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操是一个乱世枭雄,同时他也是三国时期最重要的文学家之一。在他戎马一生当中,写下许多著名诗篇,目前所发现的他所留下的诗歌全部都是乐府歌辞,上承汉乐府诗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创作精神,他的诗苍茫雄浑,气象万千。在阔大的气势之下,又充满浓浓的感伤情绪.这些感伤情绪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纷乱的时代环境的影响,二是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悲悼,三是汉乐府民歌的沾溉。  相似文献   

2.
乔霞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6):119-120
通过黄巾起义发家的曹操,在不断地战争中有了统一天下的愿望。由于曹操的谋略、品行和军事才能,在其周围聚集了一批文臣武将,在他们的协助下,曹操的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形成了独立的政权。建安元年,曹操建都许昌,以许昌为基点展开了统一天下的一系列军事征伐。曹魏政权对许昌也进行了一定的开发,一方面促进了许昌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曹魏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梁南是"归来"诗歌群落中的重要代表,他在黑龙江写下了很多诗歌作品。时代给予梁南的精神创伤和心灵之痛十分深刻,而诗人梁南用生活的矿藏将苦难玉成了诗,将个体之痛升华为精神财富。梁南的经历与诗歌,反映了极左时代中的一代知识分子悲剧命运与理想、道德追求,他无疑是用诗歌表现忠贞理想悲剧诗人中最淋漓尽致的一位。  相似文献   

4.
曹操即是政治家和军事家,还是一位才气豪迈、出类拔萃的诗人,他的不少作品中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用质朴的形式披露胸襟,诗作"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慷慨中隐悲壮,豁达中观苍凉,气势雄浑,成为"建安风骨"的风格特征.《短歌行》为其代表性的"言志"之作,昂然回旋地抒发了自己的雄心壮志、积极进取的豪迈心情和对人生的感慨.这首诗在思想内容还是艺术上都与时代相结合,虽有年华易逝"人生几何"的慨叹,但主题深远,气势充沛,洋溢着积极进取的精神,激荡着一股慷慨激昂的感情,发出了一曲求贤思才"天下归心"的时代英雄的正义呼声.  相似文献   

5.
曹操对待神仙方术的态度是相信方术不信神仙 ,但由于时代人文精神的高扬和文学的自觉 ,促使曹操创作了不少的游仙诗作。在游仙诗创作过程中 ,因其理性意识与神仙思想是对立的 ,又使作者陷入了新的矛盾。这一矛盾是悲剧性的 ,并表现出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正是如此 ,其游仙诗为后世开创了借游仙抒怀的范型  相似文献   

6.
造成李商隐人生悲剧的原因,一是晚唐时代政治的腐朽和社会的黑暗,其中尤以党争的影响最为重大,使得他的政治理想在现实环境中必然落空;二是诗人自身性格情感的内在矛盾冲突,他的家庭出身、自负与自卑相扭缠的性格、对高洁脱俗品格的追求以及多情善感的特点,是导致他人生悲剧的主观原因。两者相互作用,成就了李商隐的悲剧人生和诗歌特质。  相似文献   

7.
苏曼殊是中国近代一个颇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生活在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新旧思想的矛盾斗争影响了他,加上他特殊的家庭境遇和飘零的身世,形成了他复杂矛盾的世界观。单就文学方面而言,他诗歌创作中所流露的忧愁伤感的情调,与其所译诗歌中雄浑壮阔的气势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广为讨论的话题①。在前人研究、著述的基础上,本文试图从苏曼殊的诗歌创作与诗歌翻译之间的差异入手,进而对他在文学翻译方面的一些现象进行梳理,最终结合时代与他自身的特点,从苏曼殊的人格理想与现实的联系与分野这一角度对这些问题和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农民工文化"为视角,对祥子的人生悲剧进行了深入分析,文章认为,他是一个农民工,其悲剧命运产生的根源不仅在于他所生活的时代和腐朽黑暗的社会,也在于其农民意识与城市文明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他是20世纪初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无数渴望融入城市而又不得融入的农民工典型.  相似文献   

9.
曹操即是政治家和军事家,还是一位才气豪迈、出类拔萃的诗人,他的不少作品中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用质朴的形式披露胸襟,诗作"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慷慨中隐悲壮,豁达中观苍凉,气势雄浑,成为"建安风骨"的风格特征。《短歌行》为其代表性的"言志"之作,昂然回旋地抒发了自己的雄心壮志、积极进取的豪迈心情和对人生的感慨。这首诗在思想内容还是艺术上都与时代相结合,虽有年华易逝"人生几何"的慨叹,但主题深远,气势充沛,洋溢着积极进取的精神,激荡着一股慷慨激昂的感情,发出了一曲求贤思才"天下归心"的时代英雄的正义呼声。  相似文献   

10.
针对曹操诗歌的研究,很多人都仅从艺术论艺术,用苛刻的眼光把曹操当成纯文学家来评价其诗歌,殊不知曹操平生志在政治与军事,文学乃是他的"第三产业"。为此,他的诗歌风格必然趋向于务实.政治性、应用性强,但正因他有政治家的博大襟怀、气概,所吐之音处处显现一股王者之气。本文试求从曹操王者之气高度向其诗歌作居高临下的俯视扫描。  相似文献   

