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年雄性Wistar大鼠16只,分为实验溃疡组和对照组,后者又分为盐水组和空白组。在手术后4、6、10和21天取胃窦粘膜,经离体~3H—TdR掺入,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放射自显影方法观察胃泌素细胞(G细胞)的变化。正常大鼠胃窦粘膜G细胞标记指数为1.59±0.78,细胞百分率为4.27±0.27。溃疡组G细胞标记指数在手术后4天比对照组降低,10天的比对照组增高;G细胞百分率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胃窦粘膜幽门腺内分泌细胞中5-HT和胃泌素共存与否.方法应用已树脂封片的成人胃窦粘膜5-HT细胞再行双重PAP法显示G细胞的方法,在同一张切片上进行5-HT和胃泌素的双重染色.结果5-HT细胞多散在于粘膜的中下1/3,呈棕褐色,形态多样,常见有突起的细胞.G细胞呈带状分布于粘膜的中1/3,大部分G细胞为蓝色,呈圆形或锥体形.有时可见5-HT细胞和G细胞相比邻,有趣的是可见少量细胞为蓝黄混合色.结论在胃窦粘膜幽门腺内分泌细胞中,可见5-HT与胃泌素的共存.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显微图像分析,分别对胃癌及对照组肉眼下非病变区胃窦粘肿幽门腺生长抑素样免疫反应细胞(D细胞)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胃癌和对照组D细胞主要分布在胃窦粘膜中下部,胃癌 D细胞减少,其数密度与对照组相比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胃癌组形状因子增大,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文为探讨胃癌时胃窦粘膜非病变区幽门腺D细胞的内分泌调节提供了形态学信(?)。  相似文献   

4.
胃溃疡(Gu)、十二指肠溃疡(Du)和对照组(Con)各5例,取肉眼下非病变区胃窦粘膜,用免疫组织化学PAP双重染色法,在同一张切片上显示5-HT细胞和G细胞。结果5-HT细胞多散在于粘膜的中下1/3,呈棕褐色,形状多样,常见有突起的细胞 G细胞呈带状分布于粘膜的中1/3,大部分G细胞为蓝色,个别细胞为蓝黄混合色。它们多为圆形成锥体形、有时可见5-HT细胞和G细胞相毗邻,5-HT细胞数和G细胞数在Gu组分别为:4 17±1.21、7.87±3 13;Du组:5 45±1 96、9 21±5 72;Con组:3.21±1.64、6 19±1.72。5-HT细胞数和G细胞数在Gu组和Du组都增加,且都以Du组为最多,经相关分析二者呈正相关关系,Gu和Du组的5-HT细胞数和G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Du组的5-HT细胞数和G细胞数与Gu组相比较,亦有高度显著性差异。提示5-HT细胞和G细胞可能参与了消化性溃疡病的调节,特别与Du的关系更为密切,5-HT细胞和G细胞之间的关系有待干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胃溃疡(Gu)、十二指肠溃疡(Du)和对照组(Con)各5例,取肉眼下非病变区胃窦粘膜,用免疫组织化学PAP双重染色法,在同一张切片上显示5-HT细胞和G细胞。结果5-HT细胞多散在于粘膜的中下1/3,呈棕褐色,形状多样,常见有突起的细胞。G细胞呈带状分布于粘膜的中1/3,大部分G细胞为蓝色,个别细胞为蓝黄混合色。它们多为圆形或锥体形。有时可见5-HT细胞和G细胞相毗邻。5-HT细胞数和G细胞数在Gu组分别为:4.17±1.21、7.87±3.13;Du组:5.45±1.96、9.21±5.72;Con组:3.21±1.64、6.19±1.72。5-HT细胞数和G细胞数在Gu组和Du组都增加。且都以Du组为最多,经相关分析二者呈正相关关系。Gu和Du组的5-HT细胞数和G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Du组的5-HT细胞数和G细胞数与Gu组相比较,亦有高度显著性差异。提示5-HT细胞和G细胞可能参与了消化性溃疡病的调节,特别与Du的关系更为密切。5-HT细胞和G细胞之间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外科手术患者术后C反应蛋白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在术后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监测外科手术患者术后C反应蛋白水平,根据术后是否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感染组和非感染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共监测外科手术患者156例,在术前1d、术后第1d、2d、3d、4d、5d、6d、7d、9d、11d感染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依次为14.65±26.52、18.24±10.80、26.90±10.45、38.15±5.05、33.12±9.06、25.14±0.54、19.32±4.28、15.21±2.32、18.96±9.20、16.23±10.10,非感染组C反应蛋白水平依次为15.23±10.02、19.01±7.43、28.14±6.05、50.76±6.21、60.68±7.12、67.25±8.44、38.21±10.42、16.24±8.69、19.14±7.33、15.42±6.26,两组数值在第3、4、5、6、7存在不同程度差异(P<0.01,P<0.05)。