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学校不在大小。有特色则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冯日聪校长以深邃的目光,洞穿了华夏五千年文明,在齐鲁大地这圣人沐浴之地燃起了一簇人文的火把,照亮一个个孩子的心灵殿堂。这是智者的选择,这是赤子的情怀,这是龙人肩负的神圣的使命。课题带动,人文奠基,特色立校,品牌发展,昭示了新时期学校建设的基本走向。(文晋)  相似文献   

2.
程洁 《学前教育》2007,(Z1):40-41
东华门边有一座特殊的藏书阁,它既不在幽深静谧的故宫深宅内,也不在一路之隔的王府井闹市中;它既没有浩如烟海的竹简古籍,也没有价值连城的古董书牍。它只是静静坐落在一座门面不大的幼儿园内,只是收藏了各种各样跟孩子有关的书。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书不在多.有用心读书者则幸。在这座幼儿园里,我遇见了一群爱书、爱读书的孩子和老师们。让我们跟着郝园长一起去看看吧。  相似文献   

3.
我是属龙的,名字叫“湘”。爸爸说:“龙是要用水养的。”可不是嘛,“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于是爸爸就给我取了“李湘”这名字。  相似文献   

4.
题目 已知x,y∈R+且1/x+2/y=3,求x2+y2的最小值.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题不在难,法多就行.法不在巧,通法最好.这是一道字母不对称的条件最值问题,是一道短小精炼、解法多样、内涵丰富的好题,本文笔者将给出这道最小值问题的多种解法赏析及其变式推广.  相似文献   

5.
醉名城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陋室铭》月光轻抚着这片神奇的土地。遥望夜空,我仿佛置身于遥远的古城……远处传来"叮当,叮当……"的响声,那是"古道西风"中  相似文献   

6.
张立宏 《成才之路》2014,(15):74-74
正有这样一道例题:同室四人各写1张贺卡,先集中起来再进行分配,规定每个人不能拿自己写的贺卡,问有多少种不同的分配方法?分析:对于这道题目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考虑:4张贺卡编号为A、B、C、D后排成一排,要求A不在第一位,B不在第二位,C不在第三位,D不在第四位。依题意可列树形图如下: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向来有“父不夸子”的传统,直到现在.也有很多父母恪守这一传统,既不在别人面前更不在自己孩子面前夸奖孩子.把对自家孩子的欣赏和肯定藏在心里.“背后偷着乐”。  相似文献   

8.
钟义见 《教育》2010,(11):24-25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浙江省新昌县,有一所看似普普通通的乡村小学,就是这所仅有126名学生的乡村小学,却在当地声名远扬。他们所开展的劳动教育为当地教育行业竖起了一面鲜红的旗帜。这所普通的小学就是新昌县沙溪镇董村中心完小。聆听着校长俞秉钧那铿锵有力的声音,让《教育》旬刊记者领略到了董村中心完小与其他学校不一样的世界……  相似文献   

9.
当今阶段,歌星不在舞台上唱歌,走下舞台来与观众合唱,这叫互动;教师不在讲台上讲课,走到学生中来与学生交流,这也叫互动.在这互动中,观众与崇拜的歌星零距离接触,满足了心愿,学没学到音乐知识无所谓;但学生不能无所谓,在这师生互动中,应获得知识与技能,促进自己思维的发展,使互动能有实效.  相似文献   

10.
去过广西北海的人都这么说,北海的传奇其实不在洁白如脂的银滩,不在清澈湛蓝的海水,不在风味别致的海鲜,不在璀璨夺目的南珠……而在那条融合着南洋风格和岭南特色,闪烁着欧亚文明和文化底蕴,见证了北海这座城市百年沧桑和历史变迁的老街。  相似文献   

11.
“法律的发展重心不在立法、不在法学、也不在司法判决,而在社会本身”这一命题的基础就是把法律与秩序等同,这就忽视了法的自我衍生功能而认为国家法的无用。在把这一命题与马克思主义法学一个命题的比较后作者认为法律制度是法律发展的关键,尽管这个结论也是现象性的。  相似文献   

12.
陋室遐思     
田荣 《教育文汇》2008,(5):56-57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这篇脍炙人口的陋室铭文,尽管只有短短81字,却千古传颂,蜚声天下。早听说诗人在和州刺史任上主建的陋室,就坐落在安徽省和县历阳镇。今春借赴和县探亲访友之便,得以拜谒了心仪已久的陋室。  相似文献   

13.
粤教版必修4第四单元《谏太宗十思疏》一文中,有一句"怨不在大,可畏唯人"。书上的注释是"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教学过程中,感觉这句翻译很不好理解,于是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发现有人把这句话理解为"(臣民的)怨恨不在(事情的)大(小),(凡是使他们怨恨的事情都不能做),可怕的是臣民(不拥护)。"但是思之良久,感觉这种翻译也不甚妥当。  相似文献   

14.
初级中学课本语文第三册,选取了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作品《陋室铭》。铭中有这样几个句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及“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在语文教学中,这几个句子的修辞手法一直困扰着部分教师。在不能辨明正确答案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5.
黄帝生葬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桥山不是子午岭,黄帝陵不在正宁县五顷原村,黄帝故里不在正宁子午岭南部。黄帝陵在正宁县西头村桥山,黄帝也出生于此。古书和清庆阳地方志对此有清楚的记载,当地的传说也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6.
考试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这句口头禅是本人的至爱,但在现实生活中,谁又能做到无欲无求? “如果考试有不达标者,有寒假作业侍候,相反则可以痛快过一个假期。”班主任老师在考前如是说。  相似文献   

17.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任和州(今和县)刺史时的住所,因为他的这首《陋室铭》一举成名。最近,安徽和县即将开展的一项建设工程让这所陋室再度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那就是,和县将投入数千万元,将已显陈旧的陋室整体扩容改造,打造成全新的“陋室园”。为了让陋室的此次扩建改造达到既符合历史又有新意的规划标准,和县建设部门前期进行了多次论证。  相似文献   

18.
中师数学课本《代数与初等函数》第二册140页有这样一道习题:甲、乙、丙、丁四人排队,甲不在第一位,乙不在第二位,丙不在第三位,丁不在第四位,共有几种不同的排法?本文将这一问题进行一般性推广并得到一个通解公式,最后通过实例来说明公式的应用.为了叙述方便...  相似文献   

19.
"法律的发展重心不在立法、不在法学、也不在司法判决,而在社会本身"这一命题的基础就是把法律与秩序等同,这就忽视了法的自我衍生功能而认为国家法的无用.在把这一命题与马克思主义法学一个命题的比较后作者认为法律制度是法律发展的关键,尽管这个结论也是现象性的.  相似文献   

20.
粤教版必修4第四单元《谏太宗十思疏》一文中,有一句“怨不在大,可畏唯人”。书上的注释是“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教学过程中,感觉这句翻译很不好理解,于是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发现有人把这句话理解为“(臣民的)怨恨不在(事情的)大(小),(凡是使他们怨恨的事情都不能做),可怕的是臣民(不拥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