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互联网络的普及,小学生成为网民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网上交流时越来越频繁地使用、传播、创造网络语言。在这个过程中,小学汉语教师要通过"上网"追求年轻化,并因此正确认识网络语言,更好地引导小学生正确对待、使用汉语;小学生要通过"上课"追求规范化,使课堂成为汉语规范的主阵地,不断提高小学生在网络交流时辨别网络语言正误、良莠、美丑的能力,使小学生规范地使用汉语,使用优美的汉语,并力求在传承的基础上发展,在规范的基础上创新。  相似文献   

2.
“泥表酱紫PMP,小心偶给泥彩色笔。8147,偶只是粉想让泥开心。偶有事,==。”初看这段文字,你是否觉得满头雾水。然而有的同学却一眼便明白它的意思,据明白这段文字意思的同学翻译,这段话的意思是:“你不要这样子拍马屁,小心我给你点颜色瞧瞧。不要生气,我只是很想让你开心。我有事,等等。”据调查,像这样的语言,在中学生朋友的习作中相当流行。这就是网络语言,让很多人看不懂的网络语言。其实,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这样的语言比比皆是。有人统计过,网上聊天室里比较常用的网络语言已经有2000多条,而且随着网民队伍的壮大和短信聊天的加入,…  相似文献   

3.
陈跃 《文教资料》2011,(12):40-42
社会上对"网络语言"持有各种观点,作者认为,"网络语言"是狭义的网络语言,它的使用局限于一定的场合;它同以往的语言文字革命不可同日而语,或者说根本就不是什么革命,因为它是以主流的语言文字为基础的,是现代汉语在网络交流环境中的一种变体;"网络语言"的个别词语进入主流语言应该规范。  相似文献   

4.
马丁·布伯认为,人与人之间应是一种"我一你"的相遇关系,而不是一种"我—它"的制作关系。在"我-它"的视域下,学校教育处于制作的语境中,使本真的师生关系承受着异化的煎熬,只有在"我—你"相遇的视野下,本真的师生关系才能显现。  相似文献   

5.
"咆哮体"是时下一种流行的网络文体,其独有的咆哮、怒吼的风格深受网民的关注,其修辞手法的运用也使得网络语言熠熠生辉。"咆哮体"包含的修辞艺术使其在语用表达上具有自己的特色。以"咆哮体"为例进行分析,考究"咆哮体"的修辞语言艺术,阐释"咆哮体"中常用辞格的种类和特点,有利于更好地研究网络语言。  相似文献   

6.
梁艳 《考试周刊》2010,(27):47-48
近年来,一种由数字、汉语、英文、符号等组合而成的"另类"语言悄然兴起,这种发端于互联网的网络语言,正日趋成为中学生语言的新宠,冲击着传统的语文教学。既然网络语言已经影响到了我们语文教学,语文教育者就应积极应对它。在大趋势面前,我们不仅要了解、熟悉网络语言,而且要善于运用网络语言,只有主动去掌握一些与学生群体贴切的流行文化表达方式,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才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网络语言,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素养。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眼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问题,从把网络语言工具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入手,认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对采用网络语言工具的内在要求,而语言工具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中的趋势与路径应当呈现大众化、通俗化和生活化,才能更好的使大学生们接受、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并对网络语言工具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现形式进行了一些具体思考。  相似文献   

8.
代青霞 《现代语文》2010,(3):141-143
网络是催生、衍生、传播新词语的肥沃土壤,网络语言一度成为汉民族语言词汇系统的重要来源。"控"就是作为一个新的类后缀,在网络语言中产生,并以其强大的生命力迅速繁衍出一系列"~控"族词语,呈现出其独特的语言魅力。但它们毕竟刚出现,还没被更多的人所认识,更没被语法学界以类词缀的名称确定下来,但它呈现出来的特点,肯定会像"门"族词一样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并固定下来。  相似文献   

9.
父母的唠叨,老师的期望,同学的竞争……让你感到有了压力。如何客观地面对和解决来自学习上的压力呢?正确对待压力一些同学认为,压力不是什么好东西。其实不然,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压力是人们最普遍的心理和情感,适当的压力能唤起和发挥人的潜能,使人迸发出更  相似文献   

