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文学史上,一大批优秀的浪漫主义作家借助丰富的想象间接地反映现实生活,揭露社会矛盾,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的作品是自我理想的载体,是强烈情感的依托,体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文学的浪漫主义是在现实基础上反映理想的,它植根于现实,真实形象地反映现实的本质。浪漫主义作品的真实性,往往不是形似,而是神似。优秀的浪漫主义作品,想象丰富,构思奇妙,能曲折地反映现实,具有特殊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2.
黄药眠是创造社后期重要的诗人和诗论家。黄的早期诗作 ,既有独特的风格和很高的艺术价值 ,又体现了创造社不同时期的文学特征 ,因而在创造社文学倾向发展历程上有重要意义。在艺术特征上 ,黄诗突出表现了浪漫主义的生命创造、理想追求和个性表现等特征 ,但黄诗的浪漫主义既不像郭沫若那样雄强自信 ,也不像郁达夫那样一味的悲观感伤 ,而是一种在理想与个性带动下的既有飞扬的遐想 ,又常在现实生活的挤压下迸发出铿锵强音的兼具感伤与感奋之意的浪漫主义。因而黄药眠的早期诗作在我国现代文学的浪漫主义流派中独具特色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最令人瞩目的音乐流派是印象主义音乐。当时,浪漫主义已走到其尽头,无论在文学、美术、还是音乐,各个领域都已相当完美地体现了浪漫主义的理想,因而在浪漫主义之后,不可避免地要出现一个新的在理想上、风格上的改变。  相似文献   

4.
赵宏维 《文教资料》2007,(12):75-77
悲剧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作为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的雪莱,毫不例外地在他的诗作与人生中表现了这一点。本文从社会背景、浪漫主义的宣言、诗人的诗学观以及诗人本身的命运和作品的角度,探讨雪莱的悲剧精神。正如悲剧本身一样,雪莱的悲剧精神缘于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和不可协调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思潮 ,自五四时期的兼容现代派文学因素 ,2 0年代中期的与现代派文学互相渗透 ,到 30年代各自在相互疏离中走向成熟 ,直到 4 0年代由新浪漫派小说推进了与现代派文学的融合等 ,其发展过程相当程度地受到在西方相继出现的这两种思潮在中国的共时性影响。同时 ,中国浪漫主义者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 ,很容易循内面表现的原则深入到人的潜意识 ,从而走向现代主义。浪漫主义文学借鉴现代派诗的意象艺术和现代派小说的直觉表现 ,因意象艺术和直觉表现在中国文学史上源远流长 ,它们成为连接浪漫主义与现代派文学的艺术媒介 ,也就决定了中国现代浪漫主义的民族特色 ,即它是开放性的 ,比西方浪漫主义调子低沉 ,它与现代派文学的边界有点模糊。这些促成了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思潮在 2 0年代末、4 0年代和80年代中后期三次向现代派文学分流。最后一次分流是在新时期初浪漫主义短暂回归后 ,人们因信仰危机开始反思个体存在的意义 ,体验到荒谬感 ,从而使浪漫主义超越了自身而整体性地汇入了现代派文学潮流中 ,作为思潮的浪漫主义至此画上了句号。  相似文献   

6.
才子佳人小说是以“才子”、“佳人”的遏合遭际为主要内容的、表现作者爱情婚姻理想和人生价值现的小说流派。这种婚姻理想体现在三个方面:选择婚姻对象的标准不是门当户对,而是情投意合;婚姻的决定权不在父母之命,而是自主自择;婚姻理想的实现不仅是功名的追求,更是情感的延伸,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明清才子佳人小说是对当时淫情小说的反动,以其浪漫主义色彩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在他的中篇小说《边城》中。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歌颂了原始、古朴的农村生活图式和淳朴、完美的人性。构筑了作者心目中田园牧歌式的理想乐园。同时在翠翠与天保、傩送之间的爱情悲歌中,通过一系列意象,表现出作者理想模式的坍塌。以期引起读者对现实社会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李白和拜伦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天才诗人,人们赞颂他们的卓越天才,更加景仰他们的人格品质。他们的影响不仅在文学方面,更在于他们对自由、理想执着追求的伟大精神方面。他们都纯任天性,崇尚自由,热情狂放,蔑视权贵,傲岸不羁;他们都胸怀理想,富于反抗和叛逆的精神。但由于历史地域文化的不同,他们的差异又是彰显无遗的。从他们的个性着手,探寻他们的同中之异与异中之同,以期加深对这两位“不朽的”浪漫主义诗人的认识,探寻天才成长中与众不同的一些特点或某些规律。我们需要弘扬他们的理想和精神,以创建新时代的先进文化,滋养我们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9.
郁达夫是“五四”时期浪漫主义文学的典型代表。但是,郁达夫作品中的浪漫主义并不等同于西方浪漫主义,作家对西方浪漫主义是有所选择和取舍的:浪漫主义思想中的对古典陈规的反叛和对个性自由的理想追求成为郁达夫反抗封建制度的有力武器;在艺术追求上,郁达夫自觉地选择了浪漫主义文学中最适合表现痛苦和悲伤的感伤情调,注重创作中主观自我的表现,从情感表现角度选择与接受浪漫主义。  相似文献   

