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4 毫秒
1.
原文: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文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而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大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  相似文献   

2.
正高中课本《勾践灭吴》中讲到:越王勾践兵败栖于会稽之上,求助谋而退吴者,大夫文种进对:"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文种先是用喻含蓄地责备君王平日没有培养谋臣武将以备用,然后提醒:兵败于会稽山,才求谋臣相助,未免太迟了吧?勾践的答对真出色:如果听到大夫您的金玉良言,怎么能算晚呢!于是明君贤臣执手相谋。勾践急切而处变不惊,虽临危难求贤,仍不以为晚,而且随即执手与谋。可见其求贤若渴,行动之速。但是,由此我们想到另一个问题。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乃至三十几岁的教师,在对  相似文献   

3.
一、加点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 不可不养而择也 ②失此利也,虽悔之,亦无及已 B.①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②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C.①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②大夫种进对曰 D.①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②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 二、对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注释不正确的项是【 】 A.然谋臣与爪牙之士(比喻帮凶) B.寡人请更(改变) C.公与之饩(赠送人的谷物) D.今越国亦节矣(克制) 三、对下列句中三个“耻”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④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②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⑧进不…  相似文献   

4.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写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试验修订本·必修)语文第一册教师教学用书》(2000年3月第2版)中,《勾践灭吴》一文的第四段里“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是这样翻译的:“又招集他的父辈兄弟发誓”。第五段里“乃致其众而誓之”,是这样翻译的:“于是招来大家宣誓”。两个“誓”字,一个解释为“发誓”,一个解释为“宣誓”。笔者认为,这两处解释是错误的。《勾践灭吴》中的“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一句,上文是越王勾践听从大夫文种的计策,向吴国求和;下文勾践说:“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  相似文献   

5.
刘安 《语文学习》2010,(5):33-34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勾践灭吴(节选)》中对“国子姓”的注释为:闺君的同姓。但联系文段内容来看,却觉得难以理解。首先,勾践被围会稽山,下令“凡我父兄昆弟及圈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困之政”。如果课文注释成立,那么勾践派遣文种(既不是勾践父兄昆弟也不与勾践同姓)出使吴圈求和,并最后“举国政属大夫种”(《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岂不是与勾践自己的号令相违背?其次文言文讲究词约意丰,在“父兄昆弟(肯定是国君同姓)”后面加上“国子姓(国君的同姓)”岂不是重复啰唆。  相似文献   

6.
卧薪尝胆     
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春秋时,越国被吴国战败,越王勾践被虏.为雪耻报仇,勾践返国后"乃苦身焦思,置胆(苦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成语"卧薪尝胆"即典出于此,比喻人们刻苦自励、发愤图强,不敢安逸懈怠的志向和行为.  相似文献   

7.
黍离之悲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至今惟有鹧鸪飞。——题记越王,难道你忘了会稽之战吗?当年你为夫差所败而兵退会稽,但你没有一蹶不振,反而执文种之手与其促膝共商对策,那是何等的泰然;当时你作出了最果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的与要求】一、理解什么是“拿来主义”和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懂得如何正确对待外国文化。二、学习本文运用通俗的比喻和人们熟悉的事物以说明抽象的深刻的道理的写法。【教学重点与难点】本文共提到三个“主义”。“闭关主义”只是  相似文献   

9.
勾践十年磨一剑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为了报复越国的杀父之仇,遂兴兵伐越。梅山一战,吴军大获全胜,越国几乎是全军覆没。面临着国破家亡的绝境,越王勾践与大臣文种、范蠡经过一番谋划之后,决定亲自携了妻子到吴国为人质,臣事夫差。夫差不顾大臣伍子胥的反对,接受了勾践的请求,就在死于越国之手的先父阖闾的墓旁,建了一所简陋的石头房子,将勾践夫妇贬居其中,并命他们去掉衣冠,蓬头垢面,衣着奴隶的服装,替他养马。每当夫差出游之时,勾践还得执着马鞭步行在一旁服侍。吴国百姓对他指指点点地议论道:“这个人便是原来的越国之君呵!”勾践只有忍…  相似文献   

10.
书法观典     
<正>【作品概况】《越王勾践剑铭》是刻在越王勾践剑上的铭文,内容为"越王鸠浅自作用剑"越王勾践剑是春秋晚期的越国青铜器。公元前494年,吴国与越国大战,越国大败,在献上美女西施后,越国国王勾践成了吴王夫差的马夫。20年后,勾践回到越国,东山再起,用了9年时间灭了吴国,并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名霸主。"卧薪尝胆"的成语由此而来。"鸠浅"就是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的名字,此剑就是这位春秋霸主的王者之剑。1965年  相似文献   

