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12  
为了应对文化事业体制改革的新形势,配合中国科学院第三期知识创新工程的部署,以调查问卷、会议研讨等形式对中国科学院所属单位主办和承办的科技期刊的现状做了全面调查,内容包括:印刷出版、价格及发行情况,国内外来稿及发稿数量变化,出版周期,学术指标,编辑队伍现状及运行模式等,调查结果表明: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的印刷出版质量、国内外来稿、学术水平均明显提高;期刊定价与出版页码、印刷纸质、发行量没有相关性;运行方式呈多样化;政策是制约科技期刊发展的首要因素,建议有关部门组织调查研究,建立适应科技期刊发展的政策体系,指导推动科技期刊的体制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0):1332-1332
正各期刊编辑部及相关出版单位:为帮助广大科技期刊编辑人员学习、总结和借鉴国内外高水平科技期刊的若干特点和最佳实践以及他们的成功发展模式与机制,进一步提高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杂志定于2014年11月24—28日在北京中关村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举办"2014科技期刊经营管理与策划专题培训班",共计40个学时。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第21届学术研讨会 创新科技期刊发展方式 促进期刊出版业态转型 征文通知 各期刊编辑部及有关单位: 进入新的世纪以来,随着科学研究行为的重大转变,科学交流模式的日益变化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科技期刊从内容到形态正在迎来全新的转变:科技期刊正在从单刊、印本和弱小,快速地走向数字化、网络化、开放获取,并逐步地走向集群化、集约化、集团化,以能动地适应科学研究的需求,应对信息环境变化所带来的诸多挑战。所有这一切,要求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者必须创新科技期刊发展方式,积极推动期刊出版业态转型,从传统的期刊发展方式中转变过来,直面变化的挑战,把握发展机遇,规划发展路径,提高发展能力,重视发展质量,提升发展效益。 为更好地推动科技期刊发展方式的转变,从理论上总结和探讨与科技期刊发展方式相关的各种问题,从实务上寻求科技期刊发展方式的最佳实践,特别是开放获取出版(open access publishing)的模式和影响,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拟于2011年第三季度在内蒙古自治区召开第21届学术研讨会。 会议的主题是:创新科技期刊发展方式 促进期刊出版业态转型 副主题是: 1.开放获取出版模式与影响 2.数字出版与网络出版 3.期刊出版转型策略 4.科技期刊出版体制与机制改革 5.科技期刊发展战略与规划 6.其他相关问题 会议还将邀请科技界、情报界和期刊界的专家学者就一些重大的问题作专题报告。欢迎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者和业内人士积极撰文参会。论文经专家评审推荐大会交流,或在《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发表。 应征论文请于2011年6月30日前电邮至:STMJournal@mail.las.ac.cn(邮件主题注明:年会征文+作者姓名)。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国家科学图书馆710室(邮编100190)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 电话:010-62539101,13801399746 论文请在最后附100字以内的作者简介,并注明详细的联系方式(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话、手机、电子邮件等)。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 2011年3月20日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发展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市场经济环境下科技期刊如何发展,分析了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的现状,并对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四点建议适时转变观念;改革体制机制;合理利用出版基金;成立虚拟的期刊集团;提高编辑人员地位,建立有效的人员扩充和流动机制;实现办公手段自动化,构筑网络期刊.  相似文献   

5.
曾文 《科教文汇》2010,(25):80-80,86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对科技期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国外优秀科技期刊逐步进入国内合作办刊,对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造成很大影响。因此,我国科技期刊要发展,就要改变原有的办刊模式,以学术经营的思想办刊,重视期刊的内容、品牌、编辑队伍、信息、市场化等方面的建设,以提高期刊的竞争力,推动我国科技期刊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赴欧科技期刊考察团通过与德国Springer、荷兰Elsevier、英国IOPP、Taylor & Francis Group、Nature Press Group等知名国际科技出版集团进行深入交流和研讨,重点考察了国际科技期刊运行发展模式和期刊数字出版平台的发展状况,并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在出版理念、人才建设、数字化建设、出版经营、国际合作、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外学会科技期刊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研究成果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近十年来关于国内外学会科技期刊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提炼出主要观点。指出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国内外学会办刊的宏观管理环境、学会对期刊的具体管理特点、编辑、出版、经营的模式与特点以及国内外学会办刊的比较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借用农业化、工业化的分析框架,分析我国科技期刊出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当前,我国的科技期刊在出版思维、出版模式等方面相比西方发达国家不够开放,缺乏足够的分工与合作,从而形成类似于"小农经济"的"农业化"办刊模式.面对西方出版公司"工业化"期刊出版模式的冲击难以招架,而西方的规模优势和管理优势难以招架.虽然国内一些单位也在学习西方的这种"工业化"的办刊模式,但是,依靠这种模式很难实现对西方出版巨头的超越.所以,我们需要尝试期刊出版领域的颠覆式创新,同时借助技术和数据等技术手段,力求在期刊出版领域开创一条全新的赛道,拉近与西方出版巨头的差距并力求超越.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就要在期刊管理机制方面进行改革,逐步消除"农业化"期刊出版模式的残留和影响,在充分学习西方"工业化"期刊出版经验和优点的基础上,借助信息化的浪潮,创造出属于中国科技期刊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内外科技期刊在建设学术质量、提升影响力方面采取了多种积极而有效的措施,取得了良好而显著的成效,在推动学术交流、引领学科建设、提高科研水平、促进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帮助广大科技期刊编辑人员学习、总结和借鉴国内外优秀科技期刊的办刊经验、最佳实践以及他们的成功发展模式与机制,进一步提高我国科技期刊  相似文献   

10.