10.
论布莱克诗歌的超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对威廉·布莱克(WilliamBlake1757-1827)的两部诗集《天真之歌》(1789年)和《经验之歌》(1794年)的具体分析中提出了浪漫主义诗歌在道德理想与诗性世界两个方面超越现实的看法,从而指出了浪漫主义文学与现代美学的某种必然联系。同时,本文对浪漫主义研究过程所一贯忽视的理性的另一侧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企图把浪漫主义文学从思潮发展的角度找到它与古典主义、现实主义的联系而与现代艺术区别开来。布莱克是一位复杂的作家,他有意识地运用“预先统一”的法则进行创作,并不能表明他脱离了整个浪漫主义运动,只是表明这位伟大的古典作家让今日的读者看来更具有现代意味罢了。  相似文献   

11.
林庚的诗学思想充满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原始、青春、朝气、理想、解放是其理论的关键词,在此基础上,他提出或重新诠释了一系列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重要概念,如"少年精神"、"盛唐气象"、"童话精神"等等,为中国文学史和古典文学的研究开创了一片全新的天地。林庚的诗学理论无论是对文学理论建设还是文学史和古典文学的研究都具有无法埋没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综观中国现代作家的思想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显著的特点:他们走向文坛时虽然都很年轻,却都富有崇高的人生理想;他们家庭的经济条件也都非常不错,但却敢于背叛自己的阶级出身而成为中国现代化政治革命的追随者;他们都具有接受良好教育的可能,却自觉放弃了自己的学业成为了呼唤现代文明的时代歌手,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为中国现代文学增添了无穷的生命活力;同样也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使20世纪中国文学充满者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3.
18、19世纪,欧美出现了最壮丽的浪漫主义文学景观.与古希腊神话与以《西游记》为代表的浪漫主义神话不同,它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生产方式激起人们开拓自然领域即以科学世界观为其前提的,既有无限的主体性,又是绝对内在的.拜伦、雪莱、欧文、库柏等的浪漫之作,精神与物质互为协调,客观写实因素随之加强;中国浪漫之作如《女神》,主体性无限扩大,精神溢出了物质.在理想问题上,西方浪漫之作常展现出理想化的社会图景,而中国屈原、李白所希望的是圣君贤相施以仁政,20世纪革命加恋爱的浪漫模式,其理想蓝图亦是抽象朦胧的.  相似文献   

14.
五四时期是中国追求现代性的变革最快的时期,因此在现代性视阈中重新审视20世纪初中国的浪漫主义思潮,使我们对浪漫主义在文学革命的质态及其昙花一现转瞬变化为革命文学的原因、转向中会有一个更清楚的把握。文学革命被革命文学的急速置换,二者之间在现代性视阈中有着深刻的内在的联系,其本质上是现代性视阈中浪漫主义思潮的延续和拓展。  相似文献   

15.
浪漫主义文学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并反映在这一时期的英美文学。本文从美、英浪漫主义文学作家的作品切入,结合历史背景,探讨浪漫主义文学。  相似文献   

16.
森鸥外是日本近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他在小说、诗歌、戏剧、文学评论、文学翻译、美学理论等诸多领域的建树 ,为推动日本近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代表作品《舞姬》 ,以其自由的空气和对自我觉醒的呼唤而成为日本浪漫主义的源流  相似文献   

17.
在浪漫主义时期 ,浪漫主义音乐的产生、发展是与当时欧洲各国的民主运动、民族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同时 ,浪漫主义文学对浪漫主义音乐也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聊斋志异》中有形形色色的商人,其中文学士出身的商人,即儒商的形象是最引人注目的。他们容貌娇好,风流儒雅;注重情义,品德善良。寄托了作者的人生理想,充满了浪漫色彩。  相似文献   

19.
“言情”一直是文学作品不可缺失的内容。作为以小说为文学代表的时代,言情在明代小说中有很大程度的体现,它所具有的特殊而又丰富的内容对中国后世的言情文学有很大的影响。研究明小说中的言情,不仅可以让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了解明代小说,而且可以全面把握中国言情文学的发展历史以及它所具有的特点,也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女性形象在文学作品的转变过程,具有一定的文化和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