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是叶圣陶先生教育思想的精髓。它从1912年起经历了结胎、发育、形成、完善四个阶段。1977年给《中学语文》的题词,正好是完善阶段中第一次对这一学术观点所作的完整而科学的阐释。这以后的两次谈话中否定了诸如"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等的不严密、不科学的提法,明确指出"达到""需要"两个词不能少。  相似文献   

2.
<正>南京于世华老师的《从"雕版"到"活字":"用教材教"另解》一文的中心思想是:"教教材"就像雕版印刷,教材好比是雕版,教出来的学生只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用教材教"就像活字印刷,教材好比是字库,教师引导学生灵活调用字库,学生就可以创造出许多个性化的作品。笔者读过于世华老师的文章之后,反思了自己从"雕教"到"活教"的过程。笔者教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课程已经是第三次了。前两次,笔者都是在"精雕细琢"上下工夫,这次有了新的教法。笔者认为,教师"用教材  相似文献   

3.
本人从踏上"探航"之路起到现在,先后有两次离开教育战线到其他部门的机会和一次离开基层学校到教育局机关工作的机会。可以说,每次都是"教海探航"惹的"祸",每次又都是"教海探航"把我从游想遐思中"拉"了回来。我常常扪心自问:本人潜滋暗长的"专  相似文献   

4.
从1989年到2008年,"教海探航"征文竞赛活动已经走过了整整20个年头。20年来,每一次"教海探航"征文竞赛活动,都是一次全省教育思想的大学习、大讨论;每一次"教海探航"征文颁奖暨名特优教师讲学活动,都是一次规模空前的全省师资大培训。2008年11月7日至9日,在"教海探航"20岁生日的盛大庆典中,江苏教育报刊社与常州市钟楼区教育文体局其同策划、准备了丰富的活动内容,为广大一线小学教师呈上了"一场精神的盛宴"。  相似文献   

5.
"先学后教"是当下新课程理念与要求下对于教学策略的一次课堂改革,这里的"先学"指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后教"指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基础再进行层次性教学,达到因时施教、因材施教的目的。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探讨了在新课程小学数学"素数"这一章节的课堂教学中对于"先学后教"的具体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6.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是本轮课程改革向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新挑战。最近我在苏教版"通分"的三次教学、三易教案的过程中,如何使用现行的数学教材,有了一定的体验。现把我三次教学的情况实录如下: 第一次:照教材教 一、设疑激思,引出新课 师:(出示)1、下面每组数之间各有什么特点?说出它们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相似文献   

7.
永远的追求     
有人说,历经岁月而无法忘怀的,无论悲喜,都成为人生永恒的珍贵印记。自从1991年第一次参加江苏省"我的追求"征文活动以来,我便与"教海探航"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以说,我是在"教海探航"中成长起来的一名水手。"教海探航"给予我的不仅仅是一张张  相似文献   

8.
<正>语文课到底要教什么?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明确提出语文课应该"教语文,而不是教课文"的主张,引起了不少专家学者和广大语文教师的热烈讨论。那么,教语文又应该教些什么呢?吴忠豪教授提出了语文课要区分"本体性教学内容"和"非本体性教学内容"这一命题,并明确主张:语文课须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这无疑是对"如何确定语文教学内容"研究的又一次突  相似文献   

9.
正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笔者通过对江苏省洋思中学的实地参观学习,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有了一次理性的思考过程,认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的核心思想是追求课堂的实效性。一、"先学后教"环节"先学后教"包括三个环节:明确目标,自学指导和检查点拨。课堂伊始,第一个环节便是"明确  相似文献   

10.
<正>一、教学的"知识和能力"目标应删繁就简,单一集中我一直认为,语文课不是教一篇一篇的课文,课文不过是个例子,通过例子,学习蕴含其中的语文知识和能力,所以,语文教学首要的工作是确定"教什么",其次才是"怎么教"。而确定了"教什么"之后,课堂教学就不要再摇摇曳曳,而应"直捣黄龙府"。马老师上的是《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前大家讨论认为本课就学习写人方法: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既然确定了"教什么",导学案上的"学什么"就不宜再写什么"品人物"  相似文献   

