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叶子 《今传媒》2016,(10):93-94
随着日本、美国、英国的电视剧甚至泰国等国家的电视剧席卷中国电视收视市场。一直以来在中国电视剧收视市场长久不衰的韩国电视剧也不甘落后,韩国言情电视剧在叙事艺术上不断自我完善。本文以言情电视剧中人物角色设定为切入点,将21世纪以来突出的人物形象设定予以分类归纳论述,归纳21世纪韩国言情剧人物形象设定的变迁,以求更系统的研究韩国言情电视剧叙事艺术,与此同时,通过人物角色产生共鸣,在电视剧中看到受众自我的缩影,从而找回初心。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电视的收视大战中,电视剧一直是主战场.围绕电视剧出现的乱相,归根结底是对收视率的争夺.我们曾在<收视率导向研究>一书中例举过浙江卫视在当年"首播剧"、"独播剧"大战中的"百日争霸,收视传奇"等电视剧营销战例,以及弄出了一定动静的"4+1"联合购片模式.  相似文献   

3.
近十年来,电视剧在中国所具有的巨大影响力可以说远远地超过了电影、小说、戏剧等其他叙事形式,它是当代中国最主要的文化现象。电视剧市场已成为全国各电视媒体的必争之地,也是我省电视观众选择率最高的电视节目,由此一些好剧就成了全国各电视台最大的节目资源和收视竞争最为激烈的焦点。沈阳地面频道非常密集,电视剧播出频道也非常之多,这也加快了电视剧收视受众群日益突出的分化趋势,只要认清和把握这种分化的趋势,才能提升影视频  相似文献   

4.
电视剧将其自身所具备的文化意蕴传递到观众心中,引发一种大众共享的价值观念、共存的人文精神,导致了大众价值观念的趋同,促使社会成员产生归属感。对比中国和美国电视剧,可以清楚的发现因为大众收视心理,播出习惯等方面的不同使得中美电视剧所呈现不同特色。本文从电视剧叙事的叙事功能、播出制度方面对中美两国电视剧作一比较。一、叙事功能比较1·美剧重乐更重教美国观众看电视的主要目的和电视工作者拍电视剧的主要目的是统一的,那就是娱乐消遣。于是,电视剧这一广受欢迎的电视艺术样式,在这种紧张刺激而又轻松愉快的叙事习惯中不断地被继承了下来。收看电视剧可以解读为从现在的生活和从“万花筒”中探视未来。所以美剧偏重于表现社  相似文献   

5.
在按映季播放的美国电视节目中,包括犯罪剧、医疗剧、科幻剧在内的情节系列剧一直是抢夺收视份额的生力军,而犯罪系列剧又是其中的佼佼者,如<犯罪现场>等系列剧吸引了一大批受众长达近十年的守候.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研究法就我国电视剧市场的现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电视剧发行规模庞大,部数不断下滑,平均每部剧集数不断拉长,因此总集数保持较为平稳的态势;全国电视市场的电视剧不断增加播出比重,而电视剧收视份额逐渐降低使其收视效率有下降趋势,收视高于播出,市场供不应求;中央台与省级频道在播出份额、收视份额和资源利用率的差距明显,但两者都有播出份额增加、收视份额减少的特征,两者的资源利用率也呈现下降趋势、针对我国电视剧收视市场现状特点,总结了我国电视剧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继而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美国电视情节系列剧日益繁荣,风声水起,在美国电视剧市场上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英雄>、<越狱>、<24小时>、<迷失>、<别对我说谎>、、<绝望的主妇>等剧不断引发收视热潮,产生轰动效应,并且不断超越种族、地域和文化的藩篱,广为传播.  相似文献   

8.
“剧战”2011     
单文婷 《视听界》2011,(1):18-18
电视剧作为收视的重头戏,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近期,电视剧市场硝烟四起:多部电视剧每集投资逼近百万元,荧屏迎来“大剧时代”;电视剧市场“涨”声一片,各家电视台大幅提高购剧预算和推出自制剧;各大卫视纷纷推出开年大戏抢占荧屏;湖南卫视推出“芒果周播剧场”,国内荧屏首次迎来“周播剧”;  相似文献   

9.
李黎丹 《现代传播》2006,5(1):164-166
涉案剧在中国内地的出现要追溯至20多年前:1979年改编自同名小说的《神圣的使命》和《刑警队长》是大陆电视屏幕上最早的涉案剧。20世纪80年代中期,根据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便衣警察》等作品在当时都引起了普通观众和研究者的关注。但直到90年代以来,涉案剧才得以成为电视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央视-索福瑞的调查报告显示近两年涉案剧是观众收视最多的电视剧类型之一。涉案剧之所以会成为电视剧中一种重要的题材类型,固然与它本身的特点密不可分:在涉案剧中既有很强的故事性满足人们亘古有之的叙事心理需求,也有激烈矛盾冲突中人性的展现引…  相似文献   