宋庆国 《科技风》2014,(18):191-191
在近20年里,我国科技期刊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表现在科技期刊规模的扩大、部分高质量期刊的出现,以及部分典型期刊出版经营单位的出现,但是,由于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长期以来依靠政府的资助办刊,与国外相比,我国科技期刊的运行管理整体还处在低效率、缺乏竞争力的阶段。文章将在详细介绍我国科技期刊的出版主体构成的基础上,研究我国科技期刊质量差异,以期为期刊体制变革过程中的期刊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的一些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科技期刊与国际优秀期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参照Science及Nature两权威杂志在来稿处理的规范化、稿件的筛选原则、编辑的选用标准等方面的运作机制,提出了我国科技期刊在加速国际化进程中,还须实行来稿处理的规范化和编辑加工的规范化;结合作者对投稿杂志的选择心理和读者的需求情况,改变办刊理念,稳定国内稿源并拓展国外稿源;争取非本专业的读者,挖掘发行渠道,提高发行量;制定科技学术期刊编辑的选用标准与培养模式,为科技期刊的早日国际化提供积极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高校开展科技期刊集群化建设的需求、难点以及可行性,为高校与期刊的协同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依据目的抽样原则选取北京某高校的科技期刊编辑和管理者进行个人深度访谈.基于主题框架法分析不同人员对期刊集群化建设的意向和观点.[结果]高校科技期刊编辑和管理者有期刊集群化建设需求,但其认为期刊人员配置、学者办刊模式以及办刊习惯方面的问题会阻碍期刊集群化进程.[结论]高校应在不改变期刊办刊习惯和学者办刊模式的前提下建立期刊中心,通过增强期刊人员配置、统筹选题布局、整合宣传推广等途径循序渐进地实现科技期刊从传统出版、单刊出版向集群化出版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科技期刊出版业面临的现状,以《森林防火》杂志为例,从利用品牌广告厂家的科研、生产条件,改善编辑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利用长期发布广告的品牌厂家,强化或匡正期刊的定位;促进办刊质量与广告经营的良性循环;拓展期刊学科领域的核心受众面和辐射受众面;切合生产实际,合理设置期刊的栏目和内容;在现有体制下,探索和建立期刊市场化的运营机制,提升期刊的品牌影响力等方面论述了科技期刊广告经营对办刊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14.
优秀科技期刊“编辑盲点”问题及产生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贤瑶 《大众科技》2009,(9):216-217,141
以国家或行业标准为依据,指出部分优秀科技期刊存在的"编辑盲点"问题,分析了"编辑盲点"产生的原因,认为优秀期刊"编辑盲点"问题具有极强的示范负效应,严重影响科技期刊的高雅风格和整体形象.在目前期刊评价忽略编辑加工质量的大环境下,"边缘化"、"外包化"体制或机制是"编辑盲点"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消除"编辑盲点"、创建精品科技期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由上海市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学术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上海分会联合举办的“面对市场化产业化形势,学术期刊多模式办刊”学术沙龙,于2005年6月23日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信息中心举行。来自上海市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的近90位编辑同仁参加了会议。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副理事长、上海市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常务理事钱俊龙主持了会议。四位编辑同仁在会上作了主旨发言,题目和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6.
