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试论早期中国报刊评论的成因和走向曾建雄中国虽然是世界上最早有报刊的国家,但是报刊评论却始终没有在中国古代报纸上出现。中国报刊评论最早是伴随着一批外国人办的近代中文报刊(以下简称“外报”),首先由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的。从19世纪初叶第一份近代中文报...  相似文献   

2.
中文报刊评论文体是怎样产生与发展的呢?第一份中文近代报纸是外国人办的。1815年8月5日,英国传教士罗伯特·马礼逊及米怜在马六甲创办了第一份华文报纸《察世俗每月统纪传》,除新闻报道外,还有言论──短论及评论性文章,主要是宣传基督教文化及孔孟之道。1833年8月1日,普鲁士人郭士立在广州创办了我国境内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每页首页有言论,讲贸易强国,学习外国文化,目的在“润泽汉人”,征服中国人的心。外国传教士办的中文报刊中历史最长(1868—1898年),发行份数最广(5.4万…  相似文献   

3.
从1815年到1842年鸦片战争结束,除《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等六种中文报刊外,外国侵略者还在中国境内出版了十几种外文报刊。其中,1822年在澳门创刊的葡萄牙文《蜜蜂华报》是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种外文报刊,1827年在广州创刊的英文《广州纪录报》是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种英文报刊,这些外文报刊大多是商人主办的,大部分是周刊,既登载新闻、行情、船期和广告,也登载介绍中国政治、历史、经济、地理以至军事等  相似文献   

4.
如此人才     
听说袁世凯做皇帝遭到各方反对的时候,他的儿子袁克令专门办了一份给袁世凯看的报纸,把反对他的说成是拥护。把一张报办给一个人看,这个报业丑闻,听来荒唐可笑。想不到过了几十年,这类事最近又在北京出现。据《中国报刊报》报道,国家科委检查《中国人才报》的报告中说:“《中国人才报》确在6月11日出了两张同一报头、同一期数的报  相似文献   

5.
李磊 《现代传播》2003,(4):37-39
在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史上,外报外刊占据了主要的部分,并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进程起过不小的作用.近代天津的<京津泰晤士报>中文版作为一家以外报为后台依托的中文报纸,曾在天津的近现代史上发挥过一定的舆论影响力.它的中文报纸形态和华人经营服务对象,使其努力贴近读者,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外商所办的中文报刊如何在华经营,我们可从中文<京津泰晤士>的办报活动中发现其端倪.  相似文献   

6.
放眼世界,凡是华人聚集的国家和地区,几乎都办有华文报刊。这些报刊,尤其是其中进步的华文报刊,虽然经历曲折、坎坷,但在传播中华文化、鼓吹爱国爱乡情思、维护华人权益、吸收外来文化、促进与当地人民友谊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日益富强,呈现出非常光明的前景。 两次高潮 近100多年来,世界华文报刊由无到有,发展迅速,作用明显,成效喜人。1854年在美国旧金山创刊的《金山新闻》周刊,是华侨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个中文期刊。1874年7月15日在旧金山创办的引日金山中国新闻》,则是华侨在海外创办的第一家中文日报。自此以  相似文献   

7.
刊中刊     
报纸怎样才能办得吸引人? 《中国报刊报》今年第211期报道:《人民海军》报辑编部5月下旬召集特约记者专题讨论了新闻可读性问题。认为增强报纸可读性,有10条途径可以遵  相似文献   

8.
徐新平 《新闻三昧》2006,(10):52-53
王韬(1828——1897)是中国近代新闻史上的开山人物,被誉为中国新闻记者之父。他不仅是中国近代报纸的开创者,而且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奠基人。1874年2月,他在香港创办的《循环日报》是中国第一份完全由华人主编和管理的中文日报。在长达30余年的报馆生涯中,王韬积累了丰富的办报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新闻思想。一、对报刊功能认识王韬认为,报纸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广见闻、通上下、通内外、辅教化几个方面。第一、广见闻。人们见识的增加、眼界的扩大和认识的提高自然有许多途径,但在当时交通不畅、传播缓慢的时代,最佳的方法就是办报。王韬将中国与…  相似文献   

