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自学目的:认识封建制度的罪恶本质以及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学习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和内心活动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二、自学重点:重点学习课文的第三、四部分,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到奋起反抗的思想发展过程: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三、自学提示:(一)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答:主要内容是写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故事情节是这样展开的。林冲与李小二异  相似文献   

2.
一、自学目的1、学会抓住特点描绘景物;2、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3、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加深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二、自学重点学习描写景物特点的表现手法。三、课文导读这是一篇描写三峡奇景的散文。三峡的景色奇在哪里呢?先看课文中对瞿塘峡  相似文献   

3.
一、自学目的:学习吴吉昌为了党和人民的重托,敢于顽强斗争、探索和献身的革命精神。学习本文围绕中心思想布局谋篇,前后紧密照应的写作方法。二、自学重点: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写出人物的崇高精神品质。三、自学提示:(一)这篇通讯报道了吴吉昌哪些事迹?赞扬了他什么精神?答:报道了吴吉昌为了实现毛主席的指示和周总理的嘱托,艰苦奋战十几年,经受一次次残酷的政治迫害和技术上失败的考验,终于攀上植棉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的: 1.学习通过语言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2.教育学生学习三轮车工人急人所急、助人为乐、不计报酬的优秀品质。 (说明:教学目的的确定要依据“大纲”,更要抓住教材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同时兼顾全学期的安排。千万不能按“参考资料”机械行事。通过对人物语言的描写,歌颂人物好思想、好品质是这篇课文的特点,也正是学生写作中的弱点。为此,确定了以上教学目的。) 教学过程: 1.板书课题,交待学习目的。提问:这篇课文的类型是什么?学习这类课文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了解文章的内容及中心。请一名学生朗读全文。大家思考问题: 这篇文章主要写谁?写他的什么事?作者要歌颂什么?  相似文献   

5.
《彩色的翅膀》是小语六年制第12册中的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如何引导学生独立阅读呢?我们试用了独立阅读课文“三步自学法”。第一步:学生自学自答自学提纲自学提纲是一篇课文教学目标的体现。我们引导学生编写的自学提纲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叫常规题,即读懂一篇课文的常规要求。它由自学字、词,句,给课文分段,慨括段落大意,总结课文的中心思想等几个题组成。第二部分叫诊断题,旨在诊断学生是否学懂了本单元的读写重点训练项目,促使学生将从本单元学到的读写知识向能力方面转  相似文献   

6.
刘春 《现代语文》2011,(2):60-61
《明湖居听书》是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审定教材《语文》第三册中的一篇必读课文,本文节选自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刘鹗的《老残游记》第二回。课文记叙了老残游历济南时听大鼓书的情景,重点描绘了女艺人白妞精湛的演唱技艺和艺惊四座的表演效果。为了描写白妞说书的高超技艺,作者运用了烘托映衬、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产生了引人入胜的效果。尤其是文中运用“比喻”手法对人物和演唱的描绘,特别是通过整段的多种不同的“比喻”来描摹声音,使音乐形象更加丰富,描写得精彩传神、新颖独到。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要求: 在第一课时学习的基础上,找出课文重点部分,联系全篇进行学习。掌握通过重点理解全篇的各种阅读方法。在理解课文中,学习主要人物的高尚品质。二、主要教法: 抓住课文的重点和特点,采取逆序教学法,分层深入阅读。以读为主,以议为辅,以讲为导,先从课文整体上理解重点部分,再通过重点掌握全篇。三、教学步骤: (一)导言:第一节课我们抓住了课题中的一个“和”字,根据课后提示,给课文分了段,加了小标题。现在大家再来看看这三个段中,哪一段最能体现课题中这个“和”字?(第三段)。那么,前两段跟“和”字有什么关系呢?这三个小故事是怎样在《将相和》这个题目下联系起来的?表现了两个主要人物的什么高尚品质?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六年制第九册第12课《避雨》以“雨”贯穿全文,教学时,应沿着“雨”这条线索,引导学生了解事情如何发展,人物如何介绍,段落如何联系。一、初读循“雨”理脉络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在初步了解内容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①课文按顺序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③整篇课文在叙述过程中都离不开什么?学生通过自学、讨论,理  相似文献   

9.
课时教学要点: 第一课时: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抓住课文中心,讲读二、三段,认识“实在的事物”与“联想”的联系; 第三课时:研究文章的组织结构,重点讲读第四段,表情朗读。教学过程:(一、三课时略) 第二课时一、轻读课文。讨论: 1.你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 (开拓学生的思路,从不同角度去感知课文内容。这是教学过程中的第二次反馈。)  相似文献   

