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谷建恩 《学周刊C版》2014,(4):240-240
事必躬亲出自唐朝张九龄的《谢赐大麦面状》,现在的意思是:不论什么事都一定要亲自去做,亲自过问,形容办事认真,毫不懈怠。这样看来,事必躬亲颇有褒奖之意。但实际情况却未必如此。  相似文献   

2.
去年3月2日,方老永远离开了我们。在我们的心目中.他就像一株饱经沧桑.却枝叶长青的大树。方老在的时候.我们的心中有底,专心工作.积极与各地陶研会做好联系、服务工作,再不用为其他事情分心。但是方老去世前的最后一年,他老人家的眼神中经常充满忧虑神情,就连原本不该他老人家亲自上阵的事情.他都事必躬亲。  相似文献   

3.
宋朝有个宰相叫赵普,是宋太祖赵匡胤大大的心腹。宋太祖死后,他的弟弟赵匡义即位,就是宋太宗,赵普仍然做宰相。当时有传言说赵普不学无术,只读过一部《论语》,所以不适合担任这么重要的职务。宋太宗不信,亲自询问赵普,赵  相似文献   

4.
有一句俗语说“宰相肚里能撑船”。说的是宰相胸怀宽广,万事都能包容。可这句俗语却给大肚宰相带来了十二分的尴尬。这天,大肚宰相腆着大肚子,准备去理发。  相似文献   

5.
方英范 《上海教育》2006,(6A):48-49
校长是学校的主要负责人,对外代表学校,对内主持校务。校长根据上级赋予的职责可以做的事情很多,但不可能事必躬亲。有的校长责任心很强,又是多面手,大小事情非要亲自操办才放心。但长此以往,群众的积极性就难以调动,群体的合力也难以形成。  相似文献   

6.
虽然封建社会的宰相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是辅助君主掌管国事的最高执政官,但典故中的宰相却形象各异。伴食宰相。唐朝的卢怀慎和姚崇同为宰相,卢怀慎自感才能比不上姚崇,所以遇事就推诿,不敢负责,因此时人就称其为“伴食宰相”。后用“伴食宰相”指那些白吃饭不干事的官员。  相似文献   

7.
欧阳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上载裴氏家族在唐代共有17位宰相,而《裴氏世谱》却记有24住宰相.两书所记差距颇大.本文根据史料逐一考证,认为裴氏家族在唐代共有18位宰相,不是17位,也不是24位.  相似文献   

8.
溜须     
奉承,讨好别人,人们称之为“溜须”。“溜须”怎么会有奉承讨好的意思呢?这有一段故事。原来宋朝有个大臣叫丁谓,非常善于拍马。当朝皇帝宋真宗信奉道教,丁谓就大建道观,敬献奇珍异品,极尽献媚讨好之能事。真宗大喜,升任他为副宰相。有一次,宰相寇准与丁谓一起在朝房用饭,寇准的胡须上粘了一些饭粒,丁谓见了,忙上前亲自为寇准溜须拂拭,并把寇准的胡  相似文献   

9.
张延赏本名叫张宝符,延赏这个名字是玄宗皇帝亲自为他改的。原来他的父亲是唐朝历史上很有名的宰相张嘉贞,在他死后玄宗皇帝还十分感念他的功劳,召见他的儿子,赐名延赏,取"赏延于世"之意,对他寄予了厚望。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关于明代内阁在政治中枢中的地位问题人们争论得很多。有不少人认为内阁就是宰相,也有不少学者认为内阁自始至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宰相地位。通过内阁与西汉的宰相进行比较,我们发现明代的内阁在政治中枢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但它却不是宰相,它与宰相在政治权力上有很多的不同之处,远远不能与宰相相提并论。它仅仅是非制度化、非法律化的议政咨询机构,不具有决策权及行政执行权。阁臣也仅仅是秘书和顾问,是皇帝身边的代言侍臣。  相似文献   

