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常猛 《教师博览》2011,(1):44-44
今天放学的时候.刘诺乐呵呵地跑到我跟前,问我“夏天”的“夏”字草书怎么写。我听后先是一惊:她怎么会问我这个问题呢?是不是我以前给他们讲过.现在想拿来考我?我们班的孩子知道我的记性不太好.所以他们经常会拿些我以前讲过的东西来考我。  相似文献   

2.
黄强 《语文天地》2010,(7):74-75
初三语文试卷上有这么一篇阅读分析——《你遗失了感动吗?》评讲试卷时。笔者问学生:“你们曾经感动过别人吗?”他们有气无力地回答:“没有。”笔者又问:“你们曾经被别人感动过吗?”他们零零星星地回答:“没有。”这样笔者如文中的老师一样.心情异常沉重。  相似文献   

3.
今天的授课内容是“计算机硬件的组成”。我在机房里用课件播放~段关于“硬件组成”的视频,画面停留在电源时,我补充说明有的电源支持休眠功能。这时,有个学生问:“休眠是什么?”我当时差点愣住了,原来,以前我并没讲过“休眠”的关机选项,也没让学生试过电脑“休眠”。  相似文献   

4.
笑话二则     
一妈妈:“这次考数学,奇奇考了85分,你考了多少分?”孩子:“我比他多一点.”妈妈:“86分吗?”孩子:“不是,是8.5分.”二数学课上,老师在讲一道化简题.讲完以后,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式子,问:“怎样才能把这道算式前面的符号去掉?”阿广立刻举手回答:“当然是用黑板擦擦掉它.”笑话二则@陈文  相似文献   

5.
当我问他们是否给儿子讲过“身体的权利”时,他们都茫然地摇头,还反问我说:“什么是身体的权利?”这就是他们的盲区。  相似文献   

6.
一听说高考搞3+X改革的那会儿,我就兴奋了,当然有点盲目。在此之前,历年考试,我屡考屡败屡败屡考,几乎患了考试恐惧症。突然听说为了改变应试教育的弊端,广东率先实行3+X改革,我激动得想哭,倒是几个优生有点茫然失措。一位优生说“素质教育怎么搞?怎么才算搞好?’我们这些成绩差一点的听了哈哈大笑。“你听说过航模吗?”一个同学问优生。优生摇头。“你看过天文望远镜吗?我问另一个优生,他也摇头。真的;我快乐极了,仿佛是报复了他们似的。同时,我更深切地感到素质教育势在必行。从此,我乐观多了,开始学画画、吉他、…  相似文献   

7.
杨红春 《湖南教育》2002,(10):49-49
换位,顾名思义,就是交换位置。所谓换位思考,就是把自己和对方交换位置进行思考。这种方法,若用来教育学生,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一、移花接木法学生甲在语文课上不做笔记,转过头和别人说话,被任课老师发现。任课老师批评他,他就在课堂上和老师顶起来了。作为班主任的我将他喊到办公室,随便地问:“你成绩较好,平时有同学向你请教过问题吗?”甲答:“有。”“那你告诉人家吗?”我问。“有时讲,有时不讲。”“你跟他讲时,他不听怎么办?”我又问。“没出现这种情况。”他答。“万一出现了这种情况呢?”我问。“那我就不…  相似文献   

8.
去年春天.为了去看遵义,我们先到了贵阳。接待我们的,是一个姓马的导游。一见面,她就非常热情地问我:“以前来过贵阳吗?”听我说没有来过.她立即兴致勃勃地介绍:“看完遵义和黄果树瀑布以后,你们再看看我们贵阳的甲秀楼和阳明祠吧。”我问:“是那个哲学家和教育家王阳明吗?他也曾来过贵阳?”“何止来过,在我们这儿的影响可大着呢。”她的一番话,激起了我对王阳明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作报告     
总经理作了一个长达一小时的报告。后来他问写报告的秘书:"怎么回事?我不是说过我只想讲15分钟吗?" “对不起,我打印了4份……”  相似文献   

10.
《高中生之友》2010,(5):48-48
卓玛:我是个普通的高中生,估计高考顶多能考200分。可我不甘心高中毕业就去打工,所以想为自己找到一个方向。我问同学,让他们说说我的长处在哪里?可他们却说不出来,不知道是我设有长处,还是他们没注意观察过我。  相似文献   

