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础教育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处于一个极为深刻的转型与变革的时代,一个几乎一切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都在面临挑战和发生变革的时代。这种变革不是零敲碎打的,而是整个的;不是表面形式的,而是根本的。因而,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必须对基础教育的最基本的问题进行重新分析和理解。基...  相似文献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倡课堂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过程,而是学生的发展过程;不是教师的教授过程,而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教师教会的过程,而是学生学会的过程.那学生如何才能让学生学好数学呢?  相似文献   

3.
在教育全面改革的背景下,新世纪的美术教育既不是“应试教育”,也不是专业知识教育,而是汇集文化百科,使知识具有广度、深度及综合性的“智能式”素质教育。新改革使传统的教育观念受到冲击,也对高师美术人才培养的模式提出了挑战。如何适应新形势下基础教育的变革发展,培养出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师与学生,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是以知识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无论从哪一个方面实力的增强来说,教育都具有基础性的地位。”教育将始终处于优先发展的地位,基础教育在教育事业中又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新世纪课程改革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认真研究和推进课程改革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现提供一些学习资料,和课程实施者进行对话和探讨。1.为什么如此重要而紧迫地提出新世纪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基础教育的出路何在?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出路何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为我们作了明确回答。最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书,这本书是解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它的名字就叫做“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从书名可以看出,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时代对基础教育提出的要求。可以预期,新课程改革必将为我国中小学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在这种形势之下,作为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确实有必要“审视”一下我们的中小学语文教育,并从这种“审视”中找出改革与发展的出路。从1949年到…  相似文献   

6.
曹建忠 《生活教育》2012,(13):69-70
中国教育并不缺少新理念,缺少的是持之以恒的信仰、承诺、追求和实践,教育管理中的困惑与无奈不是不知道怎么做,而是明知道这样做却不敢去做,学校管理承载太多的附加值,中国的教育往往是在拼消耗,在内耗面前我们的教育已远离了感动。教育如何创新?创新什么?谁来创新?浅谈几点认识:一、从时代的视角看中国的新课改(一)什么是教育创新?教育创新不是废墟中的重建,而要摒弃空头说教,注重“实践一体验一反思一建构一行动”的过程。新课程改革不是教科书的改朝换代,也不是教学内容的简单增减,而是涉及教育理念、教育制度、教育管理和评价、教师专业发展、教学体系、教育教学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学校文化建设的整体变革。新课改提出的核心理念包括从单纯传递知识转向关注学生终身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发展和社会历史的变革密切相关,每次改革或调整都是特定的社会与教育环境的产物。从历史上看,当前的课程改革不是“全新”的事物,它是历史继承与时代创新的统一,并且有坚实的实践基础。当前的课程改革是与国内国际社会环境的变化相一致的,也是知识观与课程本质观变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教育教学体制的改革就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灵魂,教师职业岗位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迅速的变化,职业岗位不再稳定而是一个动态的挑战系统,时不我待。不进则退,为适应变革,基础教育的学历层次呈现高移趋势。因此,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业务能力的提高,就是学校工作重中之重、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对基础教育而言,换言之,对中小学而言,科学教育的基本价值追求究竟是什么?抑或说它的基本取向究竟是什么?放眼整个国际的基础教育,现代小学科学教育在课程的基本取向上,发生着如下一个根本性的变化,那就是:从“常识”经历“自然”而走向“科学”。其要义就体现在:第一,价值的多元;第二,追求科学素养;第三,回归儿童生活。  相似文献   

10.
前言全球的基础教育正在发生巨大变革,从延续了数千年的以知识为核心的教育逐步向以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演变。知识成为学习的载体而不是目标。以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更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体验过程。在教育部即将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共有八个学习领域,技术学习领域是其中之一。技术教育被赋予教育思想改革与创新的使命,将更积极主动地推行以能力为核心的教育。中国基础教育的重大变革及对教育装备的挑战我认为中国基础教育即将发生下面的重大变革(见左表):从左表可见,社会需求推动中国基础教育的变革。教育思想、教学内容与方法、学生的学习模式、高考方式与评价模式均将进行大的变革。教育装备也将面临巨大的挑战。一直以来,教育装备主要供教师使用,是教学的辅助装置。许多情况下,教育装备的好坏不影响教育质量,如很多教育装备差的学校,高考分数很高。另外,大部分学校校长把教学装备作为门面。在新的教育模式下,教育装备将成为教育过程不可缺乏的关键元素。传授式教育模式如下:在这种模式中,教育装备是为教师传授知识目标服务的。教师若能通过讲述达到传授知识目标的目的,教育装备可以不用。学生若使用,也是在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按指令去操作一下。在这种模式下,教学装...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的建立和发展 ,使人类步入了一个以电脑化、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时代 ,在这个时代中文化的传递工具和方式又产生了一次全新的革命 ,并将引发教育的再一次变革。这种变革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而产生的一种网络环境下的教育与学习,这种基于网络的教育变革是包括教育体制、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组织形式的改变 ,也包括学习者学习观念、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化 ,甚至包括教育外部环境的变化。在这种大背景下 ,语文教育也即将出现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变。一、“在线空间”———语文学习新课堂今天我们不…  相似文献   

