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二线城市中白领女性的队伍不断壮大。在众多的一线城市中,休闲是白领女性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二线城市白领女性的休闲生活质量普遍偏低。本研究选取泉州作为中国二线城市的代表,采用问卷调查结合深度访谈的方法调查了泉州市白领女性的休闲现状,将调查数据通过SPSS13.0进行频率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得出了二线城市白领女性休闲行为的基本特征和规律。在此基础上,向休闲活动提供商、政府和社会,以及白领女性供职单位三方提出了建议,以期通过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来提升中国二线城市白领女性的休闲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2013年6月,《中国青年发展报告(2013)No.1》(以下简称《报告》)新书发布会暨"转型中国与青年流动性"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报告》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青年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廉思负责的课题组撰写,将1980年以后出生、不在原籍工作居住的年轻人称为"城市新移民",包括了"蚁族"、"新生代农民工"和"城市白领"。有研究表明,"白领"群体已成为城市移民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陈嵩 《教育与职业》2007,(22):91-92
在我国现阶段,人们常把决策管理层劳动者称为"白领",把操作执行层劳动者称为"蓝领",高技能型人才则是介于决策管理层和操作执行层之间的技能水平较高的人才,俗称"银领".一般认为,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者中,具备精湛专业技能,能够发挥关键环节作用,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  相似文献   

4.
据《四川日报》报道,四川人才市场一线技工已出现了明显的断层,许多企业招不到合格的一线生产技术型熟练工人。在四川这样一个人力资源相对丰富的大省,出现这样的问题的确令人吃惊。细想起来,这也是意料之中的。其一,目前,人们对人才的理解有偏差,认为只有那些有着较高学历并从事着管理、营销、科研等工作的所谓“白领”人员才是人才,而从事一线劳动的“蓝领”人员则不能算是人才;其二,企业中“白领”的收入较之“蓝领”要丰厚得多,使得人们的价值取向明显偏斜,年轻人对辛苦的“蓝领”工作避之不及,而对相对轻松的“白领”工作…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个“领”色斑斓的时代。现在社会上至少存在着五六种“领”。蓝领,属于“劳动”者,干体力活容易把衣领弄脏;白领,属于“劳心”者,坐办公室的;粉领,那是白领中的一部分女性,而金领,是指白领中的高级  相似文献   

6.
王鑫 《现代企业教育》2006,(18):162-163
以往,人们习惯于将职业人划分为白领和蓝领两个阶层,白领是指坐在办公室里的脑力劳动者,蓝领是指生产一线的体力劳动者.如今,又出现了一个职场新称谓--灰领,那么灰领又是指什么呢?……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在大学生就业率备受关注的同时,就业结构、就业地域不平衡的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高校毕业生是首选在一线城市就业,还是在二三线城市就业;是被迫逃离一线城市,还是主动避让,转而去二三线城市去打拼。你将做怎样的选择?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高达727万,高于去年的699万,更难就业季已经来临。为了应对新一波高校毕业生大潮,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省会以下城市和县(市)就业,2014年1月教育部启动地级城市面向高校毕业生网上招聘活动。从近年来对大学生就业城市的调查显示,以及就业的实际走向来看,大批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共识,这得益于国家"大学生村官计划"、"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宏观政策的引导和实施,也得益于广大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城市时越来越务实和理性,越来越多的毕业生不再将目标锁定在一线城市,他们相信自己在二三线城市的生活一样精彩。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工人的社会流动与成人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当前我国工人的社会流动现状 改革开放尤其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以"下岗"、"失业"、"辞职"、"跳槽"等为标志的工人的社会流动逐渐加快,并对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教育等的发展形成了新的冲击波.2002年,一项对京沪穗白领跳槽的调查显示,参加工作以来,跳过1到2次槽的被访者占总体的46.5%,跳槽3到5次的占43.7%,少数被访者(占总体的9.8%)跳槽超过6次以上,现代人多次变换工作已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9.
南海 《职教论坛》2007,(15):12-14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有着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明显的特殊性。二元经济的存在严重地影响着中国生产力的快速发展,阻碍着城市与农村经济的普遍繁荣,延缓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农村大量的富余劳动力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在以多种方式向城市或非农产业转移,同时,中国城市在经济的转轨和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也导致了绝对数额不可小觑的大量的失业、待业、下岗、转岗的城市劳动力。鉴于上述问题,正确引导该类人员中的一部分人到农村去主要从事非农产业,这对于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将是大有裨益的。为此,国家必须制定相应的政策,正确地引导和鼓励这一部分人到农村去就业、创业,充分发挥他们的知识、技术或管理专长。在农村劳动力与城市劳动力的"双向流动"过程中,"农民工"是主流,占有绝对的优势,是实现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的一类新的生产力。因而,伴随着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农民工"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0.
由于信息革命的推动和产业结构的变迁而导致劳动力在不同职业间流动,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工人阶级就业的职业构成经历了一个"白领化"的历程.这一白领化的实质是白领雇员的"无产阶级化",这表现在白领工人在技能水平、工资待遇和失业状况等方面,日益与蓝领工人趋同.  相似文献   

