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姓氏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源远流长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孩子们对此既熟悉又觉得神秘,已不再满足于最初的认识。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最后安排了这样的一项实践活动,以"说名道姓"为话题展开学习、调查、研究。在活动中,队员们加深了对自己名字的理解,增强了自信,同时也认识到了别人存在的价值,学会了尊重他人。一、介绍绘本故事,认识名字曾经跟队员们讲过一个绘本《我的名字克丽桑丝美美菊花》。这是一个关于名字的  相似文献   

2.
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做一个符合社会要求的人。就是说,使他们从小就懂得如何讲文明、懂礼貌、尊重他人。为此,我们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层次结构,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做了一些尝试性的工作。教育学生热爱父母。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第一个关系。不能设想,一个连父母都不爱的人,将来会成为一个忠诚于人民的人.因此,教育学生尊重他人,首先要教育学生尊重父母。出于这种考虑,我们在低年级举办“夸爸爸妈妈”的主题班会,使  相似文献   

3.
“尊重他人”,是《我做合格“小公民”活动》的一项主要内容,也是当前道德建设的重要要求。同学们一定要学习、理解“尊重他人”的意义,积极参加“尊重他人”的社会实践,争做文明使者,引领风气之先。一、“尊重他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国是礼仪之邦,尊重他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也是做人的准则。古人张奂(huan)说:“当崇长幼,以礼自持。”意思是人人都应当尊老爱幼,以礼节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王夫之也说过:“礼之本无他,爱与敬而已矣。”意思是文明礼貌的本质不是  相似文献   

4.
小莎是个五年级学生,算术总学不好,几次考试,全班平均分都被她拉下好几分,老师对她从来没有过好脸色。一次课堂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老师说:“你脸蛋倒还有模有样的,脑袋里怎么都是浆糊呀?”从此以后,全班同学都叫她“浆糊脑袋”,有的同学还学着老师的口气嘲笑她:“你呀你,真没办法,把脸蛋和脑袋里的东西移植移植吧。”从此,小莎的算术更差了。自尊和尊重他人,是现代社会里最重要的人格品质。自尊是一种健康的人格态度,是指尊重自己,不向别人卑躬屈节,也不容许别人歧视、侮辱;而尊重他人是指尊重他人的尊严与个性,平等…  相似文献   

5.
尊重他人是一种美德,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尊重,是人的一生修养以及自我内涵的表现,也是人所必须具有的品质。在现实生活中,经常有人不注意尊重他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左邻右舍、亲朋好友甚至家人之间,有时候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不注意别人的感受,不给对方留下  相似文献   

6.
今年初,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开学第二天,一个班的学生派代表来到办公室,不无责备口气问道:“老师,怎么把废教材发给我们?”这句突如其来的问话,使在场的几位同志都成了丈二金刚,一时摸不着头脑。后来才弄清事情的缘由:一位请来的代课老师一见学生用的课本,便当堂宣布;“这本书不用啦!”不少学生见教师说得如此斩钉截铁,便确信无疑,个别学生甚至还说出了“学院帮书店推销废书”这类难听的话。为着落实情况,我们专此去函该书的出版  相似文献   

7.
幼儿也是整个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成长中的小公民,他们道德素质的发展状况,是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针对当前幼儿存在的问题及情感教育的缺失,开展幼儿关心与尊重他人良好情感培养活动,探索幼儿"关心与尊重他人"良好情感形成的心理机制,让幼儿从小懂得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健康快乐和谐发展,是一项长期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8.
丁蕊 《今日教育》2007,(1):22-23
学会尊重他人,是孩子必须具备的一种品德。只有尊重他人的孩子,才可能正视他人的意见。不尊重他人,他人对他提出的忠告,他也决不会接受。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很可能与社会处于一种隔离状态。尊重,也是人际关系的起点:不尊重他人,他人也不会尊重他,甚至不可能信任他,这样就会失去许多朋友的支持。让幼儿学会尊重是良好个性和社会适应能力形成的前提。[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从点点要求别人“谦让”一事,可以看出人际之间的交往方式对儿童性格的影响。点点因年龄小,在教师营造的被全体伙伴照顾、谦让的交往环境中,形成了这样的性格特点:1.理所当然地、心安理得地接受别人的照顾、谦让;2.只要自己的愿望得不到满足,就以此为由要求别人,甚至要挟别人照顾自己、谦让自己。然而,谦让的前提是交往双方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谦让的原则是自愿和必要。点点的做法,一是破坏了谦让的基础:不尊重别人的权利和需要,只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意愿和权利。二是违背了谦让的原则:强迫别人照顾自己,而且从具体事件看,…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天地》2014,(12):34-35
我和一个朋友关系一直很好,上学放学我们都一起走。有天早上,她买了一叠宫崎骏的动漫卡片,我没经她同意就拆开了,见她满脸不高兴,我立马向她道歉,可她却不理我了。后来我又向她道歉过好几次,可她仍不理我。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让我别理她。  相似文献   

