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新闻背景】2015年1月11日上午,上海嘉定区民办斌心学校举办"孝敬文化节"。800多名学生齐刷刷在父母面前下跪磕头,在父母的头上拔下一根白头发,永远留念。有学生家长表示感动。但专家表示,此种方式不可取。此新闻经多家媒体报道和转载以后,引起舆论争议。一些学者认为类似活动为"作秀","磕头、膝行"更是非人性的礼教。在媒体跟踪报  相似文献   

2.
800多名学生齐刷刷地在父母面前下拜磕头,在父母的头上拔下一根白头发,永远留念。一所学校举办的"孝敬文化节"上,学生和家长泪流满面,场面感人。此外,活动还有一项主要内容:在庄严肃穆的乐曲声中祭奠华夏万姓先祖。有学生家长表示,学校以如此盛大的场面向学生普及传统文化,很感动。  相似文献   

3.
2015年1月11日,上海市嘉定区民办斌心学校举办了“孝敬文化节”.在活动的第一个环节中,家长坐在各自孩子的教室里,听学生代表上台,讲述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关爱的点点滴滴.然后,学生在老师的指挥下,站在父母跟前,亲口向父母表示感谢.接着老师让学生在父母头上寻找白头发,拔下一根,放在学校事先制作好的“白发珍藏卡”里,永久留念.随后,全体师生来到大厅,仿照近年来国内祭奠人文始祖的仪式,举行了“祭祖大典”.主祭、陪祭等人员身穿“汉服”,行礼如仪.  相似文献   

4.
2015年1月11日,上海市嘉定区民办斌心学校举办了“孝敬文化节”。在活动的第一个环节中,家长坐在各自孩子的教室里,听学生代表上台讲述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关爱的点点滴滴。然后,学生在老师的指挥下,站在父母跟前,亲口向父母表示感谢。接着老师让学生在父母头上寻找白头发,拔下一根,放在学校事先制作好的“白发珍藏卡”里,永久留念。随后,全体师生来到大厅,仿照近年来国内祭奠人文始祖的仪式,举行了“祭祖大典”。主祭、陪祭等人员身穿“汉服”,行礼如仪。  相似文献   

5.
直到今天,许多中小学还在办一些给父母洗脚、磕头之类的活动,以期培养孩子乖巧、听话、孝顺的性格。"父母在,不远游",这种育儿观念从古至今就一直压在公众头上,成为代代相传的一个沉重负担。有学校举办所谓的"孝敬文化节",并动员800多名学生齐刷刷地在父母面前下跪,背后无疑是传统的孝道理念在支撑。之所以会如此,说到底,还是认为孩子欠父母的太多。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2015,(8)
1月30日,有网友通过论坛发帖称,河南省宝丰县第一高级中学校方不仅要求学生向孔子像下跪磕头,还规定在校学生每天清晨5点必须起床诵读《道德经》,不少在校学生对此怨声载道.(1月31日《新京报》)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跪拜”仪式层出不穷,如不久前,上海嘉定区某校举办的“孝敬文化节”上,八百多名学生齐刷刷地在父母面前磕头,北京凤凰岭书院开学行跪拜礼等,一时都成了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7.
上海某学校举办"孝敬文化节",学生集体跪拜父母引起争议。与集体跪拜事件相仿,也曾有地方组织过万人洗脚,同样引来争议无数。在一个价值多元的社会,有不同意见很正常,但我们在质疑之时,也不能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动物且如此,而况人乎。首先,从人性的角度来讲,虽然现代社会与古代不同,但对父母的敬重、孝顺永远不能变,子女跪拜父母,表达感恩之心,无可厚非。其次,中国人自古就有"跪天、  相似文献   

8.
成文君 《广西教育》2015,(12):27-28
据《新闻晨报》报道,1月11日,上海市嘉定区的一所民办学校举办“孝敬文化节”,其中一项内容是现场跪拜父母。800多名学生集中在大厅里,站成四排,在《孝亲敬老歌》和《跪羊图》的背景音乐中,向自己的父母行三跪九叩之礼(见本页图片),然后跪行至父母面前聆听教诲,父母与孩子促膝互动交流。学生还在父母的头上拔下一根白头发,作为永远留念。仪式上,学生和家长泪流满面,场面感人。这样的新闻每次见诸报端,都会引来巨大争议。在当今社会,跪拜这种仪式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是否一点可取之处也没有?目前舆论各执一词。  相似文献   

9.
徐丽遐:前段时间,上海某所学校举办了“孝敬文化节”,800多名学生齐刷刷在父母面前下拜磕头。如果说让孩子给你们下跪,你们会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刘京海:难得下跪一次还可以,如果天天下跪,肯定受不了。鲍鹏山:我可能跟你感觉一样,有一点受不了。一个被人为安排的感情表达方式,总觉得可能会不会有一点虚假?尤其是对父母的感情,这是很个人化的东西。我认为没有必要大规  相似文献   

