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0 毫秒
1.
中考物理开放性计算题因条件多样或不足,答案不唯一,使众多考生无从下手。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要先从联系已知量和待求量的物理公式出发,然后对所需条件或筛选组合、或逆向追寻,用不同方向的思路和方法,探求多种结果。请看下面两例。一、条件选择型——顺向推算例1 “5·7”大连空难飞机的黑匣子已经找  相似文献   

2.
简单来说,解答两步计算问题的方法可以概括为四个步骤:一看、二想、三算、四验答。一看,认真看题中的已知条件,即审题的过程。二想就是分析题意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一抓、二列、三找、四补四个环节。一抓,即要抓住题目的本意;二列,根据题目的本意列出关系式,确定类型;三找,根据关系式所需的条件找出已知数;四补,把缺少的条件补充为中间问题。  相似文献   

3.
物理问题的解答过程 ,实际上就是分析题设条件与待求量 ,并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和规律的过程 .因此 ,正确分析题设条件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正确分析题设条件 ,才能抓住题目中的关键点 ,选准解题的物理规律 ,建立已知量与待求量之间的联系 ,达到正确解题的目的 .1 题设条件的分类 :(1 )明显条件 :指在题目中或图形中明显地体现出来的条件 ,它又可分为一般条件和特殊条件 .其中 ,特殊条件是指对解题有特殊关系的条件 ,重点是多解条件和干扰条件 .(2 )隐含条件 :指题目中没有明确表达 ,图形中也未标出 ,但却隐含在题目中的条件 ,它由于具有隐蔽…  相似文献   

4.
在力学计算题中有一类题目已知量很少,而题设条件没有具体值,如果想利用这些已知量求出中间的过渡量,再求结果是很困难的,而有的过渡量根本没有具体值,此时就要灵活运用有关力学知识综合分析、有针对性设过渡量,再找它与题设条件的关系来解答.有的一题还可以有多种解法呢?  相似文献   

5.
解答数学题一般都要经过审题、寻求解题途径、表述解答三个步骤.在这三步中,寻求解题途径是解答习题的关键.那么如何寻求解题途径呢? 一、分析法和综合法是寻求解题途径的基本方法寻求解题途径,首先要深刻理解并充分利用所有已知条件,其次要结合已知条件,用分析法由未知(即所求的结论)找需知,再找需知,……最后找出结论和已知条件之间的联系.如果需知就是已知,解题途径就找到了.  相似文献   

6.
一、认真审题,理解题意“理解了题意,等于题目做对了一半”。审题的目的在于理解题意。审题可分为三步: 一读,即读题一定要连贯地读,边读边想。二画,画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标出关键词语。例如:果园里有21棵桃树,24棵梨树,苹果树的棵数比桃树  相似文献   

7.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这类应用题标准量均为已知,所求问题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求比较量,第二种情况是求标准量与比较量的和,第三种情况是求标准量与比较量的差。怎样判断一道题是求比较量,或是求标准量,或是求比较量的和,还是求标准量与比较量的差呢?这可以从题目的已知分率和  相似文献   

8.
所谓隐含条件是指题目的已知条件并没有明显给出,而是隐含在题目中。在解含有隐含条件的物理问题时,找出隐含条件是解题的关键。如何找隐含条件呢?笔者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认为,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从已知条件中找隐含条件有些物理题目中的必要条件就隐含在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中。例如“眼睛能看清茶物”就隐含着视角为1’;“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隐含着合外力为向心力;“冰水混合物”隐含着温度为OC,等等。2在物理过程或现象中找隐含条件某些物理题所描述的物理变化过程常有其特定的规律,而运动规律就是这道题的隐含条件。…  相似文献   

9.
<正>原题:已知sinα=m,m<1且m≠0,求tanα。同学们因为已经练习过这样一个题目:已知sinα=3/5,求tanα,所以已经总结过求解此类题目应该采用以下步骤:第一步,用平方关系求出cos2α;第二步,根据sinα的正负讨论角α所在的象限;第三步,分象限讨论cosα的取值;最后利用商数关系求tanα。但是大多数同学在求解这道三角函数题目时,还是不知道m的正负情况,对于如何分情况讨论,产生了很大困惑。错解:由sinα=m,得cos2α=1-m2α=1-m2。  相似文献   

