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说明:1937年8月15日,北平市卫生局长谢振平被日本宪兵队逮捕,两个月后被秘密杀害。谢培英是谢振平的独生子,在日伪统治时期追查其父的下落,在战后填报《敌人罪行调查表》,申请追捕杀害其父的日本战犯,都由他承担起来。国民政府追认谢振平为抗日烈士,举行典礼入祀八宝山忠烈祠,[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档案了却他28年的心愿多亏了泰州市史志档案办,不然祖父孙竹铭的身份还不知何时核定,28年了,终于可以还祖父的真实身份了!2008年7月15日下午,市民孙淮河拿着一面锦旗来到泰州市史  相似文献   

3.
《北京档案史料》2007,(3):170-180
谢振平(1893-1937),北平陆军军医学校毕业,1922年加入西北军,历任陆军医院院长、少将军医处长兼省立平民医院院长,29军长城战役兵站医院院长等职。1936年1月任北平市卫生局局长。1937年七七事变,7月28日我军撤守时,谢振平受命留平安置卫戍医院八百伤兵。8月15日被日本宪兵队逮捕,遭非刑拷打,坚贞不屈,10月被秘密杀害。抗战胜利后,谢振平被国民政府追认为抗日烈士,入祀八宝山忠烈祠。[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世纪老人冰心先生离我们而去了,但她一生与出版结下的不解之缘,特别是她对福建出版事业的爱护与关心,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冰心于1900年10月5日出生在福州城内,年仅7个月就离开家乡;直至19if年10月,才又随同父母回到福州城内祖父家中。开明、博学的祖父谢銮恩十分疼爱孙女,他的书房成为少年冰心的乐园。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州,旷‘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以来,出现了一批立志改革、走在时代潮流前面的爱国志士,如最先翻译《天演论》的严复、最早介绍西方近代小说的林琴南,都是谢家的故交老友。冰心90岁时,仍充…  相似文献   

5.
黄莹 《兰台内外》2010,(1):10-11
2009年6月中旬,毕加索后人长达数十年的遗产争夺再掀波澜。58岁的孙女玛丽娜在巴黎法庭上为她自杀的兄弟帕布力托的身份进行辩护。玛丽娜称,帕布力托是毕加索的孙子,而毕加索最后一任妻子、“邪恶继母”杰奎琳一直不让他见祖父,间接害死了他。  相似文献   

6.
李兵 《四川档案》2003,(1):27-27
有人研究认为早期档案工作者的地位显赫的原因是参与政治、拥有知识、选拔严格等犤1犦。当然,这样的认识有着合理的成分。但是,笔者以为中国早期档案人的地位决定因素在于他本身就拥有一定权重的政治权力,而不在于其他,尤其不在于他从事档案工作。在早期政治行为中,所谓的档案人其实只是一些掌权者的双重身份之一,即行政管理者或统治者身份的附带身份而已。其地尊位重,显然是因为前者而不是后者。我们分析档案工作者的地位,切忌夸大掌管档案的作用,而关键应看他在社会中实际的角色和这种角色在社会运转中的力度有多大。上述档案人…  相似文献   

7.
雨中的祖父     
牧毫 《出版参考》2010,(3):36-37
祖父那天正在地里锄草,新打的锄头在祖父粗壮的手里灵巧地翻动着。祖父干得兴起,索性脱去了外衣.随手丢在田边的老槐树下。这时,他忽然听到一声布谷鸟的啼叫,他抬起头来,引颈四望,却看见远处一个女子袅袅婷婷地慢慢飘过来。祖父正年轻,他看着看着,不觉就看痴了。就在这时候,一阵细雨就飘下来了。  相似文献   

8.
一个曾经逃荒落户延安的农民,凭借自己的勤奋劳动,深明大义,被推选为劳动模范、劳动英雄,受到前所未有的政治荣誉。他劳动致富,代表了陕甘宁边区新富农经济政策的发展方向;他积极参加劳动竞赛,极大地推动了边区生产发展和经济效益提高;他承蒙毛泽东委托,接受毛岸英入住到自己家里,指导其学习农业生产;他积极参军支援共产党军队抗击国民党进犯之敌,不幸战场上被俘,身份暴露后又被国民党政治利用,回到乡里,不被理解,郁郁而死……  相似文献   

9.
孟泽光 《今传媒》2013,(11):97-99
台湾因种种历史因素导致其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多重身份混淆的状态。王童作为台湾新电影时期成长起来的导演,他的电影映射出台湾居民对身份认同的困惑。作为台湾社会变革大潮中的一份子,在繁杂混沌的历史漩涡中,王童有逻辑地表达出个人在历史向度中对台湾身份由认同到认同崩塌之后的反思直至最终得以重建的历程。本文试图从“身份认同”理论角度出发对王童的电影进行研究,展示“身份认同”问题在其诸多作品中的显现,探求造成其身份认同困惑的历史、社会和心理原因,以期寻找一个能够使台湾人正视自己、消除身份困惑的出口。  相似文献   

