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在《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一文中指出学生自治是"学生结起团体来,大家学习自己管理自己的手续"。从学校方面来说,就是"为学生预备各种机会,使学生能够大家组织起来,养成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一直在城市工作的我,有幸在农村支教一年多,接触到不少农村的学生。他们很多都是留守儿童,在接触中,我深深地感到探讨乡村学生的自治问题很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非常荣幸获得首届福建省同心行知乡村教师奖,这是笔者对在农村工作八年以来莫大的鼓励,也为自己感到骄傲和自豪。经过这次学习也深深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邹开煌教授也专门为我们这批乡村教师学员,作了《举陶行知乡村教育之旗 做行知式"四有好老师"》有关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理论基础及发展方向的讲座,为笔者今后的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一、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理论基础邹开煌教授强调的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理论基础,对于我个人来说也是最薄弱的方面。陶行知先生是  相似文献   

3.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和苏轼的《石钟山记》都是游记散文。但是,这两篇山水游记与一般的山水游记不同,它们不侧重写景抒情,而是借记游寓理言志,别具一格。《游褒禅山记》精辟地论述了志、力、物三者的辩证关系,作者指出:要知难而进,才能极尽"非常之观";还指出求学时"深思而慎取"的重要性。《石钟山记》是一篇带有考辩性质的游记,强调对任何事物做判断,必须"目见耳闻",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学生中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作文作文作死人”,提起写作文,学生就有一种恐惧感,作为教师,我们应如何引导学生克服这种作文难的现象呢?在此本人谈几点看法,供老师们参考:一、老师必须引导学生多观察、多积累1、从实践中积累。《游褒禅山记》不能说与作者王安石亲身游历褒禅山无关,《平凡的世界》不能说与作者路遥生活的土地和经历无关,所以我们的学生平时也要养成勤观察、勤思考勤动笔的习惯,要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不要一心只读圣贤书,要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积累,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争取做…  相似文献   

5.
指导思想:叶圣陶同志说:“多少年来,语文教学的效果不怎么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没有认真做调查研究。要研究,首先就得调查。我希望咱们多做些实况调查。”邓小平同志为景山学校题词,指出教育要面向四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了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作一点工作,近一年,我对部分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实况,特别是课外阅读的情况作了一次调查。调查范围:安徽省大别山区及沿江江南部分农村中学的学生、教师、回乡青年、农村学生家长等。调查情况:宣城县寒亭中学有学生近四百名,一般坚持课外阅读的学生只有1.5%,绝大多数学生是有书就读,无书就罢。八三年学生自己订阅报刊的数量有所增加,但全校七个班,也只有20人订了《语文报》或《中学生》《作文通讯》等报刊。南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从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目标出发,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学习,发动学生走出教室,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进行调查研究,是利用社区资源的主要方式。"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农村中学,学校周边建有许多食品加工小作坊,农村学生家庭中也有利用传统的发酵方法煮酒和制作豆制品的习惯。为了更好地学习人教版教材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的内容,笔者积极利用社区资源和家庭  相似文献   

7.
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是我国古代文学中山水游记体的开山之作。在《永州八记》中,柳宗元实践着“文以明道”的文学主张和“情在景中”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8.
车君玲 《中国教师》2012,(18):70-72
<正>何为善?《说文解字》中写道,"善,吉也"。《国语·晋语》中有言:"善,德之建也。"老子说,"上善若水"。西方哲学家柏拉图道,"真实的善是每个人的心灵所追求的,是每一个人作为他一切行为的目的"。在笔者看来,"善"即存善心、行善事和说善话。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改善当下德育效果不佳、孩子的品行令人担忧的现状,我们在学生中以善行教育为切入点,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了"日行一善"的教育实践活动。一、日行一善"日行一善"即要求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每天坚持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至少做一件好事,并将其记录下来,然后去体会做好事的双重意义(既为别人带来了方便,也给自己带来了快乐)。  相似文献   