11.
《母亲的恩情》是我参加江苏省仪征市第二届"真州春耘"课堂教学竞赛的课文。这一课的教学历经"三教",使我在一次次的自我改变中成长。一教:目标偏离教不好《母亲的恩情》(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一篇"文包诗"课文。课文语言朴实,意境纯美,不管是"文"还是"诗",都洋溢着母爱的光辉和游子的感恩之情。备课伊始,我深深地  相似文献   

12.
声音     
正大人和孩子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共同点:总在不断犯错误。这和我们学多少东西,懂多少知识没有关系。作为一个人,我们时常会忘记已学到的知识,有时会犯一些愚蠢的错误,但当我们接受这个现实,就可以把这些看成生命中必经的过程——也是一个有趣的学习机会。——美国教育学博士简·尼尔森我主张消极的教育观,具体到"教"和"学"上,就是"教"要消极一点儿,重要的是"学",孩子愿意学,有兴趣、有积极性,一切都有了。《论语》里"学"出现56次,"教"只出现7次,孩子是"学"出来的,不  相似文献   

13.
数学离不开解题,"教解题"是数学教学的重中之中.通过对一次初中数学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的答题分析,指出部分教师把自己定位在一个解题者而不是一个"教解题"者的地位,从而得出了部分教师"教解题"意识和"教解题"能力偏低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借鉴罗增儒教授"学解题"四步程式,建构了初中数学"教解题"四步程式"典例示范—引导变式(探究)—促成顿悟—系统提升"作为这一现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从阅读的层面说,经典要"常读常新";从阅读教学的层面说,经典要"常教常新"。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的《林黛玉进贾府》一直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常客,其经典的地位不可撼动,但我们在与其一次次的美好遇见中,是否真正做到"常教常新"呢?能否在细读中发现、走进并欣赏到文本深处美丽的风景呢?  相似文献   

15.
"教"不可教,表现为:有些教师无需受教而会"教",甚至比受教的教师更会"教";大多数受教的教师确实会"教",但难说是受教的结果。"教"不可教,理由是:"教"是实践智慧,而能教的是理论知识;"教"基于"教育观念",而能教的是"关于教育的观念";"教"是"能力之知",而能教的是"命题性知识";"教"内含缄默知识,而能教的是显性知识;"教"是反思性实践,而能教的是技术性实践;"教"需要机智,而能教的是知识。"教"虽不可教,但却受其影响,可间接教育。"教"不可教,启示是:应采用广义的课程概念;应强化实践课程;应重建理论课程概念。  相似文献   

16.
从一次京胡名家燕守平先生音乐会上得到"靠"字的启示,关注"教什么"、"怎么教"两个话题.在"教什么"里,强调要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教学设计;在"怎么教"里,关注怎样贴近学生的思维,提倡开展对话式的课堂教学、重视追问的艺术与课堂活动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苏维平 《甘肃教育》2014,(17):70-70
正随着课改的推进,"生本教育"似一粒种子在教育的热土上落地生根。"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的理念以及"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的方法论,让课堂再一次沸腾了。课改改到深处是课堂。这一次,它从理念走到了行为,引发了课堂前所未有的、实实在在的变革。一、前置作业,培养自主能力以往的作业布置,都是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巩固、消化、提高,因为机械训练的成分比较多,大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物教学》2017,(12):29-30
<正>"用教材教"是相对于"教教材"而言的。传统的"教教材"侧重的是教给学生教材上的知识,忽略了教材、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死教书,教死书"。而"用教材教"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加强对教材的二次加工,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教活学生。1结合学生认知,解读加工教材任何一种版本的教科书,它的内容都是既定的,具有一定的超前适应性,但是教师面对的教材接受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综观当下的作文教学,还存在着一些比较普遍的现象,导致了作文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1.随意。"写作不是学校里教出来的",这种观点差不多成为了教师和社会的共识。因此,多写几次、少教几次作文都无妨,作文教学有意无意就成了可有可无的"软任务"。作文教  相似文献   

20.
研究者对武汉市残疾儿童家庭进行送教上门需求调查,结果显示:障碍类型和障碍程度会显著影响残疾儿童家庭对送教服务的选择,但不同安置类型的家庭对服务内容的选择趋于一致;残疾儿童家庭对送教内容的需求以"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和"康复训练"为主,对"家庭干预指导"的需求也比较大;残疾儿童家庭希望送教时间为每周3次,每次1至2小时。最后,研究者从拓展送教对象、转变送教理念、整合送教资源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