11.
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传统的写作教学,常用这种简单直白的经验指导学生,要求写作要有真情真心.不能作假.这种经验指导是有作用的.不过,如果修辞水平低,语言习惯不好,本身就不是个"会想、能说"的人,那所表达的就未必是好的语文,也很难拥有读者或听众.  相似文献   

12.
尊重他人,尊重对手,不仅仅是一种素养,也是一种高超的处世技巧。在上下级谈话或者商务谈判中,很多时候,会被不恰当的话语方式搞得剑拔弩张。  相似文献   

13.
前年,我刚从英国的伯明翰大学毕业来到德国柏林工作时,经一个当地的老同学介绍,住进了柏林市克罗伊茨贝格区的一栋旧房里。房子很久没有人住了,有些电器线路都出现损坏和老化,已经不太安全了,继续用下去可能会有危险。  相似文献   

14.
学生向老师问好,由来已久.学校要求每天早晨2名值周生笔杆条直地站在校门口,向每一位到校的老师问好.老师们有的微笑着应答,有的表情严肃地点一下头,有的相互聊天,对站立着的学生视而不见……基于学校的要求,学生则把每天的迎候老师当做一项礼仪规范,严格遵守.  相似文献   

15.
16.
袁正光早年就职于共青团中央,从事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后来历任中国科协青少年部副部长、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协会秘书长和副理事长等。在从事青少年科技活动的过程中,他在国内最早提出了“科学素质”的概念,并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发表。  相似文献   

17.
个性是个体在生理素质和心理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和教育的影响及主体社会实践活动,在身心、才智、德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比较稳固而持久的独特特征的总和.“个性“包含着四个方面的特征:第一,个性的独特性.他体现着一个人在身心、才智、德行、技能诸方面有别于他人的特征的总和.诸如,有人善于表达,有人长于计算,如此等等.人的这些差异就构成了一个社会人的个性特征.但是,人的个性并不脱离人的共性,是在共性基础上形成的.第二,个性的稳固性.一个人的个性是指比较稳固持久的特征.个体偶然表现的特征不是个性特征.当然,个性的稳定性也是相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人的个性是在社会条件与教育等方面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随着个体生活条件的变化与实践活动的改变,人的个性必然相应随之发生变化.正是由于人的个性具有可变性,才使教育对人的个性培养塑造具有重要作用.第三,个性的社会性.人的个性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在社会影响下形成的.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性体现在人们相互之间的交往关系中.第四,个性的总和性.人是完整的社会个体,他的个性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各个方面构成的统一整体.……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 :1 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生命对于每个人甚至整个人类社会的意义 ,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2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充满信心 ,理智地面对现实 ,消除不利因素 ,战胜自我。活动准备 :轻音乐、幻灯、表演道具、希望工程纪录片录像片段。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 ,启发思考。同学们 ,生命是宝贵的 ,当一个新生命诞生以后 ,许多人为了这个新生命能健康成长 ,付出了自己的心血 ,所以她不仅属于自己 ,而且属于社会。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同学并不了解自己生命诞生的过程 ,不了解生命对于每个人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意义 ,不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1 教师…  相似文献   

19.
《小读者》2009,(1)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尊心.都希望别人友好地对待自己.尊重自己。因此.尊重他人是人与人接近的必要且首要的态度。一个不懂得尊重别人的人,当然也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下面的这个故事很说明问题。  相似文献   

20.
2013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模代表座谈时强调,要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体面劳动"的问题再次引起热议. 体面劳动,指劳动者能够自愿自豪荣耀地为满足日益增长的政治、物质、文化等方面需要而有尊严地从事创造财富的活动.其本质是一种社会光彩活动,包含着自我劳动价值观和社会认识观的双重性.让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是以人为本的要求,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也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