9.
论文主要探讨在中国和世界新闻史以及华侨所在国新闻史上都具有特别影响的华侨中文报刊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中国新闻传播、文化传播、阶级斗争、民族斗争等方面发挥的客观作用,并且进一步探讨和思考华侨中文报刊在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在中文报刊稿的标题和正文中夹用外文字,呈逐渐增多态势。不仅全国性大报这样做,省市报乃至县(市)报也这么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信息交流的不断扩大,中文报刊中出现部分常见的外文单字和外文缩写的专用名词在所难免。诸如现今中文报刊稿中出现维生素A、B、C和缩写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探索在华外国人对中国媒体的接触状况及对中国媒介公信力的评价。研究通过对在京890名外国人的调查后发现,中国媒体是在华外国人了解中国的重要渠道,在长期在华外国人中,超越了人际传播渠道和本国媒体渠道;在华外国人同中国本土民众接触最多的媒体有较大重合,CCTV1是中国民众接触最多的媒体,也是在华外国人接触最多的中国媒体。因此,我们亟需重视对内传播的对外传播效应。此外,在华外国人对中国媒介绝对公信力的评价总体上呈中性偏积极;相对公信力评测中,在华外国人选择最多的是本国人在华出版的母语报刊。我们尝试建立了在华外国人对中国媒介绝对公信力评价的回归模型,模型中显示对中国政治模式的评价和对中国媒体发展水平、记者业务素质的评价两方面的变量对中国媒介公信力起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浙江早在1854年就办有中文报刊<中外新报>,是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源地之一.然而,浙江的新闻教育事业的起跑点,则是1949年7月创办的杭州新闻学校.  相似文献   

13.
我国近代报刊广告的产生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告是近代报刊的重要内容,是中国报刊近代化的标志之一。最先刊登报刊广告的是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报刊,《遐迩贯珍》是第一家刊登广告的中文报刊,外商创办的商业报刊兴起后,广告便大量地出现于这些报刊的版面。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批由国人创办的近代化报刊问世,广告随之出现在这些报刊中。报刊广告从引入到国人接受并走向成熟,经历了  相似文献   

14.
在八十年代初期,随着农村出现“科学热”而办起了一批科技报。据全国报刊调查统计,全国科技报1981年为38家,到1985年已发展到160家,除一部分属专业报纸或面向城市读者外,绝大多数以农村读者为对象。它们在普及科学知识、破除迷信,传播实用技术、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发展,农民需求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的近代新闻事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黑龙江的第一家中文报,即1906年3月14日(俄历3月1日)在哈尔滨创刊的《远东报》。到五四运动前的14年间,黑龙江先后出版各种中文报刊共45家。其中出版时间最长、社会影响最大的也是《远东报》。 《远东报》是沙皇俄国在黑龙江办的唯一的一家中文报,中东铁路公司每年拨给巨额办报经费(一说年17万卢布,一说5万两银)。总经理亚历山大·瓦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环保事业的迅速发展,除国家级环境专业报外,全国各地相继创办了一些环境专业报。在当今报刊如林、报竞人择的情况下,一张省级环境专业报只有突出特色,办出自己的风格,才能显示出生命力和竞争力,才能站稳脚跟,赢得读者。突出独特的专业特点地方环境报就其主要社会功能来说,它宣传党和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法令、制度,传播环保知识和信息,揭露和批评污染环境、破坏资源和生态平衡的不良现象,发挥报纸的舆论监督作用,呼吁全社会人人关心  相似文献   

17.
新闻评论并不是与新闻事业同步产生的,而是新闻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产生的背景就在于新闻事业的主导者需要表达自己的声音,阐明一定的主张。当这种需要积累到一定程度,评论就应运而生了。新闻评论最早是出现在报刊上的。因为报刊是最早发展起来的新闻载体。它一出现就呈现出态度的鲜明、主张的明确、现实的针对性强等特点。在早期政论报纸时期,新闻评论成为报刊最主要的文章,也是办报人最重视的文章。在上世纪30年代初,我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轫时期,外国人在华创办的《中国差报与广州钞报》在创刊号上直言,“在像广州这么小的社会再办…  相似文献   

18.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早期外报侵华史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以下简称《东西洋考》占有相当突出的地位.它不仅以其为在我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个中文近代报刊而受到人们的重视;更引人注意的是,这个刊物在继承《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以下简称《察世俗》)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新的办报方针,在宣传内容、宣传形式和宣传策略等方面,实现了一系列的变化.与此相联系,报刊业务也出现了一些显著变革.《东西洋考》是时代的产物.它敏锐地反映了外国侵略势力对报刊宣传的新要求,同时也展现了中文外报发展的必然趋向,了解这个刊物,是了解早期在华中文外报发展的一把重要钥匙.出版历程  相似文献   

19.
我们无锡县报是去年7月1日正式复刊的,现在为周两刊。开始,不少干部、群众包括我们自己对办县报有些想法,认为现在报刊多了,用不着再办啥县报。实践改变了大家的看法。由于县报联系实际宣传了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表扬了本县许多好人、好事,介绍了各条战线的新成绩、新经验,传播了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开展了批评,反映了群众的要求和呼声,使大家看到了县报的作用。他们说,大报表扬、批评的,大多是外地的事,同我们隔着一层;县  相似文献   

20.
段勃 《传媒观察》2011,(10):62-63
科技新闻是科学技术领域新信息的传播,包括科技方面的新成果、新发明、新发现、新理论以及国家关于科技的新政策和科技界与科技人物的最新活动等等。科技新闻在我国出现较早,最早的近代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在1915年第2期刊登了中国近代报刊上的第一条消息《月食》:"照查天文,推算今年十一月十六日晚上,该有月食始于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