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所讨论的地方电视,主要是指城市台、地市台,还包括省级非卫星频道特别是省台城市频道。本文分别从新闻文化定位、“新闻立台”的实践理念、“新闻立台”的功能认识与价值判断三个方面,对地方电视“新闻立台”予以概念审理,并引申出相应的方略理据。  相似文献   

2.
郑游楚 《新闻窗》2009,(4):46-47
“本土特色”是电视栏目的生命力,而本土文化在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地方电视台中更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地方电视台能否以本地的人文、历史资源为依托,突出本地化特征,牢牢抓住本地的受众群,无疑十分关键。因此,打好“本土文化”牌,扩大对本土文化的挖掘也成了许多地方电视媒体的立台之本、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的城市电视台在数量上有了一个飞跃,成为中央台、省台和城市台三级电视播出机构“四极化”收视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城市不但决定了城市电视台的传播空间,还是其重要的文化符号,规定并赋予了城市电视台的文化身份.文化建构者是城市电视台在新的历史语境下其文化身份角色的又一次形塑,而多种身份角色共存的城市电视台反映了其身上不同文化权力的斗争关系,城市电视台通过文化政治帮助实现城市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4.
2011年,“网络春晚”喷涌式地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山东电视台、青海电视台集体亮相.这一方面是电视传媒在观众对传统“春晚”出现审美疲劳之后为了争夺收视率和影响力而采取的一种应对举措,另一方面也是在网络影响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电视文化与网络文化互通、共融的结果.本文从“网络春晚的发展与变革”以及“网络文化与电视文化...  相似文献   

5.
电视新闻,作为视觉化电视信息中的一种,又往往是一个电视台的立台之本,其地位和作用在整个电视文化建构中是不言而喻的。新闻报道的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电视台在观众心目中的形象,乃至社会文化信息的传播。本文试从提升报道效果方面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行业动态     
《视听界》2013,(3):5-5
全国电视文化节目合作会在宜举行 为进一步扩大宜兴紫砂的影响力,提升宜兴城市知名度,加强电视文化节目的互动合作,宜兴台在邀请全国陶瓷产区多家电视媒体前来报道第七届陶瓷文化艺术节的同时,首次作为东道主举办了“全国电视文化节目交流协作网合作会”。全国电视文化节目交流协作网于2010年成立,目前已有全国省、市、县级37家电视台作为成员加入。宜兴台作为常任理事台,承办了本次合作会。  相似文献   

7.
陶新艳 《当代传播》2011,(6):112-114
电视湘军在经历了改革和辉煌之后,电视产业持续发展、突出重围的源泉必然来自根植于深厚湖湘文化的文化竞争力.培育湖南电视的文化竞争力,需秉承“敢为人先”的精神,提高文化创造力;以“心忧天下”的情怀,打造文化亲和力;持“兼收并蓄”姿态,增强文化传播力;扬“经世致用”传统,铸就文化持续力.  相似文献   

8.
要超级女生,也要超级头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湖南经视的“象形城市”、上海纪实频道“往事如烟”等高端文化电视节目都已在收视率的追杀下全军覆没后.陕西台的“开坛”会不会是中国文化电视的最后挽歌?[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陈依依 《新闻世界》2013,(10):205-206
城市台是地方媒体,在央视和省级卫视双重挤压下,在新闻、电视剧和综艺三大收视类别构成的电视环境下,“新闻立台,,成为城市台打响反击战最强有力的武器。本文以厦门电视台为例,试分析城市台在发展中是如何践行“新闻立台”的理念。  相似文献   

10.
薛洁 《青年记者》2016,(6):30-31
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我国电视媒体日益市场化、商业化,“娱乐化”趋势也日益明显.伴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电视娱乐文化中由“娱乐”“消费”等关键词构成的当代电视文化在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和文化品位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消费文化语境里的电视娱乐风潮 大众文化伴随消费主义的浪潮迅速在全球蔓延开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为电视娱乐的风行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近年来,电视真人秀节目数量井喷,玩游戏、做任务、谈恋爱、宿军营……  相似文献   

11.
王丹 《新闻传播》2009,(10):93-93
今年多家电视台改版,在众多改版举措中,电视的新闻节目是重点。改版又重新举起了“新闻立台”的大旗。本文结合多家电视台改版的案例.重点剖析央视改版的背景和动因,阐述以“新闻立台”为本,打造和创新品牌栏目是电视台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董丽  张军 《新闻采编》2000,(1):10-12
新闻对于电视来说,无疑是立台之本。以“新闻立台”已经成为电视业者的共识和追求,“新闻声誉”也逐渐成为电视观众取舍频道的重要依据和评价电视新闻记者报道水平的主要标准。笔者作为县级电视台的记者,结合几年的工作实际,粗浅地谈几点电视新闻采访的体会与看法。 现如今,电视新闻记者要想胜任本职工作并非轻而易举的:既要注重报道内容的新意,又要讲究传播形式的完美,还要不断面对报纸、电台等传统媒介和网络传播的挑战,笔者认为,只有努力做到  相似文献   

