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针对我国法教育学尚未起步的现实情况,提出亟待创建有中国特色的法教育学。并认为这是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体系、使我国法学教育走向现代化的需要,是加快培养合格法律人才的需要。通过考察古今中外关于法教育的实践,论述了法教育学的对象和范围,指出要注重研究中国法教育实践中的重要问题,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法教育道路。最后,讨论了法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高等师范院校美术系国画谋教学中,设置山水写意的教学,对于学习传统、继承传统方法进行山水画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中小学教师进行普通美术教学之必需。如何教好山水画,前辈先贤已积累和总结了丰富的经验。笔在运用这些经验的基础上,又作了一些新的尝试与改革,归纳起来,即为四法——循环法、穿插法、比较法、现场指导法。  相似文献   

3.
图书馆立法的价值取向是一个关系范畴,它主要是对图书馆法的应然性进行探讨。图书馆法的调整对象及其法律规则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其价值取向,价值目标既与其他法律部门有共同性的一面,又有特殊性的一面,依据图书馆法内在的规定性,它应具有服务,公益,人的全面发展,平等、效率等基本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除了有人所共知的法典式制定法之外.还有发达的判例法。自西周以来,在有据可查的法制史料中,我们可以不断地发现古代中国的判例法。特别是宋代以来,以皇家的名义编纂判例已蔚然成风。判例法的形成和发展,同封建社会其他法律形式一样,经历几千年的漫长历史发展和演变。  相似文献   

5.
制定法的调整方式是由一般到个别,判例法的调整方式是由个别到一般,这两者的配合,使法律的确定性和适用上的灵活性相统一,有效地调整着变动中的社会关系,也使司法官摆脱了消极执法的困窘状态,因此制定法与判例法的相互为用是中华法系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借鉴我国历史上的成功经验,承认民事判例的一般规则作用,积极发挥法官在民法发展中的作用,正确处理民事纠纷,推进我国民事法律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从历史的范畴来看,创立国家的时代所需要的是政冶家,建设国家的时代所需要的是技术专家,而管理国家的时代所需要的却是法冶精英。但中国的法学教育走到今天,其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如何回应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挑战,不仅关乎法学教育本身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关乎中国法冶建设的质量和效益,关乎法冶建设的未来发展与方向。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实质上是一种法制经济。市场化兼并离不开良好的法律环境,这种法律环境的建立直接有赖于企业兼并法、公司法、证券法、国有资产管理法、国有企业产权委托管理法、银行法、反垄断与不正当竞争法、社会保障法立法的完善。从宏观上来说,要使这些法律、法规与民法、预算法、破产法、工业产权法、土地法、房地产交易法等共同构成一套严谨、科学、统一、完备的法律体系,使之相互衔接、相互配套、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8.
市场失灵的中国经济法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市场失灵假设是经济法研究的理论前提。中国的市场失灵不同于西方,如果完全把西方经济学意义上的市场失灵假设作为中国经济法的理论前提,则会使中国经济法暗合着和西方经济法一样的应然逻辑,掩盖中西经济法的差异,误导对中国经济法的研究。而目前中国经济法学研究中某种程度上正好存在这一倾向。中国经济法对市场失灵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只有立足于中国的现实国情,从中西经济发展差异的比较中去探寻,才能走出一条务实之路。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所以具有不朽的艺术生命力,除了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外,那就是在情节的编织上别具匠心、独出机杼,显得新奇有趣,故而引人入胜。其奇之法是:采用“空中落雁”法以显奇特;采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法以显奇特;运用重复手法以显奇特;运用“移花接木”法以显奇特。  相似文献   

