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学界对墨学思想渊源的争论持续了两千多年。墨子的身世,包括里籍、姓氏与族属,对墨学思想形成有一定影响:关于里籍,有中国说与外国说之争、山东滕州说与河南鲁山说之争;关于姓氏与族属,有墨胎说、目夷说和墨如说之别。对于墨学思想渊源的认识,古今概有六种主张:夏政说、儒学说、清庙说、宋学说、独创说和多元说。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在墨学研究中有两个难题:一个是墨子的里籍问题,一个是《墨子》一书的艰涩难懂问题。令人高兴的是,萧鲁阳教授《墨子元典校理与方言研究》一书,在吸收前贤时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这两个难题都解决得相当出色,从而把墨学研究提高到一个新阶段,这实在是一件值得大书特书的喜事。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合历史文献与实地物证,对春秋时期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的出生里籍予以考辨,认为墨子出生地为今河南省鲁山县,对墨子滕州说作出辩驳。  相似文献   

4.
台湾学者关于墨子里籍东西鲁说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汉高诱提出墨子里籍鲁人说,至清分化为西鲁说和东鲁说,前为清嘉庆时毕沅所持,后为孙诒让在清末提出,西鲁指楚鲁阳,即今河南鲁山,东鲁谓鲁国即今山东曲阜,20世纪80年代,山东社科院原院长刘蔚华撰主张西鲁说,山东大学张知寒教授又提出滕州说,台湾学术界研究墨子学冯成荣出版有关墨学作六部,比较了墨子里籍之东西鲁说,认为东鲁说不够周严,很难成立,滕州说是空穴来风,不辨菽麦,西鲁说论据充分,令人信服。  相似文献   

5.
李骥 《零陵学院学报》2004,25(5):235-237
2004年8月31日至2004年9月2日,由河南省社科院、河南省墨子研究会和河南省鲁山县人民政府联办,来自美国、日本、韩国、台湾、香港、大陆6个国家地区80多位学参加的“墨子与现代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召开。此次会议主要有三大主题:一、逻辑、宗教与科学;二、政治、经济、社会与化;三、里籍、生平与版本。会间与会代表考察参观了相家沟墨子故里、墨子庙、墨子染织坊、墨子经阁等墨子遗址遗迹。  相似文献   

6.
2004年8月31日至2004年9月2日,由河南省社科院、河南省墨子研究会和河南省鲁山县人民政府联办,来自美国、日本、韩国、台湾、香港、大陆6个国家地区80多位学者参加的"墨子与现代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召开.此次会议主要有三大主题:一、逻辑、宗教与科学;二、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三、里籍、生平与版本.会间与会代表考察参观了相家沟墨子故里、墨子庙、墨子染织坊、墨子著经阁等墨子遗址遗迹.  相似文献   

7.
2004 年 8 月 31 日至 2004 年 9 月 2 日,由河南省社科院、河南省墨子研究会和河南省鲁山县人民政府联办,来自美国、日本、韩国、台湾、香港、大陆 6 个国家地区 80 多位学者参加的“墨子与现代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召开。此次会议主要有三大主题:一、逻辑、宗教与科学;二、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三、里籍、生平与版本。会间与会代表考察参观了相家沟墨子故里、墨子庙、墨子染织坊、墨子著经阁等墨子遗址遗迹。 墨学在我国春秋战国哪个风云咤起、礼崩乐坏、诸子争鸣时期,乃是儒墨共提、孔墨并称,为世之显学。然…  相似文献   

8.
陕北方言与陕北生活习俗关系密切。陕北独特的生活习俗孕育了个性色彩十分明显的陕北方言词语;这些方言词语折射出了陕北人在礼仪、饮食、服饰起居、岁时节令等方面独有的生活习俗。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五个问题一、墨子是西鲁即今河南鲁山县人,而不是东鲁即所谓滕州人.所谓墨子里籍滕州说,没有历史文献支持,也没有出土文物支持,只在音韵训诂上打转转,不足为凭.二、毛泽东同志1939年2月关于墨子的通信,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文献,是研究传统文化特别是研究墨子的指南.三、墨行夏道,墨学不可能产生于周礼浓重的东鲁."儒墨同源"说只不过是早出世800年的<老子化胡经>而已.四、墨家学说有很强的再生能力,有很强的革命性,是革命的学说,民族振兴的学说,也是强国的学说.五、"择务从事"是墨家学说的总纲.  相似文献   