结论外科手术患者在术后第1~2du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第3~7d恢复至正常水平,若持续不降,则提示继发感染。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染色,观察胃癌组与对照组之间胃窦粘膜幽门腺非病变区5—HT样免疫反应细胞的变化。结果:5—HT样免疫反应细胞在癌症组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提示5—HT样免疫反应细胞可能参与胃癌期间的调制。  相似文献   

8.
应用真彩色医学图象分析仪,对15例DU、GU和Con组患者的胃窦粘膜肉眼下非病变区30张切片,随机选择,经免疫组化双重染色的G和D细胞300个,进行形态定量分析。每个细胞检测12个参数,各项参数都行统计学t检验两两相比处理。在三组中,G细胞的周长、面积、长径、短径、比表面、平均截距、平均体积、平均表面积、圆球度、平均直径和D细胞的长径、短径、形状因子、平均轴比的显著差异率均在60%以上,这些结果,建立了溃疡病非病变区胃窦粘膜幽门腺G和D细胞的体视学形态参数数据库,并为它们参与内分泌调节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林蛙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Grimelius银染法对黑龙江林蛙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显示:(1)黑龙江林蛙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密度依次为:食管为13.6±3.41;贲门为68.71±11.61;胃为71.85±19.60;幽门为28.15±4.09;十二指肠为12.8±2.75;空肠为3±1.18;回肠为3.45±1.39;直肠为5.7±2.75。(2)嗜银细胞在食管部分主要集中于食管粘膜上皮之间,呈细长锥体形,并有一个突起指向食管腔或固有膜;在胃部主要分布于胃腺上皮细胞之间和胃上皮细胞之间,呈圆形、椭圆形、棱形;在小肠部主要分布于绒毛上皮之间,呈梭形、椭圆形;在直肠主要分布于直肠上皮细胞之间,呈锥体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芬太尼对胃癌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30例胃癌择期手术的病人,术后镇痛予芬太尼静脉持续输注,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0例。Ⅰ组芬太尼剂量为5μg/ml,Ⅱ组为10μg/ml,Ⅲ组为15μg/ml。分别在术后4、24、48h观察病人的镇痛效果、镇痛评分(VAS法);并且在麻醉前、术后1d和7d抽取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数量。结果Ⅰ组镇痛效果不完善,VAS评分明显高于Ⅱ、Ⅲ组P<0.01,Ⅱ组和Ⅲ组镇痛良好。三组病人术后1d体内CD4+、CD4+/CD8+、NK细胞数量均明显下降,与麻醉前相比,Ⅰ、Ⅱ组P<0.05,Ⅲ组下降最显著P<0.01;术后7d各组数据均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三组对比,Ⅰ组镇痛效果不理想;Ⅲ组术后一过性免疫抑制的程度最明显;Ⅱ组既可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术后引起的免疫抑制程度又相对较轻,因此建议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剂量控制在10μg/ml左右最为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1病例介绍 患者女,33岁,因上腹痛10年,胃镜发现胃窦息肉2年于2007年8月11日住院。上腹痛多发生于餐后,伴恶心、嗳气、早饱、进食量减少,曾服用“兰索拉唑、铝碳酸镁、吗丁啉”等药,效果不佳。本次住院拟行胃息肉高频电切术。入院后胃镜检查:胃窦大弯侧见0.9&#215;1.0&#215;0.5cm广基隆起性病变,表面粘膜光滑,色正常,顶端呈“V”型凹陷、糜烂,活检钳触之于粘膜下滑动,质地中等,考虑粘膜下肿物,行1:10000肾上腺素盐水粘膜下注射,圈套后高频电切除。切除息肉做病理组织学检查,报告胃粘膜下见胰腺组织,由胰腺小叶组成,部分导管扩张,未见胰岛组织,诊断为胃胰腺组织异位。术后病人经抑制胃酸、胃粘膜保护剂治疗,上腹部疼痛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2.