11.
论曹操     
黄志基 《考试周刊》2008,(6):129-131
曹操,是三国时代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诗人,他统一中原,实行屯田制,对社会的发展,疆土的巩固,诗歌的发展,都做出了一定贡献,曹操形象一直颇受关注,各是其是,各非其非,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作为艺术形象的曹操,是写得非常成功的.罗贯中在塑造曹操时,集民间、历史、个人因素于一身,从而将一个光辉典范的艺术形象永远留在了人间.  相似文献   

12.
李金泽 《安康学院学报》2009,21(5):52-54,74
曹操在汉末军阀混战的特殊历史时期,敢于冒天下之指责,担当起消除割据、统一中原的历史重任,并运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策略统一了北方,为最终结束长期军阀混战的局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这种历史责任担当意识,体现在公文中,就是敢于反传统、反正统的思想;体现在公文语言特点上,是强势语言,富有气势,以气取胜.  相似文献   

13.
杜诗是杜甫用一生心血凝结而成的,杜甫的一生,由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形成的理想幻灭之感,国弊民瘼所引发的忧国忧民之情,流离困踬所产生的怀乡思亲这心以及生活困顿所造成的生命衰谢之叹,时时萦绕于诗人心头,这使他的诗歌渗透着浓度的悲剧情感,凸现了时代社会的悲剧和人生自我的悲剧,表现出一种绵绵不尽,挥之不去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4.
杜甫的一生是辉煌的,他的一生也是悲剧的,"立功"仕途的悲剧是由于政治黑暗、吏治腐败、安史之乱与建功立业、重振家声、执着的性格之间尖锐的矛盾,这是理想与现实不了调和的矛盾。仕途的悲剧直接或间接导致了生活的悲剧和"立言"的悲剧。生活的悲剧是由于贫困和老病。立言的悲剧是由于诗人的风格与当时主流的盛唐气象相异而不被认可。这种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互相影响,综合形成了杜甫诗歌的悲剧色彩,并可以从中探讨杜甫人生悲剧的成因。  相似文献   

15.
屈原的悲剧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以至文化史上占据重要位置的一位人物,同时也是上演"人生悲剧"的典型角色.基于这一认识,作者综合屈原所处时代、社会和他的人格、思想、精神以及相关论述资料,试对其悲剧作简要分析,并期待今人能从中得到一点有益的人生启示.  相似文献   

16.
郑微 《考试周刊》2015,(10):11-12
曹操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推动者,他不仅继承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还在许多方面对乐府诗进行了改造:扭转了文人对乐府诗的态度,突破了汉乐府歌辞、歌曲对应的死板形式,在内容上打破了题目、内容一致的原则,拓展了诗歌的题材与表现范围,扩大了叙事的空间,增加了抒情的程度,等等。曹操对诗歌改造,为后来文人诗歌的发展与繁荣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刘基诗歌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基以他的才学和独到的政治才能和政治眼光铸就了一般人无法达到的辉煌,但纵观刘基的诗歌却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所不在的悲剧意识和悲剧情怀,这种悲剧意识和悲剧情怀既源于儒家积极用事的人生理想和黑暗现实的矛盾,也来源于儒家思想价值体系内在的矛盾,面对这些矛盾和危机,刘基没有采取消极避世的人生态度,而是在儒家理想的支撑下积极面对现实.  相似文献   

18.
曹植诗歌成就不仅表现为创作数量和思想内容的丰富,更为重要的是,他的诗歌创作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成了中国古代丈人诗之滥觞.然而,由于时代环境和其自身性格的拘囿,注定了他政治上的失败,从而使他的人生也因此充满了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19.
“建安风骨”能够成为中国诗歌史上一个永恒的诗歌范式,曹操的作用不客忽视。他是政治之主,也是文坛之主。他以自己的政治地位和诗歌创作,带领建安文人展示出不朽的生命风貌。本文追溯曹操生命情怀的渊源,从对生命的哀挽和对生命的追求两个方面阐释了曹操诗歌中的生命情怀。  相似文献   

20.
被人们称为一代枭雄的曹操,不仅仅是我国汉魏时期的大政治家、军事家,而且还是一位慷慨激昂的诗人。如果就其诗歌的沉重与历史感言之,其悲凉慷慨,在中国诗歌的历史上,大概只有杜甫之抑郁沉雄可与之比配。作为执掌社稷的诗人,曹操在他走向暮年之际,又是一种怎样的情怀呢?本文试对其晚年的诗作作一扫描,去领略一下一个大英雄的豪情。 曹操晚年眼见三国鼎立,力不从心,他已清楚意识到自己亲手或在自己有生之年里统一天下的希望已无万一可能。尤其往后的时日,自己年岁越来越大,事业的道路越来越难走。因而在《秋胡行》的第二首有如此的神仙世界。 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经历昆仑山,到蓬莱;飘飖八极,与神人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