省中考阅读试题《紫藤萝瀑布》试题第4题:文中写了不同时期的藤萝,不同的景色引发了作者不同的感慨。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概括回答以下问题……3.2002年浙江省中考阅读试题《草莓》试题第2题:文 章第1段描写了秋天的景色,作者笔下的秋…  相似文献   

5.
现代文阅读题是高考语文试卷的重头戏之一,与95年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相较,199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卷中的现代文阅读题,保持了命题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符合教纲和考纲的要求,难易适中,有利于选拔人才,也对语文教学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如果说95年的《〈叶圣陶语言教育论集〉序》(节录)的现代文阅读题是“品位高导向明”(参见拙文《品位高导向明》,《考试》1995年4期)的话,那么今年的《贝多芬之谜》现代文阅读题则是稳中有变,能力至上的一道高质量题。下面就是这道题:  相似文献   

6.
《音乐巨人贝多芬》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作为“乐圣”,贝多芬的音乐地位和音乐成就无人能及:作为与苦难命运作斗争的代表,他同样令人崇敬。本文通过“客人”拜访失聪后的贝多芬,真实地展现了贝多芬作为一代音乐巨人,在遭遇不幸时内心的痛苦和与不幸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意志。  相似文献   

7.
教学七下课文《音乐巨人贝多芬》,要扣住作者独特的外貌描写,带领学生品味语言,配合图片,深切体会描写的生动逼真,从而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达到震撼学生心灵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教学《月光曲》一文,我抛出了一个问题:"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的心,激发了他创作《月光曲》的灵感?"学生自主研读文本,记录自己的想法(7分钟左右)。师:你认为文中描写的哪个情景能打动贝多芬的心?生:是这句话——"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  相似文献   

9.
《月光曲》这篇课文,描绘的意境清幽,感情丰富。抓住心灵与艺术双美的契合点,按照“人物的心境——弹琴的情境——乐曲的意境”领悟贝多芬不同凡俗的情怀。一、感受“闻曲入境”的心境课文一开头,就从形、声两方面给贝多芬散步创设了幽静的环境。阅读时想一想“幽静”表现了什幺  相似文献   

10.
陈大文 《中国教师》2009,(Z1):379-379
<正>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巨人贝多芬》一文,抓住肖像描写和人物语言刻画可以比较流畅地完成教学目的。但因为贝多芬是音乐巨人,其独特的思想、气质和坚强的个性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虽然完成了"教学目的",学生的感受理解不一定深刻,教学难点突破存在缺憾。所以,这一篇课文特别适合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新"演绎"人物传记与音乐艺术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小资料     
小资料1996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1-10题[双调〕蟾宫曲,作者阿鲁威,号东泉,蒙古族人。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元曲鉴赏辞典》收有该作品(P756)。文言文阅读材料选自《宋史·忠义二·郭永传》。现代文阅读材料《贝多芬之谜》摘自萧伯纳的《贝多芬百年祭》一文。...  相似文献   

12.
【教材分析与设想】 《音乐巨人贝多芬》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人物专访式的记叙文。文章通过“客人”拜访失聪后的贝多芬,真实地展现了贝多芬作为一代音乐巨人,在遭遇不幸时内心的痛苦和顽强与命运抗争的精神意志。文章线索清晰,语言蕴涵丰富,可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去仔细揣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吴兴红 《云南教育》2003,(14):11-11
《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是《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的一门延伸性课程。培训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阅读“案例”,明确事实。案例讲述的是一个故事,叙述的是一个事例,并且有完整的情节,有的还包括一些戏剧性的冲突。因此,学习者在阅读时应深入到案例的情景描写中,初步理顺案例中涉及到的几方面:谁、什么、为什么、如何等。  相似文献   

14.
我在教《音乐巨人贝多芬》时,让学生概括有生理缺陷的贝多芬此时应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们概括为“可怜的人”。于是我让学生回忆以前在哪篇课文中学过一个“可怜的人”,学生们很快就想到了《最后一课》中的韩麦尔先生。接着我让学生比较两个“可怜的人”可怜的原因各是什么。韩麦尔先生由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下子沦为亡国奴,失去了说和教自己最喜欢的法语的机会,失去了工作,甚至失去了再穿自己最喜爱的一套衣服的机会,所以可怜。照此法,学生们归纳出贝多芬由梦想成为音乐家一下子变成了聋子,一个把自然界喧闹缤纷的声响译成一个个音符的作曲…  相似文献   

15.
具体教法:一、阅读,理清情节线索;二、讨论,掌握写作方法:第一组《阿Q正传》——心理描写,第二组《虎吼雷鸣马萧萧》——景物描写,第三组《失街亭》——情态描写,第四组《守财奴》语言和动作描写,第五组《泼留希金》——环境和肖像描写;三、练习,分析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6.
杨绛散文《老王》有三处阅读难点,其中对第一处的理解最为关键——杨绛对老王临终前送香油鸡蛋时的外貌描写.散文“写实性”和“自述性”的特征决定了其阅读更须要读者“知其人”(了解作者),“论其世”(研究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当我们把老王和杨绛的关系放在文革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中去思考,并细读文本时,就会发现杨绛对老王临终前的外貌描写真实地反映了文革中杨绛被扭曲的心理和人性.当我们实现了知人论世与文本理解的关联时,对《老王》一文中的阅读难点就有了合理的解读,对《老王》一文的理解也会更深入.  相似文献   

17.
近三年的英语高考试题中,都有“阅读理解”这一类型的题目。这样命题,体现了《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提出的: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一般侧重培养阅读和自学能力”这个精神。今年英语高考试卷中的“阅读理解”一题,较之前两年的“阅读理解”一题似乎稍难,但难易适中,符合《大纲》要求。我们抽了十个试场的试卷,对“阅读理解”一题的成绩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句话就道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对话,是在学生、教师、文本间进行对话的过程。怎样才能实现这种对话的过程呢?一、充分阅读如《月光曲》一课的教学,在引导学生想象月光曲描写的内容时,老师是这样引导的:“同学们反复读一读这一段话,边读边展开丰富的想象,试一试你能看到怎样的画面?”当学生体会不够深刻时,老师再引导:“来,再把这些句子认真地多读几遍。”充分阅读,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过程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二、用心感悟在引导学生体会“贝多芬为什么…  相似文献   

19.
第三学段的词语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词语的意思,领会词语的情感,还可以渗透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智慧教育.下面就撷取《月光曲》(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几个教学片段做一分析.一、“幽静”——破解环境与事情之间联系的解码器问题:一天晚上,贝多芬出去散步,课文中是怎么描写当时的环境的?文中的“幽静”能换成别的词吗?为什么?  相似文献   

20.
与单篇文章相比,“整本书”文字信息量更大,逻辑结构更为复杂,思想内涵也往往更为深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称“课标”)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整本书的阅读方式多种多样,阅读指导更具情境性.几年来,我和学生共读《孩子,你慢慢来》《草房子》《海鸥乔纳森》《渴望生活:梵高传》等书,反复探索阅读过程的自主性和阅读指导的合理性,将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流程提炼为“自读——初探——深读——共议——表达”五个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