11.
晏建怀 《初中生》2014,(8):19-19
历史上那些窄相,常常把江山社稷挂在嘴边,把严肃正经贴在脸上,仿佛拒人千里之外。宋代宰相石中立却和蔼可亲,幽默至极,颇为另类,堪称史上最幽默的宰相。  相似文献   

12.
眉毛与肚皮     
《家教世界》2015,(7):42
古时候,有位宰相请理发师给他修面,那理发师修面修到一半时,忽然停下刮刀,两眼直愣愣地看着宰相的肚皮。宰相见理发师傻乎乎发愣的样子,心里很是纳闷:这肚皮有什么好看的呢?就问道:"你为什么不好好修面,却看我的肚皮?"  相似文献   

13.
提及唐代奸相,人们自然地想起了“口蜜腹剑”的玄宗朝宰相李林甫,却很少注意到德宗朝宰相卢杞。与李林甫相比,他的知名度确实略逊一筹,然而其阴险奸佞则不让之。卢杞在位虽仅三年,却使“百辟疾之若仇,六军思食其肉”。他何以犯此众怒。在宰辅的位置上,他都干了些什么呢? 藉荫入仕位极人臣卢杞,字子良,滑州灵昌人。祖父卢怀慎为玄宗朝宰相,为政清廉,待人谦恭。父亲卢奕,安史  相似文献   

14.
唐代的御史台是封建中央政权的监察机关,“弹纠不法,百僚震恐”,其监察范围下从一般官吏,上至宰相,它与宰相等百官有密切的联系。唐代的宰相“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是仅次于皇帝、“事无不统”的最高级官吏,威权赫赫。然而它却要受到御史台的监察。探讨唐代御史台和宰相的关系,对于深入研究唐代制度史和政治史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教育》2007,(24)
校长是学校的主要负责人,对外代表学校,对内主持校务。校长根据上级赋予的职责可以做的事情很多,但不可能事必躬亲。有的校长责任心很强,又是多面手,大小事情非要亲自操办才放心。但长此以往,群众的积极性就难以调动,群体的合力也难以形成。通过对管理理论的学习,我了解了管理中有人、财、物、信息与事件等  相似文献   

16.
平靓  晏建怀 《初中生》2014,(22):19-21
正历史上那些宰相,常常把江山社稷挂在嘴边,把严肃正经贴在脸上,仿佛拒人千里之外。宋代宰相石中立却和蔼可亲,幽默至极,颇为另类,堪称史上最幽默的宰相。还在任职郎官的时候,石中立曾经与同僚们一起参观皇家动物园里蓄养的狮子。大家边观赏狮子,边聊起了狮子的喂养。主管蓄养的人说:"一头狮子每天要喂五斤肉。"  相似文献   

17.
南宋绍兴二年宰相吕颐浩的北伐,是南宋建立后为维护本朝合法地位的一次军事行动,既是一次抑制诸大将势力膨胀的尝试,也是一场高宗平衡宰相集团权力的手段。这次北伐,承担了南宋摆脱内忧外患的重任。北伐失败,表明南宋还无力打破对内对外格局,但是却迈出了宋金双方划江而治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8.
实际工作中,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有些班主任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却往往出力不讨好,落得自己辛苦、学生埋怨;而有些班主任则是比较轻松,无为而治,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奥妙何在?也许中国的一句古话"拙娘巧女"能给我们些许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据有关调查,班主任在学生眼中大多是辛苦型的保姆和专制型的警察等形象。中小学班主任陷在班级事务之中,大事小情,事必躬亲,忙于"救火"、"补墙",却往往出力不讨好。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对  相似文献   

20.
在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有一个为皇上祝寿的精彩片段。为了给皇上祝寿,文武官员费尽心思,竞相拿出奇珍异宝.而宰相刘罗锅却用一只木桶盛满生姜送给皇上。出人意料的是,皇上对刘罗锅的这一桶堆积如山的生姜却大加赞赏。大力同学,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这一别致礼物中蕴涵着别样的祝福,刘罗锅用一桶堆积如山的生姜寓意“一统江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