9.
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是寄情于山水的杰作,通过山水的描写,展示出自己的性格和情怀。柳宗元的仕途失意及文艺干预社会的文学观是其《永州八记》风格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0.
民国乡村教育运动对农村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以陶行知、晏阳初、梁漱溟等为领头人的爱国知识分子发起了乡村教育试验运动,他们抱定科学务实的态度,在进行广泛深入的社会调查基础上,以各自乡村教育理论指导实践,开展以乡村教育和乡村社会改造为主旨的“乡村教育运动”.反观这段乡村教育运动史,结合当前新农村教育建设活动,对特岗教师和大学生村官的启示为:常怀悯民救世之情,激发强烈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扎根农村教育建设;立足农村,农化自己,在与农民相结合的征程上谱写三农建设新篇章;抱定科学务实的实践态度,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全面改造发展新农村.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财经类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支撑。将大型乡村社会调查设置为财经类高校学生全员参与的通识课程,组织学生深入农村进行大型问卷调查和访谈,并开展课题研究,是近年来部分高校在本科人才培养中的一项创新举措。大型乡村社会调查实践应明确价值观、能力和素质等目标,基于项目化学习(Project Based Learning,简称PBL),完整实施社会调查中准备、调查、分析、汇报阶段的实践教学流程,以此达到培养“新农”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是寄情于山水的杰作,通过山水的描写,展示出自己的性格和情怀,柳宗元的仕途失意及艺干预社会的学观是其《永州八记》风格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3.
农村学生因为阅读面窄、见识少,往往是教师布置一篇作文后,学生无从下笔,无话可写,笔头咬破,眉头皱裂,思之半天,对纸无语。如何改变这种难堪的局面,让学生有话可写,并且能言之有序,叙之有理,抒之有情,不畏惧作文呢?一、整挖写作素材《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多角度  相似文献   

14.
<正>[教材分析]"预防犯罪"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内容。本框既承接了上一框"法不可违"内容,将学生对法律的了解由一般违法延伸至犯罪,又引导学生认清犯罪的危害及后果,为下一框"善用法律"探索如何面对侵害和违法犯罪做了铺垫。八年级上册教材内容落脚于社会公民养成,而社会公民培养离不开规则。法律作为最刚性的规则,是  相似文献   

15.
一、实施社会实践活动课之目的 社会实践活动课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周围.地理课上学到的知识有时距离学生太远,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杜威说"教育之外无目的",即教育之目的在过程中,强调儿童在现实生长、生存和生活的意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课,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通过调查,使学生对自己的周围和家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使其作为具体的人、现实的人、生长的人充分体验到生活和生存的意义,享受生活和存在的过程幸福及需要的满足.如"农业的区位选择"对于城市中成长的学生是很陌生的,可安排调查活动,调查本市的蔬菜基地、花卉基地,了解本市的农业产品、牧业产品、渔业产品以及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既可理解这部分地理知识,又使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树立为家乡建设服务的志向.  相似文献   

16.
山水游记,是《柳河东全集》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文学史家以为,《永州八记》是我国山水游记文学的典范性作品,而《小石潭记》又是《永州八记》中的极品。包括《小石潭记》在内的《永州八记》是游记写作的楷模,让我们从《小石潭记》中揣摩游记应该怎样写。?《小石潭记》告诉我们:写游记,要把自己写进去,首先要写自己的游踪,不过,游踪只须写必要的,不宜过繁。文章开头就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最后又写“坐潭上……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写了这次游览…  相似文献   

17.
一、学情调查"《学会例证》议论文写作指导"是使用苏教版教材的我校初三年级的一次议论文写作指导课。我拟用例证议论文的典范之作——吴晗的《谈骨气》作为例子来辅助教学,可吃不准有关情况,于是笔者在自己所教的两个班级做了调查。学生小学时没有在教材上学过"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苏教版7~9年级语文教材也未选吴晗的《谈骨气》。他们在课外也没读过吴晗的《谈骨气》。只有两名学生在课外读过"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仅仅是故事,并没有接触到对这个故事作什么分析的文字。  相似文献   

18.
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我注意结合农村实际,重视加强实践环节,努力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主要做法如下: 一、调查访问求真知根据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和教材,我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调查、访问,让学生自己掌握第一手资料。我教《改革的成绩真大》一课前要求学生进行实际调查。着重了解改革十年来村里发生了什么变化?家里又发生了哪些变化?课堂上,我组织学生交流自己调查了解到的情况,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从衣、食、住、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3,(5):57-58
<正>杜甫有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揭示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阅读是写作的本源,写作是阅读的归宿。高中新课程标准提出:"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在教学中将专题阅读与专题写作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取写作知识,继而进行写作,练就技能。以下是我们结合人教版必修一《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及读本中的《金岳霖先生》教学所做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内容《认识生肖》选自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四年级下《综合实践活动》第13课《生肖与民俗文化》中的第一课时。有关"十二生肖"在三年级下学期的语文课、四年级上学期的美术课上都有涉及。课前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四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对十二生肖有所了解,但对生肖的作用、来历等并不知道,有的学生甚至有对照生肖推算自己一天运程的行为,因此有必要指导学生对生肖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