13.
新闻立台,本是媒体传播及社会功能所决定的一个基本通则,无须论证。但是近年来,荧屏娱乐成风,收视率至上,让这个通则轻易地被遮蔽、被忘却。重提新闻立台,似乎有某种纠偏的意味,也是回归媒体本能和社会担当的必然。只有坚持导向立台、新闻立台、特色立台、深度立台,才能办好新闻节目,提高质量,形成品牌,不断提升电视的吸引力、公信力和影响力。“有新闻,就有市场”,这也是任何一家媒体都应懂得的道理。  相似文献   

14.
“新闻立台”是中国电视走向世界的起点,核心在于持之以恒地按新闻规律办事.鉴于中国电视自觉按照新闻规律办事的传统与经验均不够充分,本文提出“去功利化”的新闻理念:无论是媒介机构自身还是社会与国家,都应对新闻规律存有敬畏之心;一旦将“新闻立台”的立论基础与逻辑关系本末倒置,其结果也许会适得其反.为此,应提倡对新闻媒体的宽容态度与新闻煤体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二者构成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的对立统一关系;解决之道一靠思想解放,二应回归新闻学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5.
孙旭培、武晋元在《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第7期上撰文认为,创办专门的新闻频道,现在不但要提到议事日程上,而且要尽快付诸实施,因为创立新闻频道是世界电视发展的潮流.在我国,设立新闻频道有利于实现建立世界一流大台的目标;有利于实现“新闻立台”,突出电视的主功能;有利于保证重大新闻事件的直播.  相似文献   

16.
赵琳 《声屏世界》2000,(6):45-46
引言纵观中国电视的发展历程,无论是国家级大台还是地方性小台,以解说为特征的专题在建台和立台之初往往得到异乎寻常的重视,于是在组建新闻部和文艺部的同时几乎都无一例外地组建了专题部。从六十年代的《收租院》到八十年代的《话说长江》……这种以解说为特征的电视专题片作为一种电视文化形态,无处不在,甚至朝着栏目化、系列化、多样化发展,越发显出勃勃生机。因此,在电视专题片地位日益凸现的今天,对于专题片解说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中或许更加迫切、更具积极意义。专题解说是由解说者来完成的,解说者“我”的角色意识又是专题…  相似文献   

17.
当下,“电视时代”依然可以视为传播格局的重要表征.文章以此为背景,依托长期的云南少数民族乡村田野观察,从电视与农村日常生活、电视与农村文化变迁与互动的关联性分析出发,提出电视是农村文化建构的重要力量,并应从先进文化、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三个层次实现电视传播与农村文化建设的整合互动.  相似文献   

18.
以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作为临界点,之前大陆电视有着非常明显的“中国特色”,受严格的行政指令控制,节目形态较为正统,话语生硬单一.之后发生了“微妙而重要的变化”——“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和消费社会来临的新形势下,以精英旨趣为主导的理性沉思型高雅文化丧失了主流地位,并裂变成大众文化、主导文化(以群体整合、秩序安定和伦理和睦等为核心的文化形态)和高雅文化的三足并立新格局.在这种一分为三的新的文化格局中,大众文化是作为主潮兴起和存在的.”①尤其是到了互联网时代,有了通信技术上的支持,有了电视观众的分化和其不同旨趣之间的博弈,大陆电视终于冲破藩篱,跨上了大众文化的高地.谈到大众文化,人们可能想到诸如“商品化”、“产业化”、“媚俗化”、“感官刺激”、“身体狂欢”之类的语汇.当然这忽视了大众文化的积极因素,像“对抗极权话语”、“重塑新型文化”以及带有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励志故事等.但总体来看,这些语汇很大程度上概括出了大众文化的特征.作为现代化传播媒介,电视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因此有学者将其视为一种新型的大众文化.李良荣曾在公开场合讲过“电视生来为娱乐”,这一定让很多抱着电视理想主义的人不高兴,但其观点相当富有洞见,当今电视荧屏上的内容便是最好的证据.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语广播怎样发挥在民族文化名州建设中的作用呢?笔者认为,应当努力办出具有本土民族特色的广播文艺节旧,大力提升少数民族语广播从业者素质,在坚持“新闻立台”思想的同时,耍树立“文艺辅台”的意识。  相似文献   

20.
面时波澜壮阔的电视改革,“新闻立台”的呼声也一浪高过一浪,值得庆幸的是,经过多年的努力,“新闻立台”正从口号式的呐喊变成了媒体的实战演练。由此可见“新闻立台”从理念走向实践不仅艰难而县迫切。因为它不仅是新闻传播观念的变化,也是一个创新体制和机制的全新理论问题;它不仅是媒体竞争的需要,也是新闻制作与传播技术的全面革命。这既是《“新闻立台”:由理念走向实践》一文的出发点及归宿,也是我们刊发此文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