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峰 《教育革新》2010,(6):12-13
“儿童美德工程”项目是由SOHO中国基金会提出并实施的美德教育培训项目。SOH0中国基金会在我市开展的“美德在我心”儿童美德教育项目,是“儿童美德工程”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在天水市部分县、区学校所进行的美德教材编写、使用、推广实施工作和卫生间的建设工作。“美德在我心”儿童美德教育项目,  相似文献   

2.
王晓华 《甘肃教育》2012,(16):48-49
为了让留守儿童度过一个平安、健康、快乐有意义的暑假,近期,由天水市麦积区妇联、区教体局和区文化馆联合开展的以"爱心助成长、留守不孤单"为主题的"快乐假期——关爱留守儿童在行动"活动正式启动。连日来,来自天水市麦积区道南小学、桥南小学等学校的近150名留守儿童分别参观了麦积区博物馆和龙园,在博物馆里他们个个听得专心、看得仔细、记得认真;留守儿童还走进麦积区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在工作人员的陪伴下阅读儿童科普书籍,上网查看有关资料。活动中,麦积区妇联还为孩子们送上了书包、文具盒等小礼物,并希望孩子们一定要好好学习,  相似文献   

3.
《班主任》2012,(4):74-F0004
近年来,北京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在“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快乐教育理念”指导下,开设了德育校本课程——《美德在我心》,目的是唤醒和加强学生们的内在美德,培养学生的文明生活方式,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学校通过益智健体的活动、动听的音乐、励志的格言和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让他们在快乐的体验中培养美德。  相似文献   

4.
张琦 《辽宁教育》2016,(6):63-64
学校特色是学校办学的总结、积淀与升华,是学校在未来办学中继续追求和优化发展的方向。大连市甘井子区李家小学根据自身办学实际,坚持选择开办具有特色的德育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提升师生的生命质量,为促进学校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一、美德教育的内涵我校办学的核心是"实施和美教育,成就幸福人生",办学总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尚美"。儿童时代是懂礼貌、知礼仪、积美德、  相似文献   

5.
肖川 《青年教师》2007,(1):53-53
快乐是一种美德。言外之意是,不快乐是一种缺德。何以这么说呢?因为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之中,我们都是构成他人生活环境的一部分。人的情绪,不论是积极的情绪,还是消极的情绪,都会相互感染。我相信没有人会喜欢一个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充满抱怨的人,我们都会喜欢那些能够唤起我们对于生活的热爱与柔情的人。  相似文献   

6.
当今,学校时尚的办学理念是“以人为本”、“学会生存”、“发展为重”,而这些理念的核心就是要适应未来的发展需要,让中华的优秀传统美德在每一个人身上发扬光大。因此,学校德育工作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更应该明确的是: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当前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现状迫切需要加强中华美德教育。那么在学校的教育中,如何把中华美德教育有机的同学校教育结合在一起呢?笔者认为要把握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王克坚 《现代教学》2009,(10):12-12
2009学年,长宁区教育局提出了"优化课程、减负增效、快乐成长"的基本要求,在区内7所小学试点实施"快乐拓展日"。作为试点学校之一,我们认为"拓展"不仅仅是学习容量的增加,更是学习途径的多元化,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快乐"不仅仅是没有书面作业的轻松,更是让学生拥有自己支配的时间,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塑造良好的美德与品性,使学生在快乐中有体验、有思想、有创造。  相似文献   

8.
我们华坪小学是一所极普通的学校,从1993年开始,我们进行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课题研究。以家庭美德建设为方向,对学生进行家庭美德教育,对家长进行家庭美德建设的指导,逐步构建了华坪小学指导家庭美德建设的新格局。这一格局主要由  相似文献   

9.
"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子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这是《孟子·告子章句上》的原句。人性本善,但由于现在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使得很多家长对孩子娇生惯养,导致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因此,很多孩子在入园后表现出自私、懒惰、不合群等不好的品行。如何使这些孩子形成美德,传承中华文明成为了许多幼儿园教师苦苦思索的问题。笔者结合SOHO中国教育基金会创编的《美德教育工程》,提出把儿童美德寓于实践活动中,叩击孩子心灵的感受与情感的体验;把儿童美德教育安排在学科教学中,扎实有效地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冲洗,还给幼儿一份天真、善良,让五千年来的中华美德不断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0.
史海芸 《学周刊C版》2014,(3):221-221
“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子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这是《孟子·告子章句上》的原句。人性本善.但由于现在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使得很多家长对孩子娇生惯养.导致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因此.很多孩子在入园后表现出自私、懒惰、不合群等不好的品行。如何使这些孩子形成美德.传承中华文明成为了许多幼儿园教师苦苦思索的问题。笔者结合SOHO中国教育基金会创编的《美德教育工程》,提出把儿童美德寓于实践活动中.叩击孩子心灵的感受与情感的体验:把儿童美德教育安排在学科教学中.扎实有效地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冲洗.还给幼儿一份天真、善良.让五千年来的中华美德不断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1.
身体能够涵养美德,这是身体的自然功能.中国古人把身体的这种自然功能应用到了儿童美德教育活动中,也就创造了中国特有的儿童美德教育方法--通过对儿童的身体加以培养以便让儿童的身体涵养美德的教育方法,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在中国古代的家庭教育中.  相似文献   

