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课一要有本味,既是数学课,就应有强烈的数学本味;二要有美味,这里所说的美味,是指美学熏陶,即指美育,数学课要有关味;三要有趣味,数学课要有趣味,这就是人们的共识,因为有趣味是学生热爱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王成 《考试周刊》2012,(72):147-148
一堂成功的物理课,除了具有“本味”和“趣味”外,作者认为还应具有“美味”。这里所说的“美味”,是指美学熏陶,即指美育。物理课要有“美味”,是现代教育理论发展的要求,也正逐渐被广大物理教师所认识和接受,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探索。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堂应该是一个汲取智慧、分享成功的幸福乐园。教师要立足幸福课堂,烹制出数学课堂的"儿童趣味"、"数学味"、"生活味",实现数学课堂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4.
我心中的“五味”数学是指:体现数学教学本质的“数学味”、关联数学与生活的“生活味”、体会数学知识文化背景的“文化味”、品味数学教学潜移默化而熏陶的“美味”、凸显数学学习的“趣味”。作为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有效整合,努力构建“五味”合一、“多滋多味”而又充满魅力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5.
我心中的"五味"数学是指:体现数学教学本质的"数学味"、关联数学与生活的"生活味"、体会数学知识文化背景的"文化味"、品味数学教学潜移默化而熏陶的"美味"、凸显数学学习的"趣味"。作为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有效整合,努力构建"五味"合一、"多滋多味"而又充满魅力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6.
数学教学必须在数学内涵与儿童趣味之间寻求和谐。一方面,要敞亮数学课堂的“数学味”,关注教学的数学化过程;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与生活世界,教学要注重儿童化的改造。数学课堂所追求的“数学味”必须具备“儿童”特质,要能激发儿童的探索天性,促使其积极地感悟数学,形成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7.
巧用温馨话语、古今成语以及体态语言,在课堂激情讲演勉励,趣味讲解对话,会使数学课堂有"情"、有"趣"、有"味"。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数学教学要注重应用意识、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的数学体验。笔者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从渗透数学思想,让数学课具有数学味;关注学生认知,让数学课具有人情味;回归学生生活,让数学课具有生活味;鼓励学生验证,让数学课具存挑战味;重视学生实践,让数学课具有体验味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所谓作文语言的"五味"是指作文语言要有情味、书味、趣味、新味、余味。一、情味。情是作者跳动的心,情是文章勾人的魂,情是作文  相似文献   

10.
自从实施课程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呈现出许多令人欣喜的变化,但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去数学化”倾向及“数学味”缺失的现象。可喜的是,问题正在被校正“,数学课要有数学味”正在重新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的共识。然而,使“数学味”重返数学课堂,让数学课真正富有“数学味”,首要的是要从“认识”与“实践”这两个层面上找到“数学味”缘何会淡的原因。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既保持现有课堂的教学特色,同时又凸现出数学课必要的“数学味”。笔者以为,造成当前数学课堂教学“数学味”淡薄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一、目标膨胀,数学课堂承载过…  相似文献   

11.
“读好文章,如饮醇酒,其味无穷,久而弥笃”,诗人臧克家以生动形象的比喻道出了语言要有“味”的道理。在我看来,这里的“味”不仅仅指“趣味”和“情味”,还应包括“理味”。所谓有“理味”,即指文章言约而意丰,隽永而精辟,具有一定的哲理内涵,能给人以启迪。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和"数学化"在数学教学中并不矛盾的,从哲学层面理解:生活即数学,数学本身就是生活。但"数学味"却被逐渐淡化、冷落,致使数学课反倒丢了"数学味"的现象,从而导致数学教育的失衡。因此,我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数学味"应该回归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如果一堂数学课没有"数学味",数学课将失去数学教育的功能,数学知识的教学将无法达到目的。什么是"数学味"呢?所谓"数学味",应该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促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基本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注重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数学,思考并解决数学问题。这样的数学课才有"数学味"。小学数学课中怎样才能上出数学味?下面谈谈我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3.
自从实施课程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呈现出许多令人欣喜的变化,但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去数学化“倾向及“数学味“缺失的现象.可喜的是,问题正在被校正,“数学课要有数学味“正在重新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的共识.然而,使“数学味“重返数学课堂,让数学课真正富有“数学味“,首要的是要从“认识“与“实践“这两个层面上找到“数学味“缘何会淡的原因.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既保持现有课堂的教学特色,同时又凸现出数学课必要的“数学味“.……  相似文献   

14.
浅谈数学课的导入张丽青新颖的引言、巧妙的导语是使学生进入学习意境的重要手段,新课的引入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年龄特点,导入新课要体现“趣”、“新”、“疑”、“巧”四个字。一、趣味导入有趣味的东西,青少年喜闻乐见,教师...  相似文献   

15.
三味是指趣味、人味、品味。三味课堂,应像潺潺的小溪,清澈透明、源远流长;也应像斑斓的画卷,形神兼备,气韵留香;还应像动听的乐章,悠扬婉转、余音绕梁;更应像绮丽的诗词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要有“数学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肢体的活跃代替了思维的活跃,当形式的热闹掩盖了数学的本质,当数学课因为片面追求生活化、活动化而变得华而不实的时候,一种反思的声音发人深省:如今的数学课,"数学味"淡了,形式化的东西多了,数学课上的"数学味"哪儿去了?1.课堂要有"思考味"。  相似文献   

17.
上学期,我们对开趣味数学课进行了试验。在一至四年级的十三个班级中,由十位老师先后上了几十节趣味数学课。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和探索,我们的初步体会是:要处理好三方面的问题。一、选材和安排:“趣味数学”顾名思义,当然是要选择学生有兴趣的内容,如数学游戏、智力测验、数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要有数学味”重新成为共识,是数学教师对新课程理念认识与实践回归数学本位的重要标志.然而,让数学课真正“富有数学味”,首要的是要从“认识”与“实践”这两个层面上找到“数学味”缘何会淡的原因.目标膨胀、过度包装、误读新课标固然是主要原因,但数学教师自身“数学专业知识”的浅薄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陆元华 《考试周刊》2011,(50):65-66
数学课欲"开"学生"胃口",一定要讲究它的"味"。一节成功的数学课,应有哪"三味"呢?  相似文献   

20.
趣味数学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节趣味数学课是以竞赛的形式组织起来的一节活动课,通过活动巩固数学知识,同时对学生进行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及国情教育。在课前师生进行了认真的准备。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知识有限等特点,动员学生回家问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