赵启福 《考试周刊》2011,(61):183-184
细胞周期指持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为止的过程,是一个连续的周而复始的过程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包括G1-DNA合成前期、S——DNA合成期、G2——DNA合成后期;细胞周期时间的测定.可在体内外采用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脉冲标记,定时取材,利用放射自显影方法,统计标记有丝分裂细胞百分数加以测定。  相似文献   

13.
应用真彩色图象分析仪,对15例胃溃疡(GU)、十二指肠溃疡(DU)和浅表性胃炎作对照组(Con)患者,非病变区胃窦粘膜的151个β—内啡肽细胞(β—EP 细胞)形态计量学参数及45个测试单位面积(5000μm~2)的细胞数进行检测,收集13项参数行统计学 t 检验。呈高度显著性差异的参数分别有三组间的周长(C)、面积(A)、长径(LD)、短径(SD)和平均体积(V);DU 与 Con,GU 与 Con 组的比表面(δ),平均截距(τ)、平均面积(?)和平均直径((?)c);DU 与 GU、或与 Con 组的细胞均数(N)。三组中各参数的显著性差异率 C、A、LD、SD、(?)达100%,δ、τ、(?)、(?)c、N 为60%以上。本文首次应用真彩色图象分析仪,建立了 DU、GU 和 Con 组非病变区胃窦粘膜幽门腺β—内啡肽细胞的二维和三维体视学、形态计量学参数及细胞均数数据,并为其参与内分泌调节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对45例2月~足月新鲜胎儿及出生后2天婴儿的胃窦胃泌紊细胞(G细胞)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研究。G细胞于胎龄3个月的胎儿胃窦粘膜内开始出现,数量极少。以后随胎龄的增长而递增。G细胞形态多样,有的细胞有突起,并可借突起与其他腺细胞相接触。细胞的顶端或突起朝向或达到管腔。本观察结果提示G细胞除具有内分泌和旁细胞分泌的形态学证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连锁与交换规律的计算问题,提出了一组完整、严密、科学的计算公式。1 当无双交换或更高数目的偶数交换时,则:重组率=交换值=图距%=重组合表型的百分率。2 当有双交换或更高数目的偶数交换时,则:单交换Ⅰ(或单交换Ⅱ)的重组率=单交换Ⅰ(或单交换Ⅱ)的交换值=图距%;单交换Ⅰ(或单交换Ⅱ)表型(或配子)的百分率=单交换Ⅰ(或单交换Ⅱ)的重组率-双交换表型的百分率-更高数目的偶数交换表型的百分率;两端基因的交换值=单交换Ⅰ的重组率(或交换值)+单交换Ⅱ的重组率(或交换值)=单交换Ⅰ表型(或配子)百分率+单交换Ⅱ表型(或配子)的百分率+2×双交换表型的百分率或更高数目的偶数交换表型的百分率=图距%。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平消胶囊对手术后Ⅰ~Ⅱ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l、3年生存率,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全部患者均经病理证实的非小细胞肺癌。根据临床和术后病理确定为Ⅰ~Ⅱa期,Karnofsky评分≥70分,年龄在35-75岁。治疗组术后两周给予平消胶囊治疗,一次4~5粒,3次/d,90d为一疗程,对照组术后不给予任何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病人的1、3年生存率,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95.5%、66.5%;对照组为94.0%、64.5%。两组1、3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T淋巴细胞的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生存质量(生活质量调查、体重、卡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消胶囊具有增加患者免疫力及提高生存质量的作用,但对术后Ⅰ~Ⅱ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生存率(1、3年生存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寻找剖宫产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疼痛程度的变化,为临床上准确及时采取镇痛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样100例接受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的患者,通过制定调查问卷,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调查患者安静,咳嗽和活动时切口疼痛及其恶心、镇静程度,分别在术前、术毕、术后第4、8、12h及此后每12h调查一次,直至术后第144h.