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刚 《金秋科苑》2008,(5):48-49
近日,国家环保总局负责人介绍,我国生物遗传资源大量流失国外,正面临“生物海盗”式的掠夺。  相似文献   

2.
遗传资源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本文分析了发达国家通过生物剽窃从发展中国家掠夺生物遗传资源的国际现状,指出我国在控制遗传资源的流失方面面临严峻的挑战。我国专利法第三次修订通过遗传资源的来源披露制度在规范遗传资源的相关商业化利用、保护中国的遗传资源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对现有制度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析,并建议通过调整遗传资源的披露形式、建立遗传资源利益分享机制、加强遗传资源的登记和管理等措施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3.
2008年修改的《专利法》有两项条款涉及依赖遗传资源完成发明创造的规范,其修改是对应《生物多样性公约》中涉及遗传资源的"三原则"中的遗传资源主权原则和遗传资源披露原则。修改后的专利法对依赖遗传资源完成的发明创造的实质审查具有指导作用,通过重点申请人的在华申请的检索分析发现,《专利法》第26条第5款可以使得申请人有效披露遗传资源来源,可以为将来的恵益分享奠定一定的基础。但是我国关于遗传资源的立法仍不完善,在生物多样性立法方面,需要更加系统完善的立法保护。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遗传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但生物海盗现象造成我国遗传资源流失严重。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不仅要保护遗传资源利用者所获得的技术成果,而且也应保护遗传资源提供国的相关权益。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应建立知情同意、惠益分享和信息披露制度维护我国对遗传资源的主权权利。  相似文献   

5.
刘丽军  宋敏 《资源科学》2011,33(9):1750-1756
在现有知识产权制度安排下,曾经作为全球性公共物品的生物遗传资源正不断被发达国家利用植物新品种权、基因专利等工具竞相圈占为其私有物品,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对此非常不满,要求在国际间建立公正的遗传资源惠益分享制度。本文主要从揭示遗传资源圈占与利益矛盾的问题根源出发,通过总结近20年来生物遗传资源权属国际规则的制定和演进过程,剖析《生物多样性公约》、《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条约》、《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和《植物新品种保护国际公约》等相关国际制度在遗传资源获取、惠益分享与知识产权等问题的矛盾与冲突之处,最后提出现有国际体制的协调措施,以及我国为满足国际遵约要求的应对策略。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6.
随着发达国家对遗传资源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挖掘,遗传资源丰富的中国和东盟国家遭受的生物盗版与日俱增,国家利益受到威胁。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国和东盟国家有必要对遗传资源实施合作保护策略,以有效保护遗传资源。中国和东盟国家应从加强公众遗传资源保护意识、制定区域遗传资源保护特殊法、确立区域遗传资源保护政府间磋商机制、建立独立的信托基金会等方面着手,以优化遗传资源保护合作机制、促进经济领域的深度合作。  相似文献   

7.
该实验室是在1990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细胞与分子进化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筹建起来的。实验室立足西南地区丰富的民族和动物遗传资源,面向国家需求和国际相关学科的发展前沿,通过加强我国对遗传资源这一战略资源的基础性研究,促进遗传、发育和进化的交叉和统一研究,拓展对生物进化中功能发生和演化的研究,旨在成为我国遗传资源与进化研究的中心,并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8.
吴健  邱晓霞 《资源科学》2018,40(4):829-837
通过生物勘探活动获得的资源价值是生物多样性价值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本文通过理论建模,对遗传资源物种多样性潜在价值(选择价值)的评估方法进行了探索,并通过数值模拟,尝试性地评估了全中国和案例区高等植物物种多样性的遗传价值。结果显示,中国高等植物具有较高的潜在价值: 边际物种价值为人民币3531万元,潜在总价值约为11 825亿元;以一个面积确定的案例区为例,得到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边际栖息地价值约为6444元/hm2。本文通过修正既有主要模型和参数赋值方法,构建新的潜在价值评估的理论模型和参数,为国内开展遗传资源物种多样性选择价值评估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法补充,即基于生物勘探的价值评估。通过数值模拟所形成的研究结论对于未来将遗传资源的潜在价值纳入保护政策制订、引导保护投资、促进生物遗传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西藏生物遗传资源的丰富度及其特点为例,分析我国及其西藏地方立法的缺陷,提出针对遗传资源进行专门立法,进而对一些制度的建构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的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是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研究热点。《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提供了一个惠益分享的蓝图,基于对此蓝图的理解与分析,本文提出了更具体的惠益分享路线图,尤其探讨了遗传资源或相关传统知识提供者的所有权理论问题,以及"事先知情同意"和"共同商定条件"等约定的核心内容。通过加深对于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和提供者之间的整体性和互动性的理解,指出惠益分享的目标在于对此整体进行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从而为我国惠益分享制度设置提供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族地区遗传资源及传统知识的保护与惠益分享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薛达元  郭泺 《资源科学》2009,31(6):919-925
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的保护与惠益分享已成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和知识产权等论坛的重要热点议题。《生物多样性公约》(CBD)正在谈判建立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获取与惠益分享的国际制度。中国广大少数民族地区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非常丰富。但由于大规模经济开发和外来文化渗透,遗传资源和传统知识正面临丧失威胁。本文根据中国实际,阐述了与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概念与范畴;介绍了国际上有关遗传资源和相关传统知识“生物剽窃”的案例背景;分析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国际论坛在建立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获取与惠益分享国际制度方面的谈判进展。并针对中国在传统知识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保护的行动措施。  相似文献   