10.
西西信箱     
有同学说,有时候自己的好友向自己提出一些要求,明知这些要求不妥,但是碍于情面又无法拒绝,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同学之间应该提倡互相帮助,但是当同学提出一些不妥的要求时,你要学会勇敢地对同学说“不”。当然,向别人说“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在说“不”的同时,你可能在同学心目中已经变成了一个无法讨人欢心、不能满足别人要求的人,再也不是有求必应的形象了,甚至丢失一些人缘。但是,你却成为了一个懂得坚持原则的人,你再也不会被人利用,也不会在他人的无度要求中感到左右为难了。勇敢的说“不”,这是你自我保护的方法,尤其是你在必…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的出现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便捷,没有局限。网民在网络交流中使用的语言更是五花八门,从早期出现的“美眉(美女)”、“88(再见)”到正在流行的“偶(我)”、“稀饭(喜欢)”,网络语言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学者、媒体对这种现象所持的意见也是不尽相同:有的认为网络语言是对传统语言的污染;有的认为是对传统语言的挑战和补充。本文就从语言学的角度,谈谈网络语言对传统语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网络语言的表现形式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语言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并用于网络交际,成为一种新兴的语言变体。本文就从网络语言的表现形式、网络语言的特点以及网络语言存在的一些局限性进行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神行太保:大王论坛,有话说不完。现在大家说话、写文章都喜欢用一些网络上流行的新潮词句。就说这次的《作文大王》擂台赛吧,好多参赛者都在作品里加进了大量的网络语言。在第1期里,莫净婷就批评了这种现象,认为网络语言让人变得低俗,影响大家的身心健康。可是,好像有更多的人不同意她的观点,他们是这样说的———许杰:我决不同意莫净婷的看法!通过调查,我了解到,我们班大概有四分之一的同学经常使用这类语言。人称“作文新颖王”的张浩然说:“这些词语是‘创新’的语言,‘时髦’的语言。作文里用一些这样的词语就显得生动活泼,既新鲜又亲切…  相似文献   

14.
美国学者丹尼斯认为"从小学到大学,大多数人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课堂倾听来进行的"。而在我们的科学课堂上,很多学生并不会倾听。他们会在教师和同学讲话的时候沉浸在自己"思维"的小天地里,或者不等别人讲完就插嘴。更有甚者,会讲一些和教学无关的话,干扰课堂。凡此种种,都将影响学生的学习,有碍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鉴于此,本文从"激发兴趣、调动情绪、能动理解、营造氛围"四方面着手,论述了教师在科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调查:“你认为老师对学生的信任和赞美对学习的帮助作用()。”(A.非常重要B.无所谓C.不重要)调查结果选A的:初一392名同学中有368人,初二387名同学中有352人,初三359名同学中有325人,小学一到六年级2586名同学中有2213人。这表明:在学生认为教师对学生信任和  相似文献   

16.
《成才之路》2012,(2):I0015-I0015
在"微生活"时代,微博世界永远不缺乏新鲜话题。继"微小说""微访谈""微直播"之后,当下,"微简历"和"微招聘"正流行。"微简历"中活泼生动的网络语言,摆脱了传统简历的千篇一律,读起来让人忍俊不禁。  相似文献   

17.
从审美表现形式和审美欣赏两方面,分析了网络语言与传统语言的不同,并对网络语言的审美追求进行了具体阐述,认为网络语言的审美追求表现在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积极方面是主要的;网络语言求新、求异、求美的审美特征,契合了现代人的审美心理倾向,体现了它独特的审美追求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王辉 《英语辅导》2011,(2):165-169,192
本文从语域理论角度研究了中国90后的网络语言。韩礼德认为,"语域是根据使用场合定义的一种语言变体,对它的分析涉及三个方面,即语场、语旨和语式"。从这三个方面出发,本文系统分析了90后网络语言的特征。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专家学者在网络语言方面所作的研究及90后的相关信息,随后介绍了韩礼德的语域理论,以此为理论框架,作者从语场、语旨和语式三个方面详尽分析了90后网络语言的特征,最后分析了隐藏在90后网络语言后面的动机并总结全文。  相似文献   

19.
分数岂能买卖曾毓琳在市场经济建立和运行的过程中,一些不能作为买卖的东西也被某些人纳入简单的赤裸裸的买卖关系之中,在学校里面竟然也有人拿考试的分数作起买卖来了。有的老师甚至于把卖分数作为"创收"之举,有时候还会主动地启发学生:某某同学,你这次考试(考查...  相似文献   

20.
致李密     
古人云:"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陈情表》的作者李密,因此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一孝子"。可是,李密啊李密,你知不知道,你所谓的"孝"在21世纪被贬得一文不值,你的"天下第一孝子"的称号变成了"天下第一愚人"。李密啊,你知道吗?你的《陈情表》害了我的同学。原因就是他想成为像你一样的人,而这导致所有的人都觉得他有问题,以此看扁他,连我都要好好训斥他一番。试想,像你一样对上级忠心耿耿又对长辈一味愚孝的人,在今天还能有生存之地吗?他还是21世纪里的正常人吗?首先,你就不应该上奏《陈情表》自毁前程。你知道在今天找个工作有多难吗?不仅要有学历、背景,还要托人拉关系、送财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