11.
越王勾践是于越历史上的一位雄才大略的领袖。春秋晚期 ,在他的领导下 ,地处东南沿海地区的几乎被吴所灭的小诸侯国———越国 ,经“十年生聚 ,十年教训”的努力。逐渐强大起来 ,加入了争霸的行列 ,勾践也终于成为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那么为什么春秋晚期越国能够最终战胜比他强大的吴国 ,并且能够争霸中原呢 ?笔者认为 ,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越王勾践的人才政策。本文试就越王勾践的用人之道 ,谈些粗浅的看法。一越王勾践一开始并不注重人才的使用 ,且孤行己见 ,鲁莽行事 ,好大喜功 ,信谗谀而远士 ,“不能使臣” ,①因此“贤士不为用…  相似文献   

12.
卧薪尝胆     
十一 《红领巾》2010,(3):48-49
公元前494年,越国与吴国作战,越国大败。 大臣文种对越王勾践说:“我们还是求和吧。吴王夫差宠幸的大臣伯嚭,是个贪婪的人,我们可以收买他,让他说服昊王。”于是,  相似文献   

13.
在中华悠远的历史长空中 ,耀眼的明星很多 ,但再从中择其精英 ,恐怕就不多了。我想范蠡应是其中最亮的一颗。范蠡的生卒年不详 ,字少伯 ,楚宛三户人。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妇孺皆知 ,成为中华的一大美谈。勾践之所以能够演出“卧薪尝胆”一戏并最终灭掉吴国成为春秋一霸 ,其中范蠡及他的好友文种居功至伟。自然 ,在常人的眼里 ,范蠡以后的荣华富贵应是无虑了。但他不仅深谙兵法 ,更善于识透人 ,他知道勾践只可共患难而不可同富贵 ,便率家人乘轻舟远去 ,一切的名与利抛之身后 ,终生不再回越。此等的气魄令人望尘莫及 ,他的远虑更令人叹…  相似文献   

14.
【中考原题】一、阅读刘墉的《山水之歌》,然后答题。(原文略) 1.第①段中作者写道:山在我生命中,是枕,是“梦回山枕隐花钿”;是砚,是“水笔山砚入案来”。请你也用一个比喻,一个诗文名句,仿写一句。  相似文献   

15.
一、(共14题,每小题3分)1.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且贰(n1)于楚 系妻孥(nl=1) 恃辇(ni6n)而行B.秦军汜(f白n)南 而又与大国仇雠(ch6u) 夜缒(zh u1)而出C.形貌呋(讲)丽 絮(qi吉)其居 败吴于囿(yo cJ)D.无不铺(pa)也 媪(60)之送燕后也 栖于会(h u1)稽之上2.加点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A.贰于楚(从属二主)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赏赐) B.系妻孥(儿子,这里指子女) 面刺寡人(指责) C.三年释其政(放下) 至而自谢(道歉) D.公与之饩(粮食) 贾人夏则资皮(买) 3.下列加点词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④亲吾君也,犹父母也 ②其身…  相似文献   

16.
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勾践灭吴》一文讲越王对“四方之来者”(即来越国的各国士人)“必庙礼之”(即一定在庙堂接待他们,以示尊重)。作为一方诸侯的勾践为什么一定要把接待地点安排在庙堂呢?原来,这与当时的政治制度、风俗礼仪以及勾践的处境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7.
桑文波 《现代语文》2010,(10):91-92
【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2.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教学重点】学习作者在国难当头挺身而出、忍辱负重的爱国思想,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难点】理解"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  1.明确最佳立意的标准;  2.掌握并运用确立最佳立意的一般方法。【课前准备】  1.投影片两张;  2.成功者录音一段;  3.预习讲义一页 (主要内容:什么是最佳立意,什么是最佳角度,立意与角度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内容及过程】  1.导语  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说过:“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 (《闲情偶寄》 )“主脑”就是“立言之本意”,简言之,就是“立意”,通俗地说,就是文章的主题。清人刘熙载说过,“主脑既得,则制动以静,治烦以简,一线到底,万变不…  相似文献   

19.
暴虎冯河bàohǔ--pínghé【释义】暴虎:空手打虎;冯河:徒步过河。后用“暴虎冯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蛮干。【小手提示】“冯”这里不读féng,也不要误写作“凭”。这是学习中需注意的重点。【出处】暴虎冯河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小旻》,有“不敢暴虎,不敢冯河”的诗句。后来《论语·述而》中曾记载孔子用过“暴虎冯河”一词。据《论语·述而》记载,“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成语故事】孔子的学生子路,姓仲名由,春秋时鲁国人。他身强力壮,十分勇敢,可是勇…  相似文献   

20.
<正>【教学目标】1.了解比喻论证的概念和作用;2.感受比喻论证的魅力,并归纳出使用比喻论证的注意点;3.课堂练笔,学习恰当使用比喻论证。【教学重点】1.归纳出使用比喻论证的注意点;2.练笔升格,学习恰当使用比喻论证。【教学难点】练笔升格,学习恰当使用比喻论证。【教与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