12.
宜昌市西陵区绿萝路小学针对时下学生校园生存状况,尝试从学生文化入手,让学生管理突显儿童立场,让学校生活回归儿童世界,为学生提供一种有儿童的味道、有生命的气息、有宽厚的品质的校园文化,让校同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家园. 有儿童的味道 校园是学生成长的场所,学校要创造具有儿童视角的、能让他们由衷喜爱的校园文化.校徽以抽象的绿萝叶形象,寓意每个孩子在教师的精心呵护下成长.校歌以"绿萝少年"命名,快乐歌唱新时代少年的心中梦想.学校大厅中的常青树,是智慧之树、生命之树,正如德国著名作家莱普曼夫人所说,这棵树的生长,需要有绮丽的幻想,还要有非凡的勇气.  相似文献   

13.
如何让小学教育成为满足人类生存发展最基本权利的阳光工程,让学生享受公平的教育资源,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幸福和快乐?我提倡实施“开放教育”。就是拓宽儿童  相似文献   

14.
快乐是一种美德。言外之意是,不快乐是一种缺德。何以能这么说呢?因为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之中,我们都是构成他人生活环境的一部分。人的情绪,不论是积极的情绪,还是消极的情绪,都会相互感染。我相信没有人会喜欢一个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充满抱怨的人,我们都会喜欢那些能够唤起我们对于生活的热爱与柔情的人。  相似文献   

15.
美德是崇高的体现,崇高源于人们对自身渺小的意识和对绝对的敬畏。作为美德的渊源,尊崇既与人的本性中所具有的同情、怜悯等先天情感有关,也需要通过后天的培育来使其不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德源于尊崇。现实教育生活中儿童价值引导的缺失、教育仪式的形式化乃至消逝均是尊崇教育消逝的表现。尊崇教育的消逝使得儿童的道德存养变得异常艰难,更不利于友爱、合作、信任等的良好公民品格养成。因此,重新认识尊崇教育的价值,通过践行尊崇教育来培养儿童的美德是当前儿童道德或美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立足儿童视野,以儿童化语言、游戏化学习方式、自由化学习等途径,凸显阅读学习的乐趣,唤醒童心,引发童趣,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快乐天地。  相似文献   

17.
一、基本美德基础学校负有儿童的伦理、道德教育的职责。目标是所有学生在毕业后成为拥有充分责任感的一个公民。敬重、同情、忍耐等等七个基本的美德,作为基础学校的指针受到重视。这是因为,它同学习一样,将会使人们的人生熠熠生辉。前面,我们讨论了基础学校的三个优先事项。即形成学习的共同体;统合课程使之拥有一贯性;营造丰富的学习环境。本文提出第四优先事项——人格教育。以往教育的焦点在于身体、智力以及精神。美德是在  相似文献   

18.
美德教育的四个途径天津市宁河师范学校刘松慧目前,对青少年学生的美德教育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怎样加强对学生的美德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以为,在制定必要的道德规范、灌输基本的道德常识的同时,必须认真探索进行美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正>江苏省泰州实验中学创办于1950年,位于泰州医药高新区。学校一贯倡导"美德教育",美德行为让全校师生如沐春风。学校重视师德师风建设,让教师争相尚美崇善,教师用自己的美德善行感召学生。学生心怀感恩,将感恩之情汇集成册,汇成了一首动人的歌。如今全校师生带着美德且行且歌,开出了一路美德之花。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江苏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地处中关村科技园,是一所年轻的充满活力的学校,目前有学生6500余人。为了让学生拓宽视野,了解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从小树立民族团结的意识,2008年10月,学校启动了"牵手各族伙伴,传承中华美德"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倡导民族团结教育进校园、进班级、进课堂、进家庭、进社区,要求全校每一个班级都要牵手一个少数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