11.
四年级的学生小林,长得胖乎乎的,细长的小眼睛总是含满了笑,善于并乐于与教师交流,但对待学习却马马虎虎,他有一个小他一岁的妹妹在同一个班。
  近来,小林突然对他的考试分数紧张了,每次期末综合练习后,他总是跟在我的后边问:“老师,我考了多少分?”
  “不知道。”
  “这次考不好就死了。”
  “是不是成绩差了要挨打?”
  “哼!他们才不打我呢!比打我还惨。他们当我是透明的,早上你想起床就起床,不起来他们也不会叫你,我喊他们也不理……”小林一口气讲出了他的感受。  相似文献   

12.
尹良俊 《教育文汇》2013,(11):46-47
早春的一天,几个邻居找到我,让我指导他们的孩子写一篇关于春游的作文。我问孩子们:“都到哪些地方玩过?”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没有,哪也没去过。”  相似文献   

13.
刘秀芳 《职业技术》2006,(23):64-64
在我以前的同学的眼里,我曾经就是他们所谓的“差生”,偶尔见上面,也只是我先向他们打招呼、问好!放月假回家,发现周围的邻居以及以前的同学,都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我,曾经的好友见我也只是冷冷几句便快速离开,所有的原因只有一个“我是职校生”。我弄不明自我是职校生碍着他们什么啦?小吃他们的,不喝他们的,小拿他们的,不用他们的,可他们为何鄙视我、苛求我、嘲笑我?在这复杂的问题中,我曾经也烦恼过、忧伤过、自卑过,但我不强人所难,因为谁又不喜欢“优秀”的女孩子呢?  相似文献   

14.
王美荣 《教育文汇》2009,(9):34-34,54
上课了,我认认真真地板书一个字“偷”后问学生:“偷,好不好?”“不好!”学生异口同声。我随手加上引号,又问:“这样好不好?”学生默然,似乎在猜测今天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老师像你们这么大时,曾偷着做过一些事,想不想听?”“想!”孩子们来了兴致。“哎哟,还是别讲了,怪不好意思的,怕大家笑话”。  相似文献   

15.
青云天 《高中生》2010,(1):63-63
2009年5月.在给一群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做“压力调适”的演讲时.我问他们:“如果你没有考上大学,最坏的后果是什么?”我记得很清楚的是一个男同学问答说:“明年再考。”他紧绷绷的脸一下子松弛下来。  相似文献   

16.
史学论文写作谈钟文典经常有同学问我:怎样写文章?我的回答还是那句老话:“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常言说“学业有专攻,文章无定式”嘛。一代文豪鲁迅先生在《答北斗杂志社问》中就说“不相信‘小说作法’之类的话”。须知我们现在不是讲制义、时文,不是考八股文的时...  相似文献   

17.
水井     
村子北头有一口水井,担负着村北人吃水的重任。 我曾经问过外婆,没有这口井以前是吃哪里的水?外婆说:“怎么会没有井呢?我16岁嫁给你姥爷,就吃这口并里的水了。”我又去问隔壁小远的奶奶。  相似文献   

18.
一次考试结束,笔者问一名未及格学生是否分析过考差原因,他回答说:“原因在于你没教好。”笔者大吃一惊.心中有些不快,又问:“同样是我教的,为什么有同学分数考120多分呢?”他又笑答说:“这正是我说你没教好的原因,因为你不能让每个学生都学好。”笔者仔细一想,这话确实也有道理,是啊,教学的目的何在?不就是教会学生学习吗?可现实中的教育似乎仅在于教给学生知识本身而非学习方法,在于分化“好”与“差”两个极端?关注中等以上学生如何考上好大学,而忽视了“差生”如何转化,这是传统教育的弊端。  相似文献   

19.
2005年学校招生过程中,东台的中考“状元”家长找到我这里来说,一所四星级学校的校长、主任刚到过他家,希望孩子去他们学校读书.并许诺3年的学费全免,同时答应,这个学生的弟弟到他们学校去免费读初中。说到最后,这位家长问我:“王校长,这些你能做到吗?”我当即回道:“我做不到。”并告诉他三条.“第一.作为东中的校长,我不可能因为你女儿今年考了第一.我就去你们家开展招生宣传。第二.学校有奖学金.你的孩子到东中上学,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奖励。第三,她的弟弟可以来我校读初中,但我们还要考一考他能不能适应东中的学习。”  相似文献   

20.
近日收到一个12岁小女孩的来信,问我:“我是不是一个坏孩子?”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她发现自己竟然没心没肺地希望父母离婚。“反正他们每天都要吵架,还不如分开各自好好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