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2.
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高中历史教学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一、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涵义什么是人文精神?简单地说,人文精神就是以人为本的精神。什么是以人为本?就是要把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尊重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一、高中历史探究性教学的特征1 .探究性。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很重要的就是要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如果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教师没有给学生丝毫自主学习的机会 ,也没有为他们提供进行探究的渠道 ,创新也就无从谈起。因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完全靠书本上的间接经验获得的 ,而更多的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和体验得到的。2 .问题性。教师要积极创设研究历史问题的情境 ,用不同角度的问题来促使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进行分析 ,对重要历史问题“自我设…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历史教育在国民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提高整个国家、民族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认同感、民族自信心和世界意识等都有重要作用。因此,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历史教育。  相似文献   
5.
百鸣 寄语     
浙江自古有耕读传家、重教兴学的传统,是人文荟萃之地。1992年浙江确立科教兴省战略,2002年浙江提出了建设教育强省的战略目标。目前,浙江省已建立起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完整教育体  相似文献   
6.
2008年,由经合组织(OECD)进行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调查结果公布,芬兰以563分的平均成绩第三次居于榜首。2009年初,浙江省教育厅高中教育考察刚(团长为省教研室副主任柯孔标,组员是省教研室课程部主任韩颖、省教研室高叶1部主任周百鸣、宁波镇海中学校长吴国平、杭州外国语学校副校长任建华、温州中学英语特级教师叶红平)一行6人赴芬兰、挪威进行了为期10天(1月11日到1月20日)的考察。  相似文献   
7.
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坚持科学全面的质量观,拓展学校的内涵发展,实践和落实新课程改革,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普通高中学科建设是可持续发展高中教育内涵的系统工程,是高中课程改革长效性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周百鸣 《教学月刊》2002,(10):16-17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既具有选拔功能,又具有检测、诊断基础教育和推进中学教学改革的导向功能。以下结合2002年高考科综合能力测试的情况,谈谈其对中学政史地教学的导向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试卷特点、质量、学生答题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今后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长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成功都是先进教学理念实践的结果。一、树立育人功能与社会功能和谐统一的现代教育功能观把学生看作书本知识复印机、考试机器,与实践、经济、科技发展相脱节,这是传统教育功能观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只有树立现代教育功能观,才能跟上社会进步和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现代教育功能观强调教育的育人功能与社会功能的和谐统一,关注教育对人的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倡导科学人道主义教育功能,加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培养。2003年4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高中历史新课标)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熏陶,促进学生科学历史观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