10.
湖南是个语言宝库,境内不仅有属于壮侗语族、苗摇语族、藏缅语族等3个语族的少数民族语言,且汉语方言就有湘方言、赣方言、北方方言、客家方言等4种,还有乡话和湘南土话等归属未定的方言。常宁方言属于湖南境内的赣方言。清朝常宁籍举人、后官至安徽巡抚的唐训方,同治7年辞官归里后所著《俚语征实》,记录了一些常宁方言的词汇和俚语等。1935年,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董同履禾调查过常宁方言,描写了常宁方言的音系。50年代,湖南开展方言普查,其中涉及到常宁方言,并颇有见地地把常宁方言列入赣方言区。1989年,童正谊、毛秉生《常宁…  相似文献   

11.
许多学者认为兼爱是墨子站在当时平民阶级或劳动人民的立场上提出的一种不含有阶级,而讲究平等、无远近、无尊卑、无差等的爱。本文以为这只是看到了墨学思想的表象,是对墨学的一种理解偏差,兼爱是一个矛盾的理想,是墨子在坚持等级制度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对人的道德自觉。兼爱说自产生就存在着矛盾,其中包含了墨学发展的许多潜在的悲剧因素,这将墨学引入一种尴尬。这种尴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无法实行带来了教义的空泛,二是造成了墨学的易被误解。误解始自孟子的非理性批判。将墨子与先秦其它诸子相比其传承之由显到隐令人感喟,与西方犬儒学派相比其用意之善而见谤也令人遗憾。  相似文献   

12.
墨子作为一名杰出工匠出身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思想中含有许多职业教育方面的因子,这些因子与西方近代的一些成熟的职业教育思想异曲同工,对高职学生的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仍有启示意义,值得阐扬。从院校、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阐扬墨子思想中的职业教育因子以期更好地运用于于现实职业教育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3.
高平是山西省晋东南地区的一个县级市。高平方言的四字格俗语,使用频率高、数量多、口语化,积淀着高平方言语音、语法、语用方面的许多特点,也积淀着当地特有的文化,值得研究。文章主要探讨高平方言中四字格俗语的结构方式及其修辞特色。  相似文献   

14.
"报本反始"观念至少在殷商时期已经生发于人们心中,至《礼记》则正式拈出了"报本反始"这个词,分别见于《礼记·乐记》《礼记·祭义》《礼记·礼器》和《礼记·郊特牲》中。其中,《祭义》《礼器》《郊特牲》重点阐释了"礼"的"报本反始"内涵,《乐记》在礼之外,则突出阐释了"乐"的"报本反始"精神。它从人体、他人和集体、天地自然三个维度,深入阐释礼乐的"报本反始"意义,给后世以深刻的启发。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滕州辛绪及周边村庄加快了从传统礼俗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形成一种地方性礼俗:喝喜酒,不收喜礼。这一礼俗的形成既有地方历史文化渊源,也是传统文化观念在新时期同经济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产物。这一礼俗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礼俗的形式,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引发我们对传统与现代不同文化观念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类”的观念在中国古代逻辑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发展演变经历了漫长的时期,在《墨子》中才以思维规律规定的形式固定下来,而“类”作为真正意义上的逻辑范畴并被自觉运用也是从墨家开始的。墨家逻辑思想代表着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最高成就,尤其是对“类”观念的阐述上升到了理论高度。墨家“类”观念有重要的逻辑意义,其“类”观念是中国古代的推理类型——推类的基础,只有搞清楚中国古代“类”的观念,才能正确理解推类。  相似文献   

17.
绩溪民俗词是绩溪民俗历史发展和绩溪方言历史演变的产物.绩溪民俗词是绩溪民俗事象在方言中的反映,是绩溪方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绩溪方言区别于其它方言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乐记》是汉代编辑而成的《礼记》申的一篇,《乐记》可以视为先秦儒家音乐研究的经典之作,该篇论述了音乐起源、本质、功能及其艺术规律,集中体现了儒家的音乐观念,其影响涉及後世的许多领域。《乐记》中儒家的“乐教”思想封认识早期儒家的“乐教”主张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特定视角,即方言词语与地方风俗文化的三个小方面,“同一词语在不同地方的不同比喻用法;同一词语在不同地方表示的不同意义;同一意义在不同地区用不同的词语表达”看地方风俗文化来论述方言词语与地方风俗文化的联系,以期给方言与文化的学习研究提供一些思路和视角。  相似文献   

20.
孔子尚文武周公之道,墨子背周道而用夏礼。由于二者所处的政治地位、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以他们为代表的儒墨两家在文艺观上也存有差异。本文阐述了孔墨二人在文质观和美学思想上的异同,并分析了由此而带来的曾经同为"显学"的儒墨两家的不同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