10.
李炜 《声屏世界》2008,(5):40-41
在如今繁荣的电视剧创作中,表现普通大众日常生活和伦理亲情的电视剧一直增势强劲,好的作品往往一开播就成为收视热点,加之国家广电总局的政策扶持,有效促进了电视剧创作中平民叙事的不断发展。事实上,从较早的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开始,平民叙事就已经在电视剧市场中显示出了它独特且持久的魅力。近期由陶虹、奚美娟主演的24集电视剧《保姆》在上海、南京、武汉、杭州等地的收视排行榜中均名列前茅。以《保姆》这样一部热播电视剧为代表来深入解析电视剧创作中的平民叙事的叙事策略及艺术特点,显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戈小燕 《视听纵横》2007,(6):104-106
这些年来历史剧、传奇剧、涉案剧、亲情剧等都先后在电视荧屏上掀起过收视热潮,然后又逐渐降温,淡出荧屏。也就是说,每隔一段时间,总有一个类型的电视剧引领收视风潮。根据CSM提供的数据,杭州地区今年创造收视奇迹的电视剧类型,要算是“苦情剧”了。如果说前些年的《哑巴新娘》使人们对苦情剧开始关注,去年的《春天后母心》、  相似文献   

12.
“剧势”是电视剧叙事过程完成后的状态。电视剧叙事是一种循环且上升的过程,即叙事单元在“蓄”后“转”,在“转”后又“蓄”,经过循环叙事后达到高潮和结局,这种“剧势”表现的形式是“曲”。电视剧依据一定的叙事动  相似文献   

13.
白晶 《记者摇篮》2009,(2):62-63
近年来,美国电视剧凭借其巨额投资打造的场面及强大的明星阵容在全球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收视狂潮,其巨大成功的背后由成熟的电视剧产业链条作为支撑,多元化的盈利模式使美国制片商获取巨额利润的同时,也令整个电视剧产业在良性循环中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写在前面     
《现代传播》2016,(4):3
在媒体融合深化发展进程中,在"电视+"的融合实践中,传统电视的地位和角色,需要坚实的收视市场分析的支撑。封翔的《媒体融合进程中的电视力量——2015年中国电视收视市场分析》较为全面地探析了这个问题。隋岩、徐晨的《叙事重构时代》面对和分析的是这样的问题:伴随互联网媒介的迅速发展,信息大爆炸重铸出一个全民叙事、全民传播的时代;把握不同传播形态中传者叙事的特征、选择适宜的叙事视角、恰当利用断点点燃叙事,对  相似文献   

15.
李磊 《青年记者》2017,(20):78-79
现代以来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思想史的主导意识常常陷入巨大的焦虑,所以文学艺术总是被赋予过量的历史意义.叙事内容的复杂与叙事形式的简单正是都市剧表意的焦虑所在,一方面要适应开放、松散的收视环境,另一方面要折射出变革社会中价值观的嬗变,这使得都市剧的叙事表意显现为独特的叙事形态:既要紧紧围绕着主流价值观,反映出中国城市建设的巨大成就和转型社会的阵痛,也要创造出一种与现代人心理同构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6.
“剧势”是电视剧叙事过程完成后的状态。电视剧叙事是一种循环且上升的过程,即叙事单元在“蓄”后“转”.在“转”后又“蓄”,经过循环叙事后达到高潮和结局,这种“剧势”表现的形式是“曲”。电视剧依据一定的叙事动力形成“曲”的“剧势”后,目的是为了符合观众的阅读欣赏心理。这里所说的“剧势”是从“文势”这个概念中引申出来的。“文势”是明清小说评点家们评点古典小说时使用的一个概念.基本内涵是作品的内在结构与读者审美心理机制之间的契合。通过对古典长篇小说及电视剧两种艺术形式的比较可以看出,电视剧叙事的“剧势”和古典长篇小说叙事的“文势”的作用和表现形式是一致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在跨屏收看的促进下,电视剧的收看平台已经从单纯的电视,扩展到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网络IP剧的盛行,与其原著已有的粉丝数量有一定的关系,但是IP的影视改编并不等同于原著,将粉丝转化为观众,同时扩大观众数量是网络IP剧营销的目标.IP剧《欢乐颂》将UGC引入了电视剧营销,尤其在移动互联网客户端,扩大了电视剧的收视效果,取得了较好的营销业绩.  相似文献   

18.
张炜  张楠 《青年记者》2016,(26):7-8
商战剧主要指“以商人的成长、商业竞争为主要内容的电视剧”.①近年来,我国商战剧艺术特色日益突出、收视群体日益稳定,涌现出诸多优秀作品,并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类型和创作风格,拥有很强的跨文化传播潜力,但是在国际传播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王永连 《视听界》2011,(1):19-21
一直以来,省级卫视平台以播电视剧为主,如果说综艺节目是卫视频道晚间黄金时段尤其是周末晚间的非常规武器,电视剧则是保障全天80%时段收视的常规武器。过去几年,省级卫视的收视竞争可以说就是电视剧竞争,特别是近年来省级卫视加强首播剧、独播剧的购买、推广、制作,  相似文献   

20.
张迪 《新闻爱好者》2012,(15):35-36
当前,以《永不磨灭的番号》、《男人帮》、《誓言今生》、《步步惊心》等为首的国内电视剧在荧屏上热播的同时,以《越狱》、《生活大爆炸》、《绯闻女孩》等为首的美国电视剧却通过网络形式在中国掀起了美剧热潮。虽然因思想传统及价值观的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倾向,但中美电视剧却各自拥有着不错的收视市场。本文试着对此进行分析,探讨两国电视剧在叙事方式上的不同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