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一个制作立体分子结构的“傻瓜”程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初 ,范霍夫和维尔纳分别因建立碳四面体模型和配位化学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2 0世纪化学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正是他们开拓的立体化学。 2 0 0 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研究手性合成的三位化学家诺尔斯、野依良至和夏普雷斯。更使人感受到 ,立体化学对化学发展是何等地重要。然而 ,我国中学化学教学中立体化学的水平一直很低 ,对微观世界的某些认识竟停留在 1 9世纪的水平 ,简直令人难以想象。人们早想改变这一现状 ,据悉 ,国内有一些人议论把分子手性编入未来的中学化学教科书中。其实 ,中学化学讨论立体化学 ,本质上是提高学生的空间感受能…  相似文献   

2.
局部手性和立体基因是立体化学的新概念,本文简明地介绍了此新概念并用它对习用术语“不对称碳原子”,“手性碳原子”,“内消旋体”等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羰基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是基础有机化学教学的难点。学生解题困难。本文从“链状手性醛酮的不对称加成”、“链状非手性醛酮的不对称加成”和“环酮羰基的不对称加成”等三个方面.较系统地阐述了羰基加成的立体化学.并对教材中的难题进行了“解题分析”,旨在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手性分子研究与手性技术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介绍了目前对手性分子的认识与手性技术的发展,并剖析了手性技术在药物合成、生命科学及材料科学等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对有机立体化学教学内容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立体化学结构与手性光谱关系研究,对手性化合物在手性材料和手性药物等方面的应用,是前期性的基础工作。对一种分离自云南松松塔的手性苯酚类化合物(planchol E),进行了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计算结果表明:测定的NRM谱主要体现了异构体1的特征,而测定IR谱主要是异构体2的。由于异构体2有分子内氢键,导致两种异构体的光谱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有机立体化学中费歇尔投影式中手性碳原子R/S构型在平面上的标记方法,把空间结构平面化,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立体化学在基础有机化学教学中,越来越占有突出地位,已成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不言而喻的。讲授立体化学一章内容,碰到的问题较多,判断R/S构型就是其中之一,笔者在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手性中心R/S构型判断方法进行了初步摸索,并通过改写Fischer  相似文献   

8.
在立体化学中,用R/S标记法确定手性碳原子的构型时,对于初学者来说,常常因为空间概念一时建立不起来而判断错误。尤其用透视式表示某些环状化合物的构型或用纽曼投影式表示某手性碳原子构型时,用R/S标记法更容易出错。为了帮助初学者尽快掌握R/S标记法,提高判断构型的准确性,可使用“左”、“右”手规则。此规则既适用于分子模型图形,也适用于费歇尔投影式,更适用于纽曼投影式和环状化合物。不论待确定的手性碳原子在任何位置,只要伸出左右手就不会搞错方向,快速准确地判断出手性碳原子的R/S构型。  相似文献   

9.
烯烃的反应有催化加氢,亲电加成,氧化反应等。有些反应只产生一个手性碳原子,立体化学比较明显;另一些反应则产生两个手性碳原子,情况就变得复杂化。尤其是对称的取代烯烃(如 R-CH=CH-R 等)与对称试剂(X-X 型试剂)反应时,产物有时是外消旋体,有时又是内消旋体。在头脑里理清头绪是很有必要的。以顺2-丁烯与溴的加成为例。如反应在排除烯烃异构化的条件下进行,实验结果得到的是外消旋体2,3-二溴丁烷。顺2-丁烯与溴的加成是通过生成环状溴正离子中间体(溴鎓  相似文献   

10.
有机立体化学是在 Van't Hoff 和 Le Bel 的碳原子四面体概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化学分支。由于立体化学在化学理论和实际应用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致使现代立体化学的研究已由静态立体化学发展到了动态立体化学.这些进展也及时地反映到基础有机化学教材中。立体化学是基础有机化学教学中公认的难点之一。如果教学上不甚讲究方法,则学生更感困惑费解。  相似文献   

11.
对最近国内在醛与有机锌的手性催化不对称合成方面使用的新型手性催化剂作了简单的总结,主要有β-氨基醇类、手性氨基酚类、手性磷试剂、手性方酰胺类.并给出了其反应条件及一般结果.  相似文献   

12.
化合物的官能团决定其化学反应 ,而分子的优势构象决定着化合物立体化学行为 ,对羰基周围各非键联原子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可推导出其优势构象的规律 ,从而对探讨反应中的立体化学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问题的提出立体化学是一个重要的化学分支,它在研究化学理论和实际应用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立体化学的主要内容是有机化合物的化学,而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化学则是有机立体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上,常常会碰到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化学问题,如构型的确定和反应历程的研究等。但是,环状化合物的构型确定是一大难点,而现行的各教科书又未作具体的讨论。在这个问题上,初学者往往容易出现差错,甚至感到束手无策,难于确定构型。为此,本文提出用“丫形法”来确定环状化学物的构型。此法无需  相似文献   

14.
在有机化学的光学异构中,提到了手性碳原子。分子的手性常常和处于手性部分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特定原子有关。仅与一个特定原子有关联的手性分子,称之为有手性中心,假定这个特定原子是碳,即称之手性碳原子(与不对称碳原子相同)。换言之,凡四个价键连有四个不相同基团的碳原子,称之为手性碳原子。在有机物的旋光异构体中,可含一个或两个以上手性碳原子。  相似文献   

15.
讨论无机分子的几何构型问题有不同的理论和方法。VSEPR模型对于解释主族元素的立体化学最为成功。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立体化学多媒体课件制作和应用体会,认为制作的立体化学课件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同时对一些抽象有机化合物结构编制成动画,有助学生理解分子的空间结构.强调师生是课堂的主体,要消除教师和学生对多媒体的过分依赖情况.  相似文献   

17.
立体化学是贯穿有机化学教材的重要理论,而构型、构象和构象分析又是立体化学的基本内容。由于建立抽象的空间思维本来就很困难,再加上教材因篇幅少,而一些基本概念交待不够深入,所以常使初学者感到困惑。我们参考了几种资料,拟从两个方面对构型、构象和构象分析进行讨论。一是对一些基本概念做进一步阐明;二是选择有代表性内容,为构象分析的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手性和手性分子组成相同、空间结构互成镜像(对映体)的分子叫作手性分子,又称手性异构体。手性分子的对映体可以有几乎完全相同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沸点、溶解度等,甚至有相同的光谱,但是它们之间仍然存在有重要的差别,那就是和其它手性分子间反应性的差别。例如化学式同为C10H16的名为苎烯的有机物,它的两种对映体在自然界都可以找到。其中,R+苎烯有香橙气味,而S-苎烯则呈柠檬气味;化学式为C17H20O的努特卡酮的两种对映体的柚香竟然相差750倍之多!这是因为对人的嗅觉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高等职业院校有机化学教学中的立体化学部分,cis—trans、Z—E、R—S、D—L、d—l等易混淆的概念及命名进行了区分和讲解,为立体化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立体化学是现代有机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映异构则是立体化学中的重要内容。由于初学者对分子结构缺乏立体观念和空间想象力,因此学起来往往感到比较困难。过去我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由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够,结果教师讲得很费劲,而学生往往不能很好的掌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