结果术后疼痛高峰期在安静时为术后4~24h(VAS值=5.16±0.35),咳动时为术后4~36h(VAS值=6.25±0.56)分别与各自术后整个过程VAS均值(2.13±0.56、3.45±0.28)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二种状况疼痛高峰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咳动时高峰期显著延长.术前宫缩痛(VAS值<4)与(VAS值≥4)两类患者的术后安静时疼痛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咳动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疼痛与焦虑、文化程度呈正相关,与术后肠功能恢复呈负相关.结论术后4~36h为剖宫产术后疼痛的高峰期,尤其术前宫缩痛VAS<4的患者,在术后更引起注意,并可及时采取合理镇痛措施.  相似文献   

18.
选用健康的 36头“大×长×杜”仔猪 ,随机分为三组 ,不同来源的猪用预混料按 4 %的比例分别添加到各试验基础日粮中 ,试验期为 2 5天。结果表明三组仔猪的日增重依次为Ⅰ组 6 4 3G、Ⅱ组为 6 5 5G、Ⅲ组为 6 0 4G ,Ⅰ、Ⅱ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Ⅰ、Ⅱ组与Ⅲ组间的差异显著 (P <0 0 1) ;三组仔猪的平均料重比分别为 198、196、2 14,增重 1KG分别消耗预混料成本 0 .6 1元、0 .5 2元和 0 5 1元 ,三组饲喂养效果以Ⅱ组仔猪的生长速度最快 ,Ⅲ组预混料成本最低 ,Ⅱ组的料重比低于Ⅲ组 ,日增重高于Ⅲ。  相似文献   

19.
复方中药提高荷EAC鼠NK细胞功能介导抑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方中药对EAC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复方中药(FFZY)对EAC荷瘤小鼠灌胃10d,观察其肿瘤生长情况以及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NK细胞的活性。[结果]高、中和低浓度组NK细胞活性分别为(44.21±3.10)%、(51.09±4.94)%和(37.30±2.02)%,与空白对照组(31.26±2.79)%比较,NK细胞活性升高(P〈0.05),而阴性对照组(26.90±1.84)%NK细胞活性显著降低(P〈0.05);高、中和低浓度组的肿瘤质量为(300.6±48.9)mg,(226.5±36.4)mg和(445.9±60.2)mg,与阴性对照组(661.5±102.8)mg比较,均能抑制肿瘤的生长(P〈0.05),其中以中浓度组效果最为明显(P〈0.05)。[结论]经过复方中药灌冒的EAC荷瘤小鼠NK细胞活件均升高.3种不同浓度的复方中药均使肿瘤生长减慢。  相似文献   

20.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5例活动期十二指肠溃疡(Du组 n=15)及36例浅表性胃炎患者(Con组n=36)血浆及胃窦粘膜β-内啡肽含量;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图象分析和免疫金标电镜观察胃窦粘膜β-内啡肽阳性细胞灰度变化以及超微结构特点。结果发现,Du患者胃窦粘膜β-EP含量为62.80±19.81ng/g,高于Con组,37.42±12.64ng/g,有显著性差异(P<0.01);β-EP阳性细胞灰度密度增大为0.22±0.04μm-2,与Con组0.14±0.04μm-2相比,差异显著,(P<0.01);细胞内内质网和线粒体丰富,基质密度增高,5nm胶体金标记的颗粒散在于细胞基部。结果提示,β-EP阳性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提示其可能参与十二指肠溃疡的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