10.
前两天,上海一民办学校举办的“孝敬文化节”上,800多名学生齐刷刷在父母面前下拜磕头,引起网上一片热议.无独有偶,不久前,一组北京某书院开学典礼上学员跪拜老师的照片,也曾引发众多网友争论,部分网友称下跪并非中华文明精华应摒弃,甚至有网友称之为“耻辱”.  相似文献   

11.
叶雷 《辽宁教育》2015,(8):9-10
在一个多元的社会,有异见很正常。对举办"孝敬文化节"的学校来说,也应该重视所有的异见,并吸纳其中的合理建议。对质疑者来说,质疑往往比建设更容易,更容易"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以"片面但深刻"的形式出现。但是,建设需要承担责任,而质疑则往往不需要。所以,建设者应该淡定,要对异见进行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一个知书达礼之人,"孝养父母"不仅要奉养父母大人之身,还要有孝敬、顺从老人之心。这是提高学生素养,使之健康发展的基础。一.行孝孝敬、顺从父母,对父母讲话要做到"怡吾声,柔吾色",孔子也说道,对父母行孝:"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弟子规》上又说:"兄弟睦,孝在中",《诗经》上说"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孥,子日:"父母其顺矣,"夫妇、兄弟  相似文献   

13.
试验     
《班主任之友》2004,(7):61-61
★浙江省德清县近百所学校制订《学生孝敬常规》,印发《孝敬实践笔记》,并通过评选“孝心娃娃”等活动,把特色德育教育引向深入。同时,德清县还把道德教育从学校向家庭、社区延伸。许多学校开设的孝敬课,不仅让青少年读故事、集格言、学礼仪,还要求做家务,体验父母的辛劳,为老人剪一次指甲、洗一次脚。★“要关心家长的身体,遇到家长生病,要像家长关心自己一样”;“要体贴家长的辛苦,主动为家长做些家务”;“不要只顾自己,有好吃的东西要先让家长吃”……这些“条款”就是大河区华成小学学生与父母签订的《孝敬教育协议书》中的内容。华成小…  相似文献   

14.
正每年都有寒暑假,我们可以结合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利用寒暑假给学生补一补"课"。一、补一补"孝敬课""孝敬父母"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必须加强教育和引导。放假了,可以在家好好孝敬父母。现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工作情况,更不知道父母工作的艰辛。如不知道父母的钱是怎样得来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钱买这买那,认为父母给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经地义的。这样的孩子怎么会从心底里孝敬父母呢?为此,父母应当经常地有意识地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况告诉孩子,让孩  相似文献   

15.
农村中小学应普遍实施孝心工程烟台教育学院丛英姿1996年10月1日,《齐鲁晚报》刊登了一篇教育通讯,题目是《把教敬父母作为一门课程》,副标题是《济南一中为学生设“孝敬日”》。“孝敬父母”四个字出现在报纸的大标题上,笔者还是第一次见到,而学校为学生设“...  相似文献   

16.
程丹 《辅导员》2011,(18):28
2011年5月31日上午,北京朝阳区老君堂小学迎来了展示学校特色的"首届篮球文化节"。文化节上,由师生自己创作的篮球诗朗诵、健美操、啦啦操、学生篮球技能展示、环保时装表演、竞技投篮、  相似文献   

17.
古人云:“百善孝当头。”“德”包括的内容很多,其中最基本的就是孝敬父母和诚实守信。为了增强学生的孝敬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并逐步将其落实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我们设计了“孝敬教育‘七个一’系列德育活动”:开展一次问卷调查,给父母写一封信,做一次专题讲座,举办一次  相似文献   

18.
据《中华家教》今年第3期透露: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北京市京源学校1040名学生做的关于孝敬长辈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5%的学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73%的学生说不全祖父母的名字。很少有人给父母过生日。这一数据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9.
听力教学作为英语教学的重点教学内容,教学中存在一些难点,在听力课时有限及没有语言环境的前提下,掌握巩固听力技能的重点难点存在难题。所以在课余时间丰富英语活动,为学生创造语言环境就变得尤为必要。近年来,全国各级学校相继举办校园英语文化节,活动内容以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话剧表演和英语电影赏析为主,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寓教于乐,丰富学生校园生活,但由于举办过程中的人力和物力的局限性,使很多学校的英语文化节内容缺乏创新,不能融入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不能够真正使英语文化节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延伸,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丰富文化节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英语听力理解能力,促进英语听力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20.
彭冰 《现代家教》2003,(9):14-15
学校以布置亲情作业的形式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关爱他人,可在很多家长看来,“学习好,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敬”。培养孩子“成才”远比“成人”重要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