12.
H37Rv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使得结核分枝杆菌遗传背景不清的状况得到改善。随后,结核分支杆菌等大量模式生物基因组完成测序,产生了丰富的生物信息资源,而随之发展起来的BLAST、FASTA和CLUSTAL W等生物信息技术为比较基因组学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通过结核比较基因组学研究为结核分支杆菌的进化和分类,找寻结核毒力因子,及筛选抗结核药物靶标提供良好的契机。  相似文献   

13.
遗传资源是重要的战略生物资源,关系到国家利益、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在生物产业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国际上对野生生物种质资源高度关注,尤其是对野生植物的收集保存。我国在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存设施的建设和储量上已取得比较好的进展。文章建议我国未来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存要更加重视顶层设计与整体布局;扩大野生生物种质资源的普查收集,加强资源评价力度;完善和出台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护的相关法规;促进野生生物种质资源管理、执法的合作与联动;构建合理的人才队伍,确保现有体系的良性运转;加大对野生生物种质资源相关的基础研究攻关和技术标准研制;制定公民对生物种质资源保护意识的培养计划。  相似文献   

14.
《科学与文化》2005,(2):12-12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一些发选国家的公司通过合作研究、出资购买,甚至偷窃手段从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收集和掠夺遗传资源。而正是遗传资源流失、外来物种入侵加剧、转基因生物产品释放到环境中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等原因造成了中国生物多样性锐减。  相似文献   

15.
在生物产业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之引擎的背景下,人类遗传资源的经济价值与战略意义日益显现,急需要立法加以保护。目前,在人类遗传资源地位的界定方面,学术界主要存在"非物说"与"为物说"两种学说,实际上,人类遗传资源是一种介于人与物之间且其人格意义大于物质意义的人格体。在现有国际法律文件中,人类遗传资源被界定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与遗产,但这种界定是在象征意义上而言的。实际上,国家与个人都对人类遗传资源享有相应权利,而这些权利也都需要立法予以保护。目前,中国对于人类遗传资源的法律保护还存在显见不足,需要采取相应对策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6.
伴随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遗传资源及有关传统知识的价值日益突显。本文拟从一项少数民族智力成果"德昂族酸茶制作工艺"出发,探讨该项与遗传资源相关的传统知识在客体上符合专利法保护标准的可行性,论证某公司未经披露以该技术申请专利于主体方面的不正当性。在我国履行《名古屋议定书》背景下,考虑将传统知识纳入专利法"强制披露"条款,并将其作为影响专利权有效的实质性条件,也许可为这类主体资格明确,客体符合专利法授权标准的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借鉴,防范生物剽窃。此途径也为进一步促进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支持全球生态文明与永续发展,增强履约效果提供较为便捷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 推动我国畜牧种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畜禽遗传资源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的生物资源之一,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代化畜禽遗传资源不但要为市场提供优质、安全和多样化的畜产品,同时也为促进地方农民增收、资源持续利用、生态和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作出贡献。文章阐述了我国当前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理论依据、技术方法,以及现状与发展趋势,并针对今后的发展提出建议,进而为推动我国建设畜牧"种业强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吕晓军 《内江科技》2006,27(7):113-113
随着遗传资源的不断减少和因生物技术迅猛发展对遗传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遗传资源正逐步由公共物品转变为稀缺物品。坚持《生物多样性公约》所确立的遗传资源效益公平分享原则,建立遗传资源市场化保护与利用机制,将有助于提高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保护遗传资源的积极性,实现全球遗传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9.
人类遗传资源具有重要的研发价值,保护人类遗传资源意义重大。应当从人类遗传资源的研发特性出发制定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人类遗传资源不仅包括"遗传材料"本身,也包括"相关的信息资料",在保护"遗传材料"的同时应当加强对"信息资料"的保护。人类遗传资源既具有属物性,也具有属人性,应当注重和强调利用人格权法对人类遗传资源的获取和利用进行限制和保护。人类遗传资源的使用价值在研发中一次性转移,其提供者应当分享与此相应的利益。人类遗传资源为个人和遗传相关人共有,受国家的管制,国家是人类遗传资源管理和保护的主体。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美国专利法中新颖性条款的梳理和分析,阐述了在先发明制体系下,新颖性判断的复杂性,以及此种复杂性给申请人和专利权稳定性带来的影响,并对基于先发明制的利弊讨论而引起的《专利改革法案》的产生和发展历程以及前景展望进行了介绍。随着遗传技术的发展,对遗传资源的争夺愈演愈烈。很多发达国家的生物技术公司开始通过将涉及遗传资源的技术申请专利的手段争夺他国的遗传资源,这种行为导致遗传资源所有国的利益受损。在我国2008年版的专利法中,关注了遗传资源的问题,对于涉及遗传资源的专利授权作出了规定。本文简述了全球的遗传资源争夺、中国的状况以及我国对于涉及遗传资源的专利审查的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