10.
“民间法”是我国法学界近年较多使用但尚未严格界定的新概念。民间法在我国古代社会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甚至比国家法更为重要的作用,它所调整的主要是具有强烈“地方性知识”和民间色彩的社会关系。民间法在所规范的内容和对象、执行方式、发展趋势、形成方式等方面具有自身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词典》和《柯林斯高阶英语词典》都是语文性词典,这就决定了他们对名物词的基义释义存在着一些相同点,释义都简明通俗,都抓住了意义的基本特征,都采用词典定义的释义方法等,这些相同点也是由这两部词典的语文性决定的。语文性的不同表现使两部词典在名物词基义释义上存在着细微的差异,对名物词释义给出的区别特征多少不同,释义时用什么事物做描述不同,释义结构长短不同等,这些细微的差异是由于民族差异性造成的,是两部词典名物词释义语文性的不同表现。  相似文献   

12.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比语言结构之间的差异给英语翻译者带来的困扰更多、更复杂。英语和汉语是建立在不同文化基础上的两种语言.文化差异将会给英语翻译带来一定的影响,只有了解英、汉两种语言风格的异同、文化背景知识和不同的民族心理状态.缩小这种文化差异.才能成功地进行翻译交际。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方法论和认识论的角度分析了L&J认知语言理论与乔姆斯基语言理论在哲学上的矛盾与冲突。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研究比较注重形式,L&J的认知语言理论比较注重语义;在认识论上,乔姆斯基语言理论的基础为“理性主义”;而L&J的认知语言理论则为“体验主义”。至于后者是否已经构成了对前者的一场革命,语言学界还尚未产生一个定论。  相似文献   

14.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不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同时也是文化的移植过程。在语际翻译的过程中,由于英汉语言与文化的差异,形成了翻译的局限性这一问题。文章以大量的例证从英汉语言和文化差异的不同层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提出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和跨文化的意识才能真正做到语言意义和文化意义的对等。  相似文献   

15.
英汉民族对于同一思维对象或内容的思维角度可能不尽一致,从而在语言上会采用不同的表达形式。中西文化在思维模式方面的差异,直接而且根本地影响和决定了语言的语用原则和表达方式,文章从语言心理深层的角度,对英汉思维模式与语言形式差异进行对比研究,以探索影响英汉语表达差异背后的文化心理规律。  相似文献   

16.
文化因素比语言结构之间的差异给英语翻译者带来的困扰更多、更复杂.英语和汉语是建立在不同文化基础上的两种语言,只有深刻把握不同文化背景知识、不同民族思维模式的差异及英汉两种语言风格的异同,才能进行成功的翻译交际.  相似文献   

17.
语言中的性别差异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章从两方面探讨了语言中的性别差异:(1)描写两性的语言的差异以及语言中的性别歧视;(2)两性在言语使用中的差异,最后作对性别语言差异产生的根源以及所反映的社会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论索绪尔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的适用范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索绪尔的语言符号任意观在语言学界一直被争论不休,现在语言学家们一般认为语言符号既有任意性,也有非任意性,但对该原则的适用范围仍存在较大分歧。我们认为,任意性原则适用于解释符号的省义之间的联系,它对于解释人类语言千差万别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英汉语序现象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学术界来说 ,语言比较已不再是个陌生的术语。不同语言 ,无论在语音、语形、句法结构、语义、文体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别。要排除因此而带来的学习上的困扰 ,语言比较就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对英汉语序的分析比较 ,来说明教学中进行语言比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contribution of linguistic comprehension to the decoding skills of struggling readers. Participants were 36 children aged between eight and 12 years, all below average in decoding but differing in linguistic comprehension. The children read passages from the Neale Analysis of Reading Ability and their first 25 miscues were categorised into syntactic, semantic, phonemic, and graphophonic similarity. Children were first grouped in terms of higher and lower linguistic comprehension levels. Analysis of miscues showed no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roups in miscue similarity. They were then grouped according to pseudoword reading skill.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roups for all miscue types except semantic similarity. An analysis of miscues using multiple regression showed that, after taking account of age, pseudoword reading was the best predictor of quality of miscues. In addition, linguistic comprehension contributed to syntactic similarity of miscues over and above decod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