10.
来新夏 《历史档案》2005,(2):136-136,F003
莫理循出生于澳大利亚,在清末民初曾以英国《泰晤士报》驻京记者和北洋政府政治顾问的身份,居留中国达20余年。他亲身考察和参与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是研究中国近代史很值得注意的一个人物。但是以往人们对他的了解并不很够,评论也并不很好,认为他是一个在中国从事刺探中国政界消息的外国记者,甚至于更有人把他归入“帝国主义分子”一类中去。我对莫理循的了解并不很多,  相似文献   

11.
只要读过一些白居易诗的选本和文学史著作,就会知道白居易奉行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处世原则。他一生的思想和创作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以元和十年遭到打击污蔑贬江州司马为标志,前期“兼济”思想处于主导地位,后期“独善”思想占据上风。这已经是常识了。近来细读《白居易集》,对白居易的出处进退产生了一些想法。白居易趋向消极,政治上受到打击自然是主要原因,但恐怕还要从其家世寻找根源。白居易生长于寒族的小官僚家庭,祖父、父亲都是明经出身,祖父做过县令,父亲官至州别驾,父亲的几人兄弟也只做到…  相似文献   

12.
正特殊的访客剧的落幕是这样的:脱线数十载的老特工归队了,千里迢迢坐着火车硬座来到北京,要见一位知道他真实身份的老首长。他走到一条胡同的四合院门前,按响了门铃……这一似曾相识的场景,在我们大六部口的家也出现过。三十多年前的某一天,我们院子里来了一位老人。他的到来,让我祖父夏衍很兴奋,也很郑重,告诉我们,今天要来一位老特工,他一只眼睛失明了,蒙冤多年,劳改后回  相似文献   

13.
我的祖父石瑛(字衡青),是湖北“三怪”之一。他一生特立独行,廉洁奉公,做出了许多不合世俗人情的事情。虽然他逝世60年了,但是他为民请命、力抗权贵的许多事迹,至今在民间还广为流传。[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2012年9月《收藏·拍卖》杂志,刊载彭长卿先生撰写的《熊克武致臧伯庸一札》的文章。其中所刊登该信札之复印件,是彭先生在二十余年前从老报人兼作家郑逸梅先生处所得到,而郑老却得自于我们兄弟处。熊克武,四川井研人,生于1881年,1905年加入同盟会,1911年参加黄花岗起义,1913年被孙中山任命为四川讨袁军总司令,1918年任四川靖国军总司令,并兼摄四川军民两政。1924年当选为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熊克武于抗战前,回四川定居重庆,与笔者祖父臧伯庸保持密切的书信来往。他的每封来信,祖父阅后均妥加保存,惜除该信外,其他在"文革"中均遭遗失。从仅存的那封他定居北京后的来信,以其内容来看,可能鉴于当时的政治气氛,或顾及到他自身所处的政治地  相似文献   

15.
王振羽 《出版史料》2007,(2):101-106
家庭 故乡 上海立业 父亲王德鹏,字翼云,号锡寿,1904年11月19日出生于江苏吴县角直镇。祖父王季方(1873~1919年)是一家当铺的职员,他有两位兄长,长兄名伯勋,二兄名叔陶(翔云伯伯的父亲)。祖父身体欠佳,命运多蹇,家丁不旺,先后有几位祖母去世。父亲是第二位姓朱的祖母生的。  相似文献   

16.
谢家安是香港大学教育硕士,并曾远赴英、美等地,修读多个和大脑潜能有关的课程。他目前在香港仍不断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刚刚完成的是一个关于英文生字记忆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侯宜中最近的身份比较多。有人叫他环保“深喉”,也有人叫他叛徒,在环保界他是多事的“大老虎”,但惟独很少有人关心他当初的那个身份,仪征环保局书记。  相似文献   

18.
台湾地区当选副领导人萧万长,已确定于4月11日至4月13日赴海南出席博鳌论坛。 博鳌论坛台湾代表团随行发言人王郁琦4月6日表示,萧万长将以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董事长的民间身份出席。他还强调,博鳌论坛是非政府、非官方的经贸论坛,因此不会谈与政治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祁建 《档案时空》2011,(11):10-15
清代最后一个执政者实际上是摄政王载沣,他祖父是皇帝,兄弟是皇帝,儿子还是皇帝,岳父是荣禄,慈禧还是他嫡亲母亲的姐姐。慈禧太后担心光绪在她死后翻案,在自己身后组成这么个班子,载沣为主,隆裕太后为辅,溥仪当面子的最高领导集团,将载沣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相似文献   

20.
似乎餐巾纸     
方英文 《今传媒》2004,(1):42-42
我最早知道的一份报纸叫《参考消息》,也是我至今读得最多的报纸。我印象里,即使在乱哄哄的“文革”年代,《参考消息》也没有停过刊。我是在我祖父那儿发现《参考消息》的。我祖父是镇上医院里的医生,名闻四方,一旦办公室里没有了病人,他便开始读《参考消息》。我觉得这张报纸并不好看,原因是它上面全是黑压压的文字,没有图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