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第一线奋斗数十载,83岁高龄的《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主编许菊先生,在与疾病长期抗争之后,于2008年1月20日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一程,溘然长逝。 许先生从事编辑工作53年,为科技期刊事业奋斗了一生,是我院少有的资深优秀编辑。长期以来,他一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正确的办刊方针,贯彻双百方针,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贯彻国家科技出版方面的各项政策,具有无私奉献精神、崇高的职业道德。他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广,业务素质高,办刊经验丰富,在科技出版界具有一定的影响,为我院和我国科技期刊出版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1981年,许先生积极参与了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筹建工作,成立后,任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第一届理事。1985年,许先生参与筹建创立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研究会于1986年成立,许先生先后担任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秘书长、副理事长、名誉副理事长。1988年,许先生参与发起并创办《中国科技期刊研究》,(1990年创刊),并先后担任副主编、主编。 “全心全意地为读者、作者服务”,“依靠广大科技期刊界同行的全力支持,依靠广大读者、作者共同办刊”是许先生在创刊之初就确定下来的办刊方针。在他的带领和影响下,全体同仁始终如一地执行这一正确办刊方针。经18年来的拚搏和努力,《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已取得了长足发展,为推动我国科技期刊事业的繁荣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国内享有较高声誉,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被列为“信息与知识传播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名列“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还荣获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奖和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翻开期刊发展历程,回眸艰辛创刊岁月,上述业绩来之不易。这与许先生孜孜不倦、默默无闻、辛勤耕耘、奋力拼搏的工作分不开的。他勤勤恳恳、认真负责、诲人不倦、与人为善的精神,求真务实、办事严谨的工作作风,一直为同道所赞誉。许先生为我国科技期刊事业的发展耗尽了心血,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有忘记为社会作最后一次贡献,毅然决定把自己的遗体献给为他治疗的协和医院。他的彻底唯物主义的崇高境界,令人肃然起敬。 许先生的逝世是我国科技期刊界的一大损失,我们为失去了这样一位良师益友表示沉痛的衷悼! 许菊先生走了,但他的精神永在。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相似文献   

17.
稿约     
正《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办的、面向全国的我国第一个综合研究科技期刊的刊物,创刊于1990年,国内外公开发行。科技期刊工作是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多,范围广。从科技信息系统过程看,它涉及科研、生产、教育、编辑、印刷、出版、发行、图书、情报等部门,从科技期刊作者、编者、读者分布看,范围则更广泛。对科技期刊工作,既有必要从信息系统各个环节进行研究,更有必要从信息系统总体上加以综合研究。诸如我国科技期刊的现状,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国际科技期刊发展趋势,科技期刊的合理布局及宏观管理,科技期刊在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贡献,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各环节的协调,新技术的应用,信息的正确采集、快速传递与情报源,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发挥,人员的配置与培养,经费来源与经营管理,以及质量管理与评价等等,都是值得开展研究的课题。本刊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办刊宗旨,依靠和团结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者,开展科技期刊研究,促进期刊事业繁荣,推动科技进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大背景下,重新建立与密切科技期刊与学术共同体的关系,构建以期刊为核心的学术共同体,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办刊队伍,对建设高品质科技期刊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在分析科技期刊与学术共同体关系的基础上,以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出版传媒集团刊群为例,阐述科技期刊组建学术共同体的路径及成效,提出编辑作为期刊与学术共同体的纽带,应在增强学术共同体凝聚力方面发挥更多作用。【结果】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出版传媒集团以凝聚优秀人才资源为目的,以成立编辑委员会、青年编辑委员会、审稿专家队伍、特约编辑团队为主要抓手,以成立以作者读者资源为核心的学术交流组织为补充,组建学术共同体30余个。通过邀请学术共同体成员深度参与期刊出版活动、合作举办学术活动、共同策划出版热点选题、开设新栏目等手段运营期刊学术共同体,办刊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结论】学术共同体是重要办刊力量,编辑部应重视期刊学术共同体的组建与运营,探索建立学术共同体与期刊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共同推进期刊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激光杂志社长期致力于光学科技期刊出版和专业光学知识服务,以科技期刊“专业化、集群化、数字化、国际化”的办刊模式,以争创一流期刊、一流平台、一流队伍为目标,走出了一条我国专业学科期刊的独特发展之路,在国内外学术界和出版界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多次荣获国家及省市的各类奖项。中国激光杂志社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归功于一个优秀的团队,尤其是总经理杨蕾功不可没。编辑部请杨蕾总经理为大家分享中国激光杂志社成功办刊的经验以及她付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20.
为读者服务——我国科技期刊的软肋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10  
通过列举政府管理、政府决策、期刊结构、刊社体制、运作模式、学者思维诸方面的典型事例,指出当前我国科技期刊按计划经济体制模式办刊的惯性仍很强劲,“为读者服务”的办刊理念亟待树立,进而分析了“为作者服务”与“为读者服务”两种办刊理念在编辑实体、经费投入、运行机制、人才需求、期刊风格、社会效益诸方面的本质区别,探讨了“为读者服务”的深层含义,最后针对我国在经济体制转型期科技期刊不同办刊理念必然暂时共存的现状,呼吁科技期刊界同仁对“为读者服务”办刊理念的深切关注与全力践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