12.
潘红梅 《考试周刊》2013,(80):153-153
化学评课是化学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职业技能.这种技能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更新和变化的。本世纪初开始的我国基础教育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使传统的化学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发生深刻变革。这种变革对化学教师的评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如何在“以人为本”、“以发展为目的”的新课程理念下,正确把握化学评课的价值取向.使评课真正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以便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教学和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今天,这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对话”走进教育视界,始于20世纪后期的西方国家。在我国,引进对话理论是近年来实施课程改革时的事。“对话”的引入,促使教育内容发生了变革,深化了课程改革,有利于未来教育朝更具对话精神的方向发展。对话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视点,我们要正确理解、全面把握“对话”的内涵,最重要的有这样几点:对话不是简单的交流,而是平等的沟通;不是简单的接纳,而是内容的理解;不是简单的了解,而是精神的共享;不是简单的言说,而是生态的互动;不是简单的协商,而是真理的显现。对话是一个挑战传统教育的字眼:知识观从“固化独白”走向“关系活态”;课…  相似文献   

14.
浅谈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世纪之交,我国基础教育体系面临着一次史无前例的变革,强调三级课程体系,开发综合性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那么这些深刻变革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我认为是后现代理论思潮。一、后现代社会的特征及其对教育的影响后现代主义社会是一个以信息技术、知识经济和学习社会化等为特征的社会。电脑科学技术、多媒体技术及互联网络的飞速发展使人们进入了“信息时代”。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并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为重要特征的经济时代已经到来,知识已作为资源和经济。人们面对几乎无限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教育正面临着一场深刻的变革。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教育教学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传统意义上的“经验型”、“知识传授型”的教师已越来越不能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教师不仅仅应是知识的传递者,还应该是知识的创造者和教育规律的发现者,应努力向科研型转变,有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这不仅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看到这个题目,也许有的同学会说:有那么严重吗?文盲不也活得好好的吗?何况,我还读了初中呢。可是,你知道吗?时代之车已驶入信息高速公路,人类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懂也不会运用现代科技的人。要懂得并熟练运用现代科技,至少必须完成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高中同样属于基础教育阶段。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是最重要的,基础没打好,—切都无从谈起。不接受高中教育,在未来的社会里,你就是一个“瞎子”、“聋子”,你将无以生存!这决不是夸大其辞,更不是危言耸听。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相似文献   

17.
误区一:基础教育忽略了“基础”基础教育不姓“基”,这是一个悖论。基础教育当然要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但这种能力不是空中楼阁,它应该建立在厚实、牢固的基础之上。没有基础,不可能有真正的能力。房子不能建在沙滩上;没有学会走,不可能学会跑。如,一些老师动辄就让学生“上网收集信息”,课堂上不管需要不需要都用幻灯展示,却忽略文本的解读。现在一些教学形式大于内容,知识的传授如果又是填鸭似的填进去的,如何期待学生能厚积薄发?“基础教育不重视基础”,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是改革搞错了?是新的教育理念出了问题?都不是。新课程标准中的“…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我国的基础教育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逐步实现了教育的三个转变:从重视体制改革到重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从重视规模速度到重视质量效益;从重视知识传授到“育人为本”,提高全面素质。这三个转变的核心思想都聚焦在“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发展人”上。既然教育要以“立人”为中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和归宿,不是以知识为本位。课程要为学生的生活和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9.
《中国青年报》发表数学大师丘成桐对中国基础教育的否定性评论之后,又刊登了一些讨论“中美基础教育孰强孰弱”的文章。与此同时,搜狐网站也为此设立了一个讨论专题,讨论帖子近千条,可见这是一个引起人们高度关注的话题。有3526名网友以自己的判断投票:其中认为中国基础教育较强的占15.8%;认为美国基础教育较强的占63.2%。这个结果当然不是什么权威认证,至多是一个“民间认识”的缩影。不过这个话题的意义,并不是要在中美两国的基础教育上比出个高低,而是促使国人重新思考我国的教育究竟缺失了什么,是不是应该加以变革,如何变革等等。在讨…  相似文献   

20.
课程是学校教育循环系统的心脏,是贯彻实施培养目标的“蓝图”。因此,课程改革创新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从宏观方面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包括三个阶段:研制课程、实施课程和课程评价。这三者中以实施课程最为关键。而实施课程的基本途径就是教学。因此,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运用与实施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相适应的现代教学方式就成为当务之急。 一、将传递—接受式的知识教学改变为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 布鲁纳在《教学理论的建设》中反复强调,“所谓学科教学,不是灌输作为结果的知识,而是指导儿童参与形成知识的过程”。因此,必须由重知识结论的教学转向重知识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