11.
“灰领”人才闪亮都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益群 《大学时代》2006,(11):12-13
“灰领”人才不像处在办公室的白领。白领一般是管理层或者做些文职的事情,而“灰领”是有很娴熟的技术,他们需要经常动手。但是“灰领”也不像一线的蓝领,他们的薪资是一般蓝领的3-5倍,他们有着比蓝领更多的知识和更佳的专业。电子工程师、软件开发工程师、装饰设计工程师、绘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白领入口相对蓝领和农业从业人员的规模优势逐渐强化,城镇地区率先实现职业结构的初步转型,步入“白领社会”。在这个新的社会发展阶段,白领和中产阶层的人口规模逐渐扩大、经济社会地位上升、话语权不断增加。受到白领消费品味的带动和影响,整个社会不再满足于廉价、大众化的消费品,而开始追求质量可靠、设计新颖、性价比高的物质产...  相似文献   

13.
以往,人们习惯于将职业人划分为白领和蓝领两个阶层,白领是指坐在办公室里的脑力劳动者,蓝领是指生产一线的体力劳动者。如今,又出现了一个职场新称谓--灰领,那么灰领又是指什么呢?一、灰领人才的产生“灰领”职业是与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提升相伴而生的。随着知识经济的出现,电子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一些新的职业应运而生,如计算机程序设计、网页设计、多媒体制作、数码影像技术、动漫设计、游戏制作等,这些职业都要求从业者兼具较强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这些工作并不是传统的“蓝领”所能够胜任的;在一些新职业诞生的同…  相似文献   

14.
“白领返乡”近日颇受媒体关注。据媒体报道,在珠三角都市里,一股“白领返乡潮”正悄然涌动。在大都市打拼的普通白领,甚至已经功成身就的企业中高层,也都对退居二线城市有着共鸣,“优越感、归属感、安全感齐齐消褪,都市光环黯然失色,压力大、强度高、焦虑多一同抬头,返乡潮暗流涌动,一种苗头正在出现”。  相似文献   

15.
中国655个城市正"走向世界",183个城市要建"国际大都市",在现代化、国际化道路上,中国城市有着史无前例的热情与气势,其中却也难免有因急于前行而顾此失彼者。争夺"故里",为发展经济;雷人口号,为一举成名;"低三下四",为招商引资?"一线大牌"古人瓜分得差不多后,不少二三线城市和小县城纷纷争当  相似文献   

16.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上,来自一线的农民工代表刘丽语出惊人,她直言因长久分居,城市农民工中已大量出现"打工潮下组建临时小夫妻"情况,这一社会现象滋生出许多问题,亟需解决。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一线工人农民代表谈履职"为主题的记者会时,刘丽代表直言,因长久分居,城市农民工中已大量出现"打工潮下组建临时小夫妻"情况。她建议解决农民工夫妻两地分居问题。  相似文献   

17.
时下,通过培训给自己"充电"已不是什么新鲜事。面对眼花缭乱的各式各样的培训项目,不同的人群,有着各自不同的需要。作为培训主力军的"白领一族"有什么样的喜好呢? 日前,一项关于"白领"自费接受培训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众多的"白领"青睐管理类、计算机技能类以及外语类培训。而选择市场营销培训、法律类培训、商务写作培训等基本能力培训的则寥寥无几。据了解,在上海  相似文献   

18.
辞职,然后出国留学,似乎已成为一种时髦的抉择."白领留学"与其他高中、本科生的留学目的相比更具有明确性,在职业生涯中为谋求更大发展空间成为白领"越洋充电"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9.
白奴     
《初中生》2013,(Z1):33
白奴指白领工奴。他们工作稳定、收入不菲,但必须还一笔贷款或提供无报酬服务。他们的"奴隶主"可能是房子、汽车、奢侈品,也可能是人情世故、理想抱负。他们名义上虽然是白领,经济  相似文献   

20.
"废墟"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见证者。废墟文化有苦难、反思和希望的特征,是城市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在现代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之中,"废墟"的现实状况多样,决策者对"废墟"的保存与否及保存方式参照不同、标准不一。城市"废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被荒弃、被强占、不成规模;其解决策略是废墟空间重构、文化产业注入、法律保障、监督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