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静 《考试周刊》2012,(65):11-12
屈原的人生是悲剧的人生,这更体现了伟大诗人屈原的人格美,体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敢于直面人生,不向邪恶势力低头的斗争精神。  相似文献   

2.
《离骚》是屈原在政治上遭到挫折后。对过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探索。在孤立无援的困境中,屈原一生坚持真理,不妥协从俗。至死没有停止对完美人格和美好政治理想的追求。他用自己的人生悲剧塑造了一个文学上具有巨大的精神感召力的伟大艺术典型。  相似文献   

3.
王振栋 《文教资料》2008,(28):59-61
处于"历史轴心期"的战国时代,社会动荡,战乱纷争,促成了"士"阶层的产生.中国士人理性精神的觉醒,以国事为己任,直言劝谏,充当"帝王师"的角色.屈原作为士中最杰出的一位,拥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胸怀,但社会的黑暗,以及自身的各种因素导致了屈原崇高的悲剧,以死殉道,彰显了屈原独特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4.
屈原和司马迁是我国历史上两位伟大的文学家,他们不仅以作品传世,更以光辉的人格魅力为后世文人树立了一面旗帜。本文从他们两位的人生悲剧入手,从悲剧的起因、发展和结束三方面来比较他们在面对不幸时的相同和不同选择,由此看到伟大的作品源自于作者高尚的人格及其对正义和真理的追求。  相似文献   

5.
杨静 《安康学院学报》1996,(2):14-18,21
论述屈原悲剧的审美意义,并从屈原所处的时代和他的个性特征,生平遭遇等方面来分析这一悲剧的成因;再从屈原对后世的影响中探讨其人格美的诸多方面。同时将屈原的悲剧和人格美结合起来,作进—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的作品与屈原楚辞所表现出来的悲剧精神,虽因历史文化背景、民族风格等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但其对命运的思索与抗争却又十分接近,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剧性的人生抉择,是其悲剧的起点和终点。找到两者的契合点,对比较研究古希腊和楚文化中的悲剧精神有价值。  相似文献   

7.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悲剧价值的人物之一.他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美好政治理想被现实击毁,最终选择了自沉汨罗.他的悲剧,是一个政治家的悲剧,是一个伟大灵魂的悲剧.屈原及其作品具有突出的悲剧美学特征,其悲剧性表现在政治理想和人生命运两个方面.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是屈原悲剧的根本原因,性格和对完美人格的追求是屈原悲剧的重要心理原因.屈原以其进步的思想、高洁的人格、不朽的作品和九死不悔的精神让后世哀思和仰慕.  相似文献   

8.
司马迁是在发生了时空置换的文化差异中来解读屈原的。在史官文化的感召下,司马迁剖析了造成屈原悲剧的社会和思想缘起,再以儒家的文艺理论对《骚》进行了文化定位,纳《骚》入诗,揭示了创作主体的悲剧心态和作品的悲剧精神。司马迁还从游士文化角度和道家观念出发,反思屈原命运的最后结局,寄寓了司马迁复杂的情绪和人生感喟。论文最后分析了司马迁作这种解读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9.
屈原性格执著、孤独、倔强,忠贞,内心充满矛盾,有着浓厚的爱国热情,积极进取,闪耀着民本思想的光辉.对屈原性格形成产生影响有三种因素:楚国地域文化;诗人气质等个性因索;生平经历、思想等杜会原因,而悲剧性格是屈原选择自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屈原的自杀是必然的。在当时的情况下 ,死是他最好的归宿。这是由他天赋的内美、高尚的人格和南楚文化影响下所形成的浪漫气质所决定的。他的身世、修养、气质是他走上悲剧道路的必然原因 ,而朝廷的腐败、政治的黑暗则是他自杀的外因  相似文献   

11.
屈原的悲剧带有必然性质已经在古今视域融合中被人们广泛地接受和认同。从阐释学的角度讲,屈原的悲剧实质是一种存在悲剧。他用个体存在的毁灭作为代价向人们揭示了生命内部所有的尖锐性、复杂性、荒谬性,以及生命存有的整个重负。究其根源,屈原准宗教性的知性思维方式与他悲剧的诞生不无关系。所以,更深层次地解读屈原带有意志性质的存在悲剧还应从他"国身通一"的思维切入,以屈原独特的世界观和价值关怀为视角,才更有利于对屈原的悲剧作出人性的解读。  相似文献   

12.
凝望人间——《青衣》悲剧内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飞宇的中篇小说<青衣>有着丰富的悲剧内涵,即人性的悲剧、人生的悲剧和艺术的悲剧.人性的悲剧在于人性中的"低劣部分"得以不应有的放纵和滋养;人生的悲剧在于自然法则无法摆脱和超越;艺术的悲剧在于社会的异化.而希望的出路则有待于人性的提升和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3.
屈原人格特质中蕴含着悲剧性的内核,由其悲剧人格所导引的生命意识、批判精神迥异于其他士人的理性思维。在孔子止步的地方,屈原采取了激烈的抗争、极端的自杀方式。死亡成了延续生命和摆脱臣妾意识的最高方式。庄子和屈原在批判对象、批判深度上判然有别,二人的批判精神显示了鲜明的个性色彩。和孔子、庄子等士阶层比较,屈原为先秦实践理性提供了富有鲜明楚文化和个性色彩的理性价值。  相似文献   

14.
屈原是中国悲剧意识的象征,是中国悲剧文化的先躯,他所象征的是当时中国各种文化融合后的一种新的文化“化合物”,这种新“化合物”的特质在于不避人、不避世、不避身,是中国悲剧文化意识中的精核.  相似文献   

15.
悲剧意剧既是屈原在中国化史上的意义,也是屈原思想的化背景之一。它是整个楚化中一个反复演泽的母题。本选取了其中历史、神话、观念、巫风和学作品等几个方面予以诠释。  相似文献   

16.
屈原的人生悲剧既是他个人性格气质与文化传承的矛盾冲突所致,又离不开他个人所处环境的影响,其中更重要的是前者。他受儒家文化影响,在“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之间游移,不能果断抉择;他性格中激昂热忱与内敛隐忍兼具,两方面激烈的冲突伴其一生;他具有政治家的清醒执着、文人的清高孤傲,在现实中二者不可调和,使屈原最终成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失败的政治家。  相似文献   

17.
屈原的悲剧 ,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 ,也不仅是楚国的悲剧 ,而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悲剧。屈原的品格、追求和作为的确是廉洁、高尚和正当、正确的 ,是符合人类理性和历史的必然潮流的。但楚国当时的社会环境的恶劣和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弊病使得屈原及类似屈原这样的志士仁人难以避免悲剧的命运。这足以给我们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毕飞宇的中篇小说《青衣》有着丰富的悲剧内涵,即人性的悲剧、人生的悲剧和艺术的悲剧。人性的悲剧在于人性中的"低劣部分"得以不应有的放纵和滋养;人生的悲剧在于自然法则无法摆脱和超越;艺术的悲剧在于社会的异化。而希望的出路则有待于人性的提升和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9.
屈原是政治家,也是误入官场的诗人和艺术家。社会角色的错位,使得屈原的政治抱负与政治智商不平衡、政治主见与诗人个性不兼容、政治义务和文化使命难取舍,这也就注定他的人生必有一个极其悲壮惨烈的尾声。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辛弃疾悲剧人生的分析 ,探讨其悲剧人格构成。其抗战爱国人格、高洁刚直人格、深沉忧患人格对社会主流人格的超越决定了其悲剧人生的必然性。并探讨了这种人格的形成渊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