10.
数学压轴题以其表述较长、涉及面广、条件多且错综复杂而让考生望而生畏.因此,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抓住三个基本环节.一、形成解题思路的基础———审题1.审题是解题的关键一步.拿到综合题时,不要急于动笔或断章取义地乱套公式,首先要仔细读题,反复审阅.真正把题目的已知条件、最终目的搞明白,努力把已知条件转化到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的应用上,这是解题的关键一步.例1.已知抛物线y=x2+px+q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的负半轴交于C点,∠ACB=90°,且1OA-1OB=2OC,求△ABC外接圆面积.[思路分析]此题表述十分简约,若审题稍不慎,极易出错.(1)…  相似文献   

11.
虞明 《教学月刊》2006,(2):60-61
审题就是从题目中提取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判定,搞清物理情境,明确物理过程,寻找出对应的物理规律。在审题时重点把握以下几个环节。首先读题目。拿到题目后,先粗后细、先整体后局部;先看插图、再看情景;其次审题目,就是审条件和目标,寻清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从而挖掘出隐含条件。读、审的实质是寻找解题的信息,形成解题的出发点。审题程序为:  相似文献   

12.
估算题,在新编的高中物理教材中占有一定数量,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也频频出现。由于这类题目文字简洁,已知条件少,待求量与已知量之间联系不明显,往往使学生束手无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使他们掌握一定的估算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1 物理模型的近似处  相似文献   

13.
数学题目中的条件与所要求解的问题之间必然存在某种联系,对已知条件及待求结论的性质、结构等特征进行全面分析,多角度思考,瞻前顾后,从中管窥到它们之间的隐含的关系,并以此为切入点寻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内  相似文献   

14.
本册教材中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可分为三组:第一组是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第二组从结构上看,只给出两个已知条件;从数量关系上看,是已知两数相差多少(或倍数关系)与其中一个数,求两数的和或差。第三组是已知两数之和与其中一个数,求两数相差多少或倍数关系。第三组题的问题虽然与第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的中考题经常出现涉及中间量的题目.这类题目不能直接进行计算或证明.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是找到适当的中间量,中间量就是已知条件与所求结果的“桥梁”.本文就怎样找题目的中间量给大家举几个例子,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由已知条件求分式的值题型较多,其中有些题目解法单一,若能用数学思想去观察题型,弄清结构,解法颇多.请看如下一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的中考题经常出现涉及中间量的题目.这类题目不能直接进行计算或证明.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是找到适当的中间量,中间量就是已知条件与所求结果的“桥梁”.本文就怎样找题目的中间量给大家举几个例子,供大家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在各地的中考试题中出现了探求动点在运动过程中的移动路径问题,这类问题可以分为两步来解决,第一步:取动点在运动过程中特殊的三点位置探求出动点移动的路径形状.第二步: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求出动点移动路径的长.这类问题都是以特殊情形人手,动中求静,以静制动,把动态问题转化为静态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1.认真分析教材。 (1)本单元教学内容分混合运算和应用题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求两个积(商)之和(差)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第二部分是含有三个已知条件和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  相似文献   

20.
在近几年的物理竞赛或中考试题中,既有考查所学物理基础知识,又有扩大知识能力的视野题,更有考查学生思维能力的题目.解答物理题时,根据题目的物理情境及过程把已知量代入公式时,已知条件不足时我们要找出联系已知量和未知量的中间量,因而设出适当的中间量,在计算过程中再消去中间量.中间量在解题时起“桥梁”或“纽带”作用,下面举例说明.题目1在一条笔直的公路上两端,分别有两辆摩托车,同时相向开出,在离一端80km处两车相遇,相遇时继续驶向前方,到达末端后又立即返回,结果在离另一端60km处两车相遇,求公路的长度.分析:此题是一道常见的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