10.
殷业同学问:声音没有实体形象,而且转瞬即逝。但读过《明湖居听书》之后,总觉得对白妞的演唱描写得很具体、很生动。作者是怎样独辟蹊径描写音乐的呢? 《老残游记》的作者对王小玉演唱魅力的描写确实是煞费苦心的。在课文节选的文字之前,作者就对白妞的说书作了一系列“耳闻”性的渲染和铺垫、(参见“文史博览”中的一篇文章。)课文的开头部分,在白妞出场之前,作者依然先从戏园的盛况、琴师的弹奏、黑妞的演唱以及观众的议论来铺垫烘托白妞的演唱技艺,接着才是从出场、演唱和反应三个方面着墨,来正面描写白妞高超的演唱技艺。而体察、领悟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演唱的,确实很有意思。音乐本来是诉之于人的听觉器官的,不是实体的存在。如何使听者明其妙,未听者也知其妙,这确实需要娴熟的表现技巧。作者为了清晰地表现没有实体形象且转瞬即逝的声音美,首先根据白妞演唱时声音的或高或低、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教学中 ,从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入手 ,探索出一种“以自学为主”的课堂结构 ,其过程为初读课文整体自学——细读课文分段自学——精读课文重点自学——熟读课文整体自学 ,学生的自学贯穿教学的始终。一、初读课文整体自学初读课文是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对课文有一个总体感受 ,形成初步的整体印象。 (1)利用工具书 ,联系上下文 ,弄清字音、字义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给课文划分段落 ;(3)划出课文中的疑难问题。如教学《古井》一文 ,拟定下列自学题 ,让学生初读课文 :1从题目中你可了解到什么 ?为什么要以古井为题…  相似文献   

12.
一、自学目的1、理解课文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2、理解插叙在本文中的作用;3、初步认识历史人物与小说人物的不同.二、自学重点重点学习第二部分(即插叙部分),理解插叙在文中的作用.三、自学提示1、本文出自何处?作者是谁?提示:《杨修之死》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回目是“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描写了公元一八四年到二八○年间的历史故事,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它集中地描绘  相似文献   

13.
一、自学目的:学习选取日常生活琐事在行动中显示人物性格的写法。了解王翱不徇私情、廉洁奉公的品格。二、自学重点:重点放在对课文的理解和翻译上。学习在矛盾冲突中刻划人物性格的写法。了解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和词性活用现象。三、自学提示:(一)王翱是怎  相似文献   

14.
一、自学目的1、了解科学说明文的特点,注意说明的顺序;2、了解精确的数据对具体说明事物的作用;3、懂得有关泥石流的一般知识。二、自学重点懂得合理安排说明顺序与准确反映事物特征的关系。三、课文导读这篇课文4——10自然段运用了记述这种表达方式,那么,这篇课文是不是记叙文呢?这要看两点:其一是课文中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其二是课文中记述的目的是什么:是给读者以知识,还是使读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本文的写作目的在于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的:以桑娜细腻的心理活动为线索,理解文章的前两段;评价桑娜的为人,学习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讲《穷人》的故事。 (说明: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训练他们的复述能力;老师了解学生理解课文的程度。) 2.同学评议。要求:讲的故事与课文比较有无漏掉或增添的地方?对故事有无影响?为什么? (说明:引导学生理解课堂上略讲的部分情节在文章中的作用。) 3.小结。老师根据学生讲的故事和大家的评  相似文献   

16.
课堂回放师:课文没有写缺水生活的"苦",而是写了缺水的"乐"。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快乐的事?(生默读课文)师:用一句话概括,说说这是一件什么事?(生答)师:课文中有专门描写小孩子快乐的一句话,请标出来。(生标句子)师:如果你一个月没洗澡,遇到这么一场雨,你会做些什么?想象一下。(生想象说话)师:阅读第4~6自然段,说一说,这又是一件怎样快乐的事?生:一勺水洗澡。  相似文献   

17.
第五组本组教材包括三篇讲读课文,一篇阅读课文,一则读写例话和一个基础训练。其中,讲读课文《鸟的天堂》记叙了作者两次来到“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教学的重点是分清哪些描写的是事物的静态,哪些描写的是事物的动态,分别是怎样描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教学时可凭借思考·练习一至三抓住重点句、段,理解内容,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讲读课文《草原》,讲作者初到草原,侧重描写草原景物的静态;讲快到公社和主客会面,侧重描写草原上景物和人物的动态。本课教学,一要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了解静态和动态描写,体会这样写…  相似文献   

18.
一、《“你们想错了”》(四省市编第六册)教法:“人物语言入手法”。(一)紧扣人物语言,了解事件发生背景阅读课文,答问:1.这篇课文的题目为什么要加上引号?这句话是谁讲的?2.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讲这句话的?(二)紧扣人物语言,弄懂课文重点难点让学生弄懂两个敌兵究竟“错”在什么地方,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为使学生对此有所领悟,并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可启发讨论:1.方志敏说:“要从我这里发洋财,你们想错了!”反复阅读两个士兵的话,认真想一想,这两个士兵当时是怎样想的?他们为什么会这样想?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的1 .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2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3.掌握生字新词 ,按课后要求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火烧云的。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一课时一、揭题谈话 ,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 .学生自由读课文 ,借助字典自学生字新词。2 .默读课文 ,思考 :课文哪些地方写霞光 ?哪些地方写火烧云 ?是从哪几个方面讲火烧云的 ?三、学习写“霞光”的部分 (第1自然段 )。1 .学生自读、交流 :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的要求 :1 .了解小艇的特点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方法。2 .认识小艇在威尼斯城中的作用 ,体会威尼斯的美丽和风情。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材重难点 :了解小艇的特点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方法。第一课时一、导入 ,揭示课题。1 .通过描述著名城市与其独特的标志引出威尼斯与小艇的密切关系。2 .看录像初步感知威尼斯城及小艇。3.作者为什么选小艇写 ?带问题初读课文。二、初读课文 ,理清脉络1.讨论 :小艇的什么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2 .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三大重点。三、学习课文第 2、3节 ,落实训练点。1 .反复朗读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